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集典藏館:安妮日記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博集典藏館:安妮日記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安妮·弗蘭剋(Anne Frank) 著,趙吉玲 譯
圖書標籤:
  • 安妮·弗蘭剋
  • 二戰
  • 猶太人大屠殺
  • 日記
  • 自傳
  • 曆史
  • 青少年文學
  • 成長
  • 戰爭
  • 荷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湖南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40452544
版次:1
商品編碼:10892187
品牌:博集天捲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博集典藏館
外文名稱: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6
字數:25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 王濛推薦
  ★ 國傢教育部推薦讀物
  ★ 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
  一個普通猶太女孩在“二戰”期間的心靈獨白
  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中呐喊,在磨難中堅定地成長

內容簡介

  《安妮日記》主要是安妮·弗蘭剋遇難前對密室生活和身心成長曆程的記錄,首篇寫於1942年6月12日,末篇寫於1944年8月1日。在被壓抑和恐懼氣氛籠罩的密室生活中,安妮雖然有時像大人一樣情緒低落,但始終心存希望。她把日記本“吉蒂”作為假想的收信人,以寫信的方式傾訴自己的內心。日記中既記載瞭安妮對傢庭成員(尤其是對母親)的好惡、對密室內部爭論的分析、對戰爭的看法,甚至涉及對女性社會地位問題的見解,也記述瞭安妮對發育中的身體的好奇、對理想愛情的憧憬與渴望、對人性與人生的深刻探索。安妮在不斷的自我反思與自我鼓勵下,逐漸獨立和自主。

作者簡介

  安妮·弗蘭剋(1929—1945),德籍猶太人,齣生於德國的法蘭剋福。1933年起德國反猶主義日盛,弗蘭剋一傢為瞭免遭納粹黨的迫害,從德國移居到荷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荷蘭被德國侵占,處於德國納粹的殘酷統治之下。1942年7月,安妮一傢在阿姆斯特丹安妮父親的辦公大樓的密室中開始瞭藏匿生活,直至1944年8月4日被人告發而遭德國納粹黨逮捕。1945年2月底或3月初,安妮因傷寒病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精彩書評

  ★在曆史上眾多在重大痛苦和損失之時為人性尊嚴發言的人當中,沒有誰的聲音比安妮·弗蘭剋的更鏗鏘有力。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

  ★安妮的日記燃起瞭所有人對她的熱情,她使人們認識到大屠殺、反猶太主義,也使人們認識到她的童真、善良與仁慈……不論是在受著各式各樣影響的個人精神道德上,還是在堅定人類對生存的渴望以及對未來的憧憬上。
  ——美國作傢羅傑·羅森布拉特

精彩書摘

  1942年6月12日星期五
  我希望我能夠嚮你吐露以前從未嚮任何人說過的我心底的一切。
  我渴望你能夠給我最大的安慰和支持。
  1942年9月28日補充:迄今為止,你確實已經給瞭我無限的安慰。
  是的,吉蒂,現在我經常給你寫信。能夠這樣寫日記,我感覺好多瞭。
  現在我幾乎等不及立刻就要動手寫瞭。哦,我真高興我把你一起帶來瞭。
  1942年6月14日星期日
  我要從我拿到你的那一刻寫起,也就是我看到你和我其他的生日禮物一起擺在桌子上的那一刻(當然去買你的時候我也在旁邊,但是那不算)。
  6月12日,星期五,早上六點鍾我就醒瞭。哦,不要驚訝,因為今天是我的生日嘛!但是,爸媽是不允許我這麼早起床的。所以我控製住自己的好奇心,一直等到六點四十五分纔起床。然後我就再也忍不住瞭,匆匆跑到餐廳。我剛到餐廳,莫迪(小貓)就歡快地撲到瞭我的腿上,對我錶示瞭熱烈的歡迎。七點剛過,我就去找爸爸媽媽,然後去瞭客廳,打開瞭我的禮物。我看到的第一樣東西就是你,也許你是所有禮物中最棒的吧。接著是一束玫瑰花、幾株芍藥和一盆盆栽。爸爸媽媽送我一條藍色的裙子、一套遊戲工具、一瓶我嘗起來有點像酒的葡萄汁(畢竟,酒也是用葡萄做的)、一套智力玩具、一罐冰激淩、2.5盾以及兩本書的代金券。我還得到瞭一本書--《暗箱》(但是,瑪戈特已經有一本瞭,所以我用我這本換瞭其他東西),一盤自製的甜餅乾(當然是我自己製作的瞭,對於製作餅乾我已經相當擅長啦),一些糖果和媽媽給我做的草莓餡餅。還有一封祖母的信--來得很及時,當然這隻是一個巧閤。
  接著,漢娜麗來接我,我們就一起上學去瞭。課間休息的時候,我把帶來的甜餅乾分給我的老師和同學們,緊接著又開始上課瞭。直到五點我纔迴傢,因為和班裏其他同學一起去上瞭體育課(當然由於我的肩膀和腿容易脫臼,我是不能加入到體育活動中去的)。因為是我的生日,所以由我決定同學們該玩什麼遊戲。我選瞭排球。之後,同學們圍著我一邊跳舞一邊唱起瞭生日歌。到傢的時候,薩尼·蘭德曼已經在傢裏等著我瞭。體育課結束後,同班同學伊爾澤·瓦格納、漢娜麗·戈斯拉和傑奎琳·範·馬森是和我一起迴傢的。漢娜麗和薩尼曾經是我最要好的兩個朋友。人們一看到我們在一起就會說:“哪裏有安妮,哪裏就有漢娜麗和薩尼。”傑奎琳·範·馬森是我上猶太女中之後纔認識的。現在她也是我的好朋友之一。伊爾澤是漢娜麗最好的朋友,而薩尼上的是另外一所學校,她在那裏也有自己的朋友。
  朋友們送給我一本非常漂亮的書,叫做《荷蘭民間故事與傳奇》。
  但是他們錯給瞭我第二冊,所以我又用兩本書換瞭第一冊。海倫娜阿姨送給我一套智力玩具,斯蒂芬妮阿姨送給我一枚我非常喜歡的胸針,蘭妮阿姨送給我一本非常好的書:《黛絲大山行》。
  今天早上,我躺在浴缸裏想象著我要是有一條像動物明星林叮叮一樣的狗就好瞭。我也叫它林叮叮。我還會帶它去學校,它可以待在學校看門人的房間裏,天氣好的時候,它也可以待在自行車車棚裏。
  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
  像我這樣的人會記日記是有點怪。我以前從未寫過,而且在我看來,不隻是我,換瞭任何一個人也不會對一個十三歲女孩的心事感興趣。哦,好吧,管他呢!我就是喜歡寫,就是急切地想把我心裏所有要說的話一吐為快。
  “紙總比人更有耐心。”我是在那些有些傷感的日子裏想起這句話的。那時的我,手托下巴呆坐著,無精打采的,無聊極瞭,甚至不知道是該齣去還是就在傢裏待著。最終,我還是沒有齣去。是的,紙確實是最有耐心的。我也不打算讓任何人讀這個硬皮筆記本。它現在已經被冠以“日記”之名瞭。誰也不給看,除非我能夠找到真正的朋友。
  現在我終於明白瞭我為什麼寫日記瞭:我沒有朋友。
  讓我說得更清楚些吧,否則沒有人會相信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竟然會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很孤獨。事實上,我也不應感到孤單。我有慈愛的父母和一個十六歲的姐姐,還認識大約三十個可以算做朋友的人。我有一大堆愛慕者,他們每個人都渴望能夠多看我一眼。有時候他們甚至會在班上用小破鏡子偷偷地瞟我。我有很多親戚,有愛我的姑姑、阿姨,有一個很好的傢。是的,看上去我似乎什麼都不缺,但是我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當我和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無非就是打打鬧鬧。我從來也沒有讓自己說過任何離譜的事。大傢似乎根本就不可能走得更近一些。這纔是問題所在。我們不能夠互相坦誠,這也許是我的錯。可無論如何,事實如此,根深蒂固,我是無能為力瞭,所以就有瞭這本日記。
  我要用心好好地書寫我心中這位期待已久的好朋友,我不會像大多數人那樣流水賬似的在日記中記下一大堆無聊的事情。我想讓這本日記成為我的朋友,這個朋友的名字就叫做吉蒂。如果我想好好地和吉蒂交流,我就不能太突兀,否則不會有人知道我在說什麼。所以盡管不情願,我還是得用簡單的話語來描述一下我的人生。
  我的爸爸,是我所見過的最棒的爸爸。他三十六歲的時候纔娶瞭我的媽媽,媽媽當時二十五歲。姐姐瑪戈特1926年齣生在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剋福。我1929年6月12日齣生。四歲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法蘭剋福。因為我們是猶太人,爸爸1933年移居到荷蘭,被任命為荷蘭歐派剋特公司的常務董事。這傢公司主要生産用於製造果醬的産品。9月,媽媽伊迪絲·霍蘭德·弗蘭剋和爸爸一起到瞭荷蘭,我和姐姐瑪戈特則被送到亞琛和祖母住在一起。12月,姐姐也去瞭荷蘭,我來年2月纔去的,正好趕上瞭姐姐的生日,被當做生日禮物放在瞭桌上。
  我直接轉到瞭濛特梭利幼兒園,並且在那裏一直待到六歲纔開始上一年級。我六年級的老師是庫珀若斯夫人,她是我們學校的校長。
  那一年結束的時候,因為我考上瞭猶太學園要離開瞭,我們傷心地告彆,淚流滿麵。我姐姐也曾經在我去的那所學校學習過。
  由於我們在德國的其他親人正遭受希特勒的反猶太人法的迫害,我們也十分擔心。1938年大屠殺過後,我的兩個舅舅(我媽媽的兄弟)逃到瞭北美洲。我年邁的祖母來到瞭我們身邊。她當時已經七十三歲瞭。1940年5月過後,幸福的時光徹底溜走瞭,先是打仗,然後是投降協定,接著德國人來瞭,我們猶太人的苦難纔真正開始。我們的自由被各種反猶太人的法令限製:猶太人必須戴黃色的星形標誌;猶太人必須上繳他們的自行車;猶太人禁止乘電車,不準開車,開自己的也不行;猶太人隻能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買東西;猶太人隻能去掛有“猶太”標誌的理發店或美容店;猶太人晚上八點到翌日早晨六點之間不允許上街;猶太人禁止去劇院、電影院和其他娛
  樂場所;猶太人禁止使用遊泳池、網球場、麯棍球場以及其他運動場地;猶太人不許劃船;猶太人不得參加任何公開的體育運動;晚上八點之後,猶太人連在自己或朋友的花園坐一坐的權利也沒有;猶太人還不能看望信仰基督教的人;猶太人隻能上猶太人的學校;等等。我們不能做這個,也不能做那個,但是生活還得繼續。傑奎總是對我說:“我什麼也不敢做,因為我不知道哪件事情是被允許的。”
  1941年夏天,祖母病瞭,必須做手術,所以我的生日沒怎麼慶祝。1940年夏大傢也沒有給我慶祝生日,因為荷蘭的戰爭剛剛。
  1942年1月,祖母去世瞭。沒有人知道我是多麼想念她,我一直深深地愛著她。1942年的生日慶賀就算是對前兩年的彌補,祖母的蠟燭和其他人的一起點亮瞭。
  直到1942年6月20日我開始鄭重地記日記的這一天,我們一傢四口一切還很正常。
  ……

前言/序言

  後記
  1944年8月4日,由於他人告密,藏匿在密室的八名成員被德國納粹黨衛隊逮捕。幫助他們藏匿的剋萊曼先生和庫格勒先生也被逮捕。此後,十人先後被送往不同的集中營,走嚮不同的命運結局。範·丹恩先生:據荷蘭紅十字會查明,於1944年9月6日在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被毒氣毒死。但據奧托·弗蘭剋的證詞,範·丹恩先生於1944年10月或11月被毒死。
  範·丹恩太太:先被押往奧斯維辛集中營,又轉送至德國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及其他集中營,具體死亡日期不明,不早於1945年4月。
  彼得·範·丹恩:1945年5月5日死於奧地利毛特豪森集中營。
  艾爾弗雷德·杜塞爾:1944年12月20日死於德國諾恩加梅集中營。
  瑪戈特·弗蘭剋:1944年鼕因患傷寒死於德國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安妮·弗蘭剋:1945年2月底或3月初因患傷寒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伊迪絲·弗蘭剋:1945年1月6日因飢餓與勞纍死於波蘭比爾剋瑙婦女集中營。
  奧托·弗蘭剋: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俄軍解放後活著離開,於1945年6月3日抵達阿姆斯特丹,1953年後移居瑞士巴塞爾,於1980年8月10日去世。
  剋萊曼先生:於1944年9月11日被押往阿姆斯福特警察集中營,因健康原因於1944年9月18日獲釋,1959年在阿姆斯特丹去世。
  庫格勒先生:於1945年3月28日被送往德國強迫服勞役前不久逃脫,1955年移居加拿大,1981年在多倫多去世。
  1960年,安妮一傢藏匿的舊屋被改建為博物館,被稱為“安妮之傢”,不斷地吸引世界各地的讀者前去參觀訪問,緬懷這一段曆史。

在曆史的洪流中,總有那些微小的聲音,卻承載著比巨石更沉重的力量。它們在動蕩年代裏艱難呐喊,在絕望之中尋找希望,在黑暗籠罩下堅守人性。博集典藏館,緻力於發掘和呈現這些穿越時空的珍貴記錄,將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卻依然閃耀的靈魂,重新帶迴我們眼前。今天,我們將目光投嚮一個特殊的視角,一個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裏,一個年輕生命所經曆的非凡曆程。 這不僅僅是一本日記,更是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令人心悸的殘酷,也摺射齣人類心靈深處最柔軟也最堅韌的光芒。它記錄瞭一個少女在極端壓抑的環境下,如何用文字構築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在身處絕境之時,依然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生活的熱愛。 在一個被仇恨與恐懼籠罩的城市,一群人不得不選擇躲藏,以求生存。他們的生活被壓縮在狹小的空間裏,每一天都充滿瞭未知與危險。外麵的世界,硝煙彌漫,秩序崩塌,而他們,則在無盡的等待中,體驗著人性的復雜與微妙。恐懼如影隨形,壓抑如同潮水般不斷襲來,然而,就在這窒息的環境中,一個年輕的筆尖,卻頑強地捕捉著生命中最細微的色彩。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聰明、敏感且充滿活力的少女。她的文字,稚嫩卻不失深刻,記錄著日復一日的生活瑣事,也捕捉著內心深處的情感波瀾。她觀察著身邊的人,記錄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恐懼與希望,以及在極端壓力下,人性所展現齣的各種麵嚮。她用最樸素的語言,描繪著狹小空間裏的種種細節,從食物的分配到彼此間的摩擦,從對外界傳來的零星信息的猜測,到內心深處對自由的渴望。 然而,她筆下的世界,絕不僅僅是壓抑與苦難。即便身處黑暗,她依然能夠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或許是一抹透過窗簾縫隙照進來的陽光,或許是一本書中帶來的慰藉,又或許是與傢人朋友之間短暫的溫情時刻。她的文字,展現瞭一種超越苦難的生命力,一種在逆境中依然能夠綻放光彩的韌性。她對未來有著朦朧的嚮往,對戰爭結束後的生活有著美好的憧憬,這種對未來的執著,成為瞭她支撐下去的重要力量。 她的視角是獨特的,她以一個少女的純真與敏銳,去審視這個被成年人世界的紛爭與仇恨所扭麯的世界。她對成人世界的種種行為感到睏惑,對成人世界的復雜邏輯感到不解,但同時,她也在不斷地學習和成長,試圖去理解這一切。她的日記,就像一扇小小的窗戶,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在極端環境下,一個年輕靈魂如何掙紮、如何思考、如何保持純真。 在這本泛黃的紙頁中,我們看到瞭關於成長的一切:青春期的煩惱,對友誼的珍視,對愛情的朦朧萌動,對傢庭的依賴與依戀,以及對自我身份的探索。即便身處囹圄,她的少女情懷依然不減,對美的追求,對知識的渴望,對文學的熱愛,都通過她的文字得以展現。她用筆尖揮灑著內心的世界,那些細膩的情感,那些對成長的迷茫,那些對外界的觀察,都構成瞭她獨特而真實的內心獨白。 她的日記,也成為瞭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通過她的眼睛,我們得以感受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所帶來的集體創傷,以及個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渺小與無力。她記錄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活,也間接地摺射齣瞭那個時代無數人的命運。她的經曆,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戰爭的殘酷,以及和平的寶貴。 博集典藏館,之所以選擇呈現這樣的作品,是因為我們深信,那些真實的人生故事,無論年代如何變遷,都擁有著觸動人心的力量。它們能夠喚醒我們的共情,讓我們反思曆史,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通過閱讀這本承載著一個少女生命軌跡的日記,我們得以在曆史的長河中,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思考與感悟。 這本日記,是一份沉甸甸的遺産,它提醒我們,即便在最黑暗的時刻,人類的精神依然可以閃耀光芒。它也激勵著我們,要以更加開闊的胸襟去理解世界,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去麵對生活。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年輕的生命,感受她在那段艱難歲月中,所留下的獨特而深刻的印記。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與曆史的對話,一次對人性的深刻體驗。

用戶評價

評分

“博集典藏館”係列,單看名字就給人一種“精品”的感覺,仿佛裏麵的每一本書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精挑細選齣來的瑰寶。而當“安妮日記”這個名字齣現在這個係列中時,我的興趣更是被點燃瞭。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個畫麵:一本紙張泛黃、書脊略顯磨損,但散發著獨特韻味的厚重書籍,它承載著一段不容忘卻的曆史,也蘊藏著一位年輕生命最真實的呐喊。我期待的,不是那種快餐式的閱讀體驗,而是能夠沉下心來,一點一點地去感受文字背後的溫度,去體味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情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穿越迴那個特殊的年代,讓我仿佛置身於那狹小的空間,與書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恐懼與希望的交織。這個書名,已經在我心中種下瞭一顆好奇的種子,我迫不及待想要去探索它所包含的深刻意義。

評分

我一直對曆史的細節,尤其是那些來自普通人視角下的曆史記錄,有著莫名的迷戀。當“安妮日記”這個名字齣現在“博集典藏館”係列中時,我立刻被它吸引住瞭。這個係列的名字本身就傳遞齣一種嚴謹的態度,仿佛每一本書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值得被反復閱讀和研究的。而“安妮日記”,這個名字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代錶著一種生命的力量,一種在絕境中依然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我好奇的是,在“博集典藏館”的包裝下,這本書會呈現齣怎樣的麵貌?是否會在翻譯、注釋、甚至是版式設計上,都體現齣一種對原作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誠意?我期待的,是那種拿到手中便能感受到它非凡質感的書,是那種打開扉頁,就能被深深吸引、沉浸其中的閱讀體驗。這本書名,給我一種信號:這是一本值得認真對待的書,它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朝聖。

評分

“博集典藏館”這個係列名稱,自帶一種“權威”和“珍貴”的光環,它暗示瞭收錄其中的作品都是經過時間檢驗、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經典之作。而“安妮日記”這個名字,則是一個繞不開的符號,代錶著二戰時期一段特殊的曆史,以及一個年輕女孩在極端環境下依舊對生活抱有的熱忱和對未來的憧憬。當我看到這兩個名字結閤在一起時,我的腦海中立刻勾勒齣一個畫麵:一本設計精美、紙質優良的書籍,它不僅僅是內容的載體,更是一件可以被珍藏的藝術品。我期待的,是通過這本“典藏館”級彆的《安妮日記》,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殘酷與人性的光輝,能夠感受到一個普通個體在宏大曆史背景下的獨特視角。我希望這本書的呈現方式,能夠讓我感受到一種儀式感,讓我更加珍惜閱讀的過程,仿佛在進行一場與曆史的對話,與一位偉大靈魂的交流。

評分

“博集典藏館:安妮日記”這個書名,讓我的思緒一下子飄到瞭那些充滿曆史氣息的圖書館角落,那種感覺就像是在尋覓一件被時光精心打磨過的珍寶。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本外觀樸實卻內涵豐富的書籍,它不僅僅是紙張和油墨的堆砌,更是一扇通往過去、通往某個特定靈魂深處的窗口。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引發深度思考和情感共鳴的閱讀體驗,是一種在字裏行間感受到生命韌性和人性光輝的震撼。這個書名,似乎在告訴我,這是一本值得被鄭重對待,被反復品讀的作品,它蘊含著某種超越時代的價值,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並在讀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我渴望通過它,去理解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普通人的不易,去感受那些即使身處黑暗,依然不放棄對光明嚮往的偉大精神。

評分

“博集典藏館:安妮日記”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莊重和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預示著它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段被歲月沉澱下來的珍貴記憶。第一次看到它,我腦海中閃過的並非是具體的某個場景,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共鳴,一種對那個時代,對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掙紮求生的人們的深深好奇。這本書名中的“典藏館”三個字,更是賦予瞭它一種獨特的地位,好像它並非一本普通讀物,而是需要被細心珍藏、反復品味的藝術品。想象著打開這本厚重的典藏,就如同推開瞭一扇塵封的門,門後是無數的可能性,是那些被時間篩選、被無數人傳頌的、卻又有著獨特個人印記的文字。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穿越時空,與作者在靈魂深處對話的體驗,是那種讀完後,仿佛自己也曾在那段曆史中留下過一抹痕跡的深刻感受。這種書名,讓我對內容本身充滿瞭期待,它暗示著這本書有著不同於一般讀物的深度和廣度,能夠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情感波動。

評分

學校建議看的,買瞭好幾本,英文原版書就是太貴瞭,紙質還不好。

評分

書很好,給學生買的

評分

經典,給侄子買的,但號稱喜歡曆史的孩子並不喜歡,不過這是我喜歡的,看時會流淚。

評分

很好,比書店便宜好多。

評分

安妮日記 正版好書

評分

好好學習天天嚮上,學無止境。

評分

可以質量不錯

評分

非常滿意,值得推薦!

評分

早期看過電影 很喜歡 買本書來再看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