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5》是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每年出版一册的年鉴,是一部全面反映2014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管理服务情况的资料性年鉴,全书中英文对照。本年鉴的统计资料范围为人们在海洋和沿海地区开发、管理、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的生产和活动以及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内容包括综合资料、海洋经济核算、主要海洋产业活动、主要海洋产业生产能力、涉海就业、海洋科学技术、海洋教育、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行政管理及公益服务、全面及沿海社会经济、部分世界海洋经济统计资料等十一部分。我这次借阅这本2015年的统计年鉴,主要是想对比一下近些年来海运物流吞吐量在不同港口之间的此消彼长趋势,好为我正在进行的一个区域经济对比模型做数据支撑。坦率地说,这本书在提供原始数据方面的详尽程度是令人赞叹的,特别是关于货物类型(如集装箱、散货、油品)在主要沿海港口的月度/季度分布,这些数据点异常扎实。不过,在解读这些数据背后的“为什么”时,它就显得比较克制了,这也许是统计年鉴的本分所在——只呈现事实。我倒是希望,能在某些数据点旁边,能有一个简短的脚注,解释一下当年是否有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投产或哪条航线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驱动力。尽管如此,光是这些原始的、未加修饰的数字本身,就足以成为我们进行深入学术研究的坚实地基。那种面对浩如烟海的精确数据时,所产生的某种敬畏感,是任何一篇综述文章都无法替代的。它要求你像侦探一样,从这些冷冰冰的数字中自行挖掘出故事线索。
评分我必须承认,第一次接触这种官方的统计汇编,难免会觉得有些枯燥乏味,毕竟它不是一本叙事性的读物。然而,一旦你学会了如何与这些表格和数字“对话”,你会发现它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叙事力量。例如,通过比对不同省份的海洋旅游业收入增速数据,我立刻就能判断出哪些沿海省份在当年抓住了休闲度假消费升级的红利,哪些地方的海洋经济结构依然依赖传统产业。2015年这本年鉴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客观性,它不会用华丽的辞藻来粉饰太平,也不会夸大任何成就或问题;它只是将那一年的所有相关数据,像一块块精心打磨的砖石一样,平铺在你面前。读者需要自己去搬运、组合,最终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对“中国海洋发展”的理解框架。对于我而言,它更像是一张精确的、覆盖全国的海洋活动地图,上面标满了当年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每一次查阅都像是进行一次新的实地考察。
评分这本《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5》真是让我这个海洋科学爱好者大开眼界,尤其是对于那些热衷于数据和趋势分析的同行来说,简直是一部宝库。我原本以为,作为一本“年鉴”,内容可能会相对陈旧或侧重于宏观的政策解读,但实际翻阅下来,它展现出的细节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比如,在渔业资源评估的那一章,它不仅仅罗列了捕捞量,还细致地划分了不同海域、不同物种的捕捞强度变化,甚至还穿插了关于休渔期政策实施效果的初步反馈数据。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部分,2015年那一年的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了当时我国在潮汐能和波浪能方面的试点项目进展,那份图表展示的投资回报率的波动性,让我对行业未来的技术瓶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年鉴的编排逻辑非常严谨,从基础的海洋物理、化学数据,到经济活动,再到环境监测,层层递进,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顺着清晰的脉络理解中国海洋事业的整体面貌。它不是那种只适合专家翻阅的晦涩文本,而是能让一个对国家战略有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捕捉到国家对蓝色经济重视程度的蛛丝马迹。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年鉴更多是出于一种职业习惯,希望能掌握国家在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方面的整体部署。2015年,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剧烈,所以我非常想看看国内的深海勘探数据是如何应对这种外部压力的。这本书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海上作业时长方面的记录非常详尽,那些关于钻井平台利用率的数据,简直是市场情绪的晴雨表。但我想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能源领域。我无意中发现,在“海洋科研与技术投入”的篇幅里,它竟然包含了对海洋声学、海底测绘等基础研究领域的经费分配比例!这对于我们评估国家基础科学投入的战略方向至关重要。相比于那些侧重于经济产出的报告,这份年鉴的“幕后”数据更让我着迷——它揭示了国家在看不见的深海领域,到底投入了多少人力和物力进行探索和基础建设,这种自上而下的视角是其他资料难以提供的。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海洋生态保护的环保人士,我最关心的永远是污染和生物多样性。拿到《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5》时,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到了环境监测那一章。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一年对于主要入海口河流的营养盐输入量的监测数据相当全面,尤其是对氮、磷超标的量化分析,非常细致。让我略感遗憾的是,关于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统计数据在2015年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相关的数据点很少,甚至有些区域是缺失的。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科研和统计工作对新兴环境问题的反应速度。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份年鉴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间切片”,它明确地展示了在2015年,我们国家在海洋环境监测的侧重点在哪里,哪些领域是重点关注的“硬指标”,哪些是正在起步的“软指标”。对比后来的年份,就能清晰地看到环保投入和统计口径是如何一步步向更精细化、更前沿化的领域拓展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