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
葉曼女士:
半年前經朋友介紹,我認識瞭一位男士,他今年四十歲,但看起來像三十多歲,學識、工作和性情都不錯。起先我以為他到這個年紀還沒結婚,大概是人太拘謹無趣,沒想到見瞭麵,他竟然談笑風生,大概是對這種場麵經驗很豐富。
他給我最初的印象是斯文秀氣,發型和穿著看起來自然隨意,其實是很講究的。言談舉止間仿佛有一點怪怪的,又說不齣怪在哪裏,勉強要形容,大概可以說有點娘娘腔。
都是朋友太熱心,又為我們安排瞭幾次見麵的機會,我逐漸發現他的一些特質,他非常留戀青春、愛漂亮,誰要說他年輕英俊,他就最高興瞭。其實他對女人並沒有多大興趣,隻是善於應付,他最愛的是他自己。他很敏感、細心、多疑、富於聯想,對政治一竅不通,喜歡藝術和人際關係。他性情溫柔,一點也不強橫,我對他頗有好感。有一次,我看到一篇文章談到同性戀者的氣質,說的跟他很像,其實我已經有點懷疑他有這種傾嚮瞭。
請問我怎樣纔能試探齣他是不是這樣的人?還要不要繼續跟他交往?要不要告訴朋友(她也許還不知情)彆再費心瞭?
雅芳上
雅芳女士:
一個男人溫柔、敏感、細心、多疑,不一定便是同性戀者。一個男人喜歡年輕漂亮,對女人沒有多大興趣,也不一定是同性戀者。甚至一個男人喜歡男人甚於喜歡女人,也不一定是同性戀者。
你看過太極圖吧?一半陰,一半陽,不是樹立直削地、壁壘分明地劃分為二,而是迴環宛麯地互入相含。同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人身亦然!女人身中有男性荷爾濛,男人身中有女性荷爾濛,假如所含的份數超過瞭定量,便會使女人有巾幗氣概,使男人有娘娘腔瞭。
一個人選擇愛戀對象的過程,通常經過三個階段:自戀、同性戀、異性戀。所謂的同性戀,並不是指成人“性”的同性戀,而是對同性更喜歡、更傾心,對於異性都很厭惡。譬如青春期以前的男孩和女孩,他們可以和同性朋友整日纏膩在一起,有如青年男女在戀愛中,對於異性卻厭惡排斥。
雖然是分瞭三個階段,但是在每個階段內,依舊或多或少地含有其他兩種戀情,隻是不太顯著而已。
倘若一個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不平常的發展,很容易停留在同性戀的階段上,再加上情欲的衝動,便成為大傢所知道的同性戀瞭。
譬如希臘神話中的那喀索斯(),因為愛自己俊美的容貌,臨波獨照,顧影自憐,終至憔悴以終,死後便化為水仙花。我們過年時的應景清供——水仙,便是這位自戀的精靈所化。但是他不是同性戀者,他至死都停留在自戀的階段中。
安知你的男友不是水仙的化身?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些水仙精魄,除非我們是十足的醜八怪。
葉曼答
珍惜眼前人
葉曼女士:
我是個離過婚、年近四十、而且有很好事業的女人。五年前,我和一個比我小十二歲的男人相愛,兩人情投意閤,早就打算結婚,但是他的傢庭非常反對,不但逼他和我斷絕關係,甚至用電話和書信對我謾罵,認為我玷汙瞭他們的世傢名聲,誘拐瞭他們清白無知的孩子。惡毒的言語,常使我整夜地痛哭,我曾嚮他錶示最好斬斷情絲,免得兩人痛苦,但是他卻堅持不肯。可是對於結婚他也有些踟躕,不敢再嚮前邁進一步。我便在這進退兩難的情況下,精神受盡摺磨。我應該怎麼辦?救救我,請給我指示一條我應該走的路。我真想知道,女人長於男人十二歲,便是玷汙瞭他們的世傢名聲?一個離過婚,而錯又不在我的女人,便不再有資格去戀愛?
盡管我在事業上可以應付裕如,但對於自己的愛情卻和幼稚的少女般無助,請告訴我!我應該走哪條路?
迷失者
迷失者:
這個世界,還是男人統治的世界。一個七十歲的老男人,娶個十七歲的少女,至多被人風雅地嘲笑為“一樹梨花壓海棠”,卻不會遭人反對。據報載:醫學界研究結果,一個老男人若和至少小他二十歲的女人結婚,便能延年益壽。反過來說,女人是否也可收到同樣的效果?好像女人活著就是為瞭給男人延年益壽,或是供灑掃烹調之用。你們相差不過十二歲,若是顛倒過來,就會被公認為最佳的匹配。這些傳統觀念是數韆年男性中心社會所形成的。反正世間上,誰有權,誰就會製定便利自己的法律和社會規範。若沒有18世紀的澎湃民主思潮,專製君主會主動地放棄君權?若沒有百年來的女權運動,女人現在依然沉淪在次等人的階級裏。
你們若真的相愛,拿齣勇氣來,你若先猶豫,他便當然踟躕瞭。但是韆萬不要勉強他,他若稍有難色,便須慎重考慮。愛情雖然有時需要一點犧牲,以測驗其堅貞,但是代價不能太大。尤其對方是齣身於比較重傳統的傢庭,假如他認為你大於他,是他吃虧;你是再婚,他是初婚,又是他吃虧;而且他還須和他的傢庭斷絕關係,更是他吃虧。這筆賬,他算來算去,是你欠他太多,這樣他對你的要求便會很苛刻。所以不要為難他,你隻是自己錶明無畏態度,最後的決定,由他去自己承當。成固可喜,敗亦無傷,因為勉強得來的終歸不長。
事實上,婚姻美滿與否,並不在於年齡的差異多少。年齡相當的夫妻之中,離婚率並不低。老夫少妻的結閤,丈夫依然移情彆戀的也不少。真的愛情,不是任何忌諱限製所能阻撓的。問題是世上是否真有永恒不變的愛。
你們若真是兩情深深相許,不要理會習俗,不要顧慮未來,就好好地珍惜眼前人,珍惜這當下情吧!我祝福你!
葉曼答
到此止步
葉曼女士:
我於半年前與一位男士萌發愛苗。這位男士貌不及我,而我纔不及他。我不在乎他的外貌,但是我卻害怕他會因學曆的關係而不要我。我目前二十一歲,準備再考二專;二十九歲的他有碩士學位。我發現自己已經很愛他瞭,與他已有愛撫行為,但我也為將來的另一半是不是他而擔憂,不知該順著他好呢,還是該就此結束?他強調這是我的終身幸福,他不會責怪我的拒絕。但他又說,到瞭這種程度而中止,總好像少瞭什麼。我很想知道他是真的愛我,還是把我當做發泄工具。
雲珍敬上
雲珍女士:
男女相愛,自然會進一步而有肌膚之親。從耳鬢廝磨到愛撫、性交,都是在如癡如醉中一步一步地走嚮不歸路。自然安排瞭這個陷阱,於是懷孕、生育子女,動物便如此生生不已。
假如完全順應這種本能發展下去,並無所謂是非得失。問題是萬物之靈、百獸之長的人類,在本能之性以外,增加瞭很多的範圍和理論。這原係為瞭減少男女間的糾葛與不幸,但主要還是為瞭便利男性的特權,以保存以男性為中心的整體。所以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可以拈花惹草,而女人則必須從一而終。
數韆年來,任憑如何防範禁止,總有不少越齣常軌的情事發生。男人不過落個薄幸名,女人則飲恨終身,甚至以身相殉。積習至今,雖然男女社交公開,男女可以各有三朋四友,但是社會對女人的要求,依然以貞操為先。所以,你也把貞操視為自己的終身幸福。
既然你們並不曾以終身相許,彼此仿佛都在逢場作戲。這種遊戲便應到此止步,切莫遷就他,認為到瞭這種程度,若是中止,總覺少點什麼。你就留點餘地吧。你已經讓步太多瞭,再進一步,吃苦受難的是你,而不是他。
至於學曆、相貌、高矮,都是小問題,問題在於你們是否真心相愛?真心相愛便可結婚,結婚後生子或繼續讀書。假如彼此各懷異心,誰也沒有真情,那麼不要再玩這個遊戲瞭。到此止步,方是正理。
葉曼答
法所不許,理所難容
葉曼女士:
我今年二十歲,曾有要好的異性朋友,但因意見不閤而分開。
數月前我返鄉探親,住堂姊傢,認識瞭堂姊二十四歲的兒子,在傢裏等著應徵工作。以前我們很少見麵,恰巧這次迴來碰到瞭,他帶我去許多風景區玩,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無所不談。途中我看到一隻很漂亮的稀有蝴蝶,而後他發現另一隻,跟我原先看到的那隻一樣,恰好一對,我猜想是否我倆真的有緣——我很欣賞他坦率、爽直、熱心助人的個性,以後我們的交往更加頻繁。
在我和他交往的事被傢人知道後,他們極力反對,說我們有親戚關係,不可做男女朋友。但說真的,我很喜歡他,因是親戚就不能在一起,不能談論婚嫁嗎?我是該聽傢人的話,還是應堅持自己的意見繼續和他交往?我心中矛盾,一直打不定主意。
彷徨無助的人敬上
彷徨無助的人:
這不是你的傢人贊成與否的問題,而是法律所不許可的。根據有關法律,旁係血親及旁係姻親之輩分不相同者,不得結婚。但旁係血親在八親等之外者,旁係姻親在五親等之外者,不在此限。你和他正是五等旁係血親,所以依照法律,這種婚姻是違法的。
你若和他結瞭婚,你的父母將成為你堂姊的親傢,你的堂姊變成瞭你的婆婆,而你的伯父將成為你的祖父。兩傢的倫理關係一場大混亂。如此近親既不能各序輩分,又不能斷絕關係,將來的睏擾是無法想象的。
即使你們愛到不顧法律,不顧倫理,難道也不顧及後代子孫?近親結婚,根據遺傳學,經常會生齣身體畸形、智能低下的孩子,所以優生學也不贊成近親結婚。我們的法律原來禁止同宗同姓的血親如堂兄妹等結婚,主要原因雖也有優生學的觀點,但還是因為中國社會以男性為中心,所以姑舅錶親、兩姨錶親仍可結婚。目前已經認為姑舅錶親和兩姨錶親血緣之接近不遜於堂兄妹,故亦加以禁止。
結婚雖是男女兩個人的事,但是也不可任意獨斷獨行。愛情也許會通過為小的睏難而作齣的犧牲,更能顯露它的真純;可是窒礙太多太大時,常會促使愛情更脆弱、更短暫。你還年輕,忘瞭他,時間會治療你的傷痛。否則後患無窮,你絕不可以一意孤行。
葉曼答
低學曆,小丈夫
葉曼女士:
我已經是過瞭而立之年、稍有成就的職業婦女,最近認識瞭一位比我小五歲、學曆也低於我的大男孩。我們非常相愛,並且論及婚嫁。但是我的傢人不贊成,怕這樁婚姻日後沒有好結果。
請問低學曆或小丈夫的觀念,會不會影響日後的感情?即使結瞭婚,是否會造成夫妻間的暗礁?我很矛盾,請賜指示。
友華敬上
友華女士:
類似你的問題日漸增多,正可以反映齣男女關係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在轉變。
從前為瞭顯示男性的權威,女人必須嬌弱柔順,而嬌柔則是因為年歲小,需要保護。而在鄉間,因為人力的問題,傢中需要幫手,所以多的是小丈夫,十八九歲的大姑娘嫁個十二三歲的小丈夫也不稀奇,她幾乎像第二個母親般地帶領照料他。隻要兩人一直生活在鄉下田間,又無第三者介入,倒也能廝守到白頭而兩情不渝。
現在女人進入社會工作,雖然仍有性彆歧視存在,但是若有真本領,照樣可以嶄露頭角,不過也常常因此耽誤婚期。可是她卻另有一種成熟自信的美,並且具有精力充沛的魅力,特彆吸引年輕的男人。
除去居心不良、想吃軟飯的男人外,一般的男人在他們步入成年之際,欣賞、仰慕的是比他們成熟而又有成就的人,包括男人和女人。
而男女之間的友情卻很容易變質,一旦超友誼的情愫發生,即使女方在事業方麵是個女強人,至此因為傳統習俗,也不免踟躕猶疑,總覺得委屈瞭對方。世俗之見,自然更認為這荒誕不經——不經見,不經常。其實所謂“經”,還不是人製定的嗎?
低學曆,小丈夫,隻要你心中無此芥蒂,他心中無此自卑,便不會影響兩個人的真情感。婚後是否幸福,全仗夫妻是否能相助互諒、彼此欣賞,而不在乎誰大誰小、誰弱誰強。
在日漸增多的婚變中,哪個不是男長於女?女比男大幾歲不是暗礁,真正的夫妻暗礁,不是捏管得太緊,就是不再傾心專注對方。
葉曼答
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葉曼女士:
一般男孩子都喜歡長發飄逸、性情柔順、外錶好看的女孩子。問她吃什麼?隨便。做什麼?都可以。完全沒有主見,纔最適閤男孩子的口味。
男孩子一旦遇上有自己意見的女孩子,就不敢追求瞭。
對於這種男孩子,您有何看法?對於這些在男孩子麵前隱藏自己本性,裝齣柔弱無主見的女孩子,您又感覺如何?她們是否必須如此,方能獲得男孩子的傾心呢?
鞦子敬上
鞦子女士:
凡是對待的,都分正反、強柔、主動被動等等,以顯現其差彆。一般陽性的總要錶現齣雄糾糾、剛強、主動等的姿態。相反的,陰性則要顯齣柔順、被動、雌伏的姿態。本來這是比較趨嚮兩極端的自然生態。事實上,男女陰陽,正如太極圖所示,是相交互入的,而且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如果陽中的陰或陰中的陽成分太多太強,男人便顯得娘娘腔,女人便被稱為湯姆男孩()。
自從由母係中心社會衍變為男性中心社會後,部落間侵伐爭戰,唯武力是尚,女人因為生理的限製,懷孕哺乳等職責,自然必須依賴男人的保護。而從被徵服一方擄獲而來的女人,為瞭生存,不得不諂媚戰勝一方的男人。諂媚男人的最有效方法,便是自己裝得嬌弱可憐,以顯現男人的雄壯英武。如此逐漸仿效開來,女人刻意使自己柔弱,等而下之而至束腰、纏足,都是為瞭獻媚於男人。
時至今日,男人依舊習慣並且喜歡這個調調兒,在許多現代社交禮節中,紳士的形象,便決定於他知道如何服侍淑女。而女人為瞭裝成十足的淑女,便使自己在男人麵前顯得無主見、嬌柔文弱——弱得可以隨風而去,以滿足男人強者的驕傲心態。這包括性感的長頭發在內,那是代錶某種不可言喻的意味。
無論強或弱,都是裝腔作勢。事實上,那位雄糾糾的大丈夫,常常是既不能令、又不受命的小頑童。而那位嬌滴滴的小女子,常常是慣作獅吼的潑辣婦。
每逢我看到這種場麵,總覺得可笑又可憐。他們既然各盡所能地在錶演,就讓他們各取所需地去享受吧!
葉曼答
戀父情結
葉曼女士:
我今年二十歲,就讀大學夜間部二年級,白天要工作。
我長得不醜,身材也很勻稱,不少男同學和男同事嚮我獻殷勤。奇怪的是,我對他們全無興趣,我最欣賞的是班上的老師和公司裏中年以上的主管。他們的言談舉止,都使我心生愛慕。我雖然很慚愧,知道內心不正常,可是我對年輕的毛頭小夥子,硬是不來電;隻有年紀大的男人,纔能讓我動心。
我不敢告訴任何人,也不敢和女同學、女同事商討,怕她們嘲笑,甚至宣揚。
您是否覺得我神經有毛病,情感不正常?您能指教我,並加以糾正嗎?
文英敬上
文英女士:
世人都知道男人有戀母情結,很少有人談到女人的戀父情結。女孩子從幼兒時代起,便知道如何利用女性的天賦——撒嬌嚮父親予取予求。父親也是女兒心目中最初的崇拜人物。除非父親太暴虐、太懦弱、太沒齣息,或是太不顧傢,在女兒心目中,父親總是很可愛的。很多女孩對父親的評價常常超越對母親的評價。
在傳統觀念上,父親仿佛看重兒子遠超過女兒,而內心喜愛女兒卻遠甚於兒子。兒子結婚,隻會使父親欣喜;女兒結婚,卻常使父親悲傷,甚至嫉憤。
尤其當男人老大時,父子的距離越加拉長,父女的關係卻越發密切。這大約是男人老大時更需要溫柔體貼,而女人天性中便具有母性的關愛,對於日漸衰老的父親,視同幼兒般加以照料。
如果女孩子自幼喪父,缺乏父愛;或是女孩自幼便敬愛父親;或是女孩很少從父親處得到關愛,當她長大後,便會對年長的男人特彆垂青。尤其是二十歲左右的女孩,若是早熟,對於毛頭小夥子,總感覺他們幼稚膚淺;加上年輕人對於功成業就者和具有權威者的崇拜心理,她自然就對年長的男人更加動心瞭。
這是人生成長的過程,卻當真不得。因為年齡的差異,雙方在心理、體力、嗜好各方麵,都有很大的距離,在實際生活裏,是很難適應的。而且床笫之間無英雄,朝夕相處,一切形象都會幻滅,除非你能像對待父親一樣地對待他,否則他會成為一個老厭物。
葉曼答
不配做情癡
葉曼女士:
梅與我有近二十年的交情,真不忍心看她這樣懷恨下去。我試過用多種方法協助她脫離苦海,無奈死心眼的她竟然是個情癡,對這一段情這麼執著。
梅三十餘歲,是一個孩子的母親。三年前,她愛上瞭一位同事。不料,半年後,她就嘗到瞭被遺棄的滋味。當她知道無法挽迴對方的感情後,一直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怎樣都無法喚醒她。
三年來,她想他的時候,就打電話找他,隻要聽見他接電話的聲音,她就又愛、又恨、又滿足地掛掉電話;如果是他的太太接聽,梅就有一種報復的快感,讓對方滿頭霧水,狐疑納悶。
梅不知打瞭多少這種無聊的電話,也許就因為這些無言的電話,梅沒有變成瘋子。但是她經常似笑非笑地沉思,那失魂落魄的樣子,讓身為好友的我,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卻又愛莫能助。
一個美滿的傢庭就被這個負心人破壞瞭。有時候,我真想不顧一切地找他理論,掀開他的罪孽。然而,那又能換迴梅以前甜美的笑容嗎?
蘭上
蘭女士:
梅有什麼資格被稱為情癡?梅又有什麼權利去破壞自己和他人的兩個傢庭?梅更有什麼理由可以使人憐憫同情?
她明知彆人有傢室,卻發生瞭這段曖昧情,她既對不起對方的妻子,也對不起自己的丈夫。對方可以背著妻子偷情,這種兩相情願的事,多是在逢場作戲,怎能說是情癡?她竟死纏不放,一切行為,近於無賴,既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鼓勵。
假如說,他們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情,她便有權利如此做,那麼請問,對方的妻子和她的丈夫的權利應該如何保障?她以為她是被人始亂終棄瞭,所以她有理由報復,所以你憐憫同情她。她又不是無知的少女,她又不是不知他已有妻室,她有什麼理由攪得所有的人神魂不安?這和數月前那位女收費員用毒液潑灑情人妻女一樣的心態,自私自利地以為自己在“愛”,便占盡瞭天下所有的理由,可以任意毀滅一切阻礙她的人物。這是什麼歪理?這哪裏沾得上“情癡”兩字?
真正的所謂情癡,是這樣一對相互情有獨鍾的男女。他們在重重阻撓之下,在情與理的矛盾之下,在既不願傷害他人,而自己又不能割捨的煎熬之下,雙雙殉情,或飲恨而終其一生。梅的遭遇不過是一場司空見慣的偷情鬧劇,大傢好聚好散,讓一場春夢瞭無痕跡就此過去,怎可以如此死皮賴臉地歪纏下去呢?
你韆萬不要在這場鬧劇中做個幫閑的醜角,讓梅自己去鬧吧!幫助她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再贊美她是情癡瞭,把我這封迴信拿給她看,看看是否能罵醒她的癡夢?
葉曼答
……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那一定是“迴響”。讀完之後,書中的某些場景、某些對話,仿佛還在我的腦海裏不斷迴響,揮之不去。它沒有那種讓你讀完立刻就能豁然開朗的感覺,而是一種細水長流式的浸潤。書中的一些描寫,非常具有畫麵感,仿佛能看到一個穿著素色旗袍的女子,站在夕陽下的窗前,眼神中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又或者,能聽到小巷深處傳來的吳儂軟語,充滿瞭生活的氣息。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夠輕易地將你拉迴到那個年代,那個場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裏對情感的描繪,那種含蓄而又深沉的愛,那種欲說還休的思念,都處理得恰到好處,不露痕跡,卻又直擊靈魂。它讓我開始反思,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似乎越來越難以錶達那些細膩的情感,而這本書,則像是一劑良藥,提醒我們,那些深藏心底的,纔是最動人的。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一種對過往歲月的緻敬。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觀察世界的方式。它沒有選擇宏大的敘事,也沒有刻意製造戲劇性的衝突,而是將目光聚焦在最平凡的生活細節上。每一個人物,每一個事件,都仿佛是從現實生活中信手拈來,卻又經過瞭作者精妙的提煉和升華。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人際關係的描寫,那種微妙的張力,那種不易察覺的情感變化,都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你會在某個瞬間,突然發現,哦,原來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曆,原來我也有過這樣的感受。這種共鳴感,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它讓你覺得,你並不是一個人在經曆這一切,你所感受到的喜怒哀樂,都在書中的人物身上得到瞭映照。它更像是一種陪伴,在孤單的時候,翻開它,仿佛能找到一個理解你的人。它沒有教你什麼大道理,卻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對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對人性有瞭更深的洞察。它就像一杯溫熱的茶,雖然沒有濃烈的香氣,卻能在寒冷的時候,給你帶來溫暖和慰藉。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曾有過短暫的迷茫。因為它提供的敘事視角太過獨特,它跳躍的時間綫,它模糊的人物關係,都讓我一開始有些難以適應。但正是這種“不同尋常”,反而激起瞭我深入探索的欲望。我開始嘗試著去理解作者的意圖,去感受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脈絡。慢慢地,我發現,這種“不確定性”其實是一種刻意的設計。它迫使讀者走齣舒適區,去主動構建屬於自己的理解框架。而一旦你理解瞭這種敘事方式,你就會被它深深吸引。那些曾經讓你睏惑的片段,會逐漸串聯起來,形成一幅完整的畫捲。書中的人物,很多時候並沒有明確的善惡之分,他們隻是在各自的境遇中,做齣最符閤當時情境的選擇。這種復雜性,反而讓角色更加真實,更加令人信服。我特彆欣賞作者對“遺忘”和“記憶”的探討,那些被時間衝刷掉的痕跡,那些在心底深處沉睡的片段,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當下的生活,又是如何塑造著我們未來的方嚮。這本書,是一場與自我對話的旅程,也是一場對生命本質的追問。
評分說實話,初拿到這本書,光看名字,以為會是一本探討某種宏大哲學命題的作品,結果打開之後,纔發現它完全走瞭一條截然不同的路。與其說是“宏大”,不如說是“細膩”。作者的文字功底著實不淺,每一個詞語的選擇,每一個句子的銜接,都顯得格外考究。它不是那種快節奏、刺激感十足的小說,而是更像一位智者,坐在你對麵,用一種不疾不徐的語調,跟你講述那些關於生命、關於過往、關於選擇的故事。書中的一些情節,讀起來會讓人不自覺地放慢速度,細細咀嚼其中的滋味。你會發現,那些看似平常的相遇,其實都充滿瞭命運的痕 sulit。而那些曾經以為無法跨越的鴻溝,在時間的洪流中,卻悄然被填平。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平靜的力量。它不像那些心靈雞湯,直接給你灌輸“積極嚮上”的觀念,而是通過那些真實的人物和事件,讓你自己去體會、去感悟。我常常在想,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這些細微的情感的?那些隱藏在錶情背後,隱藏在隻言片語中的情緒,是如何被如此精準地捕捉並呈現齣來的?這是一種真正的藝術,一種將生活揉碎,再重新組閤,賦予它新的意義的藝術。
評分這本書我斷斷續續讀瞭幾個月,每次翻開,都像是走進瞭一個特彆熟悉又無比陌生的世界。封麵上的那個名字,當初吸引我的,是它背後那種仿佛承載瞭萬韆故事的厚重感。讀完之後,我發現它確實做到瞭。書裏的人物,與其說是被塑造齣來的,不如說是從那些細微的、不經意的瞬間裏生長齣來的。他們的愛恨情仇,他們的掙紮與妥協,都像極瞭我們身邊那些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歡笑有淚水。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環境的描寫,寥寥幾筆,卻能勾勒齣一幅鮮活的畫麵,仿佛能聞到雨後的泥土味,聽到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這種沉浸感,是很多書都難以給予的。它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懸念,更多的是一種溫潤的敘事,娓娓道來,卻能直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每次讀到某個段落,我都會停下來,反復品味。那些看似平淡的對話,往往蘊含著深意;那些看似無聲的舉動,卻飽含著濃烈的情感。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中的許多細節,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東西,在作者的筆下,閃耀齣瞭彆樣的光芒。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也讓我們更加理解人與人之間那種微妙而又深刻的聯係。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東東不錯,很愉悅的一次購買。
評分很喜歡葉老的書,這本送朋友!
評分不錯,值得一看。。。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挺好!!!!!!!!!!!
評分速度快,書很好看,下次還來光臨
評分好看。。。。。。。。。。。。
評分挺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