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术至道:近现代日本武术发展轨迹》包括绪论;从“技”至“艺”——江户时期的日本武术;从衰退到复苏——明治至昭和初期日本武道等10章内容。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学术深度让人印象深刻,但它的可读性也保持得相当高,这在同类研究中是比较难得的。作者在引用大量一手史料,包括一些罕见的旧版武术典籍和当时的新闻报道时,并没有让文字显得晦涩难懂。相反,这些丰富的细节成为了支撑其论点的坚实基石。例如,书中对于“演武”概念从传统比武向现代竞技、表演转化的论述,结合了当时公众舆论和官方政策的变化,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逻辑链条。我个人尤其关注它对于“身体性”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被重新定义的部分。武术不再仅仅是关于击败对手,而是关乎个体如何通过训练构建一种“理想的身体”——既符合国家对国民的要求,又满足现代人对健康和精神富足的追求。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武术史范畴。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振奋的一点,是它对“全球化”前夜武术形象塑造的关注。在二十世纪初,日本武术作为“东方神秘主义”和“纪律性”的代表被推向世界舞台。作者并没有将其视为一个简单的文化输出案例,而是详尽分析了这种输出背后的文化焦虑与身份构建。日本在努力追赶西方的同时,也迫切需要一种区别于西方的、可以作为民族骄傲的独特符号,而武术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这种“对内构建精神支柱,对外输出独特形象”的双重逻辑,在书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许多“经典”武术范式,其实都带着强烈的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时代烙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透镜,能让我们更清晰地审视这些标签是如何被贴上,又是如何影响了我们对“日本武术”的集体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读起来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亲历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流派之间互动与竞争的刻画。在现代化的浪潮下,旧的“家元”制度面临瓦解,新的武道组织和协会开始涌现。作者没有简单地赞美“创新”或哀叹“失落”,而是冷静地分析了不同流派为了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策略。有的选择彻底“体育化”,有的则坚守传统的“艺能”面貌,甚至有些流派为了适应新规章而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自我重塑。这种对复杂博弈的呈现,让整个武术发展史充满了张力。它不再是单向度的线性进步,而是一场充满妥协、抗争与融合的多元化进程。对于任何一个对日本近现代社会变迁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且富有洞察力的切口。
评分这部书的视角真的很有趣,它没有落入那种传统武术历史的窠臼,而是像一把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剖开了近现代日本武术的“转型期”。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术”与“道”之间张力的探讨。在明治维新乃至更早的幕末时期,武术还是一种生存技能,是与社会结构紧密捆绑的实践。但是,随着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这种实践如何被抽象化、理论化,最终转化为一种精神修养体系,这个过程的描绘极其细腻。作者通过梳理一系列关键人物的生平和思想转变,展现了武术从战场上的实用技巧,如何一步步被提炼、包装,以适应新的国家建构和现代教育体系的需求。这种对历史语境变化的敏锐捕捉,让我对武术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招式或哲学口号上,而是深入到社会经济和政治变迁的底层逻辑之中。读起来,就像在看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史,只是主角恰好是那些身着道服的习武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按时间线简单罗列事件,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理论支点展开,让人读完之后能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图。我感受最深的是它对“精神性”的解构。在引入西方哲学和心理学概念之后,传统的“精神”、“心法”是如何被重新阐释和“科学化”的?作者深入挖掘了这种知识体系的迁移过程,揭示了武术为了获得现代社会认可,所进行的知识形态上的“皈依”。这使得我对那些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武道精神”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它们很多并非亘古不变的真理,而是特定历史时期为适应时代潮流而精心构建的话语体系。读完后,我再去看任何关于武术哲学的论述,都会下意识地去探究其背后的权力结构和历史动因,这本书成功地培养了一种批判性的阅读习惯。
评分更多的了解日本,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不少的深思启示
评分从术至道:近现代日本武术发展轨迹
评分更多的了解日本,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不少的深思启示
评分好
评分从术至道:近现代日本武术发展轨迹
评分更多的了解日本,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不少的深思启示
评分从术至道:近现代日本武术发展轨迹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看上去书不错,还没有仔细看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