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古书

怎样读古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怀琛 著
图书标签:
  • 古籍
  • 阅读方法
  • 传统文化
  • 文化史
  • 历史
  • 文献
  • 经典
  • 学术
  • 工具书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75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075198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跟大师学国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8
字数:1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胡怀琛编著的《怎样读古书》是跟大师学国学系列之一,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是年轻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优选读物。

内容简介

  《怎样读古书》是胡怀琛先生《古书今读法》和《中国先贤学说》的合集。前者介绍了当今读古书的意义、方法,应该选用的工具书和材料,中国学术的源流和古书的源流等;最后特别提出作者阅读古书所得到的十大印象,予人启发良多。后者综述了中国古代先贤的南面术、仁政、礼乐、中庸、忠恕、乐道、克己慎独、性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学说的渊源及其代表人物,并在新时代下予以重新评价。
  对于希望学习与了解中国古代经典的读者来说,《跟大师学国学:怎样读古书》不失为一本实用而有益的入门读物。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余与同人倡南社……而皖中胡子朴庵、寄尘昆季,咸翩然来游焉。朴庵精训诂之学,薄词章为小技,粹然儒者。寄尘则少年英俊,方有志于经世之务,出其余绪,作为小诗,清新俊逸,朗朗可诵,视世之涂棘以为工者,夐乎异矣。
  ——诗人柳亚子

  ★胡怀琛不仅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人士。
  ——当代学者李鸿渊

目录

古书今读法
第一章 何谓古书
第二章 何以要读古书
第三章 古书与今日社会发生关系的实例(上)
第四章 古书与今日社会发生关系的实例(下)
第五章 古书如何读法
第六章 三个字的口号
第七章 明学术源流
第八章 明古书源流
第九章 材料与工具
第十章 读了若干部古书所得到的概念

中国先贤学说
南面术说
仁政说
礼乐说
中庸说
忠恕说
乐道说
克己慎独说
性理说
天人合一说
知行合一说
总述其他各说







精彩书摘

  何谓古书也许有人说:“可以不必要说明,只要认识古书两字的人,都知道古书就是古代的书籍,更用不着咬文嚼字的解释。”
  但是,严密的说,却又不然。不错,所谓“古”就是“古代”,但是何谓“古代”?从什么时候起,到什么时候止,算是“古代”这个问题却不容易回答了。倘然说:凡是已经过的时间都算是古代,那么,在今日说昨日,昨日已在古代的界线以内,而一到明日,今日又变成古代了。如此说来,当我今日(民国二十年一月一日)开始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承认这时是古代;但是经过排印,装订,发售,等到送在读者的眼前时,那又变成古代了。话虽如此说,但是在事实上讲,这种话一定是说不通的。
  “古书”,解作“古代的书籍”,难道还不明白么但是,在事实上说,那是古书?那不是古书?实在不容易分别。记得在民国十九年时候,教育部有一个命令,禁止书贾贩卖中国的古书出洋,因此就叫海关检查员发生困难问题,因为他们的能力认不清那是古书,那非古书。闻说后来所定的标准,是以木板印刷线订的认为是古书,其他不是古书。
  但是单在保存古物的范围以内说话,这个标准是适用的;若就一般读书界说,这标准全不适用。
  譬如《易经》、《诗经》,不能说不是古书,《老子》、《论语》,也不能说不是古书。然今日书店里铅字印的洋装布面的《易经》、《诗经》也许是有的,加了新式标点符号的《老子》、《论语》也不是没有。这还当他是古书呢?还是当他是新书
  若以作者为标准,作者是现在生存的人,他的书就认为非古书;作者不存在了,他的书就认为是古书。这个标准对么一点也不对。譬如郑苏龛是现在生存的人,然而他的《海藏楼诗》只能当古书看。梁任公已经不存在了,然而他的著作却不一定是古书。所以说:这个标准一点也不对。
  总之,“古”字没有确切的定义,因此,“古书”也没确切的定义。所以我在这里实在不能确切的说出“何谓古书”。
  ……

前言/序言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
  “国学”之名,始自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我国古代经典,浩繁艰深,而这些著作无异于方便后人接近经典、了解历史与文化的一座座桥梁,其价值自不待言。
  遗憾的是,出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版本繁多,错漏杂见,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这些作品,大多是一版再版的经典,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较高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但1949年后未曾重印,借此次机会,将之重新推荐给大家。

《字里乾坤:寻味古籍中的千年智慧》 翻开泛黄的古籍,仿佛穿越了时空的洪流,与先贤对话,感受古人的心跳。那些镌刻在竹简、抄写在纸页上的文字,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思想的载体,智慧的结晶。然而,面对浩瀚的古籍海洋,许多人望而却步,感到迷茫。那些晦涩的文字、深奥的典故、独特的句式,仿佛一道道高墙,阻碍了我们深入探索的脚步。《字里乾坤:寻味古籍中的千年智慧》正是为了打破这层阻碍而生,它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是一扇通往古籍世界的生动窗口,一次充满乐趣的文化寻宝之旅。 本书旨在为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和欣赏古籍的全新视角。它将引领你走进古籍的世界,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逐渐掌握解读古籍的钥匙,感受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独特魅力。我们将告别死记硬背的枯燥,拥抱层层剥茧的乐趣,让古籍中的智慧,如同甘泉,滋养我们的心灵。 第一章:纸寿千年,墨香依然——古籍的起源与演变 在深入解读古籍之前,了解其“前世今生”至关重要。本章将带你回溯到中国文字的源头,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探寻汉字形态的演变轨迹。我们将一同追溯纸张的诞生与发展,理解古代书写工具的变迁,以及不同材质(竹简、缣帛、纸张)对书籍形态和流传方式的影响。从刻在龟甲上的占卜吉凶,到抄写在羊皮卷上的帝王诏令,再到装订成册的诗词歌赋,古籍的每一次形态的改变,都映照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承。我们将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古籍从无到有,从小众到普及的漫长历程,让你明白每一本古籍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份匠心。 第二章:字斟句酌,义蕴万千——古籍语言的奥秘 古籍语言与我们今天的白话文存在显著差异,这常常是读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本章将深入浅出地解析古籍语言的特点,例如文言文的简洁精炼、词语的古今异义、句式结构的独特之处,以及古籍中常见的虚词、实词用法。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选取一些经典古籍中的片段,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分析。例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之”为何意?《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窈窕”究竟是何模样?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古籍语言的理解技巧,领略古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我们将帮助你理解“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的道理,学会如何透过字面的意思,去捕捉更深层次的含义。 第三章:弦外之音,知人论世——古籍的文化背景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礼记》的“礼”,《孙子兵法》的“战”,《红楼梦》的“情”,都深深烙印着当时的社会风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本章将引导读者关注古籍背后的文化语境,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格局、哲学思想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探讨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对古籍内容的影响,解析不同历史时期文学艺术的风格特点,以及古代的科学技术、风俗习惯如何体现在古籍之中。通过了解这些“知人论世”的知识,你将不再孤立地阅读文本,而是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古籍的内涵,读出字里行间的时代风云和人物命运。 第四章:穿越古今,神游万象——古籍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古籍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旅行。本章将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古籍阅读方法和技巧。我们将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入门书籍开始,推荐一些经典著作的阅读顺序和路径。我们将讲解如何利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年表、地图集)辅助阅读,如何进行笔记整理和心得体会记录。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引导读者培养一种主动探索、质疑思辨的阅读习惯。我们会鼓励读者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而是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查阅相关资料,去与其他读者交流。我们将让你明白,阅读古籍并非简单的文字接收,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创造意义的过程。 第五章:经史子集,琳琅满目——古籍的分类与特色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本章将对中国古籍进行宏观梳理,介绍经、史、子、集四大类及其下属的各个子类。我们将选取一些各类别中的代表性作品,简要介绍其内容、特色和历史价值。例如,在“经”部,我们将浅谈《诗经》的民俗风情,《论语》的处世之道,《道德经》的哲学智慧;在“史”部,我们将触及《史记》的雄浑笔力,《资治通鉴》的史料价值;在“子”部,我们将窥探《庄子》的浪漫想象,《本草纲目》的科学精神;在“集”部,我们将领略唐诗的盛唐气象,宋词的婉约豪放。通过这些介绍,你将对中国古籍的整体面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进一步深入阅读的方向。 第六章:以古鉴今,启迪智慧——古籍的现代价值 古籍并非尘封的过去,而是蕴含着历久弥新的智慧,能够为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提供深刻的启示。本章将探讨古籍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例如,古代的处世哲学如何帮助我们应对现代社会的压力;古代的治国理念如何为我们提供治理的借鉴;古代的艺术审美如何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古代的科学思想如何激发我们的创新灵感。我们将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展现古籍中的思想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依然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本书相信,深入阅读古籍,不仅是传承文化的责任,更是提升个人修养、拓展人生视野的宝贵途径。 《字里乾坤:寻味古籍中的千年智慧》是一本旨在“授人以渔”的书。它不直接“喂”给你古籍的内容,而是教你如何自己去“捕鱼”。我们相信,当你掌握了理解古籍的钥匙,你将能够自主地打开那扇尘封的智慧之门,在浩瀚的古籍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宝藏,体验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正含义。这趟寻味古籍之旅,将是一次自我发现、自我提升的旅程,让你在品读千年智慧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和丰富了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关于“如何读书”的书市面上并不少见。然而,当我深入阅读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秘籍”,而是教会我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要“带着问题去读”,引导我去思考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他想传达什么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这种主动的、批判性的阅读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真正地在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关于“反刍式阅读”的讲解,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鼓励我们将读到的内容与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进行连接,通过思考、总结、实践,将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这种深入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真正地“读懂”了一本书,而不是仅仅“看”过。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阅读,应该是“活”的阅读。这本书,恰恰给了我这样的感觉。它没有给我一套冰冷的规则,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充满启发性的方式,引导我去感受古籍的魅力。书中对于“意境”的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告诉我,读古书不仅仅是理解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去体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氛围和审美。它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如何通过声音、节奏、意象去感受一篇散文的悠远,一首诗的婉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与作者一同感受着风花雪月,品味着人生百态。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古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它让我明白,古籍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用心感受的活的艺术。

评分

我一直觉得,读古书是一件既令人向往又充满挑战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会被那些晦涩的字词和复杂的句式挡在门外,望而却步。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原来阅读古籍也可以如此有趣且富有成效。它没有给我枯燥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去“玩味”古书。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跨学科阅读”的倡导,它鼓励我们将历史、哲学、文学等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一本书。比如,在解读一篇古代诗歌时,它会引导我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甚至当时的风俗习惯,这样,原本只是文字的排列组合,瞬间就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情感和生命力。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在古籍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发现属于自己的宝藏。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古籍更广阔、更迷人的风景。

评分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古籍的指南。这本书,无疑是我的不二之选。它并没有给我一本“万能钥匙”,而是教会我如何自己去“开锁”。书中对于“辨章识句”的讲解,让我明白,理解古籍的关键在于把握其整体的逻辑和结构。它引导我去关注文章的起承转合,去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句子在整体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历史语境”的强调,它让我明白,任何一本书,都离不开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只有了解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书中的含义。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解读方式,让我感觉自己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古籍的价值。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

评分

作为一名沉迷于古籍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引我穿越时空、领略古人智慧的书。最近,我终于找到了它。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怎么读”,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引导,让我自己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和方法。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古籍的解读策略,例如史书、散文、诗歌,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它教会我如何辨识文言的细微差别,如何理解古人的语境,如何从字里行间挖掘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图。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断句”的讲解,这部分内容常常让我感到困扰,但这本书却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茅塞顿开,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热情和对古籍的热爱,这股力量感染着我,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这条探索古籍的道路上。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古籍背后鲜活的生命。

评分

书很不错 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学好传统文化 做好传承人 优惠力度不如以前了 希望京东再接再厉 支持京东 么么哒!

评分

京东是我的购物首选,价格优惠,物流全国最快,购物体验,棒 棒 棒。

评分

对于古书,一直有阅读方面的困惑,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推荐

评分

包装很好,纸张一般有点粗

评分

说实在的,作为凑单买的。一看出版社,二是已经买了几本同一系列的书了。

评分

《怎样读古书》是胡怀琛先生《古书今读法》和《中国先贤学说》的合集。前者介绍了当今读古书的意义、方法,应该选用的工具书和材料,中国学术的源流和古书的源流等;最后特别提出作者阅读古书所得到的十大印象,予人启发良多。后者综述了中国古代先贤的南面术、仁政、礼乐、中庸、忠恕、乐道、克己慎独、性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学说的渊源及其代表人物,并在新时代下予以重新评价。

评分

这本书是我选了很久才决定的,不能说是最好的。这本书是我选了很久才决定的,不能说是最好的。

评分

胡怀琛先生对老子学说其实是南面术的分析,以及书中所述读书法和对中国古代十种学说的分析点评给人很大启发,读来有收获

评分

2. 成套购买图书,满足书瘾;先屯书,慢慢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