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社平,高俊发 编
图书标签:
  • 污水处理
  • 工艺设计
  • 工程技术
  • 环境工程
  • 给排水
  • 工业废水
  • 市政工程
  • 设计手册
  • 环保技术
  • 水处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10527
版次:2
商品编码:1082848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从污水处理厂设计水质与水量确定、常规污水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设计参数、设计计算方法出发,结合污水厂实际设计经验,通过大量的计算实例具体介绍,以使读者按照例题就可进行工艺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可供从事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内容简介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主要内容是城市(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与计算。全书共8章,主要介绍了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时处理水量的计算、污水水质指标及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物理处理单元工艺设计计算、生物处理单元工艺设计计算、污水处理厂物料平衡计算、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与高程水力计算、消毒设施工艺设计计算、污水处理厂的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同时又附录了大量与污水厂设计有关的资料,各章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原理,又有大量的例题和计算实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可供从事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1 设计污水量计算
1.1 设计人口数的确定
1.1.1 等差数列推算法
1.1.2 等比数列推算法
1.1.3 幂函数推算法
1.1.4 罗基斯蒂曲线(S形曲线)推算法
1.2 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1.2.1 污水流量调查及统计分析
1.2.2 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1.2.3 日本《下水道设施计划·设计指针与解说》推荐方法
1.2.4 某市a污水厂处理量预测(近期1995年,远期2000年)过程与解析
1.2.5 某市b污水厂处理量预测(近期2005年,远期2020年)过程与解析
2 污水水质指标及设计污水水质的确定
2.1 污水水质指标
2.2 设计污染负荷量与设计原水水质的确定
2.2.1 设计污染负荷量
2.2.2 设计原水水质确定算例
2.3 污水水质确定实例
2.3.1 某市a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预测与确定
2.3.2 某市b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预测与确定
2.4 污水的排放标准
2.5 污水处理程度的确定
2.5.1 根据允许排放的悬浮物浓度计算
2.5.2 根据允许排放的bod5浓度计算
2.5.3 污水处理程度计算实例
2.6 污水处理基本方法及处理厂处理效率
2.6.1 污水处理方法分类
2.6.2 污泥处理方法分类
2.6.3 污水处理流程组合原则
2.6.4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2.7 污水处理方式的确定
2.7.1 影响处理方式的因素
2.7.2 污水处理方式的选定
2.7.3 污水处理工艺比较实例
2.7.4 污泥处理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实例
3 物理处理单元工艺设计计算
3.1 格栅
3.1.1 设计参数及其规定
3.1.2 格栅的计算公式
3.2 沉砂池
3.2.1 沉砂池设计计算一般规定
3.2.2 平流式沉砂池
3.2.3 竖流式沉砂池
3.2.4 曝气沉砂池
3.2.5 旋流沉砂池
3.2.6 多尔沉砂池
3.2.7 钟式沉砂池
3.3 沉淀池
3.3.1 一般规定
3.3.2 平流式沉淀池
3.3.3 平流式沉淀池穿孔排泥管的计算
3.3.4 竖流式沉淀池
3.3.5 辐流式沉淀池
3.3.6 斜流式沉淀池
3.3.7 污泥浓缩与方法
3.3.8 二次沉淀池工艺设计计算
4 生物处理单元工艺设计计算
4.1 普通活性污泥法
4.1.1 工艺流程
4.1.2 运行方式、设计参数及规定
4.1.3 污泥龄(θc)、水温与出水bod浓度(se)的相关关系式
4.1.4 计算公式
4.1.5 设计计算例
4.2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4.2.1 工艺流程
4.2.2 设计反应器模型及假设条件
4.2.3 阶段法计算公式
4.3 生物吸附(吸附再生或接触稳定)法
4.3.1 工艺流程
4.3.2 设计参数及规定
4.3.3 计算公式
4.4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4.4.1 工艺流程及特点
4.4.2 设计参数及规定
4.4.3 计算公式
4.5 缺氧(厌氧)/好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工艺(a1/O工艺)
4.5.1 绝氧、厌氧、缺氧及好氧定义
4.5.2 生物脱氮原理
4.5.3 a1/O工艺流程
4.5.4 结构特点
4.5.5 设计参数
4.5.6 计算方法及公式
4.6 厌氧(绝氧)/好氧活性污泥生物除磷工艺(a2/O工艺)
4.6.1 污水中磷的存在形式及含量
4.6.2 A2/O工艺流程
4.6.3 生物除磷原理
4.6.4 结构特点
4.6.5 设计参数及规定
4.6.6 计算方法与公式
4.7 生物法脱氮除磷工艺
4.7.1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4.7.2 脱氮除磷基本工艺流程
4.7.3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比较
4.7.4 工艺参数及规定
4.7.5 a2/O工艺设计参数及过程
4.7.6 设备与装置
4.7.7 脱氮除磷技术应用实例
4.8 ab法工艺
4.8.1 ab法处理原理
4.8.2 ab法工艺流程
4.8.3 构造特点
4.8.4 ab工艺设计参数
4.8.5 计算公式
4.8.6 设计实例简介
4.9 sbr及其改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
4.9.1 处理原理及工艺特征
4.9.2 工艺流程
4.9.3 构造特点
4.9.4 设计概要及设计参数
4.9.5 设计计算方法、公式及实例
4.9.6 改良sbr工艺简介与比较
4.9.7 生物选择器
4.9.8 iceas出水水质及设计实例简介
4.9.9 CASS工艺设计
4.10 氧化沟(OD)工艺
4.10.1 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及类型
4.10.2 氧化沟设备和装置
4.10.3 氧化沟设计要点
4.10.4 设计参数及规定
4.10.5 计算公式
4.10.6 单沟式氧化沟设计算例
4.10.7 de型氧化沟设计算例
4.10.8 三沟式(t形)氧化沟的设计
4.10.9 卡鲁塞尔(carrousel)式氧化沟的设计与计算
4.10.10 奥贝尔(orbal)氧化沟
4.10.11 oco工艺
4.10.12 分点进水倒置a2/o工艺
4.10.13 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
5 处理厂物料平衡计算
5.1 污泥量计算
5.1. 1初沉池污泥量
5.1.2 二沉池污泥量
5.1.3 日本指针推荐方法
5.2 物料平衡算例
5.3 物料平衡计算实例
6 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与高程水力计算
6.1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6.1.1 污水厂平面布置原则
6.1.2 污水厂的平面布置
6.2 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6.2.1 污水厂高程布置原则
6.2.2 高程布置时的注意事项
6.3 污水厂高程流程中水力计算
6.3.1 污水高程水力计算
6.3.2 污泥处理流程高程计算
6.4 污水厂高程布置设计实例
6.4.1 实例1某城市污水处理高程水力计算
6.4.2 日本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系统高程水力计算
7 消毒设施工艺设计计算
7.1 液氯消毒
7.1.1 液氯消毒原理与工艺流程
7.1.2 设计参数及规定
7.1.3 平流式接触消毒池设计
7.1.4 液氯消毒设计算例
7.2 二氧化氯消毒
7.2.1 二氧化氯消毒原理与工艺流程
7.2.2 设计参数及规定
7.2.3 二氧化氯消毒设计算例
7.3 紫外线消毒
7.3.1 紫外线消毒原理与工艺流程
7.3.2 紫外线消毒系统
7.3.3 设计参数及规定
7.3.4 紫外线消毒设计算例
8 污水处理厂的技术经济分析
8.1 工程投资估算的编制
8.1.1 投资估算编制的基本要求
8.1.2 投资估算文件的组成
8.1.3 投资估算的编制办法
8.2 工程概、预算的编制
8.2.1 概、预算编制依据及主要基础资料
8.2.2 一般资料调查收集内容
8.2.3 概、预算文件的组成
8.3 污水处理成本的计算
8.3.1 能源消耗费
8.3.2 其他费用
8.3.3 日常检修维护费
8.3.4 污水、污泥综合利用的收入
8.3.5 年成本费用与单位处理成本的计算
8.4 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评价
8.4.1 财务评价
8.4.2 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评价
8.4.3 国民经济评价
附录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附录2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gj 31—89)
附录3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99)
附录4 qw系列潜水排污泵设备
附录5 拦污设备
附录6 潜水搅拌推流设备
附录7 曝气设备
附录8 滗水设备
附录9 除砂设备
附录10 排泥设备
附录11 nytj型浓缩压榨一体化污泥脱水机
附录12 污水处理专用离心鼓风机系列
附录13 空气管沿程阻力损失值
附录14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附录15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附录16 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参考文献


工业废水资源化与循环利用技术指南 本书导读: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和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的背景下,传统“末端治理”的污水处理理念已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书《工业废水资源化与循环利用技术指南》应运而生,它聚焦于面向未来的工业废水管理模式——从传统的“污染控制”向“资源回收”的战略转型。本书旨在为化工、制药、食品加工、冶金、纺织印染等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实用的技术框架和工程实践指导。 第一章:工业废水资源化战略定位与系统规划 本章首先剖析了当前工业废水处理面临的宏观挑战与机遇,阐述了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的迫切性。深入探讨了“零排放(ZLD)”和“近零排放(nZLD)”的工程可行性与经济性评估方法。重点内容包括: 1.1 水足迹分析与水权管理: 建立基于厂区整体的水平衡模型,识别高价值用水环节和废水产出节点,为后续资源化设计提供数据基础。 1.2 废水价值链重构: 将工业废水视为潜在的原料库,系统性地分析废水中可回收的物质组分(水、能源、盐类、有价化学品)。 1.3 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 探讨如何将废水处理单元与生产主体工艺(如冷却水、锅炉补水、工艺洗涤)进行紧密集成,实现内部水循环的最佳路径规划。 第二章:高级预处理与污染负荷削减技术 高效的资源化利用建立在稳定、低干扰的进水条件之上。本章详述了针对复杂工业废水特性进行源头减量和预处理的关键技术。 2.1 强化絮凝沉淀与气浮技术: 针对高悬浮物和难降解有机物的预处理,介绍新型助凝剂的筛选、微气泡技术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及其优化控制策略。 2.2 高级氧化技术(AOPs)的工业应用: 重点分析臭氧氧化、芬顿/类芬顿体系、电化学氧化在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染料、酚类、农药中间体)中的效能提升与成本控制。讨论反应器设计参数对污染物转化率和中间产物毒性的影响。 2.3 膜分离技术的前端保护: 详细阐述超滤(UF)和微滤(MF)在保护后续高精度膜系统(如反渗透)免受大颗粒物和微生物污染方面的关键作用,包括清洗和预处理方案的制定。 第三章:关键资源回收技术深度解析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聚焦于如何将废水中的核心价值物质高效分离和提取出来。 3.1 高附加值水回收: 深入研究反渗透(RO)系统的浓水减量化技术,包括低压RO、正渗透(FO)技术在处理高硬度和高硅废水中的应用潜力,以及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出水水质稳定化方面的优势。 3.2 工业盐资源化与结晶技术: 针对高含盐废水,对比了多效蒸发(MEE)、机械蒸汽再压缩(MVR)以及新型膜蒸发(MED)在实现盐分纯化和结晶干燥中的能耗特性与产品质量控制。重点解析了目标盐种(如硫酸钠、氯化钠)的级分离技术路径。 3.3 能源回收: 针对高有机负荷废水,详细介绍了厌氧消化技术(UASB, EGSB等)的反应器优化设计、污泥调控、沼气提纯与梯级利用(热电联产或直接注入天然气管网)的工程实践。同时,探讨了利用废水余热进行热回收的换热器选型与防垢措施。 3.4 有价化学品提取: 针对特定行业(如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制药废水中的特定化合物),系统介绍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容量优化、电渗析(ED)的串联应用以及溶剂萃取技术在目标产物高纯度回收中的工程放大参数。 第四章:废水处理过程的智能化与优化运行 本章关注于现代工业水处理设施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和可靠性。 4.1 过程在线监测与大数据分析: 介绍关键水质参数(COD、TOC、浊度、特定离子浓度)的在线传感器选型、安装维护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如何利用历史运行数据建立性能预测模型。 4.2 自动化控制与故障诊断: 探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生化反应器DO(溶解氧)和pH值精确调控策略。构建故障预警系统,实现对泵、阀门、膜污染的早期识别与响应。 4.3 能源消耗的实时优化: 建立基于水质变化的曝气能耗优化算法,以及根据电价波动的MVR/蒸发装置运行调度方案,以实现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的最小化。 第五章:工程案例分析与经济性评估 本书通过多个典型工业领域的成功案例,展示资源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5.1 典型案例:高浓度制药废水实现中水回用与硫酸钠回收。 详细分析了从预处理到膜分离、再到MVR蒸发的完整流程设计参数、初始投资(CAPEX)和年度运营成本(OPEX)。 5.2 典型案例:冶金行业冷却水系统闭环与废水零排放实践。 重点讨论了硅垢、钙镁垢在高温高压循环中的控制策略以及浓盐水的资源化出路。 5.3 经济性与生命周期评估(LCA): 提供了投资回收期分析模型,并结合环境效益评估,帮助决策者量化资源化项目的净现值(NPV)和社会环境价值。 结语:面向未来的工业水管理理念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读者超越传统的“达标排放”思维定势,将水处理设施视为工厂内部的价值创造中心。通过整合先进的回收技术、智能化的控制手段,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确保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适用读者对象: 工业园区规划与环境工程设计院所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 化工、能源、食品、电子等行业负责环保设施运营与技术升级的部门主管。 参与工业水处理技术研发的高校科研人员与研究生。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工程技术人员,我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急需一本能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的工具书。《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无疑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一本。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其中关于“曝气沉砂池”、“二沉池”等单元的详细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这些内容对于我进行初步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至关重要。书中不仅列出了各种工艺方法的优缺点,还提供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和实例分析,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而不是死记硬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不同类型污水(如市政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特点和工艺选择进行了区分,这对于我们在实际项目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策非常有指导意义。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将其中的内容完全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我相信,随着我经验的积累,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解决工程难题的得力助手。

评分

我一直对我们城市的水环境问题感到忧虑,尤其是在看到新闻报道一些河流的污染状况后,就萌生了想了解污水处理这个领域的想法。朋友推荐了这本《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虽然名字听起来非常专业,但我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买了下来。翻阅的过程中,我被书中详尽的内容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描述,更像是把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蓝图呈现在我眼前。从前期的场地勘测、水源水质分析,到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介绍,再到具体工艺流程的图解说明,每个环节都交代得十分清楚。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活性污泥法”的详细阐述印象深刻,那种一步步分解污染物,净化水源的过程,用文字和图表描述出来,真是既科学又充满智慧。虽然有些专业术语我还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完全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感受到这本书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的强大。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复杂工程是如何通过精密的科学计算和工艺流程得以实现的,也让我对保护水资源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有同行向我推荐了这本《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作为一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工程师,我深知一本高质量的工艺设计手册对于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性。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翻阅了其中关于“水泵选型”、“管道设计”和“仪表控制”等基础而关键的部分。书中在这几个方面的论述非常详尽,不仅提供了标准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还结合了实际工程案例,对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的重视,这一点在工程设计中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却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此外,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关规范的参考和引用,也使得其内容更具国际视野和实用性。虽然我已熟悉大部分内容,但这本书仍然为我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和更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和技术更新方面,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一直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关注着与此相关的科技发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接触到了这本《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虽然它是一本非常专业的工程技术书籍,但其内容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以及对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的体现,还是让我颇为赞赏。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高级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的部分,这部分内容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更先进的工艺,如膜处理、高级氧化等,实现废水的深度净化,甚至从中回收有用的资源,如再生水、沼气等。这种将环境保护与资源增值相结合的理念,正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书中对这些前沿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素材。即使我不是一名直接从事工程设计的人员,阅读这本书也能让我对污水处理行业的科技进步和未来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人类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不懈努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不错,采用了经典的硬壳精装,封面颜色沉稳大气,字体清晰易读,一看就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廉价印刷品。翻开来,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厚实且有一定的韧性,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读起来手感很舒服。内容方面,虽然我本人并非污水处理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凭借以往的阅读经验,我对这类专业技术手册都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从目录和章节标题来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工艺流程,再到设备选型和运行管理,覆盖的知识面相当广。而且,从某些章节的配图和图表来看,信息的呈现方式也比较直观,这对于理解复杂的工程概念非常有帮助。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预处理单元”和“污泥处理”的章节,感觉内容应该会相当详实,这正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虽然我暂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整体的呈现和目录结构,就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相信对于需要系统学习污水处理工艺的读者来说,会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评分

感觉挺好的,继续保持阅读习惯!

评分

看起来是正版,挺好的

评分

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评分

是针对城镇污水处理

评分

实用性很强,值得推荐。

评分

评分

京东发货速度很快 东西也不错

评分

这次网购还是比较欣慰的,虽然一开始这本书没货,但是京东还是从外地把书给我调了回来,前后一个星期没到,货就回来了。真的很感谢京东。书很好,一看就知道是正品。

评分

看起来是正版,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