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若凡 著
图书标签:
  • 徐志摩
  • 诗歌
  • 爱情
  • 传记
  • 文学
  • 现代诗
  • 情感
  • 文化
  • 历史
  • 名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22026
版次:1
商品编码:105988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飞扬与落寞”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3
字数:383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阅读本书的理由:他是一个“完全不设防”的人,真诚坦荡而又宽厚仁爱。胡适称他“整个的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郁达夫说他对生活“总保持着热情而磊落的态度”。郑振铎赞他是“一位最可交的朋友”。王统照说他具有“十分纯洁的天真与诚笃温柔的心”。朱自清视他为与郭沫若比肩的最为优秀的“现代中国诗人”……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爱情至上与爱情神圣之赞成者或反对者,中国“新诗”之赞成者或反对者,婚恋顺利或不顺利者,少男少女或婆娘汉子,性情中人或俗人,大中小学生。

内容简介

他只活了三十五岁,却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他有“爱情至上”与“爱情神圣”的信念,时刻准备为这信念而牺牲。他被视为“一团鲜红跳蹦的火焰”,照亮自己的,也照亮他人的,灰色的生命。他有敢“以人格的头颅去撞地狱之门”的强烈反抗精神,更有“舍我其谁”的罕见的勇气与热情。他曾写出千古不朽的《再别康桥》,在中国诗坛上占着无法取代的独特地位。他被朱自清视为“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他有说不尽的飞扬
他对林徽因投入全部的身心,却只被视为一只“恋花”的蝴蝶。他又对陆小曼投入全部的身心,又被视为“志摩害了小曼,小曼害了志摩”。他老去找那如意的地方,却总是落在不如意的现实里;他老去找那爱情如诗如梦的国度,却总是遇上“恶劣的气候”。他对于理想,对于国事家事,对于人生社会,曾经豪情万丈,却总跳不出“镜花水月”的铁则。他只是一个无助地呐喊着奔跑着的“天真的大男孩”……
——他有说不尽的落寞

目录

第一章 才情少年 /1
一、富家娇儿 /1
二、纯朴的童真 /3
三、雨后的彩虹 /9
四、聪慧少年 /12
五、成家与拜师 /18

第二章 留学美英 /23
一、赴美留学 /23
二、意气方新 /28
三、赶赴英伦 /32
四、交往名流 /36
五、倾城绝恋 /4l
六、笑解烦恼结 /50
七、人生知己 /59
八、剑桥情结 /67

第三章 -个信仰感情的人 /79
一、支持蔡元培 /79
二、与创造社的恩恩怨怨 /83
三、西湖游 /90
四、泰戈尔访华 /102
五、无言的别离 /109
六、理想的“通信员” /114
七、单纯信仰 /118

第四章 漫游欧洲 /123
一、寄望新月 /123
二、黯然挥别 /129
三、西伯利亚并不荒凉 /130
四、托尔斯泰的大小姐 /133
五、冷落深处寻墓园 /134
六、交游欧陆 /137
七、秀美的翡冷翠 /140
八、迷醇酒香梦巴黎 /143
九、拜会哈代 /145
十、重晤罗素 /151

第五章 爱是惟一的荣光 /155
一、旅途中的爱恋 /155
二、苦涩的等待 /167
三、迎得美人归 /174

第六章 开拓文艺的新土 /181
一、编辑《晨报副刊》 /181
二、苏俄问题 /185
三、闲话之争 /188
四、开辟《诗镌》专栏 /193
五、创办《剧刊》 /200

第七章 性灵的自剖 /205
一、自剖 /205
二、再剖 /211

第八章 结婚以后 /217
一、隐居 /217
二、困守上海客栈 /218
三、迷惘中的秋声 /221
四、秀才情深 /225
五、出国漫游 /228

第九章 生命的守望者 /233
一、新月的灵魂 /233
二、组织美展 /238
三、绿色的梦:农村建设工作 /241
四、创办《诗刊》 /248
五、天教歌唱 /250

第十章 轻轻的,走了 /255
一、遵命北上 /255
二、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262
三、情未了 /266
四、飞天 /269

第十一章 诗路花雨 /275
一、《志摩的诗》 /275
二、《翡冷翠的一夜》 /287
三、《猛虎集》、《云游》 /299

第十二章 人人的朋友 /307
一、苏雪林谈徐志摩的诗 /307
二、徐志摩其文其人 /314
徐志摩年表 /323

精彩书摘

徐志摩向希望来中国写生、发展自己美术才华的傅来义保证。他想在西湖的柔波上一舟容与、调弄丹青的美梦,迟早一定会实现的。徐志摩已经向狄更生游说过,邀请他访问中国。徐志摩答应他一定会在中国尽地主之谊的,并建议傅来义与狄更生结伴同行!那么,他们两位英秀超卓、在艺术和文学方面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就可以合作,向中国求知心切的年轻小伙子和虚静自持的老一辈介绍西方文化的真义和精粹。这样的盛举,无疑会在沟通中西文明上开辟一个新纪元。
1922年12月,徐志摩也以讲学社的名义邀请傅来义来中国讲学和游览,并约傅来义届时同讲学社合作举行一个联合画展:殷切希望他在中国住到第二年春天,那样可以趁樱花盛开之际访问日本。他还向傅来义介绍北京的天然胜景,这些美物都在期望傅来义的艺术为它们作明智的阐释。可惜,傅来义因病未能来华。1923年6月5日,徐志摩再邀请傅来义来华讲授美术,因傅来义太忙而未成行。直到徐志摩第三次赴英时,在贝潭才和傅来义再度见面。几天的匆匆重逢,让彼此有说不出的喜乐和安慰。
在伦敦,徐志摩很快陷入与林徽因的恋爱中。林徽因,明眸皓齿,一双弯弯的笑眼,秋水盈盈;绛唇启处,两排洁白无瑕的珍珠晶莹闪亮。林徽因,冰清玉洁,风姿绰约,光彩照人,聪慧横溢,谈吐不俗。林徽因,羞涩的面颊上红云翻飞,如那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说不尽的秀美明丽、清雅大方,说不尽的神采飞扬、才高聪颖。徐志摩心中一下子燃起了爱的火焰。纯真风雅、俊秀可爱、飘逸潇洒、才华横溢的徐志摩一下子吹皱了林徽因心中的那池春水。两颗炽热的心越靠越近,终于沉醉不知归路。
有多少次,徐志摩匆匆地跑到林家,跟妙趣横生、机智诙谐的忘年老友林长民对坐畅谈,和那个感情细腻、天分极高的少女林徽因倾心长谈。徐志摩心中充满了喜悦,他的灵魂也不断地飞升,纯净而惬意。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带走了徐志摩无言的满足和渴望。又有多少次,徐志摩和他心中的美神、爱情的理想、美满的化身林徽音肩并肩走在伦敦古老的街道上和剑桥皇家学院校园的小径上,他们畅谈理想,纵论人生,在文学艺术的天堂里徜徉交心。他们的欢乐,他们的知心,散播在了英伦的土地上。徐志摩沐浴在她的阳光中,久久地挽留着和珍视着这样流光易逝的年华。曾经多少次耳鬓厮磨,多少次相互切磋,多少次谈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从此,徐志摩的心中烙上了这个少女的窈窕倩影,再也挥不去那清纯圣洁的身影。正当徐志摩对林徽因情意绵绵并与之频频交往之际,1920年冬,张幼仪满怀兴奋、期望之情抵达了法国马赛码头。她不知道的是,徐志摩早已没有了那份写家书的愁怀。她到英国是为了团聚,结果却是分离。
在马赛港,当张幼仪站在穿着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着白色丝巾的徐志摩面前时,见到的是丈夫失望、呆板的神情,丝毫没有久别重逢的热烈与激动。徐志摩看着妻子还是那副模样,一丝深深的失望也就掠过心头。在马赛接上张幼仪后,他们乘火车来到巴黎。徐志摩急迫地为张幼仪买了几件衣服,或许是嫌弃她那种打扮,或许是想让她赶快转为新式女子。然后他们飞往伦敦。张幼仪是第一次坐飞机,所以晕机吐了,但她并不害怕,她知道那只是因为空气不好,机身又颠来颠去的缘故。而让她伤心的是,她呕吐的时候,徐志摩不仅把头撇过去,还嫌弃地摇着头说:“你真是个乡下土包子。”话才说完没多久,他也吐了,张幼仪不甘示弱,也带着小小的恶意,轻声脱口说:“我看你也是个乡下土包子。”两个彼此不能宽容和迁就的人,又如何能培养夫妻感情而达到心心相印呢?更让张幼仪心情沉重的是,到了伦敦,徐志摩见到前来接站的两个朋友后,就变得生龙活虎,眉飞色舞地用英文和他们交谈。
到伦敦后,徐志摩夫妇二人暂住在中国同学会。在伦敦待了半年,1921年四五月间,……

前言/序言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一瞥诗魂,万象人生 徐志摩,这个名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宛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天际,留下了耀眼的光芒和无尽的遐想。他的诗歌,以其浪漫、热情、自由的姿态,激荡了一代人的心扉;他的人生,则以其跌宕起伏、爱恨纠葛、壮志未酬的轨迹,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谜团和传奇。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并非一本简单的传记,它试图以一种更为深邃的视角,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探寻这位诗人灵魂的脉络,去勾勒他在这滚滚红尘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前世”与“今生”。这本书,如同一位耐心的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剥开历史的尘埃,又如同一位敏锐的心理学家,深入挖掘潜意识的深渊,力求呈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徐志摩。 “前世”:历史的洪流与灵魂的孕育 “前世”,在这里并非指冥冥之中的轮回转世,而是指徐志摩出生之前的时代背景,以及那些塑造了他性格、思想、审美趋向的深层文化基因。本书将带领读者回溯至20世纪初那个风云变幻的中国。那是一个古老帝国正在崩塌,新思想、新文化如潮水般涌动的时代。西方文明的冲击,本土文化的觉醒,知识分子的迷茫与抗争,都构成了徐志摩成长环境的宏大背景。 我们将看到,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那些孕育了徐志摩精神胚胎的土壤。他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官宦家庭,良好的教育背景为他提供了接触古典文学和新思想的契机。然而,一个封建家庭的束缚,也可能在他内心深处埋下了对自由的渴望。书本将审视他的家庭教育,他接触到的早期文学作品,以及那些对他产生过早期影响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深入探讨那个时代先进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对白话文的倡导,对个性解放的呼唤,都如同一股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涌入年轻的徐志摩心中。他接触到的外国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如雪莱、济慈、拜伦等人的作品,将如何在他心中激起共鸣?这些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如何与中国传统的诗词意境在他心中融合,孕育出他独特的诗歌风格? “前世”的探索,旨在揭示徐志摩诗歌创作的源头活水,理解他为何会以如此炽热的情感,如此奔放的想象,去歌颂爱情、赞美自由、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他的人生,是他所处时代的缩影,而他诗歌中的情感,则是那个时代无数颗渴望自由、渴望表达的心的集体回响。 “今生”:诗意人生与现实纠葛 “今生”,则是徐志摩人生轨迹的真实描摹,但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生平事迹,而是试图从更深的层面上,解析他的“今生”是如何与他的“前世”基因产生互动,又如何在现实的洪流中,激荡出种种的“悲欢离合”。 一、 情感的漩涡:爱情的追寻与幻灭 徐志摩的人生,似乎总是与爱情的传奇紧密相连。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这些名字,至今仍是人们谈论他时绕不开的焦点。本书将以一种更客观、更细腻的笔触,去审视他与这些女性的关系。 张幼仪: 作为他的第一任妻子,她是传统贤妻的典范。然而,在徐志摩追求西方自由思想和浪漫爱情的过程中,这段婚姻注定充满了张力。本书将探讨,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是否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传统家庭束缚的抗拒?张幼仪在承受婚姻巨变时,又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这段婚姻的结束,对徐志摩的人生,又埋下了怎样的情感伏笔? 陆小曼: 他们的爱情,一度轰轰烈烈,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受瞩目的恋情。然而,这段感情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和阻碍。本书将深入分析,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是纯粹的灵魂契合,还是对社会规范的挑战?他们在追求自由爱情的同时,又如何应对世俗的眼光和物质的压力?他们的婚姻生活,是否真的如人们想象的那般美好,还是充满了现实的无奈? 林徽因: 对于林徽因,许多人认为她是徐志摩心中永远的“白月光”。本书将尝试剖析,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情感,究竟是一种少年情怀的延续,还是一种对理想爱情的投射?林徽因的人生选择,又如何影响了徐志摩情感世界的走向? 这本书将避免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试图理解,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情感纠葛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徐志摩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他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否也包含着对自由、对美的永恒向往?他的情感体验,是否也映射出他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沉体悟? 二、 诗歌的火焰:创作的灵感与时代的呼唤 徐志摩的诗歌,是他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芒。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对他的诗歌进行美学上的鉴赏,而是要深入探究,他的诗歌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与他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相互辉映的。 浪漫主义的传承与创新: 他如何将西方浪漫主义的精髓,融会贯通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中,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新月体”诗风?他的诗歌语言,为何如此鲜活、明快,充满音乐感? 情感的表达与升华: 他的诗歌,为何总是充满了对爱情的炽热、对自由的渴望、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这些情感,是源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还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 诗歌与社会: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徐志摩的诗歌,是否也承载了对国家、对民族的某种隐忧和期盼?他以诗为剑,是否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唤醒麻木的灵魂? 三、 人生的轨迹:漂泊的灵魂与未竟的理想 徐志摩的一生,似乎总是在漂泊。他曾远赴英美留学,回国后又辗转于北京、上海等地。这种漂泊,是物理空间的移动,更是他精神世界的探索。 留学经历的影响: 他在海外的学习经历,如何开阔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思想?西方文明的冲击,如何与他根植于传统的文化基因发生碰撞,从而塑造了他独特的思想体系? 教育事业的投入: 他在教育领域,如北京大学、上海光华大学等任教的经历,对他的思想和人生有何影响?他如何用自己的热情和才华,去启迪年轻一代? 政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徐志摩并非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他也曾怀揣着改造社会的理想。然而,在那个复杂动荡的政治格局下,他的理想又遭遇了怎样的阻碍?他为何会在人生的后期,依然执着于某种政治上的追求,而这又为何最终将他引向了生命的终点? “前世”与“今生”的交织:一个不朽的灵魂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试图将徐志摩的“前世”——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基因,与他的“今生”——他的人生经历、情感纠葛、诗歌创作,进行一种深刻的联动。 本书认为,徐志摩的“前世”并非停留在过去,而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他的“今生”。他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美的向往,对于情感的炽热,都深深地烙印着那个时代赋予他的精神特质。而他的“今生”,则是在这个“前世”基因的基础上,不断与现实世界互动、碰撞、升华的过程。 从他早期接触的古典诗词,到他留学期间吸收的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从他与几位重要女性的情感纠葛,到他在教育事业上的耕耘;从他诗歌中喷薄而出的激情,到他人生最后时刻的壮志未酬——这一切,都构成了一个复杂而迷人的徐志摩。 这本书,不只是为了追忆一位逝去的诗人,更是为了理解一个在时代洪流中,不懈追寻着爱与自由,理想与美的灵魂。它希望通过对“前世”的回溯和“今生”的审视,让读者看到,徐志摩为何能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诗歌为何至今依然能打动人心,他的精神,又如何能穿越时空的阻隔,与当代读者产生共鸣。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是一次深入的灵魂探险,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邀请读者一同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份诗意,去体会那份纠葛,去理解那份不朽。这本书,将让你看到,一个诗人的“前世”与“今生”,如何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又如何化作一曲永恒的生命绝唱。

用户评价

评分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光是这个书名,就带着一股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之前对徐志摩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他的诗歌才华和几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上。然而,“前世今生”这个概念,却将我的好奇心引向了更深邃的领域。我忍不住去想,作者是否会借由对徐志摩今生的解读,去追溯他灵魂的源头?书中是否会描绘出一些令人惊叹的关于轮回、命运的探讨?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能够引发我深刻思考的书,一本能够挑战我对生命、对时间和空间既有认知的书。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灵魂,是否真的存在着跨越生死的联系。这本书,仿佛是一个神秘的邀请,邀请我去探索一个超越现实的徐志摩。

评分

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徐志摩的前世今生》这个名字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绝对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我一直对徐志摩这个名字带着一种复杂的感情,他的诗歌如同夏日里的晚风,清新而又带着淡淡的忧伤,他的爱情故事则如同一场绚烂却又注定破灭的烟火。然而,“前世今生”这个词语,为我对这位诗人的理解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这让我不禁猜测,作者是否会跳脱出传统的传记写法,而去探索徐志摩内心更深层次的轨迹?是不是会在他的诗句、他的经历中,寻找某种轮回的印记,某种宿命的纠缠?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去重新审视这位伟大的诗人,去感受他灵魂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是一次深刻的灵魂之旅,带我穿越时空的界限,去理解他诗歌背后那更加宏大而又神秘的力量。

评分

作为一名对文学史略知一二的普通读者,我对徐志摩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的浪漫主义诗风,他的才情,他的爱情故事,都曾是各种读物中的点缀。但是,“前世今生”这个概念,让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有了全新的维度。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处理这样宏大而又抽象的主题。是会通过一些史料的挖掘,去寻找那些能够暗示“前世”的蛛丝马迹?抑或是,会以一种更具象征意义和哲学色彩的方式,去解读他今生的种种经历,将其视为某种前世业力的延续或偿还?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作者对人生、命运、以及灵魂的一种深刻思考。这本书可能会带我进入一个更具想象力的空间,去探究人类情感和精神的本质。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既有学术严谨性又不失文学魅力的笔触,将这些内容呈现出来,让我能够跟随他的视角,去重新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甚至对生命本身产生新的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徐志摩的前世今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同于我以往读过的任何关于徐志摩的书籍,那种“前世今生”的提法,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我想象着,这或许是一本充满神秘色彩的书,它不仅仅会讲述徐志摩的人生故事,更会试图去探寻他灵魂深处的奥秘。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将“前世”与“今生”巧妙地联系起来,是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还是会基于一些不为人知的传说和史料?我期待的是一种能够带给我惊喜的阅读体验,一种能够颠覆我对徐志摩原有认知的视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能够引发思考,触动灵魂的存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作者不寻常的勇气和深度,敢于挑战如此恢弘的主题,这本身就足够吸引人了。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带着一种诗意和神秘感,让我对徐志摩这个人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好奇。我一直都知道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新月派诗人,他的诗歌如《再别康桥》那样,充满了浪漫、哀愁和对美的极致追求。然而,这本书的题目却将视线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前世今生”。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是否作者会借由诗人的生平,去挖掘他灵魂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甚至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轮回?这样的设想本身就充满了文学的张力和哲学的深度,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书页,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一个更加立体、更加迷人的徐志摩。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他人生轨迹的梳理,更是对他内心世界的深度剖析,去理解他为何能写出那样打动人心的诗句,为何他的情感世界如此跌宕起伏。这本书似乎承诺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能够窥探到诗人心灵深处那隐秘而又闪耀的部分。

评分

到货也很快,喜欢。。。

评分

书挺好但是邮件过了书的封面受损了

评分

书不错 是正品 书不错 是正品

评分

不错,京东信的过 不错,京东信的过

评分

买一本,添充书架,无所谓的了

评分

一直很喜欢 自己买了一本 送人了一本

评分

这么多年,京东是我的购物习惯了。无论什么,我都会优先选择京东了。实体商店基本不去了。零食都会选择京东。若凡的书,每次出来,都会关注、他只活了三十五岁,却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他有爱情至上与爱情神圣的信念,时刻准备为这信念而牺牲。他被视为一团鲜红跳蹦的火焰,照亮自己的,也照亮他人的,灰色的生命。他有敢以人格的头颅去撞地狱之门的强烈反抗精神,更有舍我其谁的罕见的勇气与热情。他曾写出千古不朽的再别康桥,在中国诗坛上占着无法取代的独特地位。他被朱自清视为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有说不尽的飞扬他对林徽因投入全部的身心,却只被视为一只恋花的蝴蝶。他又对陆小曼投入全部的身心,又被视为志摩害了小曼,小曼害了志摩。他老去找那如意的地方,却总是落在不如意的现实里他老去找那爱情如诗如梦的国度,却总是遇上恶劣的气候。他对于理想,对于国事家事,对于人生社会,曾经豪情万丈,却总跳不出镜花水月的铁则。他只是一个无助地呐喊着奔跑着的天真的大男孩——他有说不尽的落寞他只活了三十五岁,却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他有爱情至上与爱情神圣的信念,时刻准备为这信念而牺牲。他被视为一团鲜红跳蹦的火焰,照亮自己的,也照亮他人的,灰色的生命。他有敢以人格的头颅去撞地狱之门的强烈反抗精神,更有舍我其谁的罕见的勇气与热情。他曾写出千古不朽的再别康桥,在中国诗坛上占着无法取代的独特地位。他被朱自清视为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有说不尽的飞扬他对林徽因投入全部的身心,却只被视为一只恋花的蝴蝶。他又对陆小曼投入全部的身心,又被视为志摩害了小曼,小曼害了志摩。他老去找那如意的地方,却总是落在不如意的现实里他老去找那爱情如诗如梦的国度,却总是遇上恶劣的气候。他对于理想,对于国事家事,对于人生社会,曾经豪情万丈,却总跳不出镜花水月的铁则。他只是一个无助地呐喊着奔跑着的天真的大男孩——他有说不尽的落寞.徐志摩向希望来中国写生、发展自己美术才华的傅来义保证。他想在西湖的柔波上一舟容与、调弄丹青的美梦,迟早一定会实现的。徐志摩已经向狄更生游说过,邀请他访问中国。徐志摩答应他一定会在中国尽地主之谊的,并建议傅来义与狄更生结伴同行!那么,他们两位英秀超卓、在艺术和文学方面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就可以合作,向中国求知心切的年轻小伙子和虚静自持的老一辈介绍西方文化的真义和精粹。这样的盛举,无疑会在沟通中西文明上开辟一个新纪元。1922年12月,徐志摩也以讲学社的名义邀请傅来义来中国讲学和游览,并约傅来义届时同讲学社合作举行一个联合画展殷切希望他在中国住到第二年春天,那样可以趁樱花盛开之际访问

评分

书挺好但是邮件过了书的封面受损了

评分

阅读本书的理由:他是一个“完全不设防”的人,真诚坦荡而又宽厚仁爱。胡适称他“整个的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郁达夫说他对生活“总保持着热情而磊落的态度”。郑振铎赞他是“一位最可交的朋友”。王统照说他具有“十分纯洁的天真与诚笃温柔的心”。朱自清视他为与郭沫若比肩的最为优秀的“现代中国诗人”……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爱情至上与爱情神圣之赞成者或反对者,中国“新诗”之赞成者或反对者,婚恋顺利或不顺利者,少男少女或婆娘汉子,性情中人或俗人,大中小学生。  他只活了三十五岁,却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他有“爱情至上”与“爱情神圣”的信念,时刻准备为这信念而牺牲。他被视为“一团鲜红跳蹦的火焰”,照亮自己的,也照亮他人的,灰色的生命。他有敢“以人格的头颅去撞地狱之门”的强烈反抗精神,更有“舍我其谁”的罕见的勇气与热情。他曾写出千古不朽的《再别康桥》,在中国诗坛上占着无法取代的独特地位。他被朱自清视为“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他有说不尽的飞扬  他对林徽因投入全部的身心,却只被视为一只“恋花”的蝴蝶。他又对陆小曼投入全部的身心,又被视为“志摩害了小曼,小曼害了志摩”。他老去找那如意的地方,却总是落在不如意的现实里;他老去找那爱情如诗如梦的国度,却总是遇上“恶劣的气候”。他对于理想,对于国事家事,对于人生社会,曾经豪情万丈,却总跳不出“镜花水月”的铁则。他只是一个无助地呐喊着奔跑着的“天真的大男孩”……  ——他有说不尽的落寞  阅读本书的理由:他是一个“完全不设防”的人,真诚坦荡而又宽厚仁爱。胡适称他“整个的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郁达夫说他对生活“总保持着热情而磊落的态度”。郑振铎赞他是“一位最可交的朋友”。王统照说他具有“十分纯洁的天真与诚笃温柔的心”。朱自清视他为与郭沫若比肩的最为优秀的“现代中国诗人”……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爱情至上与爱情神圣之赞成者或反对者,中国“新诗”之赞成者或反对者,婚恋顺利或不顺利者,少男少女或婆娘汉子,性情中人或俗人,大中小学生。  他只活了三十五岁,却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他有“爱情至上”与“爱情神圣”的信念,时刻准备为这信念而牺牲。他被视为“一团鲜红跳蹦的火焰”,照亮自己的,也照亮他人的,灰色的生命。他有敢“以人格的头颅去撞地狱之门”的强烈反抗精神,更有“舍我其谁”的罕见的勇气与热情。他曾写出千古不朽的《再别康桥》,在中国诗坛上占着无法取代的独特地位。他被朱自清视为“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他有说不尽的飞扬  他对林徽因投入全部的身心,却只被视为一只“恋花”的蝴蝶。他又对陆小曼投入全部的身心,又被视为“志摩害了小曼,小曼害了志摩”。他老去找那如意的地方,却总是落在不如意的现实里;他老去找那爱情如诗如梦的国度,却总是遇上“恶劣的气候”。他对于理想,对于国事家事,对于人生社会,曾经豪情万丈,却总跳不出“镜花水月”的铁则。他只是一个无助地呐喊着奔跑着的“天真的大男孩”……  ——他有说不尽的落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