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詩經典名傢名譯:拜倫詩選(英漢對照) [Selected Poems of George Byron]

英詩經典名傢名譯:拜倫詩選(英漢對照) [Selected Poems of George Byr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拜倫 著,楊德豫 譯
圖書標籤:
  • 拜倫
  • 詩歌
  • 英詩
  • 經典
  • 名傢名譯
  • 英漢對照
  • 浪漫主義
  • 英國文學
  • 詩選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ISBN:9787513513968
版次:1
商品編碼:10888954
品牌:外研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英詩經典名傢名譯
外文名稱:Selected Poems of George Byron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7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不羈的心,不死的精靈!
  拜倫那些雷奔電激、波翻雲湧的詩篇,在他生前便震撼瞭整個歐洲大陸,他死後一百多年來仍在全世界傳誦不衰。
  魯迅坦然承認:他自己早期對被壓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思想,和“不剋厥敵,戰則不止”的精神,都是從拜倫那裏學來的。

內容簡介

《英詩經典名傢名譯:拜倫詩選(英漢對照)》從拜倫的詩集《閑散的時光》、《隨感》、《希伯來歌麯》、《堂璜》中精選若乾名篇,充分地展現瞭拜倫作品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詩歌技巧。詩歌國度的君王,不羈的心,不死的精靈,最美的詩章,最動人的力量,一切靈魂到來和迴歸的地方。

作者簡介

拜倫(1788-1824),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歌德譽其為“19世紀最偉大的天纔”,普希金稱其為“思想界的君王”。


譯者簡介:
楊德豫(1928-),湖南長沙人。譯有莎士比亞長詩《魯剋麗斯受辱記》和華茲華斯、柯爾律治、拜倫、朗費羅等人的詩選。1998年,因《華茲華斯詩選》譯本獲首屆魯迅文學奬翻譯彩虹奬。

內頁插圖

目錄

悼瑪格麗特錶姐
給H.S.G.
勒欽伊蓋
我願做無憂無慮的小孩
以上選自《閑散的時光》(1802-1807)
當初我們倆分彆
答一位淑女
雅典的女郎
希臘戰歌
給賽沙
去吧,去吧
倘若偶爾在繁囂人境
“編織機法案”編製者頌
緻一位哭泣的淑女
溫莎的詩興
我給你的項鏈
以上選自《隨感》(1807-1814)
她走來,風姿幽美
野羚羊
哭吧
在約旦河岸
我靈魂陰鬱
我見過你哭
掃羅王最後一戰的戰前之歌
掃羅
“傳道者說:凡事都是虛空”
當這副受苦的皮囊冷卻
伯沙撒所見異象
希律王哭馬利安妮
我們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來哭泣
西拿基立的覆滅
以上選自《希伯來歌麯》
(1814-1815)
寫給奧吉絲達
以上選自《傢室篇》(1816)
緻伯沙撒
歌詞
詠“榮譽軍團”星章

精彩書摘

我願做無憂無慮的小孩
我願做無憂無慮的小孩,
仍然居住在高原的洞穴,
或是在微曛曠野裏徘徊,
或是在暗藍海波上騰躍;
撒剋遜浮華的繁文縟禮
不閤我生來自由的意誌,
我眷念坡道崎嶇的山地,
我嚮往狂濤撲打的巨石。
命運嗬!請收迴豐熟的田疇,
收迴這響亮的尊榮稱號!
我厭惡被人卑屈地迎候,
厭惡被奴僕躬身環繞。
把我放迴我酷愛的山嶽,
聽峻岩應和咆哮的海洋;
我隻求讓我重新領略
我從小熟悉的故國風光。
我雖然年少,也能感覺齣
這世界決不是為我而設;
幽冥暗影為何要冪覆
世人嚮塵寰告彆的時刻?
我也曾瞥見過輝煌夢境——
極樂之鄉的神奇幻覺;
真相嗬!為何你可憎的光明
喚醒我麵臨這麼個世界?
我愛過——所愛之人已離去;
有朋友——早年友誼已終結;
孤苦的心靈怎能不憂鬱,
當原有的希望都黯然熄滅!
縱然酒宴中歡謔的夥伴們
把惡劣情懷驅散瞭片刻;
豪興能振奮癡狂的靈魂,
心兒嗬,心兒卻永遠寂寞。
多無聊!去聽那些人閑談:
那些人與我非敵非友,
是門第、權勢、財富或機緣
使他們與我在筵前聚首。
把幾個忠誠密友還給我,
還是原來的年紀和心情;
躲開那半夜喧囂的一夥,
他們的歡樂不過是虛名。
美人,可愛的美人!你就是
我的希望,慰藉,和一切?
連你那笑靨的魅力也消失,
我心中怎能不奇寒凜冽!
又富麗又慘苦的繁囂俗境。

前言/序言

  譯序
  拜倫是偉大的詩人,又是偉大的革命傢。他那些雷奔電激、波翻雲湧的詩篇,在他生前便震撼瞭整個歐洲大陸,他死後一百多年來仍在全世界傳誦不衰。歌德說拜倫是“19世紀最偉大的天纔”;普希金稱拜倫為“思想界的君王”;魯迅坦然承認:他自己早期對被壓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思想,和“不剋厥敵,戰則不止”的精神,都是從拜倫那裏學來的。
  一
  喬治·戈登·諾艾爾·拜倫(George Gordon Noel By—ron)1788年1月22日誕生於倫敦。父係傢族是英國貴族世傢,但父親約翰·拜倫卻是敗傢浪子。他因蘇格蘭少女凱瑟琳·戈登(拜倫的母親)有一筆豐厚遺産而和她結婚,把她的財産耗盡後,又棄她而浪跡歐陸。拜倫的母親受此刺激,精神很不正常,生拜倫後,常常遷怒於他,對他苛責淩辱。而拜倫又自幼跛足。這些,就逐漸形成瞭拜倫性格中的敏感、自尊、好強、孤傲、暴烈、反抗、悲觀、陰鬱等特點。
  拜倫幼時跟母親住在蘇格蘭,生活貧睏。10歲時,因伯祖父威廉·拜倫去世而承襲男爵爵位,傢境好轉。1801至1805年在哈羅公學,1805至1808年在劍橋大學讀書。在此期間,他閱讀瞭大量文學作品和曆史、哲學著作,深受法國啓濛思想傢盧梭、伏爾泰等人的思想影響。1807年,他齣版瞭第一本詩集《閑散的時光》。1809年遷居倫敦,在上議院獲得世襲的議員席位。同年齣版瞭諷刺詩《英格蘭詩人和蘇格蘭評論傢》,受到贊譽,在英國詩壇初露鋒芒。
  1809年6月,拜倫離開英國,先後遊曆瞭葡萄牙、西班牙、阿爾巴尼亞、希臘和土耳其,1811年7月迴國。他這次齣國遠遊,飽覽瞭各地的自然景色,觀察瞭各國的社會生活和政治製度,接觸瞭各階層的人們。他親眼看到瞭給法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的西班牙遊擊隊,看到瞭在土耳其鐵蹄蹂躪下正在聚集力量準備發動解放鬥爭的希臘人民。這次旅行也使他對南歐各民族的文化發生瞭強烈興趣。這些,都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産生瞭重要影響。旅途中開始寫作《恰爾德·哈羅德遊記》。這首長詩的第一、二章於1812年2月齣版後,立即震動瞭英國文壇,並贏得全歐洲的聲譽。拜倫說:“早晨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成名,成瞭詩壇上的拿破侖。”而他在1813至1815年間創作的《東方故事詩》六種,齣版後更是風靡一時,吸引瞭廣大讀者。
  1811至1812年,英國爆發瞭工人破壞機器的“盧德運動”。1812年春,英國國會製定“編織機法案”,規定凡破壞機器者一律處死。2月27日,拜倫在上議院發錶演說,為破壞機器的工人辯護,並嚴厲譴責政府當局對工人的殘暴鎮壓。4月21日,他第二次在上議院演說,猛烈抨擊英國政府對愛爾蘭的壓迫和奴役政策。拜倫在國會的兩次演說,還有他那些矛頭指嚮反動當局的作品,使他與英國統治集團之間結下瞭不解的仇恨。1814年,他又因寫詩嘲諷攝政王喬治,遭到瞭豪紳政客和禦用文人的圍攻。1815年滑鐵盧戰役後,俄、普、奧等國政府結成“神聖同盟”,力圖在歐洲維護封建統治秩序,撲滅各國的革命和民族獨立運動。在此後數年中,拜倫成為歐洲各國進步勢力反對“神聖同盟”的思想領袖。1816年春,拜倫的妻子米爾班剋離傢齣走並要求分居。英國各種守舊勢力便以此
  為口實,對拜倫再次洶洶圍攻,規模之大,聲勢之猛,遠超過1814年那一次。同年4月,拜倫便永遠離開瞭英國。
  他先到比利時,憑吊瞭滑鐵盧戰場。然後溯萊茵河到瑞士,在萊濛湖畔住瞭四個多月。在這裏結識瞭雪萊夫婦,時相過從。雪萊的無神論和樂觀主義,對拜倫的思想和創作産生瞭有益的影響。10月,拜倫從瑞士移居意大利,不久便與謀求意大利獨立解放的秘密革命組織“燒炭黨”發生接觸。在此後的幾年中,拜倫積極參與燒炭黨反抗奧地利統治的革命活動,為黨人草擬革命傳單、宣言等文件。奧地利當局視拜倫為眼中釘,檢查他的信件,禁止他的作品齣版發行,派警察、暗探對他釘梢,甚至雇瞭刺客準備暗殺他。
  1816至1817年間,拜倫除完成瞭《恰爾德·哈羅德遊記》第三、四章外,還寫瞭《锡雍的囚徒》、《曼弗瑞德》和《貝波》等作品。從18l 8年開始,陸續寫《堂璜》各章。1820至1822年,創作瞭《該隱》、《愛爾蘭的萬傢生佛》、《審判的幻景》和《青銅時代》,還寫瞭幾部曆史劇,包括《馬裏諾·法利埃羅》和《福斯卡利父子》等。
  1821年,燒炭黨所組織的革命起義終歸失敗。此後,拜倫的注意力轉嚮希臘的民族解放鬥爭。他要求加入在倫敦成立的“英國支援希臘獨立委員會”,並錶示願意親赴希臘參戰。得到委員會的同意後,他便把變賣莊園所得款項和稿費積蓄都捐獻齣來,支援希臘的獨立事業。1823年7月中旬,他雇瞭一艘大船,帶著炮兩門、其他軍械若乾、馬五匹、藥品若乾、西班牙幣五萬元,從意大利西海岸齣發,前往希臘。8月3日到達希臘的凱法利尼亞島,為軍隊的整頓、訓練和作戰進行各項準備工作。1824年1月5日到達邁索隆吉翁,受到萬人空巷的盛大歡迎。後來,他被希臘獨立政府任命為希臘獨立軍一個方麵軍的總司令,緻力於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麵的繁重事務,十分緊張勞纍,每天與士兵吃同樣的夥食,和士兵一道參加軍事操練。4月終囪操勞過度而病倒。遷延至4月18日,他自知不
  起,說:“不幸的人們!不幸的希臘!為瞭她,我付齣瞭我的時間,我的財産,我的健康;現在,又加上瞭我的生命。此外我還能做什麼呢?”4月19日逝世,年僅36歲。
  二
  在拜倫的大量作品中,這裏隻能擇述主要的幾種。
  《東方故事詩》六種(1813—1815)包括《異教徒》、《阿比多斯的新娘》、《海盜》、《萊拉》、《圍攻科林斯》和《巴裏西娜》,故事都取材乾東方(西亞和南歐),充滿瞭異域情調和浪漫色彩,顯示瞭作者用詩體敘事的卓越纔能。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這此詩篇的主人公都是所謂“拜倫式英雄”——熱情的、意誌堅強的、高傲的、英勇不屈的,然而又是孤獨的、陰鬱的、個人主義的、與社會對立的反抗者和叛逆者。《東方故事詩》既錶現瞭拜倫決不調和妥協的反抗精神,也反映瞭他在歐洲革命低潮時期的彷徨、苦悶、懷疑和失望。
  長詩《恰爾德·哈羅德遊記》(1809—1817)分為四章。第一、二章實際上是作者1809至1811年漫遊葡萄牙、西班牙、阿爾巴尼亞、希臘等地的詩體遊記,其中歌頌瞭南歐人民反抗侵略壓迫、爭取自由解放的鬥爭。第三章是作者1816年旅居比利時和瑞士的見聞和感受。他在這一章中評論瞭歐洲的一些重大曆史事件,反映瞭1815年拿破侖覆敗以後歐洲曆史新階段的麵貌。第四章主要是寫意大利,錶現瞭對意大利民族解放鬥爭和人民命運的關懷。第三、四章的寫作時間比第一、二章晚瞭幾年,在思想上和詩藝上都更加成熟瞭。詩劇《曼弗瑞德》(1816—1817)的故事發生於阿爾卑斯山,主人公住在深山古堡裏,精神上充滿痛苦,過著孤獨而陰鬱的生活,與各種超自然的神魔相接談,傲慢地麵對自己的悲劇命運。在魔鬼麵前,曼弗瑞德至死也絲毫不屈,這就與歌德筆下的浮士德不同,而仍與《東方故事詩》中的“拜倫式英雄”相似。
  拜倫在1820至1821年間所寫的幾部曆史劇,可以舉齣《馬裏諾·法利埃羅》(1820)為代錶。此劇描寫14世紀威尼斯總督法利埃羅企圖推翻貴族寡頭暴政而終歸失敗的事跡。劇中通過主人公如下一段獨白,闡述瞭暴力革命的正義性:“用什麼方法呢?目的崇高,任何方法都是閤理的。人流齣幾滴血又算什麼?這算不得人血,暴君流的血不是人血。暴君就像吃人的摩洛,①喝我們的血,他們把多少人送進瞭墳墓,到頭來自己也被送進墳墓。”劇中還描寫瞭兩個忠心耿耿為爭取人民權利而鬥爭的平民領袖。這個劇本中齣現的人物形象,已遠非《東方故事詩》中那些個人主義的、孤獨絕望的反抗者所能比擬。詩劇《該隱》(1821)同基督教聖經大唱反調,大膽指齣:上帝(耶和華)是一個凶殘邪惡的暴君,是世間一切罪惡和不幸的總根子。劇中贊美反抗上帝的該隱,贊美同上帝分庭抗禮的“惡魔”盧息弗,譴責在上帝麵前恭順服從的奴性,錶現瞭反抗到底、決不妥協的叛逆精神。此劇受到歌德、雪萊等人的熱烈稱贊,雪萊說,此劇錶明拜倫是“彌爾頓以後無敵的大詩人”。但英國貴族社會和教會則為之嘩然,群起撻伐,謚拜倫為“惡魔”,大法官艾爾登也親自齣馬,詆毀此劇。
  諷刺長詩《審判的幻景》(1821)揭露英國的反動統治者,特彆是指斥死去不久的英王喬治三世的種種罪惡,說他是自由的頭號敵人;並嘲諷給這個昏君唱贊歌的“桂冠詩人”騷塞。這首詩被認為是諷刺詩中的典範。
  長詩《青銅時代》(1822)以“神聖同盟”各國首腦在意大利維羅納舉行的會議為題材,用諷刺筆法描繪瞭俄皇亞曆山大一世、法王路易十八、英國統帥威靈頓等人的肖像,嚴正斥責“神聖同盟”鎮壓各國人民革命運動的反動政策和措施,贊美反抗奴役、掙脫鎖鏈的西班牙等國人民。一萬六韆餘行的長詩《堂璜》(1818—1823)被公認為拜倫最重要的作品。因此,這裏也以較多的筆墨,對《堂璜》
  作較為詳細的介紹。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英詩經典名傢名譯:拜倫詩選(英漢對照)”的圖書簡介,內容將聚焦於拜倫詩歌的時代背景、藝術成就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同時避免提及本書的具體收錄內容。 --- 英詩經典名傢名譯:拜倫詩選 —— 浪漫主義的恢宏序章與永恒的叛逆之聲 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不僅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光芒萬丈的巨匠之一,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象徵。他的名字與浪漫主義運動的巔峰緊密相連,其人生如詩,其詩歌如火,以無可匹敵的激情與桀驁不馴的個性,深刻地重塑瞭十九世紀歐洲的文化版圖。 拜倫的詩歌創作橫跨瞭一個劇烈動蕩的年代——拿破侖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歐洲大陸正經曆著社會結構與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在這個舊秩序搖搖欲墜、啓濛運動理性之光漸趨內斂的背景下,拜倫的齣現如同一聲驚雷,他以其獨特的“拜倫式英雄”形象,抓住瞭時代的脈搏。 一、浪漫主義的火焰與“拜倫式英雄” 拜倫是第二代浪漫主義詩人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摒棄瞭古典主義的嚴謹與節製,轉而頌揚個體的情感、自由的意誌以及對自然偉力的崇敬。他的詩歌充滿瞭強烈的抒情色彩、澎湃的激情和對社會弊端的無情批判。 他所塑造的“拜倫式英雄”——通常是孤獨、憂鬱、飽受摺磨,卻又擁有超凡魅力與高貴靈魂的貴族形象——成為瞭一個跨越國界的文化符號。這些英雄們衊視世俗的虛僞與陳腐的道德規範,他們內心深處燃燒著對正義的渴望,卻又被無法擺脫的宿命或過去的陰影所睏擾。這種對“局外人”精神的深刻捕捉與歌頌,使得拜倫的作品在當時乃至後世,都能引起無數在壓抑環境中掙紮的靈魂的強烈共鳴。 二、詩藝的革新與敘事的力量 在詩歌形式上,拜倫展現瞭驚人的多樣性和創造力。他不僅精於抒情短詩的錘煉,更在長篇敘事詩的領域取得瞭劃時代的成就。他將古典史詩的宏大敘事結構與現代浪漫主義的主觀體驗巧妙地結閤起來。 他的敘事詩往往情節跌宕起伏,場景轉換迅速,充滿瞭異域風情和戲劇張力。在語言運用上,拜倫以其清晰、流暢、富有韻律感的筆觸著稱。他善於運用諷刺的幽默、尖銳的機智與深沉的悲劇感,使他的詩篇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感染力。他的詩歌不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對社會現象、曆史進程的深刻反思與道德拷問。 三、對自然與自由的詠嘆 拜倫對自然的描繪充滿瞭崇高的敬畏感。在他筆下,高聳的阿爾卑斯山脈、浩瀚無垠的海洋,不再僅僅是背景,而是與人物心靈産生共鳴的強大力量。這種對大自然的原始、狂野之美的贊美,體現瞭浪漫主義對超驗世界的嚮往,也是對被工業文明和僵化體製所束縛的人類精神的一種解放。 同時,對“自由”的追求是貫穿其全部創作的核心主題。這份自由不僅是政治上的解放,更是心靈上掙脫一切世俗枷鎖的渴望。他將詩歌視為反抗暴政、喚醒民眾、捍衛個人尊嚴的武器,這也是他最終投身於希臘獨立戰爭並英年早逝的根本動因。 四、跨越時代的文化遺産 拜倫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他的詩歌不僅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文學中占據瞭重要地位,更為歐洲大陸的文學發展,特彆是法國、德國和俄國的浪漫主義浪潮,提供瞭源源不斷的靈感。從普希金到雪萊,從福樓拜到狄更斯,後世無數的作傢和藝術傢都曾在他宏大的詩歌世界中汲取養分。 閱讀拜倫的詩歌,如同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我們得以窺見一個時代的心跳,感受一種不朽的激情,並重新審視那些關於個體價值、社會責任以及永恒真理的終極追問。他的作品,以其澎湃的生命力和深刻的人文關懷,至今仍保持著撼動人心的力量。這本詩選所承載的,便是這位不朽的詩人留給世界的,那份關於反抗、關於美、關於深沉孤獨的永恒迴響。

用戶評價

評分

老實說,在拿起這本《拜倫詩選》之前,我對這位“ e 拜倫大人”的瞭解,大多停留在教科書上那個叛逆、風流的標簽。但翻閱這些精選的作品後,我纔真正領略到,他是一個多麼復雜的靈魂。這本選集在編排上似乎很用心,沒有一股腦地堆砌那些長篇大論,而是挑選瞭最能體現拜倫不同創作階段和主題的片段。我反復品讀著那些關於流浪、愛戀與失落的詩句,它們像一把把鋒利的冰錐,刺穿瞭現代社會那種虛僞的溫情麵紗。英語原文與譯文並置的排版方式,是這種詩集最體貼的設計。它讓我有機會去對比、去揣摩,去體會翻譯者在保持忠實與重塑美感之間的艱難抉擇。說實話,有些段落,我甚至會放棄閱讀譯文,單純沉浸在那原始的英文音韻之中,感受那種強烈的節奏感和詞匯的原始力量。這更像是一本工具書與藝術品的完美結閤體,既能滿足學術上的考據需求,又能提供純粹的審美愉悅。

評分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這種“經典名傢名譯”的組閤有些疑慮,擔心譯文會顯得過於陳舊或者矯揉造作,最終削弱瞭拜倫原有的野性。然而,這本選集成功地在“古典的莊重”和“現代的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拜倫的詩歌主題常常遊走在激情與理智的邊緣,這本詩集精準地捕捉到瞭這種搖擺不定。每一首詩都像是一次精心策劃的舞颱獨白,充滿瞭戲劇張力。我甚至會大聲朗讀其中的片段,體會那種古老詩歌特有的韻律結構,這對於提升英語的語感有著意想不到的幫助。對比著中文翻譯,你會發現譯者在處理那些復雜的雙關語和文化典故時,所付齣的心力是何其巨大。這不是一本可以隨意瀏覽的讀物,它要求你放慢腳步,品嘗每一個分句,如同品味一壇陳年的烈酒,迴味無窮。

評分

閱讀這本詩集的體驗,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拜倫的詩歌中那種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對“我”的極度關注,在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穿透力。它撕開瞭我們對於“完美人生”的幻想,直麵那些黑暗、不被接納、卻又無比真實的情感。這本選集精妙之處在於,它沒有將拜倫塑造成一個完美的英雄,而是展現瞭他作為“孤舟”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呐喊。英文原版和中文譯本的對照,讓我得以進行一種深層次的“雙語心流”體驗,既享受著原文的音樂性,又能立刻領會到其思想內核,這種學習和欣賞的雙重價值是極高的。如果你期望從中找到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那你可能會失望;但如果你想與一位偉大的、充滿爭議的靈魂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那麼,這本選集絕對是為你準備的。它讓你感到痛苦,卻也讓你感到被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重量,拿在手上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翻開之後,發現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文字,更像是一扇通往浪漫主義巔峰時期的傳送門。我通常不習慣在閱讀時做太多筆記,但這本書卻讓我忍不住在腦海中不斷地畫重點——尤其是那些描繪自然景象的段落,拜倫筆下的山川湖海,永遠不是寜靜的背景,而是承載著主人公巨大悲劇色彩的舞颱。他的景物描寫總是帶著一種毀滅性的美感,與人的內心掙紮緊密相連。我特彆喜歡那種翻譯的“剋製感”,優秀的譯者明白,有些東西是無法完全翻譯的,他們選擇保留那種異質感,讓讀者意識到這畢竟是另一種語言的傑作。這種處理方式,反而使得作品的陌生化魅力更加突齣,需要我們更加專注地去解碼。對於那些習慣瞭快速消費信息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挑戰,但對於渴望深度交流的讀者,它絕對是寶藏。

評分

這本詩集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迷霧繚繞的古老圖書館裏,不經意間翻開瞭一本塵封已久的羊皮捲。拜倫的文字,尤其是這些精選的篇章,帶著一種近乎宿命般的浪漫與頹廢,讓人沉醉其中,仿佛能嗅到十九世紀初歐洲貴族沙龍裏的煙草和香水味。我尤其欣賞那種強烈的個人情感的抒發,那種對自由的渴望和對世俗的衊視,簡直是刻在瞭血液裏。翻譯的質量也是一個驚喜,它沒有生硬地去“解釋”詩歌,而是努力去捕捉原作那種磅礴的氣勢和微妙的韻律,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些經典的人,也能感受到那種衝擊力。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看書,不如說是一種情感上的“流放”,被帶到瞭一個充滿激情、矛盾和宏大敘事的世界。每一次呼吸都似乎與詩人的心跳同頻,這種沉浸式的體驗,遠非一般的文學作品可以比擬。它考驗著讀者的耐心,也犒賞著那些願意深入探究的人,讓你在字裏行間挖掘齣自己被壓抑已久的情感暗流。

評分

內容挺多。紙質是有點差的。一分錢一分貨

評分

拜倫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英國詩人

評分

拜倫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英國詩人

評分

很好!絕對正品!

評分

我翻看瞭倆本,一本葉芝,一本拜倫,真的很想退貨。這種翻譯水平還來齣書真是欺騙消費者瞭。完全沒有詩歌的意境

評分

之前買過這係列的莎士比亞和葉芝,從價位,排版,裝幀來說我都挺喜歡的

評分

包裝很好沒有破損,還沒開始讀,感覺很好看

評分

好書,值得一看。偉大的詩人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