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车床操作与技能训练/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规划教材

普通车床操作与技能训练/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慕译,巫海平,钱智惠 等 编
图书标签:
  • 车床操作
  • 车床技能
  • 机械制造
  • 高职高专
  • 规划教材
  • 实训
  • 工科
  • 机械工程
  • 数控基础
  • 金属切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3237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27221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5
字数: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规划教材》特色:
  依据职业岗位的需要,选择并组织教材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项目案例丰富,且源于实际。

内容简介

  《普通车床操作与技能训练/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规划教材》共分为9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车削的基本知识;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的工艺知识及车削方法;圆锥面、成型面及表面修饰的加工方法;三角螺纹、梯形螺纹、蜗杆的基本参数、车削加工及检验方法;偏心零件加工工艺及车削方法;综合件的车削练习等。在编写过程中,本着直观易懂、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设备、工具、加工方法等采用了大量照片和三维造型图,使学生易于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普通车床操作与技能训练/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规划教材》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编写,使工艺知识与实操训练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量采用分解图,分步解析实训过程,利教便学。
  《普通车床操作与技能训练/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规划教材》可作为五年制高职、技师学院、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模具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和企业职工培训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模块一 车削的基本知识
项目1.1 车工入门知识
一、车削加工概述
二、车削加工范围
三、课程任务与要求
四、车工实习课的教学特点及要求
五、安全操作和文明生产
项目1.2 车床操作及保养
一、CA6140车床型号识读
二、CA6140车床各部分名称及其作用
三、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传动系统
四、CA6140型车床特点与规格
五、车床的基本操作
六、三爪自定心卡盘的结构
七、车床的保养
八、现场执行的7S管理策略
任务1.2.1 认识车床结构与操作车床
任务1.2.2 卡爪的拆装
任务1.2.3 车床的保养与工、量具定置管理
项目1.3 常用量具的使用和维护
一、游标卡尺
二、千分尺
任务 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识读与测量
项目1.4 车刀刃磨练习
一、车刀的种类和用途
二、车刀的几何形状与几何角度
三、车刀刃磨
四、车刀角度的检查
任务1.4.1 认识常用车刀和车刀的几何角度
任务1.4.2 刃磨90°车刀和45°车刀

模块二 车削轴类零件
项目2.1 工件、车刀的安装
一、工件的装夹
一、车刀安装
任务2.1.1 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安装工件
任务2.1.2 用四爪单动卡盘安装工件
任务2.1.3 车刀安装
项目2.2 车削外圆、台阶和端面
一、车削的基本概念
二、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三、刻度盘的计算和应用
四、车端面、外圆、台阶和倒角
任务2.2.1手动进给车削外圆、端面
任务2.2.2 机动进给车削台阶工件
项目2.3 钻中心孔
一、中心孔的种类、规格及用途
二、中心孔的图样标注
三、钻中心孔的方法
四、切削液的使用
任务 中心钻安装及钻削训练
项目2.4 一夹一顶车削轴类工件
一、一夹一顶装夹工件
二、工件的车削方法
三、容易产生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任务一夹一顶车削轴类零件
项目2.5 两顶尖装夹车削轴类工件
一、两顶尖间装夹
二、顶尖
三、工件形位公差的测量
四、两顶尖间校正车床锥度
五、两顶尖加工注意事项
任务2.5.1 校正尾座锥度
任务2.5.2 在两顶尖间车削工件
项目2.6 切断刀和车槽刀的刃磨
一、切断(槽)刀的特点和几何形状
二、高速钢切断刀、车槽刀的刃磨
三、安全注意事项
任务 车槽刀刃磨
项目2.7 切断工件及车削沟槽
一、车外沟槽
二、切断
三、容易产生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任务2.7.1 车槽
任务2.7.2 切断

模块三 车削套类零件
项目3.1 钻孔
一、麻花钻
二、钻孔
任务3.1.1 刃磨麻花钻
任务3.1.2 用麻花钻钻孔
项目3.2 内孔车刀刃磨
一、内孔车刀的种类及几何角度
二、内孔车刀的刃磨方法
任务 内孔车刀的刃磨
项目3.3 车通孔和台阶孔
一、车孔刀的装夹
二、车孔的方法
三、孔径的测量
四、注意事项
任务3.3.1 通孔加工
任务3.3.2 台阶孔加工
项目3.4 铰孔
一、铰刀
二、铰孔方法
任务铰孔加工
项目3.5 车内沟槽和端面槽
一、槽的种类和作用
二、车内槽
三、车端面槽
任务3.5.1 刃磨内沟槽刀
任务3.5.2 内沟槽加工
任务3.5.3 端面槽加工

模块四 车削圆锥面
项目4.1 转动小滑板车削外圆锥面
一、圆锥各部分名称和尺寸计算
二、标准圆锥和常用标准锥度
三、转动小滑板法车削圆锥体
四、万能角度尺使用
任务 转动小拖板车削外圆锥面
项目4.2 偏移尾座车削圆锥面
一、车锥的其他方法
二、尾座偏移量的计算
三、偏移尾座车圆锥的方法
任务 用偏移尾座法车削圆锥面
项目4.3 车削内圆锥面
一、转动小滑板车圆锥孔
二、切削用量的选择
三、圆锥孔的检查
四、用锥形铰刀铰内圆锥面
……
模块五 车成形面和滚花
模块六 车削三角形螺纹
模块七 车梯形螺纹和蜗杆
模块八 车削偏心工件
模块九 综合技能训练与考核
参考文献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机械工程领域教材的详细简介,内容涵盖了不同专业方向和技能培养的重点,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普通车床操作与技能训练/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规划教材”的内容。 --- 《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工艺实训指导》 面向对象: 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学生及在职技术人员。 核心价值: 本书旨在弥补传统机械加工教学与现代智能制造需求的差距,系统性地构建学生从图纸理解、工艺规划到G代码编程、刀具选择与复杂曲面加工的完整实战能力。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现代精密制造思维的养成指南。 内容结构与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数控技术基础与系统认知 本部分首先深入解析了数控机床(CN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核心地位。内容涵盖了不同类型数控机床(如立式加工中心VMC、卧式加工中心HMC、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结构特点、坐标系定义(绝对坐标、相对坐标、工件坐标系)的精确建立方法,以及伺服驱动系统的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了主流数控系统(如FANUC、西门子840D)的界面操作、参数设置与故障诊断基础,使学习者能迅速熟悉工业现场常用设备。 第二部分:数控编程理论与实践 这是本书的核心技术板块。从基础的直线插补(G00, G01)和圆弧插补(G02, G03)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循环指令(G71, G73, G81-G89系列孔加工复合循环)的应用。 编程逻辑构建: 详细阐述了如何将工程图纸转化为逻辑清晰的程序段,强调程序编制中的安全性和效率优化。 后处理与模拟: 针对现代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输出的NC代码,讲解如何使用仿真软件(如Vericut或CIMCO Edit)进行碰撞检测、路径验证及代码优化,确保首次装夹成功率。 高级编程技巧: 引入子程序(Subprogram)和宏程序(Macro Programming)的概念及实际应用,教授如何通过变量编程实现零件系列的快速切换和自动化。 第三部分:先进加工工艺与刀具管理 现代高效率加工对工艺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本部分侧重于“如何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加工”。 切削参数优化: 基于不同材料(如高强度钢、钛合金、铝合金)和不同刀具材料(硬质合金、陶瓷、PCD刀片)的特性,详细介绍了切削速度(Vc)、进给量(F)和切深(Ap)的科学选取模型,并结合切削力预测进行校核。 典型零件的加工策略: 针对平面、曲面、螺纹、复杂腔体等典型特征,提供了优化的加工顺序、装夹定位方案和刀具路径规划策略。例如,在深孔加工中如何处理排屑和冷却问题;在曲面铣削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步进量以保证表面粗糙度。 刀具补偿与精度控制: 详述了刀具长度补偿(G43/G44)和半径补偿(G41/G42)的原理及在实际编程中的正确使用方法,特别强调了刀具磨损对尺寸精度的影响及实时补偿技术。 第四部分:典型设备操作与维护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 机床开停车与对刀: 涵盖机床安全操作规程、工件对刀(接触式、非接触式对刀)、刀具的预调与系统输入。 复杂工况处理: 针对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振动、刀具崩刃、表面拉毛等问题,指导学员进行快速的参数调整和工艺排查。 设备日常维护: 介绍润滑系统检查、冷却液管理、导轨清洁及基本电气连接检查,培养操作人员的设备爱护意识和基础维护能力。 本书特色: 1. 实战导向: 案例全部来源于工业现场的实际加工任务,配有完整的工程图纸、工艺卡片和相应的NC代码源文件,支持学生在实训环境中进行“纸上谈兵到实际操作”的无缝衔接。 2. 系统化训练: 强调编程逻辑与工艺思维的统一性,避免了单纯的“抄写程序”训练,着重培养独立解决新零件加工问题的能力。 3. 前沿技术融入: 适度引入了基于MBD(基于模型的工程定义)的数控加工思路和增材制造后处理的初步概念,以适应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 《机械工程材料基础与热处理工艺》 面向对象: 机械设计、材料科学、模具制造、航空航天制造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与高职高专学生。 核心价值: 本书旨在系统阐述工程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选择原则及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调控作用,是理解现代机械产品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基石。 内容结构与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基础与结构 本部分构建了材料科学的宏观与微观视角。 晶体结构与缺陷: 深入讲解了金属的晶体结构(如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如何影响材料的塑性与强度。详细剖析了点缺陷、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在材料变形与断裂中的作用机制。 相图分析: 重点讲解了二元合金相图(如Fe-C系平衡相图),这是理解钢铁材料性能和热处理的基础。通过对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的形态、组成及转变规律的深入分析,为后续热处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机械性能表征: 全面介绍材料的关键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延伸率、断面收缩率)、韧性(冲击韧性、断裂韧性)、硬度和疲劳特性。强调了不同测试方法(如拉伸、硬度压痕)的适用条件和数据解读。 第二部分:常用工程金属材料 本部分聚焦于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黑色金属: 详尽分析了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工具钢(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和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沉淀硬化型)的牌号体系(如GB/T、ASTM、JIS标准)、典型用途和性能要求。特别关注了表面硬化钢的选择依据。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重点介绍铝合金(如2系、6系、7系)、铜合金和钛合金的强化机制(固溶强化、加工硬化、沉淀硬化)及其在轻量化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特种材料概述: 简要介绍高温合金、耐磨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基本特性,为前沿领域的研究做铺垫。 第三部分:热处理工艺原理与实践 本部分是连接材料性能与制造过程的关键环节。 退火、正火与回火: 详细阐述了这些基础热处理工艺的目的(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组织)和具体工艺参数(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重点区分了不同回火温度对材料脆性的影响。 淬火技术: 深入探讨了淬火介质的选择(水、油、盐浴、气冷)与冷却速率的控制,以及“临界冷却速率”的概念。分析了淬火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相变应力和内应力,以及如何通过选择性淬火来控制变形。 表面强化技术: 详细介绍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化学热处理工艺的机理,以及它们如何实现在保证心部韧性的前提下提高表面耐磨性的目标。 新型热处理方法: 介绍了等温淬火(贝氏体钢的制造)和激光/感应加热等局部热处理技术,以满足复杂零件的性能要求。 本书特色: 1. 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 每章末尾均设置“工艺案例分析”,将微观组织变化与宏观力学性能的提升联系起来,例如分析某模具因热处理不当导致的开裂原因。 2. 图谱化教学: 采用大量的微观组织照片、相图和热处理曲线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材料内部的变化过程。 3. 材料选择决策树: 提供了基于载荷类型、工作环境和成本约束的材料筛选流程图,培养工程决策能力。 --- 《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应用编程》 面向对象: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业工程、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学生及工业机器人操作和维护人员。 核心价值: 本书聚焦于当前智能工厂核心装备——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离线编程与系统集成,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机器换人”时代所需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内容结构与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工业机器人系统结构与运动学 本部分奠定了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理论。 机器人组成: 详细解析了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组成部分:机械本体(连杆、关节、末端执行器)、驱动系统(伺服电机、减速器,如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传感器系统和控制系统。 坐标系与变换: 重点讲解了机器人运动学的基本数学工具——齐次变换矩阵(Homogeneous Transformation Matrix)。通过介绍D-H(Denavit-Hartenberg)参数法,指导学生如何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求解正运动学(已知关节角度求末端位姿)和逆运动学(已知末端位姿求关节角度)。 工作空间与精度: 分析机器人的工作范围、运动学奇异点(Singularity)及其对编程的限制,同时讨论重复定位精度、绝对精度等关键指标的测试方法。 第二部分:机器人编程与离线仿真 这是本书的操作核心,涵盖了主流机器人的编程范式。 在线编程基础: 以主流机器人品牌(如KUKA KRL语言或ABB RAPID语言)为例,详细介绍程序结构、数据类型、程序控制流(循环、判断)和输入/输出(I/O)的配置与应用。重点讲解如何进行点位示教、路径点位记录与插补(直线、圆弧)。 离线编程(OLP): 引入现代制造流程中越来越重要的OLP技术。介绍如何利用专业软件(如RoboDK, Process Simulate)导入CAD模型,进行虚拟调试、碰撞检测和路径优化,从而大幅缩短现场调试时间。 传感器融合与力控编程: 讲解如何集成视觉系统(2D/3D相机)实现引导式抓取(Vision Guidance)和装配任务。深入分析力/力矩传感器在精细装配、打磨、抛光等高精度接触作业中的应用与编程实现。 第三部分:典型应用工艺与系统集成 本部分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具体的工业场景。 搬运与码垛: 针对物流和装配线,介绍高效的码垛逻辑设计,包括多层堆叠策略和不同产品尺寸的适应性程序设计。 弧焊与涂胶: 详细讲解焊接轨迹的生成、焊缝跟踪技术(基于激光跟踪或视觉反馈)以及涂胶/密封工艺中的速度剖面控制,以确保胶层/焊道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系统集成与安全规范: 探讨机器人工作站的整体设计,包括安全围栏、光幕/区域扫描仪的设置,以及符合ISO 10218/ANSI/RIA等国际标准的机器人操作安全规程。 本书特色: 1. 软件工具并重: 不仅教授特定品牌语言,更注重培养使用通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规划的能力。 2. 注重运动学思维: 强调学生理解机器人在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关系,而不是仅仅记住程序指令。 3. 模块化实训项目: 提供了从简单的“取放置”到复杂的“配合装配”等多个层次的实训模块,便于教学与考核。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章节逻辑构建,它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采用了非常贴合实际工作流的渐进式教学法。学习初期,它并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编程指令,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为什么”——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精度、为什么这个操作顺序是必须的。这种“溯源式”的讲解,极大地帮助我建立起了对机械加工的整体认知框架,而不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例如,在介绍如何进行粗车和精车时,作者很巧妙地穿插了实际车间案例分析,对比了不同加工策略在时间和表面粗糙度上的取舍,这种情景化的教学比枯燥的理论推导有效得多。再往后深入到复杂曲面加工的章节,内容组织也是层层递进,从基础的坐标系设定,到刀具补偿的应用,每一步都设置了相应的“动手自检”环节,确保读者在进入下一个技术难点之前,已经完全掌握了前置知识。这种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平滑过渡,让学习曲线变得非常友好,对于初学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对技术畏惧感。

评分

这部教材的装帧设计确实是下了功夫的,封面设计简洁又不失专业感,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这是一本严谨的技术类书籍。拿到手里,分量感十足,这通常意味着内容丰富、信息扎实。我特别留意了排版,内页的纸张质量摸上去很舒服,油墨印刷得很清晰,即便是最细小的图示和技术参数,也锐利得让人放心。在翻阅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插图和流程图制作得非常精良,不同于一些老旧教材那种模糊不清的黑白线条图,这里的配图色彩过渡自然,细节标注明确到位,这对于机械操作类书籍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讲解不同刀具的安装角度时,那种三维的剖视图简直就像是直接把车床零件拆开放在你面前一样直观。而且,书本的装订也非常牢固,我试着反复翻动那些讲解安全操作规范的章节,书脊都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这让我确信它能经受住车间环境下频繁翻阅的考验。总的来说,从物理层面上看,这本教材完全符合高职高专教材“耐用、清晰、专业”的定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评分

这部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广度与深度上做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它既覆盖了传统普通车床的全部核心技能,确保了机械原理的基础扎实,又没有忽视当前工业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我注意到在章节的最后部分,作者巧妙地引入了数控编程的基础概念,并且将传统车床的许多手动操作逻辑,与后来的数控G代码和M代码进行了类比说明。这种“承前启后”的编排思路,极大地帮助我们这些即将接触更先进设备的学生,理解新旧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它并没有强行灌输那些尚未接触的复杂CNC知识,而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导航图”,让读者明白,今天学的每一个精度要求和操作规范,都是未来学习更高级自动化技术的基础。这种前瞻性布局,让这本书的价值曲线拉得更长,确保了它在学生职业生涯的初期,都能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评分

关于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必须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它成功地在保持技术严谨性的同时,摒弃了学术论文那种晦涩难懂的腔调。作者的文字非常“接地气”,有一种资深技师在手把手带徒弟的感觉。举例来说,在解释如何调整主轴转速以匹配不同材料时,书中没有使用那种过于学术化的“摩擦系数与进给量负相关”的表达,而是直白地用“你看,要是切削黄铜时转速太快,它会发热粘刀,效率反而更低”这种经验之谈来佐证原理。这种口语化又不失准确性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舒适度,让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更像是一次愉快的“交流”。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术语,比如“走刀”与“切削深度”的区别,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辨析,甚至连操作工人常说的行话也被纳入了讨论范围,这显示出编著者对实际操作环境的深刻理解,而不是闭门造车。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标准教材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我发现书中对于“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这部分内容的投入是空前的。很多教材在讲完基本操作后就戛然而止,但这本书却详尽地列出了在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疑难杂症”——比如车床在长时间运行后出现加工尺寸偏差的常见原因(不仅仅是刀具磨损,还包括机床热胀冷缩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快速诊断流程。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系统地介绍了数控车床的日常润滑点和检查周期,这在很多理论教材中是被轻描淡写的。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操作机器,更教会了我们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技术人才。如果你是一个即将进入生产一线的人员,这本书里关于精度控制的图表和表格,简直就是可以直接带到工位上参考的“宝典”。

评分

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评分

太多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在这字字行行间。但是最终,这一切都会归于平静。因为我明白,因为有太多的感同身受,这就是生活啊!

评分

买书还来京东,印刷很精美,正版书籍,价格有折扣惠,送货快,

评分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

《普通车床操作与技能训练/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规划教材》可作为五年制高职、技师学院、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模具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和企业职工培训教材。

评分

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玉。”

评分

死亡!为什么要用那么漫长的时间去等待死亡?

评分

太多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在这字字行行间。但是最终,这一切都会归于平静。因为我明白,因为有太多的感同身受,这就是生活啊!

评分

(我们都知道活着比死了要难,难许多,可是我们不能一死了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