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指导手册——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手册 | |||||||||
| |||||||||
| 商品信息 |
| 书名: | 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指导手册——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手册 | 作者: | 卢静文 彭晓蕾 著 |
| 字数(千字): | 360 | 书号: | 7-116-06884-1 |
| 页数: | 319 | 出版日期: | 2010-9-1 |
| 开本: | 16开 | 出版物类别: | 地质矿产 |
| 版次印次: | 1-1 | 出版社: | 地质出版社 |
| 装帧: | 精装 |
| 本书详细介绍了219种或亚种常见矿物,其中213种为金属矿物或其他矿石矿物,还介绍了6种在显微镜下鉴定过程中常见的脉石矿物。系统描述了金属矿物的化学组成、晶系、反射率与双反射、反射色与反射多色性、内反射、均质性与非均质性、硬度、磨光性、浸蚀反应、形态特征、矿物组合与组构特征、成因与产状、鉴定特征等。在219种矿物中有170种矿物附有彩色照片580张,照片内容主要包括金属矿物的光性和组构。 本书是一本在显微镜下鉴定金属矿物的工具书,可供岩矿鉴定、金属矿床地质、选冶工艺和地质类专业院校等工作人员参考。 |
| 图书目录: |
| 序 前言 第一章 反光显微镜鉴定金属矿物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矿物的综合性系统鉴定 第三章 矿石的构造、结构和矿物晶粒内部结构 第四章 矿物各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矿物(中文——英文)索引表 附录二 矿物(英文——中文)索引表 |
这本关于金属矿物鉴定的书,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给了我一种专业而沉稳的感觉。书的封面设计很朴实,但内页的印刷质量和图版清晰度绝对是专业级别的。我刚开始接触岩石学的时候,对很多矿物的形态和光学特征总是感到一头雾水,查阅各种资料也常常感到零散和碎片化。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性极强,它不像很多教科书那样堆砌理论,而是非常注重实际操作中的可读性。作者们似乎非常了解初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在野外或实验室会遇到的具体难题,所以他们对不同矿物的描述都配有大量的实物照片和显微照片,而且标注得非常清晰。比如,描述一个特定矿物的双折射率时,文字阐述之后紧接着就是不同光照条件下该矿物在偏光下的具体表现,这对于培养“眼睛”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述鉴定流程时那种由浅入深的引导,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旁边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系统地观察和记录,而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工具书和学习指南的完美结合体,每次翻开它,我都能从中学到新的、更细致的观察角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岩石薄片分析的信心和效率。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经验的沉淀,让复杂的显微世界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我们接触到的矿物样本往往带有复杂的人工影响或特殊的成因背景,这要求鉴定手册不能仅仅停留在描述“标准”矿物上。这本书的价值也体现在它对“非典型”形态的关注。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矿物的蚀变、风化以及不同成岩/成矿作用下可能出现的形态变化。这对我分析一些特殊样品,比如热液蚀变带的矿石或风化壳中的次生矿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书中对不同观察技巧的强调也很有意思,比如“在油浸下的观察”、“利用光轴倾斜法辅助判断”等,这些都是经验积累的结晶,被清晰地记录下来,让读者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走很多弯路。它不是一本教人死记硬背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基于实证的判断流程的传授。每一次使用它,我都感觉自己对矿物学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它让鉴定工作从一种碰运气的猜测,变成了一种科学的、可验证的推导过程。
评分对于我这种非地质学专业出身,但日常工作中又不得不接触矿物样本的工程师来说,选择教材的难度在于,太深入的理论会让人望而却步,太浅显的介绍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本书恰好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的理论基础铺垫得非常扎实,但叙述方式非常克制,主要将笔墨集中在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显微镜下的具体观察结果上。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光学性质时所使用的类比和图示,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波带”、“干涉色级”等,在它的解释下变得非常直观易懂。书中对矿物集合体的描述也极为细致,这一点在鉴定脉状矿物或细粒岩石时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不是完美的单晶体,而是各种复杂的交织结构。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不完美”的现实情况,反而将它们视为鉴定过程中的重要线索。翻阅这本书,我感受到的不是一种冰冷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严谨的、带着人文关怀的教学态度,它真正考虑到了不同背景学习者的接受能力,确保了知识的有效吸收和转化。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设计,简直是业内良心之作。在涉及到矿物集合体和纹理的描述时,文字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高质量的显微照片才是最有力的证据。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几乎每一页都有详尽的图注,这些图注不仅仅是简单地指出“这是XX矿物”,而是会结合观察到的光学特征进行解释,比如“可见典型的十字消光”、“由于连生体结构,干涉色被掩盖”等等。这种详尽的注解,使得读者在看图时不仅仅是在“看照片”,而是在进行一次有指导的观察练习。我发现,很多时候,我对着一块陌生的薄片发愁,但只要对照书中的某一页相似的图片和描述,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任何资料都无法给予的。此外,编排上对常见矿物和罕见矿物的权重分配也十分合理,优先保证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接触频率最高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的详尽介绍,避免了信息过载,让人学习的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矿物鉴定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在面对一堆陌生的岩石薄片时,能迅速冷静下来,有条不紊地进行判断的,却凤毛麟角。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我认为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决策树”式的鉴别体系。它不是简单地按照化学成分或者晶体结构来分类,而是完全围绕着显微镜下的光学性质展开,这才是野外和实验室最直接的观察路径。比如,在描述集合体结构时,它用词精准且富有画面感,什么“蠕虫状交代”、“反应边”、“聚合体”等等,都能让你在显微镜下看到对应的真实景象。而且,这本书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矿物组合,比如某些石英和玉髓的区分,或者某些蚀变矿物与原生矿物的辨识,都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甚至指出了哪些角度的观察最不容易出错。我记得有一次分析一块风化严重的变质岩,很多矿物都已经被次生变化影响,单靠教科书上的理想状态描述根本无法下手。幸好我带着这本书,通过参考其中关于“次生变化对光学特征的影响”一章,我才得以推断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矿物组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一本普通的学术参考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张在复杂矿物世界中导航的精准地图。
评分书很好,是正品
评分这本书找了很长时间了,是正版的
评分正版吧 图文清楚 及时
评分物流较快
评分很不错
评分是正版的,质量很好!
评分物流较快
评分很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