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曲保中,朱炳林,周伟红 编
图书标签:
  • 化学
  • 大学化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理工科
  • 无机化学
  • 有机化学
  • 分析化学
  • 物理化学
  • 规划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3803
版次:3
商品编码:1104426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仍然是12章,即:前4章属于化学原理,是本书的基础部分;第五~七章的内容归属于材料化学范畴;第八~十二章是化学与一些既重大又贴近我们生活的内容,属于社会文明的几个独立的专题。这一次,我们对于各章做了全面的修改、增删,仍然尽可能地向读者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和21世纪以来的主要成果。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是普通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非冶金类专业公共课的化学基础课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共12章,包括化学反应基本规律,溶液与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物质结构基础,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非金属元素与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高分子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命,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国防。前4章属于化学原理部分,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的基础;后8章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既重大又贴近我们的属于现代社会文明的几个独立的专题。
   在保证教学内容科学性、准确性的基础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向读者提供了化学学科的新科技信息和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主要成果。通过“科苑导读”、“网络导航”这两个全新栏目和互动性设置为学习者开辟了更新的视野,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通道,并且使自学部分得到强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帮助读者通过Internet进入更广阔的`知识海洋。“化学技术”栏目用简单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化学的分离、分析技术,了解化学学科的实验科学水平。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可以作为本科生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自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节录)
第一章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
一、系统和环境
二、相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一、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四、化学反应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二、吉布斯函数变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五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二、反应速率理论和活化能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科苑导读:物质的第四态、第五态和第六态
科苑导读:飞秒化学——欣赏化学变化的“慢动作”镜头
网络导航:“网络导航”开航前的话——初识重要网站
网络导航:在网上查出所需的化学数据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溶液与离子平衡
第一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三、溶液的渗透压
第三节 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定义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三、酸、碱的强度
第四节 酸和碱的质子转移平衡
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二、一元弱酸的质子转移平衡
三、多元弱酸的质子转移平衡
四、同离子效应
五、缓冲溶液
第五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溶度积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第六节 配位平衡
一、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命名
二、配位平衡
三、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四、配位平衡的移动
五、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第七节 胶体
一、胶体的特性
二、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
三、胶体的保护
科苑导读:硫化氢:救命的毒气!?
科苑导读: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网络导航:专业化学网站
化学技术:现代化学分离分析技术——色谱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与还原
二、氧化数
第二节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一、原电池
二、电极电势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四、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
五、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三节 电解
一、电解池
二、分解电压
三、电解的产物
第四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一、化学腐蚀
二、电化学腐蚀
三、金属腐蚀的防止
科苑导读:花絮——锂电池
科苑导读:龋齿——发生在牙齿上的电化学腐蚀
网络导航:如何检索科技文章和论文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物质结构基础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二、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三、核外电子分布与周期系
四、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第二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二、共价键
三、分子的空间构型
第三节 分子间力与氢键
一、分子的极性和电偶极矩
二、分子间力
三、氢键
四、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四节 晶体结构
一、晶体与非晶体
二、晶体的基本类型
三、液晶
四、晶体的缺陷
五、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六、单质的晶体类型
科苑导读:反物质——宇宙中还有一个“反地球”吗?
科苑导读:给分子做个CT检查!
网络导航:周期表探趣
化学技术:基于原子中电子跃迁的技术——发射和吸收光谱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元素概述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二、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三、过渡金属元素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钛及其重要化合物
二、铬及其重要化合物
三、锰及其重要化合物
四、稀土元素
五、合金材料
第三节 金属材料的化学与电化学加工
一、化学镀
二、化学蚀刻
三、电镀与电铸
四、化学抛光与电解抛光
五、电解加工
科苑导读:抗菌不锈钢
科苑导读:神奇的金属玻璃
网络导航:探访研究材料的科研机构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非金属元素与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 非金属元素概述
一、周期系中的非金属元素
二、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三、非金属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非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卤化物
二、氧化物
三、含氧酸及其盐
第三节 耐火、保温与陶瓷材料
一、耐火、保温材料
二、陶瓷材料
第四节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半导体材料
二、超导材料
三、激光材料
四、光导材料
科苑导读:“化害为利”还是“昭雪沉冤”?——硝酸盐与NO研究的新发现
科苑导读:盐可能是天然的抗抑郁剂?
网络导航:通向专利的便车道
化学技术:基于分子振动转动的技术——红外吸收光谱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高分子材料
第一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高分子化合物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
三、高聚物的性能
第二节 有机高分子材料
一、塑料
二、合成橡胶
三、合成纤维
四、功能高分子
五、复合材料
六、高分子材料的老化与防老化
科苑导读:纳米立体微电池
科苑导读:第三代橡胶
网络导航:进入材料科学大世界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化学与能源
第一节 能源概述
一、能量的形态与能量的转换
二、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燃料能源
一、燃料概述
二、几种常见的传统燃料
第三节 化学电源
一、原电池
二、蓄电池
三、燃料电池
第四节 新能源
一、氢能
二、核能
三、太阳能
四、生物质能
科苑导读:糖取代石油?
科苑导读:可以发电的公路
网络导航:能源发展的目标
化学技术:基于元素质荷比的分析技术——质谱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化学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
一、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
一、大气污染
二、水污染
三、土壤污染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一、大气污染的防治
二、水污染的防治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四节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一、烟尘的综合利用
二、废气的综合利用
三、废水的综合利用
四、垃圾的综合利用
五、废渣的综合利用
科苑导读:气候变暖与低碳生活
科苑导读:臭氧是有益气体还是健康杀手?
网络导航:关心我们的环境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化学与生命
第一节 核酸、DNA与遗传
一、核酸
二、DNA的结构
三、DNA的复制
第二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合成
一、蛋白质的构成
二、蛋白质的结构
三、蛋白质的合成
四、酶
第三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程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发现
四、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应用范围
二、DNA的重组技术——克隆
三、转基因作物与食品
四、基因诊断与基因疗法
科苑导读:DNA测序技术
科苑导读:合成生命——“合成生物学”
科苑导读: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
化学技术:基于质子自旋磁矩的技术——核磁共振波谱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一章 化学与生活
第一节 膳食营养
一、六大营养素
二、膳食营养平衡
三、食品添加剂
第二节 安全用药
一、药物的一般概念
二、常用药物举例
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第三节 常用化学品
一、表面活性剂
二、洗涤剂
三、牙膏
第四节 常用油品
一、车用汽油的使用性能
二、车用柴油的使用性能
三、润滑油(脂)
科苑导读:小心身边的“反营养物质”
科苑导读:开启血脑屏障的药物载体
网络导航:五彩缤纷的化学网站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二章 化学与国防
第一节 火药和“军事四弹”
一、火药与炸药
二、“军事四弹”
第二节 化学武器
一、化学武器及其危害
二、化学武器的特点
三、化学武器的防护
四、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第三节 核武器
一、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
二、原子弹
三、氢弹
四、中子弹
第四节 现代武器装备与化学
一、高能炸药
二、反装备武器
三、军用新材料
科苑导读:未来的军服
网络导航:国防高科技与化学
思考题与习题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100.000kPa时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附录二 一些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
附录三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附录四 标准电极电势
附录五 一些物质的溶度积
附录六 常用符号表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BasicPrinciplesofChemicalReactions)
研究化学反应(化学变化)主要是要研究反应过程中物质性质的改变、物质间量的变化、能量的交换和传递等方面的问题。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更关心物质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事实上,虽然化学变化纷繁复杂,但是其基本规律是十分简单而清晰的。掌握这些最基本的规律,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可以认识、利用,甚至是可以控制和设计的。本章介绍了几个基本规律,包括反应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这些基本规律在一些重要反应(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机高分子反应等)中的应用,将在后面的章节中陆续介绍。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SomeFundamentalConcepts)
为了便于讨论,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一、系统和环境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物质世界是无限的,物质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把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称为系统
(system)。例如,研究烧杯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烧杯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以及反应产物就可作为一个系统。
人们把系统之外与系统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物质称为环境
(surroundings)。
系统和环境之间常进行着物质或能量的交换,按交换的情况不同,热力学系统可分为三类:
敞开系统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的交换,又有能量的交换;
封闭系统 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的交换,只有能量的交换;
孤立系统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
例如,把一个盛有一定量热水的广口瓶选作系统,则此系统为敞开系统。因为这时在瓶内外除有热量交换外,还不断产生水的蒸发和气体的溶解。如果在广口瓶上加上一个塞子,此系统就成为封闭系统,因为这时系统与环境只有能量的交换。如果再把广口瓶改为保温瓶,则此系统就接近是孤立系统了。当然,绝对的孤立系统是不存在的。
二、相
系统中的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部分称为相
(phase)。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常以此为特征来区分不同的相。对于相这个概念,要分清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个相不一定是一种物质。例如,气体混合物是由几种物质混合成的,各成分都是以分子状态均匀分布的,没有界面存在。这样的系统只有一个相,称均匀
系统
或单相系统
(homogenoussystem)。溶液和气体混合物都是单相系统。
(2)要注意“相”和“态”的区别。聚集状态相同的物质在一起,并不一定是单相系统。例如,一个油水分层的系统,虽然都是液态,但含有两个相(油相和水相),油-水界面是很清楚的。又如,铁粉和石墨粉混合在一起的固态混合物,即使肉眼看来很均匀,但在显微镜下还是可以观察到相的界面,这样的系统就有两个相。含有两个相或多于两个相的系统称不均匀系统或多相系统(heterogeneoussystem)。
(3)同一种物质可因聚集状态不同而形成多相系统。例如,水和水面上的水蒸气就是两个相。如果系统中还有冰存在,就构成了三相系统。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LawofConservationofMatterandEnergyinChemicalReactions)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获得不同性质的产物并提供能量。化学反应中新物质的生成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本节只讨论化学反应中所遵循的两个基本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对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1748年,罗蒙诺索夫(M.B.Ломоносов,俄)首先提出了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lawofconservationofmatter):“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等于全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但其总质量不会改变。他的结论后来被拉瓦锡(A.L.Lavoisier,法)通过一系列实验所证实。这个定律也可表述为物质不灭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质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以合成氨的反应为例:
N2+3H22NH3
此反应方程式表述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原子数目和质量的平衡关系,称为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
(stoichiometricequation)。它是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具体体现。在化学计量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前的系数称为化学计量数
(stoichiometricnumber),用符号νB表示,是量纲为1的量。根据反应式所描述的变化,将反应物(如N2、H2)的计量数定为负值,而生成物(如NH3)的计量数定为正值。若以B表示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则化学计量方程式即可表示为如下的通式:
0=∑BνBB(1-1)按式(1-1),合成氨的反应可写为
0=(+2)NH3+(-1)N2+(-3)H2即0=2NH3-N2-3H2通常的写法是N2+3H22NH3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在任何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这个规律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lawofthermodynamics),也称为能量守
恒定律
(lawofenergyconservation)。
要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必须先掌握状态、状态函数和热力学能的概念以及系统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两种形式――热和功。
1.状态和状态函数
要研究系统的能量变化,就要确定它的状态。系统的状态是由它的性质确定的。例如,要描述一系统中二氧化碳气体的状态,通常可用给定的压力p、体积V、温度T和物质的量n来描述。这些性质都有确定值时,二氧化碳气体的“状态”就确定了。所谓系统的状态
(state),就是指用来描述这个系统的性质(如压力、体积、温度、物质的量等)的综合。可见,系统的性质确定,其状态也就确定了。反过来,系统的状态确定,其性质也就有确定的量值。
如果系统中某一个或几个性质发生了变化,系统的状态也就随之发生变化。当然,如果一个系统前后处于两种状态,则其性质必有所不同。这些用于确定系统状态性质的物理量,如压力、体积、温度、物质的量等都称为状态函数(statefunction)。
系统的各个状态函数之间是互相制约的。例如,对于理想气体来说,如果知道了它的压力、体积、温度、物质的量这四个状态函数中的任意三个,就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确定第四个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有两个主要性质:
(1)系统的状态一定,状态函数就具有确定值。
(2)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现以水的状态变化为例。它由始态(298K,0.1MPa)变成终态(308K,0.1MPa),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如图1-1所示。然而,不管是直接加热一步达到终态,还是经过冷却先到中间态(283K,0.1MPa),然后再加热,经两步达到终态,只要始态和终态一定,则其状态函数(如温度T)的改变量(ΔT)就是定值,即
ΔT1=T2?T1=308K?298K=10K
ΔT2=(T2?T′)+(T′?T1)=(308?283)K+(283?298)K=10K
图1-1 水的状态变化
掌握状态函数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学习化学热力学是很重要的。因为,状态函数的特性是热力学研究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进行热力学计算的依据。
2.热力学能(thermodynamicenergy)是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用符号U表示。系统的热力学能包括系统内部各种物质的分子平动能、分子转动能、分子振动能、电子运动能、核能等(不包括系统整体运动时的动能和系统整体处于外力场中具有的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系统的热力学能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成正比,即热力学能具有加和性。
热力学能是一个状态函数,系统处于一定状态时,热力学能具有一定的值。当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其热力学能也就必然发生改变。此时,热力学能的改变量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其变化的途径无关。
由于系统内部质点的运动及相互作用很复杂,所以无法知道一个系统热力学能的绝对数值。但系统状态变化时,热力学能的改变量(ΔU)可以从过程中系统和环境所交换的热和功的数值来确定。在化学变化中,只要知道热力学能的改变量就可以了,无需追究它的绝对数值。
3.热和功
系统处于一定状态时,具有一定的热力学能。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发生能量的交换,使系统和环境的热力学能发生改变。这种能量的交换通常有热和功两种形式。

(heat) 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高温物体温度下降,低温物体温度上升。在两者之间发生了能量的交换,最后达到温度一致。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在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的能量就称为热。在许多过程中都能看到热的吸收或放出:热的水蒸气冷凝时会放出相变潜热,化学反应过程中也常伴有热的交换。热用符号Q来表示。一般规定,系统吸收热,Q为正值;系统放出热,Q为负值。

(work) 是系统与环境交换能量的另一种形式。当一个物体受到力F的作用,沿着F的方向移动了Δl的距离,该力对物体就做了F?Δl的功。此外,功的种类还有很多,如电池在电动势的作用下输送了电荷,就做了电功(electricalwork);使气体发生膨胀或压缩,就做了体积功
(expansionvolumework)等。
化学反应往往也伴随着做功。在一般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只做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功,称为非体积功(如电功)。体积功用W表示。非体积功又称为有用

(availablework),用W′表示。在热力学中,体积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设有一热源,加热气缸里的气体(图1-2),推动面积A的活塞移动距离l,气体的体积由V1膨胀到V2,反抗恒定的外力F做功。恒定外力来自外界大气压力p,则
FF ·l -W
p == =
AA?lV2-V1所以,体积功为
W=-p(V2-V1)=-pΔV(1-2)式(1-2)是计算体积功的基本公式。压力的单位为Pa,体积的单位为m3,体积功的单位为J=Pa?m3。
国家标准规定,系统对环境做功,W为负值;环境对系统做功,W为正值。
系统只有在发生状态变化时才能与环境发生能量的交换,所以热和功不是系统的性质。当系统与环境发生能量交换时,经历的途径不同,热和功的数值就不同,因而热和功都不是系统的状态函数。
热和功的单位均为能量单位。按法定计量单位,以J(焦)或kJ(千焦)表示。
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有一封闭系统(图1-3),它处于状态Ⅰ时,具有一定的热力学能U1。从环境吸收一定量的热Q,并对环境做了体积功W,过渡到状态Ⅱ,此时具有热力学能U2。对于封闭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U2-U1=Q+W或ΔU=Q+W(1-3)式中:ΔU为热力学能的改变量。式(1-3)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下面举例说明其应用。
例题1-1 能量状态为U1的系统,吸收600J的热,又对环境做了450J的功。求系统的能量变化和终态能量U2。
解 由题意得知,Q=600J,W=-450J所以ΔU=Q+W=600J-450J=150J又因U2-U1=ΔU所以U2=U1+ΔU=U1+150J
答 系统的能量变化为150J;终态能量为U1+150J。
例题1-2 与例题1-1相同的系统,开始能量状态为U1,系统放出100J的热,环境对系统做了250J的功。求系统的能量变化和终态能量U2。解 由题意得知,Q=-100J,W=+250J所以ΔU=Q+W=-100J+250J=150JU2=U1+ΔU=U1+150J答 系统的能量变化是150J;终态能量是U1+150J。
从上述两个例题可清楚看到,系统的始态(U1)和终态(U2=U1+150J)确定时,虽然变化途径不同(Q和W不同),热力学能的改变量(ΔU=150J)却是相同的。
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系统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主要形式是热。通常把只做体积功,且始态和终态具有相同温度时,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heatofreaction)或反应热效应。按反应条件的不同,反应热又可分为:定容过程反应热与定压过程反应热。
1.定容过程反应热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体积保持不变,就是定容(恒容)过程。这一过程ΔV=0,由于系统只做体积功,则W=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W=QV(1-4)式中:QV表示定容
(constantvolume)反应热
,右下角字母V表示定容过程。式(1-4)的意义是:在定容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等于该系统中热力学能的改变量。
2.定压过程反应热――焓变
……

前言/序言


探寻物质的奥秘:一本引领你走进精彩化学世界的手册 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一扇通往物质世界奇妙之处的窗口。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为你揭示了构成我们生活点滴的物质的本质、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无论你是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的初学者,还是希望系统梳理化学知识的求知者,这本书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伙伴。 宏观视角,洞悉化学的脉络: 本书的起点,是从宏观的视角出发,让你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们将从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液、气——聊起,探索它们的性质差异,理解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水、空气、岩石是如何构成和演变的。你会了解到,我们所见的这一切,都遵循着一些基本而普适的化学原理。 微观世界的精彩:原子、分子与键的舞蹈: 化学之所以迷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能够深入到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本书将带领你走进原子和分子的国度,逐一认识各种原子,了解它们的结构——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以及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你会学习到如何用化学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原子,并通过电子的排布,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深入剖析原子之间如何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千姿百态的分子。从简单的双原子分子,到复杂的多原子分子,我们将一一解析共价键、离子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理解它们是如何赋予分子特定的结构和性质的。你将学会如何根据化学式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以及为什么一些分子具有特殊的形状,这直接影响着它们的反应活性和应用。 化学反应的奥秘:能量、速率与平衡: 物质并非静止不变,它们时刻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本书将带你深入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将关注化学反应的驱动力——能量,从热化学的角度,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吸收与释放,以及焓和熵等概念在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中的作用。 除了能量,化学反应的速率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书将探讨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并介绍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让你了解为什么有些反应发生得快如闪电,而有些则需要漫长的时间。 最后,我们将触及化学反应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化学平衡。你会了解到,许多可逆反应并非一往无前,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控制反应的进程,这对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同门类的化学:多角度的探索: 化学并非只有一种面貌,它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分支。本书将为你展现化学的广阔图景,介绍一些重要的化学门类。 无机化学: 探索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你会了解到金属、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它们如何形成各种无机化合物,例如盐、酸、碱等,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有机化学: 深入探究以碳元素为骨架的化合物。这是现代化学中一个极其庞大和活跃的领域,关系到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众多前沿学科。你将学习到碳原子之间奇妙的成键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庞大家族——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醛、酮、羧酸等等,并了解它们独特的性质和反应。 物理化学: 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现象。本书将介绍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等基本概念,帮助你从更深层次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点亮你的认知: 化学并非束之高阁的学问,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将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示化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应用。 食品与营养: 了解食物的成分,营养素是如何在体内被消化吸收和利用的,以及食品添加剂的科学原理。 医药与健康: 探究药物的化学本质,它们是如何发挥治疗作用的,以及如何保障我们的健康。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关键作用,例如水处理、废弃物降解、新能源开发等,以及如何通过化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材料科学: 了解我们身边各种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例如塑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以及它们是如何被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学习方法的引导:事半功倍的秘诀: 本书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你的学习能力。书中将穿插一些学习建议和思考题,引导你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你将学会如何阅读化学文献,如何进行科学实验,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本书,旨在为你构建一个坚实的化学知识基础,激发你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它将带领你穿越抽象的概念,领略物质世界的精妙与和谐,让你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和智慧的闪耀。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引导,你将能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这个物质世界,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提到《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以及为之奋斗的无数个夜晚。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概念介绍,而是深入到化学现象背后的微观原理。例如,在介绍化学热力学时,它详细阐述了焓、熵、吉布斯自由能等概念,并且通过大量的例题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概念来判断反应的可行性以及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这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性和程度非常有帮助。我还记得书中关于电化学的部分,从法拉第电解定律到各种电化学电池的原理,讲解得非常透彻。特别是对浓差电池和原电池的区分,以及如何计算电池电动势,这些内容让我对能量的转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有机化学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从官能团的性质到各类有机反应的机理,都介绍得非常系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立体化学的讲解印象深刻,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内消旋化合物这些概念,在作者的讲解下,变得生动形象,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描述。虽然这本书的难度较高,很多概念需要反复学习才能理解,但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我对化学研究的兴趣。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为我日后的深入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评分

初次接触《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我有一种被知识的洪流所淹没的感觉。这本书的知识体系庞大,内容严谨,涵盖了大学化学的方方面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在介绍化学键理论时,从早期的电子对理论,到后来的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为我们揭示了原子之间结合的本质。尤其是在分子轨道理论部分,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类比,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电子云和轨道叠加,这极大地减轻了我们学习的难度。书中对各类化学反应的机理分析也十分到位,无论是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还是有机化学中的亲电取代、亲核加成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让我不再是被动地记忆反应方程式,而是能够理解反应发生的内在逻辑。我记得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书中的一个关于自由基链式反应的例子,通过理解链引发、增长和终止的过程,我对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习题设计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从概念理解到计算分析的各个方面,做完这些习题,感觉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提升一个档次。

评分

《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化学知识。它的内容非常详实,从微观的原子结构,到宏观的化学平衡,都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相平衡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相图的绘制和解析,以及固液气三相之间的转化关系,这让我对物质的状态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光谱分析部分,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介绍了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多种分析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解析化合物的结构,这对于理解现代化学研究的方法非常有帮助。我记得我曾经为了理解一个核磁共振谱图,反复研究了书中的相关例子,最终才能够解读出谱图所包含的信息。这本书的另一大优点是它对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的阐述。书中会穿插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比如食品添加剂、药物的化学性质等等,这让化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这本书的难度不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它所带来的知识和启发是巨大的。

评分

《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严谨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引导我一步步探索化学的奥秘。书中关于物质状态和相平衡的讲解,让我对固、液、气三态的转化有了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相图的解读,让我能够理解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物质的存在形态。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化学反应机理的深入剖析。无论是简单的酸碱中和,还是复杂的自由基反应,本书都通过清晰的反应步骤和中间体分析,揭示了反应发生的内在规律。例如,在讲解有机化学的亲电取代反应时,书中对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形成和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让我能够理解为何某些取代反应更容易发生。此外,本书还对溶液化学和电化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计算的讲解,为我理解电化学在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虽然书中的一些内容需要反复琢磨,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也更加激发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评分

这本《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对我而言,是一座知识的丰碑,它以其宏大的体系和深刻的内涵,构建了我对化学世界的初步认知。书中对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基础的阐述,虽然初读时略显艰深,但作者通过精妙的类比和图示,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相对易懂,例如对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描绘,让我对微观粒子的行为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化学键部分,本书从离子键、共价键到金属键,再到更复杂的配位键,条理清晰地展现了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我尤其对分子轨道理论的讲解印象深刻,虽然当时理解起来颇为吃力,但它为理解分子的稳定性、几何构型以及光谱性质提供了理论基础。书中的热力学部分,更是将能量、熵等概念引入化学反应的分析,使我能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化学过程的自发性,并学会利用吉布斯自由能等参数预测反应的方向。而化学动力学章节,则让我明白了反应速率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控制反应进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无疑为我日后更深入地学习化学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对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评分

《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本百科全书,里面包含了化学世界的各种奥秘。它在讲解概念时,总是力求严谨和精确,对于一些前沿的化学概念,比如配位化学中的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这本书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虽然初读时有些晦涩,但配合着书中的图示和案例,逐渐能够理解。书中对化学动力学部分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介绍了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还深入讲解了反应机理、活化能、催化剂等概念。特别是关于反应级数的判断和半衰期的计算,这些在实际的化学实验中非常有用。我记得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书中的一个关于酶催化反应的例子,通过理解酶的催化机理,我对生物化学中的许多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它对无机化学元素的系统性介绍。它按照元素的周期律,详细介绍了各族元素的性质、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奥秘。虽然有些内容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但总体而言,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老实说,《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一丝不苟的建筑师,用最严谨的逻辑和最精密的计算,为我们勾勒出化学世界的骨架。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模块,但又与前后章节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最喜欢它关于化学键形成部分的处理方式。从早期简单的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到后来的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这本书循序渐进,一点点地揭示了原子之间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握手”形成化合物的。尤其是分子轨道理论,虽然初学时觉得抽象难懂,但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类比,让我们能够理解电子是如何在整个分子中分布的,以及这种分布如何影响分子的性质,比如稳定性、颜色等等。书中对各种化学反应机理的阐述也十分到位,无论是自由基反应,还是亲电取代、亲核加成,作者都会详细分析反应的中间体、过渡态,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这让我不再是被动地记忆反应方程式,而是能够理解反应是如何发生的,甚至预测一些未知反应的可能性。书中的习题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从概念理解到计算分析的各个方面,做完这些习题,感觉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提升一个档次。当然,这本书的难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和时间,但正是这种“啃硬骨头”的过程,让我对化学的理解更加扎实。

评分

坦白说,《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化学研究者,用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基础的物质性质到复杂的化学反应,都覆盖得很全面。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溶液化学的讲解印象深刻。它不仅介绍了溶解度、摩尔浓度等基本概念,还深入探讨了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等内容,这让我对溶液这种常见的介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书中的有机化学部分,也是一大亮点。它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各种有机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从烷烃、烯烃、炔烃到醇、醛、酮、羧酸等,都讲解得非常详细。我记得我曾经为了理解一个复杂的有机合成路线,反复研读了书中的相关章节,最终才恍然大悟。这本书的另一大优点是它的实践性。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案例和思考题,这让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虽然有些实验内容对我们当时的学习条件来说有些挑战,但这些都激发了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这本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也让我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这本《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以说是我大学化学学习生涯中一道绕不开的坎,或者说,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记得初次翻开它的时候,那沉甸甸的分量就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艰辛。书中的知识体系庞大且严谨,从基础的原子结构、分子运动,到复杂的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再到有机化学的精妙变化和无机化学的丰富体系,几乎囊括了我们作为化学初学者需要掌握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它对量子化学理论的引入,虽然当时只是一个大概的轮廓,但足以让我窥见化学世界的微观奥秘,激发了我对电子云、轨道叠加等抽象概念的好奇心。那些看似枯燥的公式和定理,在作者富有逻辑性的讲解下,逐渐显露出它们背后的深刻意义。比如,平衡常数的推导过程,从能量守恒和熵增原理出发,层层递进,最终得出了一个简洁而强大的数学表达式,这让我第一次体会到理论的优美和力量。当然,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很多时候,一个概念的理解需要反复咀嚼,一个例题的演算需要耗费数小时。特别是涉及到抽象的分子轨道理论时,我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需要借助模型、图示,甚至与其他同学讨论才能勉强理解。不过,正是这种挑战,也让我对化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不仅仅是记忆公式,而是真正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清晰的章节划分、适时的插图和图表,都极大地帮助了我们理解复杂的概念。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严厉但又充满智慧的导师,它不会轻易给予答案,但它会引导你找到通往真理的道路。

评分

《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位严谨而细致的化学向导,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它对化学概念的阐述非常清晰,尤其是在讲解化学平衡时,从平衡常数的定义、意义,到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配以大量的例题,让我能够熟练运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书中关于化学动力学的内容也十分精彩,它介绍了反应速率、反应级数、活化能等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这让我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记得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书中关于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半衰期计算,这些内容在实验室操作中非常实用。此外,本书在介绍无机化学元素时,也显得非常系统。它按照元素周期表,详细介绍了各族元素的性质、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让我能够对元素周期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化学基础,让我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本书与希望一样,不错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凑字数啊~凑字数~凑凑字数

评分

很棒,教材丢了买了一本,上午订的下午就来了。

评分

本书与希望一样,不错

评分

挺好的,下次还来。不错的

评分

我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基本上每1-3天读完一本。所以也是经常买书的读者。其次,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很好,没有异味,不粗糙。一看就是正版,也是新书,塑封的。再次,送货员的速度很快,态度也非常好,还帮忙送上楼,一句怨言都没有。非常感动!还有,京东的价格一直挺给力,服务也好。我会继续保持一直光顾。最后,关于书籍内容方面,总体来说是一本好书,读完受益匪浅,很有作用。收藏了,有空或者书荒时会随时抽空看看。以下心得内容给各位参考参考:夏天的雨,干脆,强劲;夏天的的雨,利落,爽快;夏天的的雨,生动,豪爽; 夏天的雨,毫不拖泥带水;夏天的雨,像个男人! 他不像春天的雨那样,淅淅沥沥,极尽了缠绵。他生性秉直,无所顾忌,来的猛烈,去的迅速。如果说春天的雨是摇曳着浅绿长裙的清纯少女,那么夏天的雨就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梁山汉子。他不像秋雨那样,星星点点,故寻闲愁。他总是在狂风大作中生情并茂,在电闪雷鸣中袒露胸襟,在惊心动魄中一诺千金。如果说秋天的雨是“谁怜憔悴更雕零”的李忆安,那么夏天的雨就是披长发而仰天长啸于泽畔江河的辛稼轩。他更不像冬雨那样,在噼哩叭啦的凛冽寒风中,无情的让人全身发抖。他如发怒的神兵鼓噪而来,似摧枯拉朽的千军万马凌空进发。如果说冬天的雨是给人们带来的是沉寂的气息,那么夏天的雨就是“气吞万里如虎”的粗豪男人给人带来的奔放与狂野。他虽然豪迈,虽然狂放,虽然动人心魄,虽然大气磅礴,但他和男人一样,表面上表现着坚强,内心却十分的脆弱。他忍受着苦痛佯装着干脆,经受着磨砺佯装着豁达,面带着微笑显示着生命的刚强。在他不堪重负的时候,有时会哭会笑,有时会吵会闹,但在哭过笑过吵过闹过之后,又背负着希望、疲惫和责任走向了热情;在他无奈的时候有时只会闷头抽烟,在他苦涩的时候有时只会躲起来喝酒,有只会在无人的角落里哭泣,但在抽过喝过哭过之后,又装出了一副英雄的形象来走向了强大。他总是按季节固有的程序收获他的圆满。他不会因为人们的企盼而提前,也不会因为人们体验干燥而来晚。他总是率性而为,来去从容,总是轰轰烈烈,总是在短暂的疯狂中不忘对大地的奉献,总是在即将消逝的时候充满着对生命的热爱。如果说春天的雨婀娜多姿,是俏丽佳人,秋天的雨缠缠绵绵,是悲情的怨妇,冬天的雨冷酷无情,没有了温柔,那么夏天的雨.有种色彩,明艳却不庸俗;有种气氛,凄美却不绝望;有种思念,缠绵却不造作,作文之初中作文:初中生写景作文。哦,那便是秋的色彩,那便是秋的气氛,那便是秋的思念。春的繁花似锦,夏的绿树成荫,冬的白雪皑皑,在这秋风萧瑟的季节早已淡去,唯有求是人们心中独特的美景,它将归来的讯息寄予红叶,洒满一地,告诉每一个人。秋洋溢在农民的笑窝里,看那层层的稻浪,金黄金黄,翻滚着近了。看那累累的果实,经过春的播种夏的洗礼,审批露水,咧开嘴露出笑容,新奇的张望这个世界。沁人心脾的清香到处弥漫。秋沉浸在涓涓的碧波里。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收获,一份凄美,还有一份来年的希冀,望枯叶落尽,你是否会感到遗憾?看燕子南去,你是否会感慨万千?请看满园的菊花,正开的姹紫嫣红,那不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么?它们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困境中笑傲江湖,才是真正可贵的。况且,叶子落了,又将会见来年枝头吐新芽;燕子去了,又将会见来年欢喜报新春。以笑的姿态面对落叶,面对秋天,面对生活,你会发现,就连太阳也在笑着祝福我们。秋飘洒在绵绵的细雨中。一切那么朦胧,远远望见那片枫叶林,已是火红一片。没有任何人,只剩下孤零零的荒冢,冷风吹起坟头上的白草,我想起故去的亲人。落叶归根是一份宿命,残花凋零是完成一次未完成的使命,晨露滑落更是一次生的光辉,只是感慨起脆弱的生命,感慨起梦里花落。逝去的已然逝去,我们无法左右。那面对离别,又当如何?我想起儿时的伙伴,想起曾经朝夕相处、欢笑嬉闹的日子,以及不掺任何杂质的小小的心愿,还有阔别已久的恩师、同窗,梦中花落,香到忧伤。你们现在过得好吗?秋,它的确凝聚了太多太多。

评分

可以 好用

评分

非常好的购物体验,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评分

买来复试用的,还好考上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