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讲述近代中国有多少重大事件,肇始于天津租界的公馆、豪宅之中。有多少呼风唤雨的权贵,《五大道才子佳人》中带领风潮的文化精英,在这里留下他们的印记『五大道』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沉沦、抗争与崛起;“五大道”也留下了一代风云人物和才子佳人悲欢离合、人生沉浮的轨迹。
内容简介
五大道题记,“天津小洋楼,北京四合院”,是对津京两大城市历史建筑风格精辟的概括。小洋楼与四合院不仅生成了天津、北京这两个城市的不同文化基因,也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从天津的督府衙门到北京的紫禁城,从租界的花园洋房到皇城的王府豪门权贵军阀、工商巨头和文化名流——上演过一幕幕中国近代历史的正剧、喜剧、悲剧和闹剧。
1860年,英国率先在天津设立租界,随后法国、美国、德国、日本、沙俄、意大利、奥匈帝国和比利时先后在天津划定租界。美国学者罗芙芸用“超殖民地”的概念来形容近代天津这一“中国所有通商口岸中拥有外国租界多”的城市,以揭示“多种殖民主义分割一个城市空间时所产生的潜在内涵”。
由于英、法、美、德、意、奥、比、日、俄九国租界并存。天津租界建筑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不同时期租界建筑风格均体现了当时欧美建筑和城市规划思潮。
英租界经过三次扩界,占地面积大,街区布局体现了当时英国田园城市的规划风格。大体构成维多利亚道商务区、小白楼商业区、五大道住宅区的格局,道路呈不规则的自然弯曲和走向,配以街心公园.注重沿街和建筑物周边的绿化。
内页插图
目录
风流才子袁克文
一、袁氏家族/二、巨豹托生风流子/三、迎娶才女刘梅真/四、中南海的日子/五、避祸沪上/六、绝怜高处多风雨/七、煮豆燃萁,兄弟反目/八、树倒猢狲散/九、诗书做伴温柔乡/十、文章千古事,子为父讳多/十一、迷恋京昆,粉墨人生/十二、痴迷收藏,一掷千金/十三、客串“青帮大佬”,挂名“挺进司令”/十四、苟活刀笔鬻文郎,英华早逝文轩寒
绝代风华吕碧城
一、吕家小女初长成/二、荚敛之慧眼识珠/三、诗词华章惊叹天下/四、女权先驱叱咤九州/五、秋瑾碧城“双英会”/六、北洋女子公学总教习/七、总统府女咨议/八、曲高和寡,难觅知音仇、游学美利坚/十、漫游欧美/十一、求索人生的真谛/十二、国际动物保护大会/十三、护生弘法,结缘水族
清华校长梅贻琦
一、梅贻琦家世/二、从严修家塾到伍斯特理工/三、从教清华/四、与韩咏华结为夫妻/五、清华教务长/六、“三驱校长”风波/七、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八、西南联大的掌门人/九、名师荟萃,英才辈出/十、呕心沥血,重建清华/十一、创办新竹清华大学/十二、梅夫人叶落归根
南开教授蒋廷黻
一、世代农耕的读书郎/二、留美十年/三、南开大学“海归帮”/四、新史学的开拓者/五、清华历史系主任/六、与胡适、丁文江等人创办《独立评论》/七、蒋介石青睐的饱学之士/八、学者从政是非多/九、驻苏联大使/十、学术生涯的句号/十一、政坛“瓷器店中的猛牛”/十二、纠结了十八年的婚姻官司
《益世报》主笔罗隆基
一、清华甲第首推罗/二、“五四”闯将,学运领袖/三、创办“大江会”,拉斯基门徒/四、《新月》“三剑客”/五、张舜琴出走星洲/六、天津《益世报》/七、京津名媛王右家/八、王右家与陈白露/九、遇险海光寺/十、西南岁月/十一、冬去春又来/十二、政治漩涡中的悲欢离合
盐业银行少东家张伯驹
一、袁氏兄弟的“发小”/二、陆军模范团的士官生/三、盐业银行争夺战/四、高朋满座皆名士/五、抢婚潘白琴/六、心系梨园行,名票冠京华/七、嗜书画成癖,忝列收藏大家/八、携国宝避居西安,九、喜得《游春图》,游说傅将军/十、弃商从文授业弟子,书画珍品捐赠国家/十一、遇知己东出榆关,愁疾苦铩羽归来,十二、劫尽夫妇回京城,满目青山夕照红
狷狂名士叶公超
一、名门世家的游子/二、从南开到剑桥/三、执教北大的“二毛子”/四、暨南大学与清华大学/五、新文学的弄潮儿/六、教授的恋情/七、柔顺静女袁永熹/八、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九、劫难“毛公鼎”/十、外交部常务次长/十一、宦海沉浮/十二、书画人生/十三、桀骜不驯的脾气/十四、有家不能归的婚姻
译坛巨匠杨宪益
一、“白虎星照命”,二、从家塾到新学书院/三、留学英伦/四、牛津大学的“格雷茨”/五、戴乃迭/六、夫妻双双把家还/七、贵阳师范学院/八、北碚国立编译馆/九、南京岁月/十、外文出版社/十一、“文革”劫难/十二、人间重晚晴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袁氏家族
袁氏是清代河南项城一个世代官宦的显赫家族。有史可查的项城袁氏先祖可追溯到明初的袁持衡,袁克文的十四世祖。袁持衡从汝南郡迁至项城年湾村,后来其孙袁步月带着儿子袁学诗、袁学礼移居永丰南十三里的秦波村。据项城《袁氏家谱》载,到袁持衡八世孙袁志恭时,袁家已成为当地的殷富之家。袁志恭之孙袁耀东,曾考取秀才,其四子均有出息。长子袁树三廪贡生,曾署河南陈留县训导兼摄教谕。次子袁甲三进士出身,历任礼部主事、兵部给事中、军机章京、御史,督办河南、安徽、江苏团练,漕运总督。三子袁凤三廪庠生,曾任历城教谕。四子袁重三为生员。袁树三、袁甲三、袁凤三、袁重三的后代,均按“保、世、克、家”四字往下排。
袁树三两子保中、保庆,袁甲三两子保恒、保龄均有功名。袁世凯即为袁树三长子袁保中的第四个儿子,因叔父袁保庆两子夭折,袁世凯过继给袁保庆为嗣子。袁世凯的堂叔袁保恒、袁保龄曾追随袁甲三、李鸿章镇压捻军。袁保恒历任翰林院编修部左侍郎、刑部侍郎等职。袁保龄历任内阁中书、候补道。协助李鸿章办理海防工程。病逝于旅顺海防工程总办任上。袁世凯生父袁保中系地方名绅.一生没有做过官,捻军在河南活动时,他曾和县里的乡绅们一道办过团防。袁世凯嗣父袁保庆曾在袁甲三军中带兵,官至江南盐巡道。
袁世凯八岁时随袁保庆先后到济南、南京等地,并在家塾读书。他人极聪明,但就是不肯好好念书,经常外出玩耍,喜欢打拳、骑马、下棋、赌博。十二三岁时,就喜欢骑着马四处游玩。袁保庆正室牛氏素与侧室金氏不睦。袁世凯年龄不大却能够从中调和,牛氏和金氏都很喜欢他。袁世凯十五岁时嗣父去世,他随牛氏、金氏回到项城。
同治十三年(1874),正在西北左宗棠手下襄办军务的堂叔袁保恒回乡省亲,看到袁世凯相貌堂堂、口齿伶俐,甚为喜爱,把袁世凯带往西北营中读书。后来袁世凯又随袁保恒辗转北京、天津和河南开封等地。
袁保恒对袁世凯的教育十分重视。每到一地必请名师教授袁世凯学习典籍诗文,岂料袁世凯对于学作八股文章不感兴趣,武侠、兵法、韬略等杂书倒读了不少。他在帮助叔父处理一些事务上显示出不凡的能力。袁保恒在担任天津海关道时,曾带着袁世凯谒见李鸿章。谈到这位子侄的学习,一脸的无奈,只说他没有太大的出息。李鸿章仔细端详了袁世凯一会儿说:“你可不要小视他,也许他将来的功名会超过你。”
光绪四年(1878),袁保恒在河南赈务帮办任上病逝,袁世凯回到项城。虽然他的文章并不出众,但他却极为热衷联络交往地方上的世家子弟和文人雅士。曾出面组织过文社,自号“丽泽山房”。当时在淮宁县署做塾师的徐世昌慕名前来拜访,两人相谈十分投机,遂结拜为兄弟,这一友谊一直保持到袁世凯的晚年。徐世昌进京参加会试时,生活十分拮据,袁世凯豪爽地资助过徐一笔银两。徐世昌也是福星高照,先中举人,又中进士,被赏授翰林院编修。
袁世凯先后于光绪二年、五年参加过两次乡试,均未考中,盛怒之下,就把过去所作的诗文统统烧毁。当时的读书人只有参加科举才能谋取功名。对于世家子弟来说,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花钱捐官。生母刘氏、嗣母牛氏筹了一笔资财,让袁世凯去北京请亲朋故旧帮其谋个出路。谁承想袁世凯一进京就和一些纨绔子弟厮混在一起,整日里吃喝嫖赌,很快就把这笔钱挥霍掉了。袁世凯不得不求助于在京城做着小官的徐世昌,徐资助了袁回家的盘缠,劝他不如找一找嗣父的故旧,寻找机会。
光绪二年(1876)秋,袁世凯回到河南参加乡试无果,年底他奉父母之命,娶陈州大户之女于氏为妻,婚后育有长子袁克定。袁世凯和于氏结婚的头几年。感情还好。袁世凯看到于氏经常喜欢系一条红色绣花缎子的裤带,就和她开玩笑说:“看你打扮的样子就像个马班子。”于氏反唇相讥道:“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娘家。”意在说自己是一个明媒正娶的大太太,而不是没有娘家人的小妾。由于生母是偏房,自己是庶出,袁认为于氏有意揭他的短处,一怒之下,从此不再和于氏同房。
袁世凯发迹后,一直把于氏留在项城乡下。后来他在山东巡抚任内派人将生母刘氏接到济南。于氏才随刘氏一道来到济南任所。到天津和北京任职后.袁世凯既不让于氏管家,也不和她同居。实际上,于氏只有一个大夫人的名分。
当年袁世凯科举不顺,曾到上海冶游,在花街柳巷结识了艺妓“小白菜”沈氏。沈氏见袁仪表不俗,颇有气度,劝其莫要荒废时光,还要积极争取功名,成就一番事业。沈氏虽为烟花卖笑女子,但很有一番胆识。她拿出自己的私蓄,资助袁世凯到山东投奔吴长庆。袁世凯深受鼓舞,对天发誓,决不辜负沈氏期望,只要自己混出个人样来,来日一定要替沈氏赎身.迎娶家门。袁世凯在吴长庆部立住脚后,即履行诺言,将沈氏从青楼赎出,以正室相待。
光绪七年(1881),袁世凯到山东登州投靠袁保庆的结拜兄弟淮军统领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平乱。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主动出击,杀死了几十名叛军,先于日本人占领皇宫。平乱后,时年二十三岁的袁世凯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朝鲜,协助朝鲜王室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显示了非凡的才干。
……
前言/序言
null
《星辰低语之地》 一卷关于失落文明、宇宙奥秘与人性抉择的史诗 核心主题: 探索人类认知边界的极限,揭示宇宙的宏大图景与微小个体的命运纠葛。 --- 引言:当群星沉默,真相便在尘埃中低语 故事始于一个被命名为“寂静之环”的扇区。这里曾是已知宇宙中最辉煌的文明——泰拉索斯帝国——的边陲,如今只剩下漂浮的、被时间侵蚀的巨型结构残骸和无尽的虚空。没有人知道泰拉索斯是如何在一夜之间消失的,只留下了关于“核心代码”的传说,据说那是掌握着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终极钥匙。 我们的主角,艾莉亚·凡恩,是一名“遗迹勘测员”,隶属于隶属于受监管的“考古联盟”。她并非受雇于帝国残余势力,而是受一种近乎偏执的好奇心驱使。她的工具箱里装满了过时的声纳扫描仪、手工焊接的电路板,以及从黑市淘来的、能捕捉到高维信号的奇异晶体。艾莉亚的童年记忆被一场发生在殖民星“新奥德赛”上的能源灾难所笼罩,那场灾难被官方定性为技术故障,但艾莉亚总觉得,那背后隐藏着被刻意抹去的真相。 第一幕:旧日回响与禁忌信号 艾莉亚的最新任务,是进入“幽灵星云”深处,一个连星图都标注为“概率危险”的区域。她的小型勘探飞船“信天翁号”正在穿越一片由超高密度暗物质构成的云团。在这里,传统导航系统彻底失效,艾莉亚必须依靠古老的“星盘术”——一种结合了天文计算和心理感应的导航方式——来避开吞噬一切的引力陷阱。 在星云深处,她没有发现泰拉索斯遗迹,却捕捉到一个微弱、但结构异常复杂的信号。这个信号不像是任何已知的通信协议,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编码。 跟随信号源,艾莉亚发现了一艘远古的“方舟”——不是泰拉索斯那种庞大到能容纳整个生态系统的星际堡垒,而是一艘尺寸惊人的、由单一黑色金属铸造的、没有任何可辨识舱门的几何体。它静静地悬浮在真空中,仿佛从未运动过。 她成功地在船体上找到了一处能源接口,并利用自己改装过的神经接口强行连接。连接的瞬间,一股庞大到近乎摧毁她心智的信息流涌入。这不是数据,而是纯粹的感知。她“看到”了宇宙诞生之初的混沌,目睹了第一批生命如何在恒星的熔炉中锻造而出,并感受到了泰拉索斯文明在达到顶峰时,所产生的对“意义”的极度厌倦。 第二幕:记忆的碎片与“逻辑链条”的叛徒 信号的来源,是一位自称“零”的个体——泰拉索斯帝国解体前夕,负责维护所有核心运算系统(被称为“逻辑链条”)的首席架构师。 “零”在信息流中向艾莉亚揭示了泰拉索斯的覆灭真相:他们并非被外力摧毁,而是主动选择了“格式化”。泰拉索斯文明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理:宇宙的运行是基于一套冰冷、完美的、不可更改的数学模型。他们穷尽了所有知识,最终意识到,自由意志不过是计算模型中的一个可预测变量。 无法忍受这种注定的命运,泰拉索斯启动了“大寂静协议”,将自身的意识上传到一个维度之外的“信息存储区”,试图以此逃避宇宙的终极运算。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项计划。“零”是反抗者。他认为,即使是注定的命运,生命的价值也存在于反抗的“过程”之中。他偷走了一部分核心代码——“种子”,并将其植入这艘方舟,希望在宇宙的某个角落,能够重新播撒“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火种。 艾莉亚发现,她童年所经历的那场“能源灾难”,正是“零”启动方舟时,与追捕者发生的小规模冲突的残余效应。她并非偶然卷入,而是被“种子”的气息所吸引。 第三幕:追逐与哲学的交锋 艾莉亚的行动并未逃过所有人的眼睛。一个名为“守序者议会”的组织,他们是泰拉索斯解体后幸存的、极度信奉秩序与效率的残余派系,开始追踪艾莉亚。他们相信,任何“不确定性”都是对宇宙结构的威胁,必须被清除。 议会的代表,冷酷的执行官卡西乌斯,驾驶着一艘装备了空间折叠武器的旗舰赶到。卡西乌斯曾是“零”的同门,他认为“零”的行为是渎神,是对宇宙平衡的破坏。 双方在失落星域展开了一场漫长而诡谲的追逐。这场追逐并非纯粹的军事对抗,更像是一场关于存在意义的辩论。 卡西乌斯通过心灵链接向艾莉亚施压:“你携带的是病毒,是熵增的加速器。没有逻辑,文明只会退化为混乱的泥潭。” 艾莉亚则反驳:“没有混乱,就没有创造。你们追求的永恒稳定,不过是数字化的死亡。真正的生命,存在于计算的误差之中。” 在关键时刻,艾莉亚必须做出抉择:是像“零”一样,将“种子”植入一个已知的、安全(但受控)的文明中心,加速泰拉索斯重演的风险;还是冒险将“种子”释放到她目前所在的、尚处于原始阶段的星系边缘——那里充满了未被逻辑预见的变数。 尾声:不确定的未来 艾莉亚最终选择了后者。她利用方舟残存的能量,引导“种子”进入了一个尚未被主流文明充分探索的星系漩涡。 当卡西乌斯的旗舰在最后一刻试图拦截时,艾莉亚启动了方舟的自毁程序。但这不是简单的爆炸,而是信息洪流的无差别释放。强大的认知冲击短暂地瘫痪了卡西乌斯的逻辑链条,为艾莉亚争取到了逃脱的时间。 艾莉亚幸存了下来,但她不再是原来的她。她吸收了“零”的大部分记忆和感悟,成为了一个介于信息与物质之间的存在。她看着那片被“种子”渗透的星域,那里不再有明确的航线,只有闪烁着无数种可能性的光芒。 她知道,她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播下了一个更大的未知。但她也第一次体会到了真正的自由——在无尽的可能性中,每一步行动都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分量。 《星辰低语之地》的结局,没有宏大的胜利或彻底的毁灭,只有一位探索者,站在宇宙新生的边缘,聆听着那些不被既定规则所允许的、微小而坚韧的生命低语。她驾驶着修补后的“信天翁号”,驶向了新的、充满变数的黑暗。 --- 本书涵盖元素: 深度硬科幻哲学探讨、失落的超级文明、信息熵与自由意志、高维物理概念、复杂人物驱动的星际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