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祖安先生,从事书法教学五十余年,中国美术学院首任书法博导,被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先生誉为三奇——首奇,文武奇人;第二奇,书艺奇遒;第三奇,风骨奇狷。先生于文、史、哲、艺皆有精研,尤于《易》学领悟精深。书法追求“清、厚、奇、古”的境界,元气、学养和手艺三者并重。此次从章先生历年书作中,精选小楷、行书、榜书若干,又将其宝爱的《石门颂》珍拓与临作并刊,四册大作,可谓是先生一生书艺学识的全面展示。书中还配有章先生高足牛子博士的技法分析和学书指导,简明扼要,学书者不可多得。
《石门颂》是汉代隶书精品,被历代书家奉为学书圭臬。章祖安先生书法风格渊源于《石门颂》,实是花费数十年功夫朝夕临池的结果。今将所临《石门颂》与自藏精拓本《石门颂》全文对照,临作与精拓本原大对应印刷,间有牛子对于先生《石门颂》临写的经验解读,无论是精拓版本,还是章先生对经典“透过刀锋看笔锋”精准地还原,抑或是教师的口传心授,这些都成为《石门颂》临习者必选的佳本。
主编:
牛子,1974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200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章祖安。书法江湖网站创始人。
作者:
章祖安,字秋农,陆维钊弟子。1937年8月13日生于浙江绍兴。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1961年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63年起,参与浙江美术学院全国首届书法篆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1979年任全国首届书法篆刻硕士研究生五人指导小组成员。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首任博导。1997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和硕士点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同年起任全国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通讯评议专家。
主要著述:《周易占筮学》、《章祖安书法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艺
术》、《中国当代书法——章祖安》、《佛魔居百品——章祖安书法作品集》。
美院可有奇人乎?答曰:章祖安先生正是。兹为先生拈出三奇:首奇,文武奇人;第二奇,书艺奇遒;第三奇,风骨奇狷。
——许江
祖安先生的书法,特色便是他强调的“书外功”。
——何怀硕
章老师学问深醇博大,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意境阔大,理念宏深,不愧为经典之作。章老师书法四体皆工,造诣极高。记得我在读研究生期间,章老师的小行楷书一展示,就光彩照人,独领风骚。后见其书房壁间挂满《石门颂》风格的作品,风神卓绝,其笔性功夫,令人折服。后来章老师又钟情草书,虿尾银钩,不同凡响,近年又握铁笔作印,可谓一鸣惊人。近两年章老师的书法更加浑朴厚重,大气磅礴,使转纵横,更加神采奕奕。实缘胸次广、学问深、悟性高所至。
——王冬龄
最近,秋农先生有古典文学专业的训练,有传统文献学的修养,而且1961年以来就在浙美书法专业教书,对书法文化有整体把握。
——刘涛
我通读了章先生的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是二十多年后的重读,深感它们都经历住了时间考验,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佳作。章先生以学问为千古之事,作书刻印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看他的《石门颂》临本、有黄石斋遗韵的小字、气势磅礴的榜书、他刻的“佛魔居”、“佛魔”等印章,没有丝毫的苟且,却又沉着而生动,笔笔刀刀“都有精神处”。
——白谦慎
章祖安先生的书法特点是用笔沉实肯定,点画厚重雄浑,除了起笔收笔处,在行笔过程中绝少提按的变化,尤其是饱墨铺毫,裹锋绞转的习惯,都具有典型的碑派书风技法特征。
——刘恒
章先生书法中不时会流露出一种“俏皮”的趣味来,这种趣味显然不同于诸如雄强遒媚、雅致秀逸等书风特征,而是游离于其范畴之外的另一种东西,我以为那是一种洋溢着书写者人生感悟的意趣,无足够的学术涵养与艺术自信者,断难有此大境界。
——祁小春
章先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家,他写字重“道”、循“理”、见“性”,反映在具体作品上,书写条理清晰,外表看似朴实,内质异常丰富,讲究书法的气象,他谈笔法也是以内质充盈为前提,故他的字是技术、形式、精神内涵的综合呈现,在做字、秀技、炫耀形式成风的书坛大背景下,章先生所坚持的书法传统在精神上与二王书风一脉相承,有潇然出尘之致。浙江的老一辈谢世后,能接步前辈书写风范的,大概只有章先生等少数人。
——唐吟方
章先生的书法,决不是一眼望去让人觉得好看的那种,以致有不少人认为章先生主治文史之学,书法只是其旁好。但若简单梳理一下章先生的书学之路,尤其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代表作品,你会发现在新时期之初,当大多数书人还停留于基本法则的解读与学习时,先生则已站在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度在创作了。
——白砥
在我的有限认识中,秋农先生对书法之“法”主要着力于两处:一是用笔合势,二是感悟自然。
——许洪流
清、厚、奇、古,四者备而杰作成章祖安
书有骨始清,有筋方厚,用笔、结构有出人意表之美则奇,古雅则全凭学养,四者备而杰作成。
这是我数十年学习古人书迹书论所领悟到的。今分而论之。
一、清
①《说文解字》:朖也,澂水之皃。段注:『朖者,明也,澂而后明,故云「澂水之皃」。』
农按:『澂』为『澄』之本字,水清不流谓之『澄』。《淮南子·说山训》:『人莫鉴于沫雨,而鉴于澄水者。』指静止之清水可以当镜子。
②
明也。《易·豫卦》之『彖辞』:『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虞注『清』字:『犹明也。』
③
洁也。《论语·微子》:『身中清,废中权。』马融云:『清,纯洁也。』谓虞仲、夷逸身处乱世,能洁身自好,远避政治舞台以免难。
④
有空虚之意。如『天』称『太清』,见《鶡冠子·度万》。『太清』又为道家『三清』之一。《抱朴子·杂应》:『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刚。』
⑤
了结之意。如曰清算、清理、清账,总是交代清楚的意思,比如澄清问题,反之则谓一笔糊涂账。
综上义项,『清』之诗学内涵(或曰美学内涵)有清澈透明、清雅脱俗、清虚空灵、清新简洁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倾向,实为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之一。
我之所以首拈『清』字,除『清』在中国艺术美中之本然地位外,主要是受到『清』之反对『浊』与『俗』的恶性刺激。
『浊』者浑浊,或曰肮脏,此书坛通病之一,盖深中『以丑为美』之病。『俗』者凡庸不雅之谓。古人有云:诸病可医,惟俗不可医。可见医俗之难。书法作品之俗,表现在作者将劣视做优而于作品中得意地强调之,遂成俗不可耐之习气(少儿不会在己作中强调缺点,故只有稚气,而无俗气)。本来,浊是浊,俗是俗,原是两种病,但不知从何时起,两者联手污染书坛,
……
老实说,面对许多号称“临摹碑帖”的作品时,我总会带着一种审视的态度,因为真正的“临”是“临摹”,而非“描摹”。然而,章祖安先生在这部《章祖安临 石门颂》中所展现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理解和重塑。他的笔法中,透露出一种对金石入书的痴迷,那种“金石气”浓郁得几乎可以触摸。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他对结体中宫收紧而四面开张的处理。汉隶的魅力就在于这种矛盾的统一:既有方正的庄严,又有飞扬的恣肆。章先生临作中的许多字,都体现了这种张弛有度的美学追求。比如字形内部的留白处理,处理得疏朗得体,使得原本结构复杂的隶书,显得格外清晰易读,这对于教学示范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这本书的装帧风格是内敛而沉稳的,没有使用过于现代或花哨的设计,完全服务于内容本身,这种朴素的呈现方式,反而更符合《石门颂》所代表的汉代浑厚之美。
评分作为一个对书法史有着长期关注的普通爱好者,我深知一部优秀的临摹作品,其价值绝不亚于原作的珍贵。章祖安先生的这本《章祖安临 石门颂》,就是这样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展现了章先生深厚的楷书功底如何巧妙地转化为对雄浑隶书的精准驾驭。我个人认为,他处理《石门颂》中那种略显夸张的斜势和错位的结构时,把握得极其到位,既没有过度美化而失真,也没有刻意模仿而显得僵硬。尤其是他对于章法布局的考量,每一行的字距、字形的高低错落,都遵循着一种内在的节奏感,使得整篇作品气脉贯通,一气呵成。这不是冷冰冰的技巧展示,而是一次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再现。阅读时,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书写者在面对巨石碑刻时所倾注的全部心力。这本书的质量,足以让它成为书法学习者案头常备的参考书目,其深度和广度,远超一般的字帖范本。
评分这本《章祖安临 石门颂》简直是一场视觉与精神的盛宴。从翻开扉页的那一刻起,我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所震撼。章祖安先生的笔触,遒劲有力,却又不失灵动,仿佛能让人看到汉代石门上的刀刻痕迹在纸面上跃然而出。每一笔的提按顿挫,都凝聚着深厚的学养和对古碑的深刻理解。我特别留意了他在模仿《石门颂》时对结构的处理,那种雄强而不失飘逸的韵味,拿捏得恰到好处。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转折和连带,章先生的处理方式,既是对原作的忠实还原,又融入了他个人的审美趣味,使得原本庄严肃穆的碑文,在观者的眼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书中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墨色的深浅,都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对这门艺术的敬畏之心。我甚至愿意花上几个小时,只是静静地端详其中一幅拓本的细节,去揣摩线条背后的力量与情感的流动。这不仅仅是一本字帖,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书法审美哲学的微缩教材,对于任何一位心向碑学,渴望探究魏晋风骨的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当下书法界“唯唐楷、晋唐小楷不看”的风气,无疑是一种强心剂。汉隶的雄强,尤其是《石门颂》这种具有强烈个性的作品,是理解中国书法发展脉络的关键一环。章祖安先生的这组临作,精彩地展现了如何将那种粗犷的笔意,转化为可以在纸面上细细品味的艺术效果。我欣赏他对于“意”的把握,他并非简单地描摹笔画轨迹,而是将石刻的凿痕转化为笔锋的触感,这种转化是极其微妙且困难的。比如他对部分捺笔的处理,那种“蚕头燕尾”的形态,在保持古朴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一种向右侧强劲的“加速度”,让人读来心潮澎湃。而且,这本书似乎在选材和印制上都下了大工夫,拓印的层次感极佳,即便是那些最细微的枯笔飞白,也清晰可见,这对于学习者辨识笔法细节至关重要。总而言之,它成功地架起了古人与今人之间一座坚实的桥梁,让《石门颂》的精髓得以更广泛、更深入地流传开来。
评分阅读这本《章祖安临 石门颂》,与其说是在看字帖,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石门颂那种磅礴大气、古拙自然的气象,总是让人心生敬畏。章祖安先生的临摹功力,展露的不仅是技法上的精湛,更是他对魏晋风度那种洒脱、不羁精神的深刻体悟。我注意到他处理横画时那种略微的波磔和收笔时的回锋,既保留了汉隶的古意,又使得整体气韵更加连贯流畅,没有丝毫的滞涩感。特别是对于那些结构异常开张的字,如“颂”字,章先生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高明,他如何在保证字形稳健的前提下,又能注入那种向外拓展的张力,让整个画面不至于显得拥挤,这是非常考验功力的。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深得我心,它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原作和临作本身,让观者可以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墨迹的妙处。对于那些试图从古碑中汲取营养的书法学习者来说,对照着章先生的精彩演绎,无疑能少走许多弯路,直接触碰到古代书家创作时的心境。
评分类似章草书法,笔画厚重,值得借鉴学习。
评分类似章草书法,笔画厚重,值得借鉴学习。
评分不错的
评分好
评分绝对给力,真心享受!
评分写的还是不错的,但没有前言里讲的那么厉害!
评分好
评分临的自己的东西多了,意临大于对临
评分值得阅读也值得收藏。开阔眼界,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