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剂配方设计与实例

水处理剂配方设计与实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玉龙,董晖 编
图书标签:
  • 水处理
  • 配方设计
  • 化学品
  • 工业水处理
  • 污水处理
  • 工艺
  • 实例
  • 配方
  • 技术
  • 环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06473088
版次:1
商品编码:1065642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精细化学品配方设计与生产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7
字数:231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水处理剂配方设计与实例》扼要介绍了水处理剂的基础知识、研究现状与发展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阻垢缓蚀剂、阻垢分散剂、杀菌剂、絮凝剂、浮选剂的主要品种与特性以及新品种的研制与应用,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离子交换剂、活性炭水处理剂以及电气石、硅藻土、蒙脱石、沸石、海泡石和膨润土等环保型矿物质材料水处理剂的结构、性能、改性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水处理剂配方设计与实例》是从事水处理药剂研究、产品设计、制造、管理、销售和教学人员的必读之书,也是一本很好的自学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基础知识
一、水处理剂的品种与分类
二、水处理剂产品的命名
第二节 水处理剂的应用技术
一、水处理剂的选择
二、水处理剂的用量计算和施加方法
第三节 水处理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水处理剂的现状
二、水处理剂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水处理阻垢剂
第一节 概述
一、阻垢缓蚀剂
二、阻垢分散剂
第二节 新型阻垢缓蚀剂配方设计实例
实例1 循环冷却水适用的阻垢缓蚀剂
实例2 阻垢缓蚀剂ZGJ-1
实例3 甘氨酸二亚甲基膦酸系列复合阻垢缓蚀剂
实例4 复合阻垢缓蚀剂DG3
实例5 聚环氧琥珀酸复合阻垢缓蚀剂
实例6 ZS系列阻垢缓蚀剂
实例7 可生物降解的绿色阻垢缓蚀剂
实例8 阻垢缓蚀剂JH-510
实例9 阻垢缓蚀剂CW-1980A
实例10 复合阻垢缓蚀剂SPD
实例11 热连轧加热炉冷却水用阻垢缓蚀剂
实例12 耐氯分解阻垢缓蚀剂FU-93a(P)
实例13 钼系复合型阻垢缓蚀剂
实例14 高性能复合阻垢缓蚀剂
实例15 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循环冷却水用阻垢缓蚀剂
实例16 绿色聚天冬氨酸复配阻垢剂
实例17 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阻垢剂
实例18 复合阻垢剂KH-209
实例19 聚丙烯酸复合阻垢剂
实例20 复合阻垢剂GK-102
实例21 S-羧乙基硫代琥珀酸复合型无磷阻垢缓蚀剂
实例22 2,3一环氧丙磺酸钠一丙烯酰胺共聚阻垢剂
实例23 硫酸钡阻垢剂EAHP
实例24 PASP/EI)TMP复配阻垢剂
实例25 聚环氧琥珀酸(PESA)/AA-AM-MA共聚物复配阻垢缓蚀剂
实例26 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阻垢剂PAG
实例27 N,N一二甲基亚甲基二膦酸阻垢剂
实例28 氨烷基膦酸氮氧化物阻垢剂
实例29 复配反渗透阻垢剂
第三节 新型阻垢分散剂配方设计实例
实例1 阻垢分散剂YSS-94
实例2 含磷磺酸基共聚物阻垢分散剂PAMPS
实例3 AMPS-AA-MA三元共聚阻垢分散剂
实例4 耐高硬度、高碱度、高pH值阻垢分散剂
实例5 多元无磷阻垢分散剂
实例6 低磷型膦酰基羧酸共聚物多功能阻垢分散剂
第三章 水处理杀菌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杀菌剂的主要品种与特性
二、杀菌剂的性能比较及选择
三、杀菌剂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发展方向
第二节 新型水处理杀菌剂配方设计实例
实例1 聚六甲基胍盐酸盐杀菌剂
实例2 十二烷基胍醋酸盐杀菌剂
实例3 咪唑啉双胍硫酸盐杀菌剂
实例4 高铁酸钾(K2FeO4)杀菌剂
实例5 叔胺化树脂杀菌剂
实例6 非氧化型复配杀菌剂
实例7 复合阻垢杀菌剂DG4
实例8 溴类杀菌剂MF-216A
第四章 水处理絮凝剂
第一节 概述
一、絮凝剂的主要品种与特性
二、絮凝剂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第二节 新型水处理絮凝剂配方设计实例
实例1 高效复合絮凝剂
实例2 复合絮凝剂JYF
实例3 改性秸秆-铝盐复合絮凝剂SPA
实例4 新型复合絮凝剂
实例5 复合絮凝剂CAM-CPAM
实例6 复合絮凝剂PFCNS
实例7 黏土制高效复合絮凝剂
实例8 聚铁/聚硅酸钠高效复合絮凝剂
实例9 含有铝离子的聚硅酸絮凝剂
实例10 复合絮凝剂XG-2
实例11 PAC/PAM复合絮凝剂
实例12 复合絮凝剂APAC
实例13 纳米复合絮凝剂
实例14 PESA/P‘SFZ复合絮凝剂
实例15 PAFC/PAM复合絮凝剂
实例16 高岭土尾矿制改性絮凝剂PAFC
实例17 聚硅酸/聚硫酸氯化铁复合絮凝剂
实例18 聚硅酸硫酸氯化铝铁絮凝剂
实例19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纳米Ti02复合絮凝剂
实例20 赤泥原料制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PAF12
实例21 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絮凝剂
实例22 粉煤灰制絮凝剂
实例23 淀粉改性絮凝剂FSM
实例24 改性累托石絮凝剂
实例25 煤矸石制絮凝剂
实例26 壳聚糖/碱铝复合絮凝剂
实例27 味精废水制生物絮凝剂
实例28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XJBF-1
实例29 吸附型生物絮凝剂ZL5-2
实例30 复合絮凝剂F-1
实例31 壳聚糖絮凝剂
实例32 竹炭/PAC/PAM复合絮凝剂
实例33 聚硅酸硫酸铝铁/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
……
第五章 水处理浮选剂
第六章 水处理离子交换剂
第七章 活性炭水处理剂
第八章 矿物材料水处理剂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三、杀菌剂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发展方向
  1.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与分散剂联合使用。如果要想使杀菌剂获得最佳的杀菌效果,杀菌剂应与分散剂(抗污垢剂)联合使用。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冷却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的生长。
  更重要的是,首先要从冷却水系统中尽可能地除去微生物和污垢。这样,它们就不会继续成为其他微生物的营养源。
  (2)抗药性。在制定微生物控制方案时,要牢记的是:决定杀菌剂用量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的抗药性。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第一个原因是微生物的细胞膜发生了变化,使杀菌剂不能透人;第二个原因是由于微生物发生了遗传突变,产生了免疫力。
  (3)温度和pH值。冷却水的温度与杀菌剂作用的关系很大。当温度升高时,季铵盐的作用减弱。
  循环冷却水的pH值对杀菌剂的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当pH>7.5时,二硫氰基甲烷将发生水解,铜盐将发生沉淀,氯酚将转变为杀菌效果较差的酚盐,2,2-二溴-3-氮次甲基丙酰胺会因为水解而被破坏,氯在水中将不再生成次氯酸而是生成活性较差的次氯酸盐。与此同时,某些有机硫化合物、戊二醛、季锛盐和季铵盐在碱性冷却水中则工作得很出色。
  (4)添加方式。向冷却水中添加杀菌剂时常采用冲击方式,而不采用连续方式,以便使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急剧降低到一个很低的数值。因为到这个数值后,微生物就不容易恢复到原来的状况。虽然偶尔有工厂采用连续方式添加杀菌剂,但一般是冲击方式添加杀菌剂的效果更好。
  (5)浓缩倍数和停留时间。杀菌剂在冷却水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对于微生物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十分重要。如果冷却水的浓缩倍数低,则杀菌剂的停留时间就短。此时,必须增加加药量,以补偿大量未加杀菌剂的补充水进入冷却水系统时,对杀菌剂的稀释作用。
  2.杀菌剂的发展方向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排污标准的日益严格以及人们对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和生物黏泥、污垢问题的日益重视;另外,由于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杀菌剂种类的多样性;再加上近年来虽然不断有各种类型的杀菌灭藻技术被开发,但成本低、高效、低(无)毒、对人畜生物无毒副作用且对设备无腐蚀作用的却不多见,因此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的杀菌剂及其复合配方、研制杀菌剂的应用技术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应根据绿色化学和污染防止的原理和思路来设计,以环境、性能、经济为目标,开发出低(无)毒、易生物降解、高效的药剂。
  (2)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对药剂作用机理和协同作用的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药剂的性能。
  (3)在现有杀菌剂的基础上,开发复配式杀菌产品,以发挥现有杀菌剂品种的潜力,减少开发新杀菌剂所带来的巨大耗费。
  (4)尽量开发有针对性的特效杀菌剂。
  ……

前言/序言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份不包含《水处理剂配方设计与实例》内容的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尽且自然流畅: --- 图书名称: 海洋能源转换技术前沿与应用展望 图书简介: 一、 导论:蓝色经济时代的能源转型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可持续方向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能源宝库,其开发利用的潜力正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当前海洋能源转换技术的最新进展、关键瓶颈及未来发展方向。不同于传统的化石燃料依赖模式,海洋能源(包括波浪能、潮汐能、温差能、海洋热能 OTEC 以及海洋生物质能)以其资源丰富、分布稳定、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优势,被视为构建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本书将从宏观的能源战略角度切入,为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理解海洋能源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核心地位。 二、 波浪能捕获与高效转换机制 波浪能是海洋可再生能源中分布最广、最稳定的形式之一。本书将详细剖析目前主流的波浪能转换技术路线,重点关注三类主要的捕获装置: 1. 吸收式装置(Attenuators): 这类装置通常沿着波浪传播方向布置,通过浮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来驱动发电机。我们将深入分析其在不同海况下的耦合效率优化,特别是针对非线性波浪环境下的响应特性建模与控制策略。 2. 点吸收器(Point Absorbers): 聚焦于利用浮体相对于海底或预设参考点的垂直或水平往复运动。书中将详细阐述其在小型化、模块化设计中的挑战,特别是水动力学建模的复杂性,包括卡门涡街效应和绕射效应的处理。 3. 振荡水柱装置(Oscillating Water Columns, OWC): OWC 利用波浪引起的舱内气室压力变化驱动空气涡轮机。本书将对比不同几何形状(如突堤式、近岸式)OWC 系统的气动效率,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文丘里效应和气流导向系统来提高电能输出。 此外,本书还将专门辟章讨论波浪能发电系统的耐腐蚀材料选择和深海系泊稳定性工程问题,这些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制约因素。 三、 潮汐能与洋流能的稳定发电技术 潮汐能和洋流能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可预测性。本书将区分阐述这两种能源的捕获技术: 1. 潮汐能: 重点分析潮汐堰(Tidal Barrages)和潮汐引力涡轮(Tidal Stream Turbines, TSTs)。对于潮汐堰,我们将评估其对沿海生态系统和泥沙输运的影响,并探讨更环保的“动态充气堰”概念。对于 TSTs,本书将详述其水下涡轮机叶片设计,特别是如何借鉴航空动力学原理来优化低雷诺数下的水动力性能,以及如何应对复杂水下地形带来的水流切变问题。 2. 洋流能: 洋流能转换装置的设计更接近于风力发电机的原理,但工作在密度更高的介质中。我们将深入研究不同轴向设置的涡轮机(如达里乌斯型和螺桨型)在模拟真实洋流剖面下的性能曲线,以及如何通过磁悬浮轴承技术来降低水下机械系统的维护成本和运行损耗。 四、 海洋热能转换(OTEC)与温差利用 海洋温差发电(OTEC)利用表层温水与深层冷水之间的温差来驱动热力循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基载型可再生能源。本书将详尽剖析: 1. 闭循环系统设计: 重点分析有机朗肯循环(ORC)中工质的选择(如氨、制冷剂 R245fa 等)及其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书中将提供详细的换热器设计参数,特别是针对海洋生物污损(Biofouling)的预防和清洁策略。 2. 开放循环与混合循环: 对开放循环系统中海水淡化联产的潜力进行评估,并讨论混合循环在提高净功率输出方面的工程可行性。此外,本书还将探讨深层冷水资源在区域空调和冷藏领域的非电力应用。 五、 海洋生物质能与新兴技术探索 海洋生物质能,主要指大型海藻(如巨藻)的培养与转化。本书将介绍: 1. 藻类规模化培养系统: 探讨浮筏式和封闭管道式培养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精准营养控制来最大化生物量和特定组分的产出。 2. 生物燃料转化路径: 详细描述热解、厌氧消化等生物化学转化技术在海洋藻类原料上的适用性与效率瓶颈。 此外,本书最后将对海洋电化学能源转换(如利用盐度梯度发电)和新型储能技术(如压缩空气储能、水下液流电池)在海洋环境下的集成应用前景进行前瞻性探讨。 六、 结论与未来展望 本书总结了当前海洋能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并网的关键工程挑战,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并为未来十年内海洋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本书不仅是能源科学工作者的专业参考书,也是致力于蓝色经济发展的决策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水处理专家,在我的案头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它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数据,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作者在讲解各种水处理剂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时,总是能够巧妙地联系到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例如,在讨论聚合物类分散剂时,书中会详细阐述其链长、电荷密度等结构特征如何影响其分散能力,以及在不同pH、温度条件下性能的差异。这种微观到宏观的深入分析,让我对这些看似枯燥的化学物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为精彩的是,书中在介绍各类水处理剂的性能指标时,并非简单地给出数值,而是会结合实际的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让我们了解这些指标是如何得出的,以及它们在评估产品性能时具有怎样的实际意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真正地参与到水处理剂的设计思考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从源头上去理解和掌握问题。

评分

这是一本非常详实且深入的著作,对于正在从事水处理剂研发的工程师们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书中开篇便对不同类型的水处理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从传统的阻垢分散剂、缓蚀剂,到新兴的生物处理剂,都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作者并未止步于理论,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用在了实际配方设计上,举例细致入微,几乎涵盖了工业循环水、锅炉水、废水处理等各个主要应用领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配方优化思路的讲解,例如如何通过调整组分比例来平衡性能与成本,如何选择合适的助剂来提升主剂的效能,以及如何考虑水质的复杂性来设计出稳定可靠的配方。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简单的配方罗列,而是详细解释了每一个配方背后的设计逻辑和考虑因素,例如针对特定水体成分如何选择合适的阻垢剂,或者如何针对特定腐蚀环境设计缓蚀剂。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使得读者在学习具体配方的同时,也能掌握通用的设计方法论,为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水处理领域耕耘的研究人员,我发现这本书在梳理和整合现有水处理剂知识体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本配方手册,更是一部关于水处理剂科学发展脉络的梳理。书中对不同水处理剂的演进历程,以及技术革新带来的性能提升,都有着深入的探讨。作者在介绍各类水处理剂的机理时,往往会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前沿,这对于保持研究的先进性非常有帮助。我尤其看重书中对水处理剂安全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的关注,这与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书中提供的案例设计,往往兼顾了高效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体现了现代水处理剂设计的综合考量。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水处理剂的研发方向,并从中汲取新的灵感,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评分

这是一本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它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水处理剂配方设计的奥秘。作者在处理化学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上,做得非常出色。他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提供了大量经过验证的成功案例。书中对不同类型水处理剂的性能进行详细评估,并给出了选择和组合的建议,这对于在复杂工况下制定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案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配方稳定性、兼容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的讨论,这些是现代水处理剂设计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通过阅读,我不仅学习到了具体的配方技术,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系统性的设计思维,例如如何根据水质检测报告来诊断问题,如何通过小试、中试来验证配方效果,以及如何根据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持续优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工程师们更自信、更高效地开展水处理剂的研发和应用工作,真正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而言,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它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复杂的水处理剂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我一直对水处理剂的配方设计感到有些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基础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具体的配方设计和应用。书中对于各种水处理剂的分类、作用机制、优缺点分析都非常清晰,让我对整个水处理剂的“家族”有了初步的认识。最令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有成熟的配方,更重要的是对配方设计思路的详细解释,让我理解了为什么会选择这些组分,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作用的。例如,在讲解循环水缓蚀阻垢配方时,书中会详细分析水质成分,然后根据水质特点,一步步推导出合适的药剂组合和剂量。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它不仅仅教会了我如何使用现有的配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内容可以

评分

给公司员工买的!希望大家多学习!

评分

给公司员工买的!希望大家多学习!

评分

这本书一般,买了还没看,确实很一般,没什么可读性

评分

内容可以

评分

评分

很好,正是我想要的,可以作为参考书

评分

非常好,值得一读,配方齐全

评分

参考价值不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