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拓本精华:米芾书好事家帖

历代拓本精华:米芾书好事家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海林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拓本
  • 米芾
  • 宋代
  • 好事家帖
  • 历代名家
  • 书法作品
  • 艺术
  • 文化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365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99273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历代拓本精华》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精选馆藏级宋拓本、明拓本,彩色精印,字口清晰,墨色沉稳。《米芾书好事家帖》为《历代拓本精华》系列中的一本。《米芾书好事家帖》虽是残帖,但模刻极精,纸墨淳古,为宋代初拓,是临习、欣赏米芾字迹的佳品。

内容简介

  

宋刻「群玉堂帖」素以摹刻精良而著称于世。全帖共计十卷,其中第八卷是米元章墨迹。此本系「群玉堂帖」第八卷之残帖。有方家评论,米老此书雄厚无比,观之令人神往。清代成亲王赞此书,「米甫宫石本,天下第1。」此残帖摹刻极精,纸墨淳古,系初拓无疑。此本与「学书帖」一起曾经清代藏家孙承泽收藏,后流入日本国,现藏于束京五岛美术馆。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历代拓本精华:米芾书好事家帖 —— 翰墨风骨,穿越时空的对话 (一)卷首语:墨韵之鉴,书史之魂 《历代拓本精华:米芾书好事家帖》并非仅仅是一部简单的书法作品集,它是一扇通往宋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独特窗口,是米芾——这位“尚怪尚异”的书坛巨擘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本书精选并精心编排了米芾传世尺牍中的精华部分,特别是他与友人、同僚之间往来信札的拓本摹刻,旨在深入探究米芾书法的艺术特征、创作心境,以及其在宋代书法史上的独特地位。 我们所呈现的,是历经时光淘洗、无数次拓印与流传后,依然光彩夺目的墨迹原貌。通过对这些珍贵拓本的细致梳理,读者得以近距离感受米芾“刷字”的雄健与灵动,体味其对晋唐笔法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其如何将个人傲岸不羁的性情熔铸于笔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米体”。 (二)米芾其人:在颠狂中求真,在翰墨中抒怀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世称“米襄阳”。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鉴赏家,更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怪才”。他的生活态度,正如他的书法一般,充满了强烈的个性和不羁的才情。他好洁、好石、好古董,对艺术的追求近乎偏执,其“米颠”之名,正源于他对艺术狂热的痴迷。 然而,正是这种看似“颠狂”的外表下,蕴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他以极高的学识和极严苛的标准审视历代法帖,最终熔铸出自己的风格。米芾的书法观,强调“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追求的不是一味的工整秀美,而是气势的贯通与意境的开阔。 (三)《好事家帖》的文本意义:人情往来中的书法流变 本书的核心内容聚焦于“好事家帖”系列。这里的“好事家”,并非指代寻常意义上的好事之徒,而是指那些与米芾志同道合、相互欣赏、交流切磋的文人雅士。这些尺牍是米芾在公务往来、友情问候、乃至对艺术鉴赏交流中留下的私人记录。 与他正襟危坐、为应酬而作的刻意之作不同,尺牍往往更能体现书者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水平和心手相应之妙。在《好事家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米芾在不同情境下书法的细微变化:或急促洒脱,笔画飞动如疾风骤雨;或从容含蓄,墨韵饱满而内敛。这些书迹无疑是研究米芾书法创作过程及其个性解放轨迹的珍贵实例。 (四)艺术解析:米体“刷字”的精髓 米芾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其对晋人(如王羲之、王献之)笔法的深刻理解,并将其融入到他对“意”的表达上。本书通过高清晰度的拓本,引导读者细致入微地观察: 1. 用笔之妙(“八面出锋”): 米芾的用笔极具力量感,提按顿挫之间,笔锋时常“呼之欲出”,展现出极强的立体感和运动感。尤其是点画的起收,常有侧锋入笔,使得线条在圆润中不失方折的锐利。 2. 结构之奇(欹侧取妍): 米芾的字形结构,不像同时代追求平稳的风格,而是偏向于欹侧、错落。他善于利用空间关系,使原本松散的结构在动态平衡中达到一种奇特的和谐,体现出“不平之平”的美学理念。 3. 墨韵之变(“涨墨”与“飞白”): 拓本清晰地记录了米芾在浓墨与枯墨之间的自由切换。浓墨时,墨色饱满淋漓,笔触厚重有力;在某些行笔迅疾处,则会自然出现“飞白”,使得线条的生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 (五)鉴赏与传承:拓本作为载体的价值 本书所收录的拓本,均经过严格的考证和比对,确保了其在历史流传中的可靠性。拓本的价值在于它凝固了墨迹在某个特定历史时刻的状态。对于许多原迹已损或难以得见的宋代墨迹而言,高质量的拓本,便是我们与历史对话的桥梁。 通过研习这些拓本,读者不仅能学习到米芾的笔法技巧,更能领悟到其书写时所贯注的“气”——那种融合了文人雅士的清逸、士大夫的傲岸以及艺术家对美的极致追求的复杂气质。 (六)结语:对“风骨”的致敬 《历代拓本精华:米芾书好事家帖》是一部为书法研究者、学习者以及所有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同好们准备的宝贵资源。它邀请每一位翻阅者,暂别喧嚣,沉浸于米芾那独一无二的艺术世界。在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穿越千年的墨迹,静静地诉说着一位伟大书法家对“真”与“美”的永恒追寻。研习此帖,便是与米芾在翰墨的河流中,进行一场心与心的深度交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初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古典美感。封面采用了仿古宣纸的纹理,触感温润细腻,米黄色的底色映衬着苍劲有力的篆书标题,仿佛瞬间就能穿越回那个墨香四溢的年代。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极为考究,厚实而富有韧性,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更值得称赞的是,装订方式巧妙地结合了传统的手工线装与现代的平装优点,使得全书既有古籍的韵味,又方便日常的平摊阅读。排版布局疏密得当,字里行间留白恰到好处,使得观赏书法作品时,视线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聚焦。整体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内容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无论是用于案头把玩,还是陈列书房,都能极大地提升空间的书卷气。那些对书籍实体品质有极高要求的读者,拿到它一定会感到物超所值。

评分

我给这本书的评价非常高,主要是基于它在“可读性”和“专业性”之间找到的绝妙平衡。很多专业的书法书籍往往因为术语过多或者排版过于死板而劝退了普通爱好者,而一些面向大众的字帖又在深度上有所欠缺。但这一本,它成功地做到了“雅俗共赏”。对于专业的学习者,它提供了足够精细的图像资料和考证依据;对于仅仅是喜爱书法艺术的普通读者,它的视觉呈现又是如此的赏心悦目,即便是初次接触,也能被其中流淌的韵律所吸引。尤其是对作品的选取,那种张弛有度的安排,使得整个阅读体验一气呵成,既有高潮迭起的激昂,也有温润内敛的平和,整体的节奏感处理得非常到位,体现了出版方极高的审美素养。

评分

作为一位资深的艺术史研究者,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作品的流传脉络和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意义。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展现出一种超越一般字帖的学术视野。它似乎不仅仅收录了那些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还穿插了一些相对冷门但对于理解该书家风格发展阶段至关重要的作品片段。每一辑的过渡都体现了编辑者对时间线索的精确把握,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追踪到书家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笔法演变和情感侧重。此外,附带的那些简短但信息量巨大的考证文字,虽然篇幅不大,但引经据典,为作品的断代和真伪辨析提供了有力的旁证。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这本书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可靠的研究参考工具,而非仅仅是欣赏性的画册。

评分

我是一名书法初学者,一直致力于临摹宋代名家的作品,尤其对那些注重意境和笔墨趣味的书法情有独钟。这套资料的出现,对我来说无异于沙漠中的甘泉。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了某个书家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在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指导着我们如何去“看”书法。书中的许多细节,比如对某几个关键笔画的放大解析,甚至是墨色的深浅变化,都给予了非常细致的图注和说明。这些图注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结合了对书家生平、创作心境的理解来进行阐释,使得我们理解起那些看似随性洒脱的笔法背后蕴含的深厚功力时,不再感到迷茫。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大量视觉辅助来校正自身书写的学习者来说,这种深度挖掘的书法解读材料,比单纯的字帖更有启发性,它教你如何从形似过渡到神似。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出于一种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怀旧情结。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很多东西都追求即时、扁平化的信息传递,而这种需要慢下来、仔细品味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少见了。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迫使你放慢脚步。我喜欢在周末的午后,泡上一壶浓茶,将书摊开在书桌上,用放大镜去观察那些细微的皴擦、提按。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心性的调适。书中的那些墨韵变化,有时候就像是泼墨山水画的局部特写,那些飞白、枯笔、润笔的对比,产生的视觉张力,远比屏幕上看到的高清图片要震撼得多。它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你真切地感受到纸与墨在特定压力下发生的“化学反应”,这是对传统审美的一种深度回归。

评分

米芾五世祖米信,宋初勋臣。《宋史》卷261有传,淳化五年(994年)卒,六十七岁。高祖、曾祖多系武职官员。芾父字光辅,官左武卫将军(一说米芾父名“佐”,徐邦达《米芾生卒年岁订正及其它二三事考》中认为后世称“父佐”当误。依据是米芾之孙米宪辑录《宝晋斋山林集拾遗》卷首附载的《故南宫舍人米公墓志》中谈到米芾父亲处云:“父致仕,左武卫将军。”后人则讹为“父佐,左武将军,”也许把“致仕”的仕字讹为“佐”字,又把致字脱去的缘故。)赠中散大夫、会稽(县)公。米芾《书史》云:“濮州李丞相家多书画,其孙直秘阁李孝广收右军黄麻纸十余帖,辞一云白石枕殊佳……后有先君名印,下一印曰‘尊德乐道’。今印见在余家。先君尝官濮,与李柬之少师以棋友善,意以奕胜之,余时未生。”由此知米芾在未出生时,其父曾在濮州为官,喜爱书画艺术,并精于鉴赏,且“尊德乐道”。

评分

好贴

评分

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做事,而要会做事,必先会做人。用好书滋润心灵,增强修养,提高辨别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的人,我想那样我们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评分

不记得这在是京东买的第几本书了。很满意。我会继续坚持学习。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

评分

内容少见,印刷尚可,留作资料。

评分

很不错的字贴,印刷精美,内容适用,学习书法很好的字贴

评分

相当不错,很好,这个系列也相当不错!

评分

芾母阎氏,因其“侍宣仁皇后藩邸,出入禁中,以劳补其子为殿侍,后登进士第,恩补校书郎、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逾年,召为书画博士,擢礼部员外郎,知淮阳军。”《宋史》、《京口耆旧传》、《丹徒县志》、《襄阳县志》、《全宋诗》、《鸡肋编》等均有载。翁方纲《米海岳年谱》谓芾母“赠丹阳县太君”。[6]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