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结构与分子运动篇
第1章 绪论
第1节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命名
1.1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1.2 高分子材料的命名
第2节 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结构特点
2.1 巨大的分子量
2.2 独特的分子几何形状
2.3 结构的多分散性和多尺度性
2.4 凝聚态结构的特点及材料的软物质特性
第3节 高分子物理学发展简史
思考题及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高分子的链结构
第1节 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1.1 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
1.2 结构单元的键接异构
1.3 结构单元的立体构型
1.4 分子链的支化与交联
第2节 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
2.1 分子链的内旋转构象
2.2 分子链的柔顺性及其表征
2.3 影响分子链柔顺性的结构因素
第3节 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3.1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计算法
3.2 均方末端距的统计算法
3.3 等效自由连接链的均方末端距及其讨论
3.4 关于柔顺性定量表征的小结
3.5 蠕虫状分子链模型
物理量符号一览表
思考题及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高分子材料的凝聚态结构
第1节 高分子间作用力和内聚能密度
1.1 静电相互作用
1.2 氢键
1.3 分子间配键作用
1.4 憎水相互作用
1.5 内聚能密度
第2节 高分子材料的结晶态结构
2.1 高分子晶体结构的特点
2.2 晶体中高分子链的构象
2.3 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形态
2.4 结晶高分子的结构模型
2.5 结晶度的计算和测量
2.6 高分子材料的结晶过程
2.7 影响高分子材料结晶的因素
2.8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
第3节 高分子材料的非晶态结构
3.1 高分子材料的非晶态
3.2 非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模型
第4节 高分子材料的取向态结构
4.1 取向态和取向结构单元
4.2 取向方式
4.3 取向度定义及测量方法
第5节 高分子材料的液晶态结构
5.1 液晶态及其分类
5.2 高分子液晶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第6节 多相高分子材料的织态结构
6.1 高分子共聚物的织态结构
6.2 高分子共混物的织态结构
6.3 填充改性高分子材料的织态结构
第7节 高分子材料的软物质特性和多尺度性
7.1 软物质概念和高分子材料的软物质特性
7.2 高分子材料的时空多尺度性
附录一 些常见聚合物的晶胞结构数据
物理量符号一览表
思考题及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高分子运动及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
第1节 高分子运动的特点
1.1 运动单元和运动模式的多重性
1.2 分子运动的时间依赖性
1.3 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性
第2节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及转变
2.1 非晶态线形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及转变
2.2 结晶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及转变
2.3 交联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及转变
第3节 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
3.1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及其意义
3.2 玻璃化转变的理论分析
3.3 影响玻璃化转变的因素
第4节 玻璃态和结晶态高分子材料的次级转变
4.1 研究次级转变的方法
4.2 玻璃态高分子材料的次级转变
4.3 结晶高分子材料的次级转变
第5节 高分子材料的黏流转变
5.1 黏流转变及分子运动特征
5.2 影响黏流转变温度的因素
附录 常见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物理量符号一览表
思考题及习题
参考文献
下篇 材料性能与功能篇
第5章 高分子材料的高弹性和黏弹性
第1节描述力学性能的基本物理量
1.1 形变与应力
1.2 简单剪切形变
1.3 均匀拉伸形变
1.4 体积压缩或膨胀
第2节 高弹形变的特点及理论分析
2.1 高弹形变的特点
2.2 平衡态高弹形变的热力学分析
2.3 高弹形变的分子理论
2.4 高弹形变的唯象理论
第3节 线性黏弹性现象及其数学描述
3.1 应力松弛现象,Maxwell模型
3.2 蠕变和蠕变恢复现象,Kelvin模型
3.3 复杂黏弹性模型
3.4 动态力学松弛现象
第4节 影响黏弹性的主要因素
4.1 影响应力松弛与蠕变的主要因素
4.2 影响动态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4.3 次级转变与低温黏弹性
第5节 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5.1 时温等效原理
5.2 Boltzmann叠加原理
5.3 松弛时间谱和推迟时间谱
物理量符号一览表
思考题及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强度及破坏
第1节 高分子材料的应力一应变特性
1.1 应力一应变曲线及其类型
1.2 影响应力一应变行为的外部因素
1.3 关于屈服变形的讨论
1.4 强迫高弹形变与“冷拉伸”
第2节 高分子材料的破坏和强度
……
第7章 高分子溶性质及应用
第8章 高分子液体的流变性
第9章 高分子材料的势学性能
第10章 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
生日:12月25日
评分动画初登场:第四集《解散式之夜·人类再起②》(17分40秒)
评分是调查兵团的兵长、特别作战班班长,有严重洁癖,对打扫的要求很高,常在调查兵团本部一丝不苟地检查灰尘,拜此所赐,艾伦不得不重做所有打扫。在特别篇中常用手帕擦拭身上沾到巨人的血。但在自己的部下临终前,会握住其沾满血的手并答应会消灭所有巨人,让其安静的离去。
评分/ / p下篇 2.1 3.4 a5.3 强迫高弹形变与&冷拉伸&br / / / 1.2 第2节 2.8 第5节 6c.1 思考题及习题bcr 2.d2 4.2 5.2 / / d/ / 1.1 高分子材料的势学性能br 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结构特点br 高分子链的近f程结构br 结晶高分子的结构模型br 高分子共聚物的织态结构br h/ 均匀拉伸形变hbr 叠加原理及其应用br /i / / p第3章 7.2 附录 / 思考题及习题br 高分子物理学发展简史br / 取j向态和取向结构单元br /k 蠕变和蠕变恢复现象,Kelvin模型br / 第1节 2n.2 l6.3 玻璃态和m结晶态高分子材料的次级转变brm / 高分子溶性质及应用br 结构单n元的键接异构br / 填充改性高o分子材料的织态结构br / 复杂黏弹q性模型br 第p8章
评分一瞬间便可以打倒两个巨人(最典型的如21集),拥有像投掷抛弃刀片损伤巨人视力等优秀技术。
评分所属:调查兵团(后与宪兵团结合为联合部队)
评分不错的数目,高分子专业必看
评分[SM]这本书的印刷质量是非常不错的,很喜欢,而且价格相对来说很实惠,可谓物美价廉,无论是装订方式,还是发货包装个人感觉都是很不错的.[BJTJ]买之前还特意看了一下编辑推荐,本来还有点犹豫,看到这么多名人都喜欢[ZZ]写的[SM]也就打消了我的犹豫.简单的看了下[NRJJ],我发觉我已经喜欢上它了,尤其是书中的一段[SZ],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意犹未尽.
评分虚之气是万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认为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为“本”,气为“具”的学说。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和心统性情的学说,认为天地之性来源于太虚之气。程颢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无内外的命题,把心、性、天统一起来。程颐则提出性即理的命题,把性说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认为心之本体即是性,是未发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发之和 ;性和情是体用关系,而心是“主宰”。③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 。张载首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两种知识,并提倡穷理尽性之学,成为理学家共同讨论的问题。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熹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陆九渊强调“反观”;王守仁则提出“致良知”说,认为格物致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从而完成由内向外的认识路线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