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王瓊 泡好一壺中國茶
定價:88.00元
作者:王瓊
齣版社: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58010668
字數:
頁碼:18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篇文章完成是在臨齣版前瞭,依然還有忐忑,依然覺得還可以很好,這已是第十遍的校對瞭,總希望能夠更恭謹的呈現給每一位讀者一份習茶的態度和良多的習茶獲得。為此,我把能看到《王瓊·泡好一壺中國茶》的您視作是我的師友,誠懇的希望我們可以有很多交流與研學,藉由一杯茶,一起共修,讓彼此有很大的成長,讓中國當下茶文化的錶達因為我們共同的努力能夠再豐富一些,再進步一些。
《王瓊·泡好一壺中國茶》的完成,是集閤瞭我二十年的習茶積纍和對傳統文化學習的獲得,是總結瞭三年多茶修學堂的踐修成果,是對“泡好一壺中國茶”五十期課程全心全意的梳理。這樣的一堂基礎課,到今天為止我們重復講瞭五十次,不多也不少。在課程進行到第三十期的時候,我有過思考,我們用什幺樣的熱情做著重復的事情,思來想去,覺得這一切都是源於熱愛和創造,是對茶的熱愛,對生命價值的創造。
每一次的開課都是學堂團隊全心投入工作的開始。
目錄
章
得和得靜得坦途·和靜之園
何為茶修
創立“和靜茶修”的初心
茶修·時代當下的精神供養
茶不是宗教·卻是我一生的信仰
泡一杯茶,給自己一個停下來的理EEr
第二章
主修認知
一、君子九容
二、茶師十律
三、修習茶禮
恭敬彆人·莊嚴自己
第三章
主修細節
一、和靜茶席的錶達
二、組成茶席的要素
做一個有準備的人
第四章
主修相信
一、和靜茶修行茶的基本規範
二、行茶前的準備
三、行茶的禁忌
四、和靜茶修·行茶十式(蓋碗行茶儀軌)
日日行茶·時時修持
第五章
主修安頓
一、泡茶三要素
二、泡茶手法三度
三、蓋碗的注水手法
四、潤茶——讓茶喜悅地醒來
能量在心·技藝在手
第六章
主修知止
一、紫砂壺泡茶的特殊手法
二、紫砂壺行茶儀軌
三、盞(碗)的妙用
四、玻璃杯泡茶
五、玻璃壺和瓷壺的使用
六、愜意地煮飲
收具·亦是修行
第七章
一杯茶·茶人修行的梯子
我的早課
與自己和解
讓年齡成為優勢
後記·美好永遠都在
感謝
作者介紹
王瓊,習茶20年的積纍與沉澱,打磨3年多的原創教學課程,倡導“茶師十律”量化“行茶十式”,踐行“日日行茶·時時修持”的茶修理念,實現“藉茶修為·以茶養德”的茶修宗旨。
文摘
《王瓊·泡好一壺中國茶》:
剛開始聽到的時候,還有點兒沾沾自喜,但幾年過去瞭,我依然聽到的還是這種聲音,而且越來越多,此時我的內心不免開始有些忐忑。仔細想想,這些年我在習茶的過程中又有瞭很大的進步與成長,可是現在通過光盤和網絡能分享的還是我十年前對茶的理解和錶達,這會有錯位……
另一方麵,前些年,我隨著中國茶文化訪問團去往日本、中國颱灣,當與日本茶道和中國颱灣茶藝交流之後,真是感覺慚愧和無力。我們中國當今的茶文化用什麼聚焦,怎麼來錶達,祖宗留下的茶道精神又怎樣來承傳和體現,跟我們當下的生活和時代又有怎樣的關係……
帶著諸多的思考,開始明確地於傳統文化、於茶人的專業、學養、日常行為、德行操守中尋找答案,於和靜園的日常經營與踐行中尋找突破。
2010年在北京百子灣又開業瞭和靜園茶人會館,這裏是今日美術館的文化商業步行街,文化藝術氣息濃重,是位於三環外難得的一塊清涼地。從選址到設計,從施工到環境營造,李冰先生花瞭一年多的時間,以他獨有的美學錶達和對細節的追求,對經營趨勢的敏銳判斷,呈現瞭升級版的和靜園。這更是和靜園品牌的升級和延伸,吸引瞭更多人的關注,慢慢的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有瞭學茶的需要。在丈夫強有力的支撐下,和靜園一直在走著一條不尋常的路,因此決定在“帝都”創辦培訓機構,於是“茶修”的概念及脈絡清晰齣颱,對茶修的定義也非常明確。
茶修,就是秉承“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在泡好一壺茶的基礎之上,踐行“和、敬、簡、緻”的生活方式。從一杯茶中汲取智慧,並結閤時代需求融入當下,歸真生活,滋養生命,從而達到內外兼修,同養太和的美好生命境界。
在此基礎之上,確立茶修宗旨——藉茶修為,以茶養德;明確茶修理念——日日行茶,時時修持。
2012年夏天開始籌劃準備,經過瞭半年多的時間,反復打磨,編撰教程,製定服務流程,並實施多次的茶會雅集,磨閤探索,積纍總結,於2013年4月20日,和靜茶修學堂開啓瞭期《泡好一壺中國茶》的共修課程。
從這一刻起,我們帶著明確的願望,不忘初心,願意把在茶裏所獲得的真實與樸素、幸福與美好分享給有緣人,篤定地於一杯茶中完成自我修正、利益他人、傳遞能量。
我們知道,中國人重道但不輕言道,雖然“茶道”一詞早齣現在我國,但是卻一直被日本人沿用至今。在世界茶文化發展的曆程中,日本茶道、韓國茶禮、中國颱灣茶藝可以說是為人熟知並值得尊重的。中國大陸,作為茶葉起源地,曆經幾韆年的曆史,有過繁榮昌盛,也有過衰微低迷,但因為一片葉子的生生不息,茶的精神卻從未斷層斷代,這也就確定瞭中華茶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源遠流長。
然而,在這快速紛繁前進的時代,在茶文化繁榮發展的今天,麵對世界的愛茶人,我們該以怎樣的錶達來迎接“茶為國飲”的當下需求?中國的茶文化究竟該有怎樣的時代語境?國人的飲茶習慣在承襲傳統之後該如何與時俱進?我們又該怎樣承接這樣一份祖先留給我們的福報與智慧?
一杯茶,幾片樹葉而已,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和能量,我常常這樣捫心自問和陷入深深的思考。漸漸地在探究中發現,這終歸是我們人類在進步的過程當中的需要與訴求。為此,對於茶,我便愈發從心底升起虔誠與恭敬。所以,我一直在尋求一種方式,試圖把茶的能量導入到我們日常的生活中,讓所有我們相信且期待的美好,成為可觸摸的現實。於是,便有瞭茶修的由來。
茶修,是通過對行茶的專業與藝術化的錶達,並以“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為導嚮,於生活中修日常行為。在日日行茶,時時自持的過程裏,藉茶修為,以茶養德,以達到內外兼修,同養太和的美好生命境界。
同時,茶修,就是藉助茶的美好,通過實修,縮短現實與理想的距離,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種落地於生活的修行方式。修,是重在踐行。修行,就是於凡世中時時修正日常行為。
茶修,之於我們每一個人,是自我覺知、自我修正、自我完成的過程。因為在一杯茶的澄明裏,我們感知到瞭安頓,而這份安頓在浮躁與匆忙的時代背景下變得是那樣彌足珍貴。我們需要安頓,而恰恰又很難真正地安頓下來,為此我們一直在尋找和探究,希望可以打開一條通道,能夠鏈接生命裏原有的寜靜。
茶修,之於團隊,是確立同一目標的導引,是剋己利他的教育,是“三人同行必有我師”的學習和共勉,是用自我的價值支持到夥伴的願力,並在共修中可以實現彼此的成長和成就。
……
序言
最近購入瞭一本《舌尖上的非遺美食》,剛翻開就愛不釋手。這本書就像一本流動的中國美食地圖,每一頁都充滿瞭誘人的色彩和地道的風味。它不僅僅是介紹菜肴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挖掘瞭每道非遺美食背後承載的韆年曆史和文化傳承。我跟著作者的筆觸,穿越瞭古老的絲綢之路,品嘗瞭長安城的鬍餅;我來到瞭江南水鄉,感受瞭蟹黃小籠包的鮮美;我來到瞭西北高原,體驗瞭手抓羊肉的豪邁。書中對食材的選擇、烹飪的技巧、以及當地的飲食習俗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讓我仿佛親身置身於那些熱鬧的市集,聞到瞭那誘人的香氣。最讓我感動的是,作者還采訪瞭許多非遺傳承人,聽他們講述著傢族世代相傳的烹飪秘訣,以及他們對保護和發揚傳統美食的執著。這讓我意識到,一道道美食,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更是連接過去與現在,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紐帶。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增長瞭見識,也對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意,迫不及待地想去嘗試書中介紹的幾道菜肴瞭。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叫做《星空下的遠航:古代航海傢的探索之路》的書,讀完之後,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航程。這本書以極其生動的筆觸,描繪瞭中國古代航海傢們如何憑藉著對星辰的觀測和簡陋的工具,一次次挑戰未知,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曆程。書中不乏驚心動魄的瞬間,有海上風暴的肆虐,有遇見未知的海域和奇特的生物,但更多的是那些航海傢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我跟著鄭和下西洋的船隊,看到瞭那些龐大的寶船如何劈波斬浪,看到瞭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我跟隨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感受到瞭他為傳播佛教文化而付齣的巨大犧牲。作者對當時航海技術的描述也十分到位,從羅盤的雛形到星盤的運用,再到對季風和洋流的理解,都讓人嘆為觀止。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中國的航海曆史,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人類的探索精神是永不止步的,而那些偉大的先輩,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的財富。
評分我近期讀瞭一本《中國古代器物裏的哲學意蘊》的書,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非常深刻的啓發。它沒有枯燥地陳列一件件文物,而是將目光聚焦於中國古代器物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考和人文精神。我跟著作者的視角,看到瞭玉器溫潤如玉的質感,它不僅僅是財富的象徵,更是君子品德的化身,體現瞭“君子比德於玉”的道德追求。我又看到瞭青銅器上的紋飾,那些神秘而古老的圖案,不僅展示瞭高超的工藝,更寄托瞭古人對天地的敬畏和對神靈的崇拜,蘊含著“天人閤一”的思想。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書法和繪畫中“留白”的解讀,那種“虛實相生”、“意在筆先”的藝術手法,摺射齣中國哲學中“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以及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書中還探討瞭建築中的“中庸”之道,庭院的布局如何體現瞭陰陽五行的和諧統一。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中國古代的器物,不僅僅是實用工具,更是承載著民族精神和文化智慧的載體。它們無聲地訴說著古人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和哲學觀念,引導我們去思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關係。
評分一本名為《中國古代文人心境與園林藝術》的書,我翻開瞭它,瞬間就被那字裏行間流淌齣的古韻所吸引。它並非僅僅羅列園林建造的技法,更像是帶領我走進瞭一個個文人的內心世界。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文人的審美情趣,他們如何在蕭瑟的鞦風中尋得一隅寜靜,如何在夏日午後感受竹影搖曳的清涼。書中對山石的堆砌、水的蜿蜒、植物的搭配,都賦予瞭深厚的文化內涵。我看到瞭謝靈運在山水間吟哦,感受到瞭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如何在庭院中得以體現。園林不再是簡單的風景,而是文人抒發情感、寄托情懷的載體。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漏景”和“藉景”的論述,那種“欲揚先抑”的含蓄美,以及將遠處山巒納入園中的大氣魄,都讓我對中國園林的精妙之處有瞭全新的認識。它讓我明白,一座好的園林,不僅要有形的精緻,更要有無形的韻味,能讓觀者在其中品味齣人生的哲理和四季的更迭。讀這本書,仿佛與曆史上的那些風雅之人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們的心境,他們的追求,在園林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中得到瞭永恒的延續。
評分最近拜讀瞭《中國傳統節日民俗故事集》,一拿到手就被它精美的插畫和厚重的文化氣息所吸引。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各個節日的名稱和日期,而是將每一個節日背後的故事、習俗、以及它們是如何隨著曆史的演變而形成的,都講述得繪聲繪色。我跟著書中,體驗瞭春節的喜慶熱鬧,瞭解瞭除夕夜守歲的由來,感受到瞭傢傢戶戶貼春聯、放鞭炮的溫馨氛圍;我品嘗瞭元宵節的湯圓,瞭解瞭燈籠的象徵意義;我經曆瞭清明節的掃墓祭祖,感受到瞭對先人的追思;我參與瞭端午節的龍舟競渡,體會瞭屈原的愛國情懷;我沉浸在中鞦節的團圓之夜,感受到瞭月餅的甜美和傢人團聚的幸福。書中還講述瞭許多與節日相關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讓這些習俗變得更加鮮活和有趣。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介紹瞭許多地方性的特色節日習俗,讓我看到瞭中國節日文化的豐富多樣。這本書讓我對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日期,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
評分還有簽名,正版圖書性價比高
評分書不錯,內容也很精彩,正是我想要的,在這本書裏也學到瞭很多關於茶方麵的知識,喜歡茶道的朋友們有福瞭!
評分好看
評分非常棒的書
評分好看
評分非常棒的書
評分還可以是正版的。
評分非常棒的書
評分非常棒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