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由劉燦華和楊建軍編著的《圖解立案證據定罪量刑標準與法律適用(第5分冊)》緊密結閤刑事辦案工作實際,對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罪案無一遺漏地進行瞭係統闡述和解釋。對辦案中涉及的關於立案標準、認定罪名、罪與非罪的區彆、共同犯罪、一罪與數罪、此罪與彼罪、罪重罪輕、證據範圍和法律適用等問題進行瞭詳細介紹,邏輯清晰,語言流暢,針對性強,有利於辦案時參考。
目錄
·貪汙賄賂案·瀆職案·
·國傢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案·
1.貪汙案(刑法第382條)
2.挪用公款案(刑法第384條)
3.受賄案(刑法第385務)
4.單位受賄案(刑法第387條)
5.利用影響力受賄案(刑法第388條之一)
6.行賄案(刑法第389條)
7.對單位行賄案(刑法第39l條)
8.介紹賄賂案(刑法第392條)
9.單位行賄案(刑法第393條)
10.巨額財産來源不明案(刑法第395條第1款)
11.隱瞞境外存款案(刑法第395條第2款)
12.私分國有資産案(刑法第396條第1款)
13.私分罰沒財物案(刑法第396條第2款)
14.濫用職權案(刑法第397條)
15.玩忽職守案(刑法第397條)
16.故意泄露國傢秘密案(刑法第398條)
17.過失泄露國傢秘密案(刑法第398條)
18.徇私枉法案(刑法第399條第1款)
19.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刑法第399條第2款)
20.執行判決、裁定失職案(刑法第399條第3款)
21.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案(刑法第399條第3款)
22.枉法仲裁案(刑法第399條之一)
23.私放在押人員案(刑法第400條第1款)
24.失職緻使在押人員脫逃案(刑法第400條第2款)
25.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刑法第40l條)
26.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刑法第402條)
27.濫用管理公司、證券職權案(刑法第403條)
28.徇私舞弊不徵、少徵稅款案(刑法第404條)
29.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齣口退稅罪(刑法第405條第1款)
30.違法提供齣口退稅憑證案(刑法第405條第2款)
31.國傢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閤同失職被騙案(刑法第406條)
32.違法發放林木采伐許可證案(刑法第407條)
33.環境監管失職案(刑法第408條)
34.食品監管瀆職案(刑法第408條之一)
35.傳染病防治失職案(刑法第409條)
36.非法批準徵收、徵用、占用土地案(刑法第410條)
37.非法低價齣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案(刑法第410條)
38.放縱走私案(刑法第411條)
39.商檢徇私舞弊案(刑法第412條第l款)
40.商檢失職案(刑法第412條)
41.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案(刑法第413條第l款)
42.動植物檢疫失職案(刑法第413條第2款)
43.放縱製售僞劣商品犯罪行為案(刑法第414條)
44.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齣入境證件案(刑法第415條)
45.放行偷越國(邊)境人員案(刑法第415條)
46.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案(刑法第416條第1款)
47.阻礙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案(刑法第416條第2款)
48.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案(刑法第417條)
49.招收公務員、學生徇私舞弊案(刑法第418條)
50.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案(刑法419條)
51.非法拘禁案(刑法第238條)
52.非法搜查案(刑法第245條)
53.刑訊逼供案(刑法第247條)
54.暴力取證案(刑法第247條)
55.虐待被監管人案(刑法第248條)
56.報復陷害案(刑法第254條)
57.破壞選舉案(刑法第256條)
前言/序言
法律實務精粹:刑事訴訟程序與證據規則深度解析(第1-4分冊精選) 本書係“法律實務精粹”係列叢書之一,聚焦於刑事訴訟的程序性規範、證據采信標準以及司法實踐中的疑難問題處理,旨在為法律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具有高度實操性的指引。本套叢書(前四分冊)的編纂嚴格遵循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最新發展,結閤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與指導案例,力求將晦澀的法律條文轉化為清晰可操作的實務技能。 --- 第一分冊:刑事訴訟的啓動與偵查程序規範 (約 380 字) 本分冊詳細闡述瞭刑事訴訟的起點——立案製度的構成要件與程序流程。重點解析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刑事偵查階段的權限劃分與相互製約機製。 核心內容包括: 1. 立案標準與管轄權確定: 對“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認定標準進行細緻剖析,區分刑事案件與民事、行政糾紛的界限。同時,深入探討瞭地域管轄、級彆管轄在復雜案件中的適用原則,尤其關注跨區域犯罪和指定管轄的實務操作。 2. 強製性偵查措施的閤法性審查: 詳盡論述瞭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刑事拘留等限製人身自由措施的法律依據、申請審批流程及解除條件。特彆強調瞭對限製人身自由措施的司法監督機製,確保偵查活動不超越法定權限。 3. 訊問與詢問的法定程序: 對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證人等不同對象的詢問規則進行瞭細緻區分。重點闡釋瞭權利告知義務的履行、訊問筆錄的製作與核對程序,以及保障犯罪嫌疑人“沉默權”和辯護律師在場權的實務細節。 4. 搜查與扣押的程序正義: 規範瞭搜查、扣押文書的製作、執行時限和現場見證要求。對電子數據、信息網絡存儲空間的檢查與扣押的特殊規定進行瞭詳細說明,強調瞭證據保全的及時性與閤法性。 --- 第二分冊:證據的法定證明力與排除規則精講 (約 420 字) 本分冊是全套叢書的理論基石,集中探討瞭刑事證據的種類、效力評價體係以及非法證據排除的司法實踐。它嚴格遵循“證據裁判”原則,旨在指導司法人員準確判斷證據的“三性”(真實性、閤法性、關聯性)。 核心內容包括: 1. 證據種類的法定性與循環驗證: 全麵梳理瞭《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八大類法定證據(言詞證據、書證、物證、鑒定意見、勘驗筆錄等)的內涵與外延。詳細論述瞭間接證據在形成完整證據鏈條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證據間的相互印證來確立事實真相。 2. 鑒定意見的審查與質證標準: 深入分析瞭法庭對司法鑒定意見的審查要點,包括鑒定機構的資質、鑒定人的專業能力、檢驗方法的科學性及檢材的完整性。提供瞭針對鑒定意見提齣異議及申請重新鑒定的操作指南。 3.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 詳盡梳理瞭2010年“非法證據排除”司法解釋的最新發展。係統性地分析瞭“暴力取證”、“誘供”、“變相疲勞審訊”等情形的認定標準。提供瞭庭審中對證據閤法性進行專項質證的具體策略和技巧,確保程序正義優先於實體認定。 4. 被害人陳述與證人證言的補強: 針對言詞證據易受主觀乾擾的特點,本冊提齣瞭強化證言可靠性的技術要求,如分離詢問、多次詢問的間隔與比對,以及如何利用多方證據來印證或否定關鍵證言的證明價值。 --- 第三分冊:審查起訴、提起公訴與訴訟銜接 (約 390 字) 本分冊聚焦於偵查程序嚮審判程序的轉換關鍵環節,即檢察院的審查起訴階段,強調程序閤法性在定罪量刑中的決定性作用。 核心內容包括: 1. 退迴補充偵查的適用情形: 明確界定瞭檢察院認為證據不足以提起公訴,需要退迴偵查機關補充偵查的法定情形。探討瞭“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與“證據不充分”的界限,以及退補次數的限製。 2. 審查起訴階段的辯護權保障: 詳述瞭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查閱、摘抄、復製案捲的權利實現路徑,特彆是涉及國傢秘密、商業秘密的敏感信息獲取流程。強調瞭律師會見和提齣辯護意見的法定程序。 3. 提起公訴的文書規範: 詳細拆解瞭《起訴書》的撰寫要求,包括對指控犯罪事實的客觀敘述、證據的係統羅列以及法律條文的準確適用。重點分析瞭“存疑不訴”與“建議從輕、減輕處罰”的決定機製。 4. 特殊程序銜接處理: 涵蓋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彆程序、附帶民事訴訟的審查與分理,以及認罪認罰從寬製度在審查起訴階段的適用操作流程、量刑建議的形成與記錄要求,確保程序平穩過渡至法庭審理階段。 --- 第四分冊:庭審實質化下的控辯對抗與證據質證技巧 (約 340 字) 本分冊的核心在於將法律規範應用於緊張的法庭對抗環境,指導控辯雙方如何在庭審中有效地展示證據、展開辯論,並說服裁判者。 核心內容包括: 1. 法庭調查的結構與順序: 明確瞭法庭調查的法定順序,包括公訴人訊問被告人、舉示證據,辯護人進行發問和舉證的流程。重點分析瞭如何通過高效的詢問技巧,引導被告人或證人陳述關鍵事實。 2. 證據質證的係統化策略: 提供瞭針對不同證據類型的質證方法論。例如,對物證,側重於對提取過程和保管鏈條的閤法性攻擊;對言詞證據,則側重於其前後矛盾點和外部證據的佐證力分析。 3. 公訴與辯護的焦點轉移: 教授如何在庭審辯論中,圍繞控辯雙方爭議的焦點(如犯罪構成要件、主觀惡性、從重或從輕情節)展開有針對性的論辯,避免陷入對已無爭議事實的無效爭執。 4. 被告人最後陳述的引導與意義: 論述瞭被告人最後陳述的法律地位及其對量刑可能産生的影響,並指導如何適當地引導被告人利用該機會進行有益的陳述。 --- 本套叢書(第1-4分冊)堅持理論與實踐並重,內容翔實,旨在為公檢法人員、律師及法學研究者提供一個全麵、前瞻性的刑事訴訟操作手冊,有效提升法律文書的規範性與司法裁判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