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無聲息的歌唱]是星雲大師把佛教裏二十秘常見的法物器具,用散文的體裁和各物自語的口氣寫齣,寓褒貶,彆善惡,於徽言中見大義,於法語中見本懷,為佛教科益人間的精神留下一個縮影。
我寫[無聲息的歌唱]的本懷,就是希望我們佛教徒革除這些陋習,我知道這是我太大的奢望瞭。不過,據我所知,確有不少人看瞭本書而認識瞭很多的是與非。看瞭本書而認識佛教、同情佛教,甚至信仰瞭佛教。
內容簡介
為什麼用木頭做成魚的形狀,在誦經時敲打呢?唐朝李白的詩雲:“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是指哪一種法器?大鍾、木魚、蒲團、紙箔等,有何利眾的功用?星雲大師藉物抒懷,以擬人化的手法,深情為佛教裏二十種常見的法物器具代言,並搭配百餘幅彩色人文照,並輔以法器簡介,是一本富含文學之美的佛教普及讀物。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1927年生。星雲大師著作等身,總計二韆萬言,並翻譯成英、日、西、葡等十餘種文字,流通世界各地。於大陸齣版的有《迷悟之間》、《佛光菜根譚》、《釋迦牟尼佛傳》、《佛學教科書》、《往事百語》、《金剛經講話》、《六祖壇經講話》、《人間佛教係列》、《星雲大師人生修煉叢書》、《另類的財富》等五十餘種。星雲大師自1989年訪問大陸後,便一直心係祖國的統一。近年迴宜興復興祖庭大覺寺,並捐建揚州鑒真圖書館、接受蘇州寒山寺的贈鍾,期能促進祖國統一,帶動世界和平。2010年獲“中華文化人物”終身成就稱號。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我寫物語的話
大 鍾
木 魚
大 磬
簽 筒
香 爐
蒲 團
燭 颱
牌 位
戒 牒
文 疏
紙 箔
緣 簿
佛 珠
海 青
袈 裟
香 闆
僧 鞋
鉢 盂
經 櫥
寶 塔
精彩書摘
我寫物語的話
《無聲息的歌唱》這本小冊子上的二十篇文章,是我兩年來從忙亂的日子中寫成的,曾連載於《覺生月刊》(第十期起至二十七期止)及《菩提樹雜誌》(第三期起至第七期止),這是把佛教中日常所見到的法物及非法物,用散文的體裁及各物自語的口氣寫成的文章,所以在發錶的時候分“物語之一”、“物語之二”的刊載下去,有少數讀者,對於用“物語”一詞的意義,還沒有十分明白。
原因沒有彆的,“物語”在日文中是小說或故事的意思,而我現在所寫的既不是小說又不是故事,當然有些讀者就誤解在這裏瞭。其實,隻要對中國文字稍微有點修養,都懂得“物語”者是用物的口氣所講的話,像這種文章,作者要站在“物”的立場上去代它說話,我國除瞭藝術傢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中,有寫過一兩篇,還有文學傢陳衡哲女士的《小雨點》外,其他的作傢們還不多用過這種做法。
記得那是在一九四六年的春天,我無意中用物語的口氣寫過一篇《鈔票的話》刊登在鎮江《新江蘇報》的副刊上,大概因為文學的意義是在錶情達意,而這樣寫法,更能夠生動地把情意錶達齣來,因此,我起初雖沒有受誰的啓示,但我覺得這樣寫法沒有錯。
這裏所收集的二十篇“物語”,都曾在雜誌上發錶過的,發錶過瞭本來不一定急急地齣什麼集子,但是,說來真非常令人感動:當我“物語”還隻寫到第十四篇的時候,喜事天上來,我最敬仰的慈航老人托人帶瞭一筆款子給我,記得老人信上這樣嚮我說:“你的'物語'還要繼續寫嗎?我先送給你一些錢把它趕快齣版吧!”
像我這樣兩袖清風的一個青年僧,在這樣的年頭,從來就不敢打什麼齣書的妄想,然而這位老人傢的慈悲,他能關心到這些微末的地方,叫我又怎麼能辜負這位老人的一片好意呢?所以我在齣版瞭《普門品講話》之後,還能有這本小書和讀者見麵。
我感到很慚愧,這些文章內容寫得實在不夠充實,但這又不無原因:第一我自己的智慧貧乏,學力有限;第二沒有一本參考書,完全憑自己的想象;第三每次發錶時,無形中受一頁篇幅的限製。說起這些原因來,再想想我寫物語的經過,我就會為我們這一代青年僧所遭遇的環境而感慨!
我迴憶起當初開始寫第一篇物語,是我正給一位老和尚叫我替他看守山林的時候。齣傢人不能離開瞭生活中食住的需要,在這種流浪逃亡的日子中,我不得不嚮生活低頭,為瞭一宿三餐,我就開始廉價地齣售青春與勞力。
……
前言/序言
《無聲息的歌唱》 一段關於生命、感知與存在的深邃探索 《無聲息的歌唱》並非是一部描繪跌宕起伏情節的冒險故事,也不是一本循循善誘的教學指南。它是一次深入人心的心靈漫遊,一次對生命本質、感知邊界以及存在意義的細膩追問。閱讀這本書,你將踏上一段與眾不同的旅程,它不會提供明確的答案,卻會激起你對自身、對世界更深層次的思考。 這本書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緩緩展開對那些“無聲息”之物的審視。它所關注的,並非是那些轟轟烈烈、聲張奪人的錶象,而是那些潛藏於日常之中,卻擁有著強大生命力和獨特語言的事物。這可能是一片被遺忘在角落的苔蘚,在潮濕的石縫中默默生長,展現著頑強的生命力;也可能是一位獨行者在深夜裏,凝視著窗外變幻的雲影,思緒萬韆,卻無從說起。作者以極其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瞭這些細微之處,並賦予瞭它們一種彆樣的“歌唱”。 這種“歌唱”,並非耳能聽到的聲音,而是一種更為本源、更為內在的交流。它存在於事物的質地、形態、時間流轉以及它們與周圍環境的微妙互動之中。書中,你或許會讀到關於一棵古樹的故事,它沉默地站立瞭幾個世紀,見證瞭無數生命的榮枯,它的年輪記錄著風雨的洗禮,它的枝丫承載著季節的更迭,它無聲地訴說著關於時間、關於堅韌、關於生生不息的哲學。作者筆下的古樹,不再是簡單的植物,而是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首宏大的敘事詩。 《無聲息的歌唱》也深入探索瞭“感知”的多重維度。我們習慣於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來理解世界,但書中提齣的感知,遠不止於此。它觸及的是一種更為內在的、直覺式的感應,是對事物“存在”的直接體驗。例如,作者可能會描繪一個人置身於一片寂靜的山林,雖無一人,卻能感受到空氣中某種古老而神秘的氣息,感受到大地深處的脈搏,感受到樹葉在微風中低語的頻率。這種感知,是一種超越語言的理解,是一種與萬物靈魂相契閤的共鳴。 書中對“存在”的探討,也並非是對生存難題的解答,而是對“為何存在”的追問。它引導讀者去反思,在喧囂的世界中,我們如何纔能聽到那些“無聲息”的存在,如何纔能真正地“看見”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生命,如何纔能感受到那些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細微之處。作者可能通過對一些邊緣化、被遺忘的角落的描繪,來反襯齣現代社會中,我們對於“存在”本身的淡漠。那些在城市角落裏頑強生存的野草,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湮沒的故事,它們的存在,同樣具有價值,同樣在進行著屬於它們自己的“無聲息的歌唱”。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其最顯著的特色之一。作者摒棄瞭華麗的辭藻和故作高深的理論,而是采用瞭一種樸素、真摯、極具畫麵感的敘述方式。每一句話都如同精心雕琢的寶石,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卻又自然而流暢,仿佛是直接從心靈深處流淌而齣。閱讀過程中,你會不時地停下腳步,沉浸在作者描繪的意境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寜靜。 《無聲息的歌唱》並非一本易讀的書,它需要讀者投入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去品味,去體會。它不是用來消遣的讀物,而是用來滋養心靈的清泉。每一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發現。在不同的心境下,你可能會從同一段文字中讀齣不同的意義,感受到不同的情感。這正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它給予讀者的是一種開放式的體驗,一種自我探索的空間。 這本書所探討的主題,是永恒的,也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外界的噪音所淹沒,遺忘瞭內心的聲音,遺忘瞭我們與自然、與生命之間的深刻聯係。 《無聲息的歌唱》就像是一麵鏡子,照見瞭我們內心深處那些被遺忘的角落,它喚醒瞭我們對生命本質的覺醒,對感知邊界的拓展,以及對存在意義的重新思考。 它可能描繪的是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不是以年、月、日為單位的綫性時間,而是以樹葉落下、花朵綻放、河流靜默流淌為標誌的生命周期。它可能是在講述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但這種孤獨並非是淒涼的,而是一種與自我、與世界深刻連接的獨處。它可能是在探討一個關於失去的故事,但這種失去,並非是終結,而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一種蛻變。 《無聲息的歌唱》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傑作,它將引導你踏上一場感官與心靈的冒險,讓你重新發現生命中那些“無聲息”的美好與深刻,讓你在靜默中,聽到自己內心深處最動人的“歌唱”。它不是一本能讓你在短時間內獲得“答案”的書,而是一本能讓你在漫長的生命旅途中,不斷去“提問”的書。它邀請你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去聆聽,去體會,那些隱藏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關於生命、關於存在,最原始、最純粹的低語。 這本書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麯摺的情節,它有的隻是對細節的極緻捕捉,對事物內在精神的深刻洞察,以及對讀者內心世界的溫柔觸碰。它就像是拂過臉頰的微風,帶著泥土的芬芳,帶著草葉的清香,悄無聲息地,卻能喚醒你沉睡的感知,讓你重新審視那個你以為早已熟悉的世界。 它可能從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切入,比如一顆露珠在陽光下摺射齣的七彩光芒,或是塵埃在光束中舞動的姿態。但通過對這些細節的描繪,作者卻能將讀者的思緒引嚮更廣闊的領域:關於光與影的對話,關於微觀與宏觀的聯係,關於瞬間與永恒的交織。你會發現,即使是最微小的存在,也蘊含著宇宙的奧秘,也唱著屬於自己的“無聲息的歌唱”。 書中對於“時間”的感知,尤其令人著迷。它不是那種綫性推進的時間,而是充滿瞭褶皺、重復、靜止和躍升的時間。你可能會讀到關於一片枯葉的故事,它在鞦日飄落,在鼕日被覆蓋,在春日成為養分,它的生命循環,跨越瞭無數個“時間點”,卻又如同一個永恒的瞬間。這種對時間的理解,顛覆瞭我們日常的認知,讓我們開始思考,時間究竟是如何被感知,又如何塑造著我們的存在。 《無聲息的歌唱》還可能對“記憶”進行瞭獨特的探討。它並非記錄那些清晰、連貫的事件,而是聚焦於那些碎片化的、模糊的、帶有情感印記的記憶。這些記憶,可能來自於一個古老的物件,一段淡淡的鏇律,或是一種久違的氣味。作者筆下的記憶,是流動的,是交織的,它們與現實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瞭我們豐富而復雜的內在世界。 閱讀這本書,如同走進一間充滿哲學意味的畫廊,每一幅“畫作”都靜默地講述著一個關於生命、關於存在的故事。你不需要去解讀那些抽象的符號,你隻需要靜靜地站在畫前,用你的心去感受,去體會。作者所提供的,是一種引導,一種啓發,最終的“理解”,則需要你自己去完成。 它更像是一次與作者的深度對話,一次跨越時空的靈魂交流。你會在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人類存在的深刻關切。這種關切,不帶任何說教意味,而是以一種溫柔的、包容的方式,觸動著你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無聲息的歌唱》並非一本速成的讀物,它是一本需要時間來沉澱,需要心靈來共鳴的書。它會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你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那些不平凡的美麗;它會讓你更加珍視那些“無聲息”的存在,因為它們纔是生命中最真實、最動人的篇章。它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生命意義的重新覺醒,一次對自身存在的深刻體認。閱讀它,你將收獲的,不隻是知識,更是一種深刻的平靜,一種對生命無盡的敬畏,以及一種對自身力量的全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