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岳梁 著,孟宪明 编
图书标签:
  • 李政道
  • 物理学
  • 科学家
  • 华人
  • 传记
  • 科学史
  • 诺贝尔奖
  • 科学普及
  • 人物
  • 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56722
版次:1
商品编码:110711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华人十大科学家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李政道,江苏苏州人,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曾就读于东吴大学(苏州大学)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因抗战,中学未毕业。1943年因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因日军入侵贵州,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被迫停学。现在,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斗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发表科学论文。岳梁编著的《李政道》生动记述了李政道的一生事迹。适于广大青少年、大中学校学生和科技工作者阅读。

内容简介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早期 获诺贝尔奖的华人。《李政道》由岳梁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李政道》记述了李政道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内页插图

目录


1926年11月25日,排行老三的李政道诞生在上海一个名门望族家庭里。书香门第的文化影响,使李政道从小聪颖过人,好学上进,对数学和物理学特别钟爱。
1.和睦而重视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
2.稳重踏实,好学上进,嗜书成癖
3.江西联合中学的日日夜夜


战争阴霾里的春城昆明,给中华学子一片少有的宁静。在西南联大的岁月里,刻苦钻研的李政道得遇名师雕琢,开始了新的人生航程。
1.命运转机,考中浙江大学
2.柳暗花明,转赴西南联大
3.玉不琢不成器,得遇名师指点
4.慧眼识英才,李政道赴美留学


1946年春,李政道和吴大猷先生一起前往美国,这一去就是几十年。初到美国,面对“山姆大叔”,李政道有很多困难和迷惑。但是他不怨天尤人,努力向前,经过认真思考,他登上了去芝加哥大学的班车,从而又开始了一次新的生命冲击。
1.艰难的旅途,远涉重洋
2.人生地不熟,初到美国的困惑
3.风雨飘摇,小树与蛛网的启示
4.决心已定,奔向芝加哥


在芝加哥大学读书的日子里,得遇早-已崇拜的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指点,深得治学奥秘,初显物理学方面奇才,并获得博士学位。在这里的刻苦学习为他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牢固而坚实的基础。
1.海外寻兄长,杨振宁的关怀和指点
2.慕名而来,投师费米
……




前言/序言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著者: [此处填写作者姓名,如无则留空或填写“佚名”] 出版社: [此处填写出版社名称,如无则留空或填写“未定”] 出版年份: [此处填写出版年份,如无则留空或填写“待定”] ---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二十世纪物理学领域的一位巨擘——杨振宁先生的非凡学术生涯、科学贡献及其深刻的文化影响。本书不涉及李政道先生的具体科学工作或生平事迹,而是将聚焦于杨振宁先生的独立学术脉络、他如何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和坚韧的探索精神,一步步构建起现代物理学的宏伟殿堂。 全书围绕杨振宁先生生命中几个关键的转折点展开,从他早年在中国的教育背景,到赴美求学时期的学术熏陶与初步探索,再到与密歇根大学的合作,以及随后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岁月,直至他晚年对基础物理学和世界科学格局的持续关注。 本书的重点在于详尽阐述杨振宁先生在理论物理学中取得的几项里程碑式的成就。我们将用大量篇幅来解读他与同事们共同创立的宇称不守恒理论,详细追溯该理论从提出到被实验证实的全过程,分析其对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奠基作用,以及它如何彻底颠覆了物理学界长期奉行的对称性原则。我们不仅会介绍理论的数学框架和物理图像,还会探讨其背后的哲学意涵,即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否具有完美的镜像对称性。 紧接着,本书将深入探讨杨振宁先生在规范场论(Gauge Field Theory)领域无可替代的贡献。书中会详细阐述他如何与米尔斯(Mills)合作,发展出杨-米尔斯理论(Yang-Mills Theory)。我们将解释该理论如何从最初的同位旋对称性推广到更普遍的内部对称群,如何成为描述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乃至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语言。本书将强调,尽管杨-米尔斯理论在最初发表时并未立即获得应有的重视,但它最终成为了描述所有基本粒子间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的数学骨架,其重要性无可估量。 除了这些革命性的理论突破,本书还将回顾杨振宁先生在统计物理学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朗道-杨-米尔斯(Landau-Yang-Mills)定理的早期贡献,以及他对李代数在物理学中应用的深刻见解。我们还将探讨他在凝聚态物理,例如对磁通量量子化的理论解释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的叙事结构不仅关注“发现了什么”,更关注“是如何发现的”。我们致力于还原杨振宁先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思维轨迹、他如何与不同的学术群体进行高密度的思想碰撞,以及在面对复杂数学工具和深刻物理直觉之间的权衡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书中将穿插引用大量第一手资料、信件和早期论文的片段,力求还原出一位杰出科学家面对未知领域时的真实状态。 此外,鉴于杨振宁先生的国际声誉,本书也将花一部分篇幅讨论他对全球科学政策、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以及跨文化科技交流所做出的努力和建议。他的视野超越了狭隘的实验室研究,关注物理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驱动力的未来走向。 本书特点: 1. 理论的深度解析: 针对宇称不守恒和杨-米尔斯理论,提供兼顾严谨性和可读性的数学物理阐释。 2. 侧重独立贡献: 严格区分杨振宁先生的个人学术发展线索,不与其合作者的工作交叉描述,保持叙事焦点的高度集中。 3. 历史背景的还原: 将科学发现置于二十世纪中叶冷战、中美关系变动等宏大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 4. 对物理学哲学的影响: 探讨对称性、规范性等抽象概念如何渗透并重塑现代物理学的基本观念。 本书适合于物理学专业人士、科学史研究者,以及所有对二十世纪科学前沿探索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通过此书,读者将能全面认识一位奠定了现代粒子物理学基础的伟大思想家。 --- 目 录(节选) 第一部分:萌芽与起步 (1922-1949) 1. 湖畔求学:清华园的熏陶与早期影响 2. 太平洋彼岸:芝加哥大学的学术熔炉 3. 导师的期许与初探(在导师指导下的初期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革命性的对称性突破 (1950-1957) 4. 粒子衰变的谜团:挑战镜像世界 5. 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诞生与实验的验证 6. 理论物理学界的震动:观念的颠覆 第三部分:构建统一的语言 (1954-1960s) 7. 寻求更深层次的对称性:从电磁力到更广域的对称群 8. 杨-米尔斯理论的建立:规范不变性的威力 9. 场论的复兴:规范场论如何成为标准模型的核心支柱 第四部分:统计物理与数学物理的交融 10. 解决非平衡态问题:早年在统计力学中的贡献 11. 李代数与物理图景的对应关系 12. 对磁性与量子现象的洞察 第五部分:学术的传承与世界的目光 (晚期) 13. 普林斯顿的高峰与国际合作网络的构建 14. 跨越文化与制度的桥梁:对全球科学教育的投入 15. 物理学思想的未来走向与晚年探索 --- (注:本书内容完全聚焦于杨振宁先生的学术贡献、思想发展及对物理学界的整体影响,不涉及任何关于李政道先生的个人传记或科学合作内容的细致描述。)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这个书名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想要深入了解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我脑海中浮现出他那些伟大的科学成就,特别是他与杨振宁先生共同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这无疑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大革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揭示这个理论诞生的过程,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实验证据。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窥探李政道先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科学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的治学态度是怎样的。是否有哪些经历塑造了他独特的科学视野?他又如何在国际科学界与同行们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作为一位杰出的华人科学家,他一定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背景,我希望书中能够触及这些方面,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世界科学舞台上的独特风采。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科学探索的激情,以及一位伟大科学家的人生哲学,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确实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单看书名,我就开始想象里面会讲述怎样波澜壮阔的科学探索历程。我尤其期待能够深入了解李政道先生是如何在世界科学的舞台上,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取得那样辉煌的成就。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更是关于人类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颂歌。我设想书中会细致地描绘他早年的求学之路,那些在逆境中萌发的科学种子,以及他如何一步步走向物理学领域的顶峰。特别是关于他与杨振宁先生共同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我希望能读到其中详尽的理论阐述、实验验证的艰辛,以及这项理论对整个物理学界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作者是否能够将那些深奥的物理概念,以一种引人入胜、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将是衡量这本书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且,我期望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学术成就,还能触及李政道先生的个人品格、人生哲学,以及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科学事业的深远贡献。一个科学家的成长,离不开时代背景的烘托,也离不开个人坚韧的意志,希望这本书能将这些元素融为一体,构成一部有血有肉的传记。

评分

读到《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位气度不凡、智慧闪耀的科学巨匠的形象。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挖掘和呈现李政道先生科学人生中的那些关键时刻。是那些灵光乍现的瞬间,还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潜心研究?我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他那些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例如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理论,这个理论在当时无疑是石破天惊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读者能够领悟的画面,展现出科学探索的魅力与挑战。除了他的科学贡献,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李政道先生作为一位“华人科学家”的独特视角和家国情怀。他在国际科学界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但同时,他又是如何心系祖国,为中国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它关乎民族自豪感和对科学人才的激励。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李政道,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一个名字,更是一个鲜活的、充满智慧和感悟的个体。

评分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这个书名,如同一扇窗户,让我渴望一窥其中隐藏的科学智慧和人生传奇。我尤其好奇作者将如何描绘李政道先生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那举世闻名的宇称不守恒理论。我设想书中会详尽地剖析这个理论的提出过程,其中所经历的挑战与突破,以及它对整个物理学界产生的深远影响。然而,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纯粹的科学论述,深入挖掘李政道先生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境界。他是如何在异国他乡,以一己之力,成为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他的科学观和人生观又是怎样的?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他面对科学难题时的坚韧不拔,以及他对知识的无限热情?作为一位杰出的华人科学家,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贡献和期许?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描绘出一个立体而丰满的李政道,一个充满智慧、勇气和家国情怀的科学巨匠,从中汲取力量和启迪。

评分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这个书名,让我对书中内容产生了无限遐想。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在世界科学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华人科学家充满敬意,而李政道先生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会如何描绘他在物理学领域,尤其是粒子物理和统计力学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他如何一步步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那些关键性的科学突破背后,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智慧。是天赋异禀,还是勤奋刻苦,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我期待书中能展现出他解决科学难题的独特思路和方法,让读者能够从中汲取科学研究的灵感。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更能深入探讨李政道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之道。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培养了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他的思想和经验,对于当今的科技发展和人才教育,想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本书能否为我们呈现一个既是科学巨匠,又是教育先驱的李政道,是我非常期待看到的。

评分

还没仔细读,传记类图书。

评分

活动囤书

评分

非常经典的名著,极力推荐

评分

差劲

评分

还没仔细读,传记类图书。

评分

非常经典的名著,极力推荐

评分

差评!给我寄了两本旧书!!!!看在活动便宜的份上,算了

评分

差评!给我寄了两本旧书!!!!看在活动便宜的份上,算了

评分

非常经典的名著,极力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