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港台原版 明日世界的律師 理查.薩斯金 商周出版 繁体中文书 法律科学

现货港台原版 明日世界的律師 理查.薩斯金 商周出版 繁体中文书 法律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法律
  • 法律科学
  • 明日世界
  • 理查·萨斯金
  • 港台原版
  • 繁体中文
  • 商周出版
  • 现货
  • 图书
  • 科幻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国图书进出口深圳公司
出版社: 商周出版
ISBN:9789862726143
商品编码:10704608516

具体描述

书名:明日世界的律師

 

作者:理查薩斯金RichardSusskind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年7月3日

 

ISBN:9789862726143

 

页数:264

 

尺寸:15 x 21 cm

 

装帧:平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一本寫給法律人的法律市場趨勢分析與行動策略

明日世界的律師,主要戰場不在法庭,在市場!

要滑向冰球去的地方,而不是冰球曾經出現的地方。―韋恩.格瑞斯基Wayne Gretzky

 

當法律人思考著未來時,不論他們想的是法律事務所抑或法學院,都應該為將來可能出現而非曾經如何的法律市場,做好準備。

 

未來的法律世界將與過去大相逕庭。法律機構與律師正面臨關鍵抉擇,而且未來二十年的改變,將比過去兩百年所經歷的變動還要劇烈。對於法律市場,大家都有著深切的憂慮,諸如擔心公共法律基金的刪減,可能會降低「司法接近權」(access to justice);法學院提供的學生名額似乎大於法律市場的工作機會;以及不符成本的法庭訴訟。

 

有關這些憂慮以及其他許多缺失,本書提出了不一樣的補救之道。舉例而言:大多數的律師都支持微幅刪減法律扶助金,作者理查?薩斯金則認為我們應該開發與推動法律指引的替代方式,尤其是透過網路提供法律服務;當評論家批評法學院過度招生,薩斯金看到的是一整套令人興奮的新工作正等待著未來的律師,只要法律學子與年輕律師能夠做好準備;當法官與訴訟律師努力在控制訴訟成本,薩斯金強調引進虛擬審訊以及網上爭端解決的機制。

 

透過本書,我們將看到提供法律服務的全新方式。英國律師理查?薩斯金,首先將說明法律產業為什麼會改變,以及如何改變;接著描繪未來的法律市場樣貌;之後特別針對新進的法律人,提出不同的訓練方式,以及潛在的工作機會。

 

名人推薦

 

◎薩斯金以可信、具啟發性且認真的方式預測法律事業的未來,沒人比他更有資格寫出當前和未來法律執業持續的科技和經濟變革。――廖柏嘉勳爵Lord Neuberger,英國法院院長

 

◎對於需要樂觀、希望和洞見的一群年輕人, 薩斯金提供了扼要可讀且激勵人心的指引,讓年輕律師知道如何思考自己的未來。――大衛?威金斯David Wilkins,哈佛法學院教授

 

◎多年來,薩斯金德不斷挑戰律師界,要求我們重塑執業之途。現在,薩斯金在本書中,以清晰的圖像,呈現他心中那個現在未及但將來可踐的未來。――休斯?韋瑞爾Hugh Verrier,偉凱律師事務所主席White & Case

 

◎這本精練的小書對於不遠未來的法律服務提出令人信服的簡介,也為明日的律師提供有價值的資訊。――柯曼?甘蒂Colman Candy,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

 

◎薩斯金是法律市場很好的分析師和預測者,如果你是法律事業的領導者或管理者,或者你只是很在乎自己的事業,那麼本書你必讀。――保羅?里佩Paul Lippe, 美國律師公會雜誌ABA Journal

 

◎這是每一位有意走入法律相關事業者的必讀之書。兼具洞察之力以及刺激與挑戰之思的薩斯金,顯然看到了驅動改變的不可抵擋之勢。――大衛.歐古德David Allgood,加拿大皇家銀行執行副總經理兼法務長

 

◎這本書是二十一世紀所有法律世界相關者的無價寶庫。薩斯金針對目前法律相關職業與事業的深遠演變,提供了一次專業獨具卻又簡潔易讀的分析,書中除了明確預測法律世界的未來走向外,也提出了結果令人滿意的的具體策略。――拉爾夫.貝克斯特Ralph Baxter,奧睿律師事務所(Orrick, Herrington & Sutcliffe LLP)董事長兼總裁

 

◎薩斯金以洞察力獨具的方式,成功地清楚表達了迫近法律專業眼前的巨大改變。他替未來的律師掌握到挑戰與機會,並以我此生僅見易讀有趣的方式闡述。所有對法律相關行業有興趣的人,都應將此書列為必讀之列。――奈維爾.艾森柏格Neville Eisenberg,英國博問律師事務所(Berwin Leighton Paisner LLP)執行合夥人 

 

 

作者簡介

 

理查?薩斯金Richard Susskind

 

備受讚譽的作家、演講者,以及國際事務所和政府的專業顧問,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的教授,也是英國首席大法官的科技顧問,作品被翻譯超過十種語言,曾應邀至超過四十個國家發表演說。

 

譯者簡介

 

麥慧芬

 

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奧勒崗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譯作包括《單騎伴我走天涯》、《查理與我》、《錫卡的鳳凰木》、《狗史》、《暗星薩筏旅》、《在遙遠那方的太陽鳥》等二十多本書。

 

目錄

 

前言

 

一 法律市場的激變

1. 改變的三個驅力

「錢少事多」的挑戰 ?市場自由化 ?資訊科技的進展?

2. 成功的策略

降低收費 ?替代的計費方式 ?兩個致勝的策略

3. 法律大眾化

錯誤的二分法 ?法律服務的演進

4. 不一樣的作法

拆解法律工作 ?法律服務的替代性來源

5. 突破性的法律科技

自動文件組合 ?持續的連結 ?電子化的法律市場 ?電子化的學習

線上法律指導 ?開放型法律資料庫 ?封閉型法律社群

工作流程以及專案管理 ?嵌入式法律知識 ?線上爭端解決機制

智慧法律搜尋 ?巨量資料 ?人工智慧的問題解決機制

 

二 法律市場的新風貌

6. 法律事務所的未來

法律事務所的前景 ?全球菁英? ?訴訟律師與辯護律師

新合夥人的問題

7. 企業律師的角色變化

法律風險控管 ?知識管理 ?期待法律事務所提供更多

面對錢少事多的挑戰 ?合作精神 ?法務長可以採取的策略

企業律師的權責

 

8. 改變的時機

开始階段──否認 ?第二階段──資源重分配

第三階段──瓦解

 9. 司法接近權與網路法律服務

司法接近權 ?認知、選擇、服務 ?線上法律服務

 

10. 法官、通訊科技、虛擬法庭與線上爭端解決機制

法官與資訊科技 ?令人失望的程序 ?前瞻未來 ?資訊科技化的法院

虛擬法庭 ?線上爭端解決機制 ?公平審判?

 

三 年輕律師的前景

11. 律師的新工作

可靠的專業顧問 ?增能律師 ?法律知識工程師

法律科技人員 ?多方位的法律人才 ?法律程序分析師

法律專案管理者 ?線上爭端解決律師 ?法律管理顧問

法律風險管理者 ?但書

 

12. 誰會聘雇新律師?

全球性的會計師事務所 ?大型法律出版商

法律專業知識的提供者 ?法律程序業務外包商 ?商業區的零售業者

法律人才派遣公司 ?新型態的法律事務所 ?線上法律服務提供者

法律管理顧問公司 ?踏入法律界的首份工作

 

13. 培訓律師的目的何在?

某些想法與憂慮 ?我們希望年輕律師完成訓練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未來在法律教育中的定位

 

14. 取代老式職訓局

訓練的問題 ?重新思考法律訓練 ?電子化學習與模擬法律服務

 

15. 該問雇主的問題

貴企業有長期的策略嗎? ?到了二○三五年,法律服務會是什麼樣子?

面對同業毫無長進,你們會擔心嗎?

貴事務所較滿意的替代性選擇是什麼?

資訊科技在未來的法律事務所中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貴事務所有研究與發展的能力嗎?

如果你們可以從零開始設計一家法律事務所,它會是什麼樣子?

 

16. 長遠的未來

是電鑽還是洞? ?新的法律典範 ?我們需要法律「專業」嗎?

你們的任務


延伸閱讀

 

 

推薦序

 

律師業的未來――明日黃花或明天會更好? / 邵瓊慧

 

律師業向來是許多人心目中的金飯碗。法律系所多年來都是我國大學聯考社會類組的志願。但曾幾何時,律師金飯碗生鏽,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聯會甚至在二○一三年底記者會中證實:律師一案難求、全台流浪律師逐年增加。

 

換言之,律師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劇變。

 

律師業的劇變,不僅僅是發生在台灣,而其轉變的原因,也不僅僅是律師錄取人數增加,市場大餅不夠分而已。全球律師業,正面臨典範移轉式的劇變,這正是本書作者薩斯金長期關注並試圖提出解決方案的議題。

 

薩斯金更大膽預測:接下來的二十年間,律師工作的方式將徹底改變。他認為造成這種改變的驅力有三個:「錢少事多」的挑戰、市場自由化,以及資訊科技的進展。

 

薩斯金針對法律市場轉變所提出的建議方案,是刪減法律成本的效率策略,以及與客戶分攤法律服務的合作策略。具體來說,薩斯金認為律師必須徹底改變工作的方式,而非只是改變收費方式。他相信法律服務將由「量身客製化」向「大眾化」移動,以降低法律服務的成本、使收費明確、工作時間減少。更進一步,他主張拆解法律工作,尋找替代性法律業務承包的方式,包括重新配置、境外承包、外包等等。之後,法律市場的突破性科技也將提供創新方式,改變某些法律服務。

 

薩斯金所描繪的律師業未來,以傳統律師的思維觀之,恐怕一時難以接受,甚至可能令人恐懼。雖然書中所描述的現象並未全部,或如此快速地在台灣發生,但多少反映出律師業發展的趨勢,而非危言聳聽。有遠見的律師應該勇於面對,提早做好準備。

 

需注意的是,薩斯金的觀察及提出的建議方案,基本上仍是從英美法制以及大型事務所的角度出發。然而,我國律師業結構,迄今仍以個人執業型態的小型事務所為主,且多數未採取按時計費方式收費,因此可能無法完全適用。事實上,台灣律師的酬金,不論是按時計費或按件計酬,相較於英美日韓等國律師收費,都明顯偏低,但服務品質未必遜色。因此,如近期的《在野法潮》第二十一期「正義的成本」專刊所指出,台灣律師業近來的課題,反而是如何能使收費合理化,依據案件複雜程度、律師的專業、資歷、能力及標的大小,反映對於法律專業工作者的尊重。

 

此外,薩斯金所提出的改變工作方式,如拆解訴訟案件,並將文件檢閱、法律研究、專案管理、(電子)資訊揭露等等,透過替代性法律業務承包的方式,以提供更有效率的法律服務等建議,乃針對英美訴訟特性而來。英美訴訟乃基於案例法,並有廣泛的證據揭露(discovery)制度,每件訴訟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以進行密集的案例檢索、審閱繁雜之文件,律師費用動輒數百萬美金,因此有分包與專案管理之需求。此與如台灣等民法體系國家,訴訟律師收費相當低廉,且訴訟程序與案件管理性質不同之情形,恐無法同日而語。但在牽涉到跨國訴訟案件之時,如何以更有效率之方式管理訴訟,確實值得思考。

 

至於律師市場自由化的議題,牽涉到的不僅是律師業務本身,而有更深層的法律文化考量,亦即對於法律專業屬性的定位,以及律師獨立性與倫理規範之界定。但台灣律師市場確實也面對日趨開放之問題,包括已開放的外國律師執業、兩岸律師證照及執業地區是否開放,甚至在「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中,擬開放我國律師、外國法事務律師、外國律師或外國律師事務所經許可後,於示範區內設立或投資法人律師事務所等等,凡此都將對台灣律師市場及業務進一步產生衝擊。可惜的是,面對種種可能的變革,我國相關單位尚未針對我國律師業進行真正深入的產業分析,提出客觀具體的政策建議。

 

至於資訊科技的發達,法律界固然無法置身事外,但相較於其他領域,律師界還屬於較為抗拒科技產品及資訊化程度不足的族群。雖然律師也逐漸習慣使用線上法律資料庫、法院電子筆錄,法院也有遠距詢問、數位簡報等相關硬體設備,但離普遍應用仍有一段差距。目前司法院正在研擬「智財法院線上起訴系統」,朝向資訊科技化法院推動,但受限於經費與人力,希望能改變律師與法院互動方式,可能還需相當努力,才能真正到位。

 

薩斯金特別關注年輕律師的前景,因為他們將直接面對或參與律師業的劇變,而其前輩的經驗將無法提供足夠的指引。我在二○一三年十月參加香港律師會舉辦的「兩岸四地青年律師論壇」,探討兩岸四地青年律師面臨的挑戰以及跨境合作的可能性。這些年輕律師充滿熱誠,但同樣都面臨律師人數增加、市場競爭加劇的困境,急需培養其專業與人脈。當前台灣的律師業也有幾項制度性的轉變,如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聯會已通過「專業律師認證辦法」,而明年律師高考也將改採選考專業領域科目,試圖使律師朝向專業領域發展。此外,年輕律師應善用其對於資訊科技的熟悉,甚至培養跨領域的知識,使自己成為T型人才,也可以發揮年輕律師的優勢。

 

面對改變,有時好的準備便是以不變應萬變。然此並非抗拒改變,而是須固守不變的核心價值。律師的基本功能,仍在於深化專業,提供優質法律服務。當律師將其時間與才華投注於專業培養、經驗累積以及重要的策略分析,才能成為科技或另類服務無法取代之「可靠的專業顧問」(the trusted advisor)。

 

如果隨著市場演變與科技發展,法律市場上能有更多樣化的服務方式供消費者選擇,使更多人享有「司法接近權」,並藉由科技與工具的輔助,使年輕律師能有更多機會直接接觸需要的民眾,並將簡省的時間,用以深化對客戶的合作與交流,以提供高度專業以及個人化的服務。這樣的未來,應該不會是律師的末路,而是律師在明日世界值得期待的新角色!

 

本文作者為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台北律師公會全聯會代表

推薦序

 

面對困境、迎接挑戰、創造價值 / 黃旭田

 

二十多年來,台灣的執業律師由一千多人增加到八千多人,成長驚人。而這幾年間,每年千人的律師考試錄取人數,已經使新進律師連「實習」機會都不容易找到。由律師考試錄取率是司法官考試錄取率的十倍來看,顯然因為供給(律師)增多,而(法律服務)需求並未隨之擴大,再加上國內經濟持續不景氣,難怪學子熱中司法官考試!看來律師這行不但不是「金飯碗」,連「鐵飯碗」都不是!這就是台灣律師業目前的部分風貌,與《明日世界的律師》書中所描述的律師業困境大同小異。

 

本書作者藉由長期對資訊科技發展的觀察,認為法律服務市場已經有、且會有更大幅度的變化,而這正是年輕律師的機會。作者所描繪的法律市場變化,例如「境外轉包」,也就是像信用卡業者一樣將客服中心放在中國的作法,目前還難以想像。但資訊科技的應用確實大幅度改變律師行業的風貌,例如二十年前律師事務所大部頭的資料是大追蹤出版社出版的百餘本實務資料彙編,而且因為是活頁編輯,還得要不定期抽換、更新;時至今日,那些出版品幾乎完全絕跡,取而代之是線上法律資料庫,而線上諮詢與律師廣告也愈來愈普遍。

 

作者認為,面對未來,法律服務業務的拆解與市場迎合大眾才是致勝的策略,科技將創造法律服務業的種種不同風貌,這些轉變正在發展中。的確,對於大多數已經在執業的律師,甚至是打算以法律工作為人生目標的法律系學生,上述變化其實不難理解,難的是該怎麼做?要如何迎接挑戰,才能像作者說的「開闢出新的道路」?

 

以下我願意拋磚引玉,就教各方:

 

一、法律人的專業養成,應該更重視「推理」的基本工夫,「巨量」資料已經不可能「博聞」,更不可能「強記」,從「教」到「學」,「What」不再重要,重要的是「Why」,因為資訊化時代很容易找出素材,要滿足不太需要推衍而屬於標準化、系統化的法律服務需求並不困難,就像在製造業裡,機器大量生產取代人工以後,未來只有「高階手工」的製造業才能生存。因此,推理愈複雜、愈嚴謹,將來才比較容易有工作機會。抑或以嚴謹的推理能力來檢視標準化服務的可靠度,也就是把競爭力架構在大量服務之上,而不是與大量而標準化的服務直接競爭,可能才是生存之道。

 

二、重新學習「欣賞別人」與「合作」:傳統的升學主義再加上難考的律師考試,使得法律人要生存,似乎一定得「打敗別人」,如果懷抱這種「我比你強,我考得比你好」的「基因」,要如何心悅誠服的「欣賞別人」?資訊化時代的法律服務不可能單靠一個人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容易永遠都提筆能文、開口能講,事實上,「產業鏈」本身就是複雜的生態,每個人都只能貢獻其中一部分,因此一定得合作,而且是真誠的合作。唯有真心欣賞你的合作夥伴,甚至競爭對手,不只要「我好」,也要「你好」,如果能夠「只有你好,我才會更好」,未來只有懷抱這種見得別人好的合作心,不只「利他」,更是高度「利己」,才能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勝出。

 

三、提供溫暖:這是資訊科技不容易取代人的地方。隨著資訊科技的高度發展,的確「系統」可以提供正確、迅速的答案,但從事律師工作二十多年,我深刻體悟到律師就是醫師,醫的不是「病」,醫的是「人」,這才能解釋為什麼有些律師官司打輸了不會被換掉,而另外一些律師官司打贏了卻會被換掉!法律服務未必是輸贏勝敗,而是「一起承擔,共同走過」,關心服務對象而給予「溫暖」,在很長的時間裡,還不容易被科技取代。

 

推理的基本功,是基本競爭力,合作則帶來更多更好的服務品質,之後回到照顧當事人的初衷,用溫暖創造無限價值,這是面對「明日」我給自己的期許,也與律師界的夥伴及想要成為法律工作者的年輕學子分享。

 

本文作者為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董事 

 

 

內容連載

 

 一    改變的三個驅力

 

由法律專家所組成的封閉圈子,似乎無法提供消費者足夠的選擇。數十年來,這個問題導致批評者與改革者主張,法律是個不合理的獨占事業,法律執業更是一種設限以及反競爭的行為……

 

法律市場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轉變。接下來的二十年間,律師工作的方式將徹底改變。我們將看到提供法律服務的全新方式,新的法律服務業者會進入市場,而法院的運作模式也將轉型。除非順應變化,否則許多傳統的法律執業都將面臨末路。另外一方面,全新的機會將呈現在具有企業家精神與創造力豐富的年輕律師眼前。

 

我認為造成這種改變的驅力有三個:「錢少事多」的挑戰、市場自由化,以及資訊科技的進展。其他的評論者或許會指出不同的原因,譬如人口結構的變化、全球化趨勢。我並不否認這些因素的重要性,不過在此我特別強調法律服務提供方式的改變;而我所有的研究與顧問工作,加以我在職場的所見所聞,使我堅信我所提出的這三個驅力確實值得注意。且讓我一一說明。

 

「錢少事多」的挑戰

 

律師的客戶形形色色都有:有可能是大型企業或組織內部的法律顧問,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在企業面臨重大糾紛或有重大交易要解決時,提供具體的法律建議。也有可能是中、小型企業的經理人,他們有一堆租賃、聘雇的問題,還要符合各式各樣的政府規定。當然,還有一般人民,他們面臨搬家問題、債務問題、人身傷害賠償要求等等,需要法律協助。儘管法律服務的需求五花八門,目前這些當事人都面臨一個大挑戰──一般說來,他們無法負擔以傳統方式提供的法務服務的費用。

 

法務長,也就是企業或組織裡法務部門的高管,異口同聲地說他們面臨三個問題。首先,由於經濟吃緊,他們都面臨縮編法務團隊的壓力。第二,公司營運者、財務長及董事會都要求他們刪減尋求外部法律事務所協助的費用。第三,他們現在要處理的法律工作量比以前繁重,風險也是空前的高。許多法務長表示,上級要求他們刪減百分之三十到五十不等的整體法務預算。看起來他們很難撐得下去。這些大公司與金融機構的法務面臨工作量增加但法律資源縮水的窘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勢必得做出妥協。我把這個問題稱為「錢少事多」的挑戰──企業內部的法律顧問要如何以較低的成本與外部的法律事務所合作,提供企業更多的法律服務?



跨越界限的法律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前沿法律思潮 导读: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时代,法律的疆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拓宽和重塑。传统法律体系在面对数字经济、生命科学革命、以及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时,显得力不从心。本书集结了数位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的法律学者与实务专家,旨在剖析当前法律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并前瞻性地探讨未来法律制度的演进方向。我们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法域或某一特定司法管辖区,而是力求提供一个宏观的、跨学科的视野,审视法律如何在技术浪潮、伦理困境与社会变革的交汇点上,重新定义其存在价值与实践路径。 第一部分:数字前沿与法律的重构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主体性与责任认定 随着深度学习和生成式AI技术的成熟,一个核心问题浮现:当算法自主做出决策并引发损害时,法律责任应如何分配?本章节深入探讨了当前民事侵权法、产品责任法在面对“黑箱”算法时的局限性。我们分析了“可归责性”在数据驱动决策中的模糊地带,并援引了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草案以及美国各州针对自动驾驶事故的初步判例,试图构建一个更具适应性的归责模型。讨论不仅限于技术错误,更触及到训练数据的偏见性对司法公平可能造成的系统性影响。法律如何介入干预,确保算法的透明度(Explainable AI, XAI)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指标,而成为一项强制性的法律义务,是本部分探讨的重点。 二、数据主权、隐私保护与跨境数据流动的新平衡 全球数据流动的速度早已超越了国家主权概念的传统边界。从GDPR的“域外适用效应”到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数据出境的严格限制,各国政府都在试图用法律工具来圈定数字疆域。本书细致对比了不同法系在数据本地化要求、数据主体权利主张(如“被遗忘权”)上的差异与冲突。特别关注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经济价值与“数据作为个人权利客体”的伦理价值之间的博弈。我们提出,在寻求数据安全与经济效率的平衡点时,建立一套国际间相互认可的“互操作性标准”和“法律等效性认证机制”或许是解决跨境数据合规困境的有效途径。 三、去中心化金融(DeFi)与监管套利空间的压缩 区块链技术正在挑战既有的金融监管框架。DeFi协议的匿名性、无国界性和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性,使得传统的“了解你的客户”(KYC)和反洗钱(AML)监管措施面临结构性失效的风险。本章详细分析了证券法、商品交易法在界定“代币化资产”属性上的司法实践案例(如Ripple案、SEC对某些ICO的定性)。更进一步,我们探讨了监管机构如何从传统的“事前许可”模式转向基于“智能合约审计”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治理结构”的“事中/事后”的动态监管。这要求监管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技术理解力,才能有效填补监管真空。 第二部分:生命伦理与未来法治的边界 四、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法律规制与伦理红线 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不仅是医学突破,更是对人类物种延续和代际公平的深刻拷问。本书从宪法层面对生命权的界定出发,探讨了对生殖细胞系编辑(Germline Editing)进行国际性法律禁止或严格限制的必要性。我们审视了各国在“知情同意”原则应用到基因信息和未来后代身上的困境,以及对“增强型人类”(Enhanced Humans)可能导致的社会阶层固化风险的法律预警机制。讨论聚焦于如何在鼓励科学创新与维护人类尊严之间划定清晰的法律界限。 五、延缓衰老与“死亡权”的法律再审视 随着生物医学的进步,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成为可能。这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医疗资源分配、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以及生命末期决定的复杂法律问题。本章考察了“安乐死”和“协助自杀”在不同司法辖区(如荷兰、比利时、加拿大)的立法经验,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自主决定权”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对于那些宣称能够显著延缓衰老或逆转衰老的商业化医疗手段,法律如何界定其“临床试验”的性质,并防止基于虚假承诺的医疗欺诈,也构成了重要的研究议题。 第三部分:全球治理的结构性挑战 六、气候变化诉讼的兴起与国家责任的司法化 气候变化已不再仅仅是环境政策问题,它正日益成为国际法和国内法庭上的焦点。本书分析了近年来“人类世诉讼”的几种主要类型:针对政府未能履行减排承诺的“基于宪法权利”的诉讼(如荷兰的Urgenda案);以及针对大型化石燃料企业的“侵权责任”诉讼。我们探讨了国际环境法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如何被具体化,以及国家主权原则如何与全球公共利益产生张力。法律在此扮演了推动跨国合作与问责的关键角色。 七、太空资源利用的法律真空与“公域”的争夺 随着商业航天活动的井喷,对月球、小行星资源(如稀有金属)的开发提上日程。现有的《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国家对天体提出主权要求,但并未明确规范商业实体对资源的“占有”和“利用权”。本章梳理了美国《商业太空发射法》和卢森堡等国制定的国内法,并分析了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内部关于建立新法律框架的努力。太空资源的法律治理,是检验当代国际法能否有效应对人类活动边界拓展能力的试金石。 结语:面向不确定性的法律韧性 未来的法律实践,将是处理“高不确定性、高复杂性、高速度”的常态。本书倡导一种具备强烈“系统思维”的法律教育和法律实践模式,要求法律人不仅精通条文,更需具备跨越科学、经济、伦理鸿沟的能力。我们相信,法律制度的韧性,源于其不断自我批判、自我修正的开放性。本书期望能激发读者对现有法律框架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并共同塑造一个更具前瞻性、更包容性的未来法治景观。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会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查·萨斯金”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他的作品,但“法律科学”这个标签,配合“繁体中文原版”,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对一些具有前瞻性、能够触及到社会本质问题的著作一直情有独钟。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石,它的发展和演变,必然是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的。而“明日世界”,听起来就像是作者试图构建一个关于未来的蓝图,在这个蓝图里,法律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是更加高效、更加公正,还是会面临全新的挑战?我喜欢那种能够引发思考、拓展视野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通过一些有趣的案例或者设想,生动地展现未来法律可能面临的场景。比如,当人工智能拥有了自主意识,它们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当人类与基因编辑技术深度融合,何为“人”的定义是否会被重新审视?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议题。这本书能否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是我最期待的部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很有那种未来感和一点点赛博朋克的味道。那种深邃的蓝色和金色的线条交织在一起,仿佛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一扇窗。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翻阅的时候能感觉到一种认真和品质。我一直对“明日世界”这个概念挺着迷的,总觉得未来的世界会和现在截然不同,而律师这个职业,在任何时代似乎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很好奇,未来的法律会是什么样子?那些在现代社会被视为复杂、难以理解的法律条文,到了未来又会有怎样的演变?是更加智能、更加透明,还是会因为科技的发展而产生全新的伦理困境?萨斯金这个名字虽然不熟悉,但“商周出版”和“繁体中文”这些信息,让我觉得这本书很可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学术考量。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一些关于法律科学在未来发展方向的启发,或者至少,能让我对未来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有一个更具象的想象。毕竟,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塑造着“明日世界”。

评分

港台原版,而且还是繁体中文,这几个标签立刻让我觉得这本书分量不轻。我平时阅读的很多法律类书籍,要么过于晦涩,要么过于实用,很难找到那种既有学术深度又能引起普通读者共鸣的作品。而《明日世界的律师》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它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更像是关于未来,关于我们如何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秩序和公平。我想象中的这本书,或许会描绘一些在未来社会中出现的、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法律难题,并且探讨这些难题的解决之道。比如,在虚拟现实高度发达的时代,虚拟财产的纠纷如何处理?当人类的寿命被极大延长,老年人的权利和义务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理查·萨斯金这位作者,以及“法律科学”这个领域,让我预感到这本书一定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其独到的见解和严谨的逻辑。我希望它能打开我的思维,让我跳出现有的框架,去思考法律的本质以及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永恒价值。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被这个书名吸引,完全是因为它带有的那种科幻色彩和对未来的好奇。当看到“理查·萨斯金”和“法律科学”这些字眼的时候,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个画面:在某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城市,一位身穿制服的律师,正在为一起涉及到人工智能犯罪的案件辩护。这种想象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很有意思。我喜欢那种能够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作品,而“明日世界的律师”恰恰给了我这种可能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法律这个非常现实的学科,与“明日世界”这个虚幻的概念融合在一起的。它会不会是一部小说,或者是一部探讨未来法律走向的学术著作?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未来社会秩序和法律发展的预测,这些预测既要有科学的依据,又要有足够的前瞻性,能够让我们对未来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提供答案,更能激发我们更多的问题。

评分

拿到这本《明日世界的律师》时,我内心涌起的是一种混合着期待和些许忐忑的情绪。期待是因为“明日世界”这四个字本身就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它暗示着一种对未来的探索,一种对可能性的追问。而“律师”,这个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职业,在未来又会以何种姿态存在?更何况是“理查·萨斯金”这位作者,以及“商周出版”这个信誉良好的出版社,这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几分学术的厚重感。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法律科学”这一相对严谨的学科,与“明日世界”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概念结合起来的。这本书会不会充斥着晦涩的理论,还是会以一种更加生动、更加贴近读者的方式,来解读未来的法律图景?我希望它能像一道光,照亮那些我们尚未触及的未来领域,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世界,有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充分的准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的是一种深刻的启迪,而不是简单的娱乐。

评分

好评。

评分

很好的货物送货神速!!!

评分

很好的货物送货神速!!!

评分

很好的货物送货神速!!!

评分

好评。

评分

很好的货物送货神速!!!

评分

很好的货物送货神速!!!

评分

好评。

评分

很好的货物送货神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