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简繁字辨用》、《形近字辨似》、《多音字辨读》和《口语字辨正》。 
    《简繁字辨用》
    针对繁体字使用中大量出现的张冠李戴的错误,追根溯源地梳理了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对应关系。 
    《形近字辨似》
    搜集了一批高度形近的汉字,从文字学的角度作了画龙点睛的辨析。 
    《多音字辨读》
    在讲解正确读音的基础上,着眼于总结多音字的读音规律。 
    《口语字辨正》
    则让我们对一些耳熟能详却又无从落笔的字,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内页插图
          目录
   《口语字辨正》
序/薛明扬
口中常说,笔下难写——口语自说略
口语字例话
“一拃宽”的“拃”
“一庹长”的“庹”
“一沓纸”的“沓”
“一摞碗”的“摞”
“一炷香”的“炷”
“窨井”的“窨”
“篦子”的“篦”
“水凼”的“凼”
“舂碓”的“碓”
“疰夏”的“疰”
“戥戥分量”的“戥”
“扳皵丝”的“皵”
“椅子牚”的“牚”
“鸡嗉子”的“嗉”
“葱烯鲫鱼”的“”
“腌鲜”的“”
“盐焗鸡”的“焗”
“炝虎尾”的“炝”
“戗虾”的“戗”
“烀白薯”的“烀”
“生煸草头”的“煸”
“煺毛”的“煺”
“嗍螺蛳”的“嗍”
“牛奶潽了”的“潽”
“牙”的“”
“眍眼睛”的“眍”
“齅鼻子”的“髌”
“戆头戆脑”的“戆”
“肥耳朵”的“圯”
“硌牙”的“硌”
“发嗲”的“嗲”
“殟塞”的“殟”
“糗事”的“糗”
“脾气恘”的“恘”
“齁死他”的“齁”
“滗出来”的“滗”
……
《简繁字辨用》
《形近字辨似》
《多音字辨读》      
精彩书摘
       口语字例话
    “一拃宽”的“拃”
    “拃”是提手旁,其意义也和手有关。手是劳动的器官,有时也可以作为丈量的工具。比如,“一臂长”“一指宽”之类的说法,都是用手作为长度单位。这里的“臂”和“指”没有多少书写难度。可是,如果有人说“一zhǎ宽”呢,这个“zhǎ”字该怎么写?有人可能会犯难了。原来,“zhǎ”正是我们上面介绍的“拃”字。
    这是一个形声字,从手,乍声。所谓“一拃”,就是张开的大拇指尖和中指尖之间的距离。“拃”通常用作量词,但也可以用作动词,指用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丈量这个动作。
    “一庹长”的“庹”
    用手作为长度单位,比“拃”字更让人感到陌生的,是“庹”。它的读音是tuǒ。这个字的历史并不短,早在《字汇补·广部》中便已收录:“庹,两腕引长谓之庹。”意思就是两臂左右伸直,左手和右手之间的距离便称之为“庹”,大约合五尺。
    要记住“庹”字并不难,对字形稍作辨析即可。“庹”是由“度”(省掉了下面的“又”)和“尺”两部分构成的。“度”指由此及彼的丈量行为,“尺”则是最常用的丈量工具,两部分合在一起,便构成表示长度单位的“庹”。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度”既是声符,也有表义作用。
    “一沓纸”的“沓”
    电视里表演魔术,魔术师说“这里是dá纸”,字幕上出现的是“一叠纸”。其实,“dá”字另有其字,应写作“沓”,“沓”是一个多音字,常用的读音是tà,本义是说话不加节制,如流水…般,所以字形下面是个“曰”字,上面是个“水”字。由此引申可指杂乱,如“纷至沓来”;又可指松懈、松弛,如“疲沓”“拖沓”。
    “沓”的另一个读音便是dá,主要用作量词,用于重叠的包括纸张在内的薄的东西,如“一沓资料”“一沓钞票”“一沓照片”“…沓信纸”。
    “一摞碗”的“摞”
    杂技演员表演“单车踢碗”,骑在独轮车上不停转动,同时用脚尖把一个个碗往头顶上踢,最后头顶上有一摞碗。这个“摞”字是一个常用口语词,但不少人写不出来。
    摞,音luò,形声兼会意字,“累”既是声符,同时也表示积累、重叠的意思。所谓“摞”,就是一叠着一个,一个压着一个。这是“摞”的动词意义。而在“一摞碗”中,“摞”则成了量词,表示已经叠放在那里的东西的单位。
    “一炷香”的“炷”
    炷,音zHù,它其实是从“主”来的。“主”是一个象形字,古文的写法很像一个灯座,上面的一点,是灯碗里跳动着的灯头。这是“主”的本义。由于灯头是灯的最为关键、最有价值的部分,由此引申出主要、主体、主位等一系列的意义。
    在后来的用字实践中,“主”主要用于引申义,其本义则由“炷”来代替。所以说,“炷”是“主”的加旁分化字。“炷”作名词用时,除了表示灯头、灯芯外,还可以表示灯、烛,表示可燃的柱状物,如艾炷:“炷”作量词用时,则用于点燃的香,注意,是点燃的香,存放在盒子里的香可称束,称支,不宜称炷。
    ……      
前言/序言
       
				 
				
				
					《规范汉语大学堂2:简繁字辨用(套装共4册)》是一部深度聚焦于汉语文字规范化与辨识应用的大型系列丛书。该丛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详实的内容以及贴近实际应用的特点,旨在为广大汉语学习者、研究者以及对汉字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权威而全面的指导。  第一册:繁体字溯源与简体字演变  本册是整个系列的基础,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探寻汉字字体的演变历程。     汉字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本册将详细介绍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特点、书写规则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我们将深入探讨早期汉字如何从象形、指事等基本构造原则发展而来,以及它们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楷书的确立与发展: 重点解析楷书作为汉字最成熟、最规范的字体,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我们将分析历代名家的楷书风格,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以及他们的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简体字运动的兴起与推行: 详细回顾20世纪中国汉字简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动因、原则与具体过程。本册将列举大量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对照,并分析其简化依据,例如合并、形近、简化笔画等。同时,也将客观呈现简体字推行过程中遇到的讨论与争议,以及它对汉语普及和教育的深远影响。    繁体字的文化价值与当代意义: 探讨繁体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书法艺术、古籍阅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本册将分析为何在现代社会,理解和掌握繁体字仍然具有其特殊的意义,例如在特定领域的研究、传统文化的解读等方面。  第二册:简繁字形辨识与易混淆字词例析  本册是丛书的核心应用部分,专注于解决学习者在辨识简体字和繁体字时遇到的实际困难。     同形同义字: 归纳整理大量在简体和繁体写法上完全相同,意义也一致的汉字。这部分内容将通过列表、例句等形式,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这些“无区分”的字。    形近字辨识(简体与繁体对照): 这是本册的重点。我们将系统梳理大量形体相似,但繁体字和简体字写法存在差异的字。例如,“道”与“鬥”,“乐”与“樂”,“为”与“為”等。对于每一组形近字,将提供详细的辨析:        繁体字形: 清晰展示繁体字的完整笔画和结构。        简体字形: 清晰展示简体字的简化后的笔画和结构。        字义辨析: 解释简体字和繁体字在字义上的细微差别或相同之处。        用例分析: 提供丰富的例句,直观展示这些字在不同语境下的正确用法,帮助读者区分混淆。        记忆技巧: 针对一些易混淆的字,提供简洁有效的记忆方法,如联想、拆解偏旁部首等。    易混淆字词的辨用: 除了单个字的辨识,本册还将针对一些常用且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深入的辨析。例如,“辨”与“辩”,“即”与“即”,“后”与“后”等。我们将从字形、字义、词语搭配、语体色彩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    特殊字形与异体字: 介绍一些在繁体字和简体字系统中存在的特殊字形,以及一些不常用的异体字,解释它们的由来和使用范围。  第三册:简繁字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与规范  本册将从更宏观的层面,探讨简繁字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策略与规范。     两岸三地(大陆、台湾、香港)的用字习惯与差异: 详细分析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汉字使用上的主要差异。这包括:        主要用字集: 介绍《通用规范汉字表》(大陆)、《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台湾)、《香港常用字》等官方推荐或广泛使用的字表。        重点差异字词: 针对两岸三地用字习惯不同而产生的常见词汇差异进行列举和解释,如“軟件”与“软体”、“資訊”与“信息”、“複印”与“复印”等。        出版、媒体、教育领域的用字规范: 分析不同地区在出版物、新闻报道、教材编写等方面的用字惯例,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    古代文献与现代汉语的接轨: 探讨在阅读古籍、研究历史文献时,如何理解和运用繁体字。本册将提供一些常用的繁体字阅读技巧,以及如何将古籍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进行有效对接。    科技发展与简繁字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简繁字的输入、处理和显示都面临新的挑战。本册将探讨如何在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环境中,实现简繁字的有效管理和跨平台应用,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商务与交流中的用字考量: 在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了解不同地区用字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册将分析在商务谈判、对外宣传、跨文化交流等场景下,如何选择恰当的用字,避免因用字差异带来的误解。  第四册:汉字文化传承与创新  作为整个丛书的收尾,本册将视角从文字本身拓展到更广阔的文化层面,探讨汉字与中华文化的联系以及未来的发展。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深入阐述汉字作为承载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独特符号,与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我们将通过一些经典的汉字故事、汉字演变中的文化象征等,展现汉字的文化魅力。    书法艺术与汉字美学: 探讨书法艺术作为汉字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本册将介绍不同书法流派的特点,以及欣赏书法作品的关键要素,帮助读者体会汉字的视觉美感。    汉字与语言学习的互动: 分析汉字的学习对掌握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本册将提供一些高效的汉字学习方法,以及如何将汉字学习与词汇、语法、语篇的学习有机结合。    汉字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挑战: 探讨汉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汉字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本册将分析汉字在海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如何克服简繁字差异等因素带来的挑战,促进汉字文化的全球传播。    面向未来的汉字: 展望汉字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在汉字研究中的应用、汉字在数字时代的新载体等。本册将鼓励读者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汉字的传承与创新。  丛书的总体特色:     系统性强: 从字源溯流到辨识应用,再到文化传承,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用性高: 紧密结合实际学习和应用需求,提供大量鲜活的例证和辨析方法。    权威性足: 引用大量权威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和字表,力求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读性好: 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图文并茂,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    装帧精美: 套装共4册,采用高品质纸张和印刷,适合收藏和赠阅。  《规范汉语大学堂2:简繁字辨用(套装共4册)》是一部集历史深度、学术严谨、应用价值和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汉字工具书与文化读物,必将成为汉语学习者和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也是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