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洗涤原理
第1章 洗涤原理简介
1.1污渍
1.1.1污渍的种类和性质
1.1.2污渍的黏附
1.2污渍的祛除
1.2.1油污-油腻污渍的祛除
1.2.2颜料污渍的祛除
1.2.3含钙污渍的祛除
1.2.4可漂性污渍、蛋白和淀粉污渍的祛除
1.2.5其他物理洗涤力
1.3洗涤剂去污力的评定
1.3.1衣料用洗涤剂去污力的测定
1.3.2抗再沉积力(或称白度保持力)的测定
1.3.3手洗餐具用洗涤剂去污力的评定
1.3.4金属清洗剂去污力的测定
1.3.5其他专用洗涤剂的评价方法
第2章 污渍载体
2.1纤维
2.1.1天然纤维
2.1.2人造纤维
2.1.3合成纤维
2.2皮肤
2.3硬表面
2.3.1玻璃
2.3.2混凝土
第2篇 洗涤剂原料与复配
第3章 洗涤剂原料
3.1水
3.2碳酸钠
3.3硅酸盐
3.3.1偏硅酸钠
3.3.2水玻璃
3.3.3层状结晶二硅酸钠
3.4溶剂
3.4.1溶解规律
3.4.2有机无机性溶剂理论
3.4.3洗涤用有机溶剂的基本要求
3.4.4洗涤中常用的有机溶剂
3.5表面活性剂
3.5.1表面活性剂的类型
3.5.2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去污作用
3.5.3主要洗涤用表面活性剂
3.5.4新型表面活性剂
3.5.5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3.6抗再沉积剂
3.6.1聚合物的抗再沉积性
3.6.2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其他改性纤维素钠
3.6.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3.6.4丙烯酸均聚物(PAA)和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PAA/PMA)
3.6.5聚天冬氨酸
3.7软水剂
3.7.1磷酸盐
3.7.2亚胺磺酸盐
3.7.3氨基酸衍生物
3.7.4羟基酸及其衍生物
3.7.5聚合物螯合剂
3.7.6沸石
3.8稳泡剂、抑泡剂和消泡剂
3.8.1泡沫对于洗涤的作用
3.8.2泡沫的形成、衰减和稳定
3.8.3泡沫的抑制和消失
3.8.4影响泡沫大小的外界因素
3.9荧光增白剂(FWA)
3.9.1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
3.9.2应用于洗涤剂行业荧光增白剂的主要品种
3.9.3荧光增白剂的晶型的转化
3.9.4荧光增白剂的顺反异构和反式异构化
3.9.5荧光增白剂增白效果影响因素
3.10漂白剂、漂白活化剂、漂白稳定剂、漂白催化剂、光学漂白剂
3.10.1含氯漂白剂
3.10.2含氧漂白剂
3.10.3漂白活化剂
3.10.4过氧化物稳定剂
3.10.5漂白催化剂
3.10.6还原性漂白剂
3.10.7光学漂白剂
3.11酶
3.11.1酶的作用特点
3.11.2酶的提取和生产
3.11.3洗涤用酶的基本要求、命名及分类
3.11.4洗涤剂用酶的主要品种
3.12增稠剂
3.12.1水相增稠增稠剂
3.12.2胶束增大增稠剂
3.13吸附剂
3.14防腐剂
3.14.1液洗剂的染菌
3.14.2常用防腐剂
3.14.3酚类香料杀菌抑菌剂
3.14.4影响防腐剂使用效果的因素
3.15杀菌剂
3.15.1含氯化合物
3.15.2碘伏
3.16缓蚀剂
3.16.1金属的腐蚀
3.16.2缓蚀机理与缓蚀剂
第4章 洗涤剂的复配规律
4.1洗涤剂配方的基本要求
4.2洗涤剂复配的研究方法
4.2.1复配方法的理论研究法
4.2.2筛选配方研究法
4.3洗涤剂配方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4.3.1中性电解质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4.3.2极性有机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4.3.3同系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
4.3.4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4.3.5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化合物的复配
4.3.6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4.3.7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4.4洗涤剂产品的pH值规律
第3篇 洗涤剂的生产
第5章 粉状洗涤剂的生产
5.1生产空心粉的高塔喷雾法
5.1.1高塔喷雾法工艺流程
5.1.2高塔喷雾法主要设备
5.1.3高塔喷雾干燥的产品质量控制
5.1.4喷粉干燥的技术进展
5.2附聚成型法
5.2.1附聚成型法生产洗衣粉的特点
5.2.2附聚成粒的过程
5.2.3附聚成型法制备浓缩粉工艺与设备
5.2.4附聚成型法的质量控制
5.3其他生产高密度洗衣粉的方法
5.3.1压紧法
5.3.2喷雾干燥-附聚成型结合法
5.3.3喷雾干燥-碰撞结合法
第6章 液体洗涤剂的生产
6.1液体洗涤剂生产工艺流程
6.2液体洗涤剂制备的主要设备
6.2.1物料输送设备
6.2.2混合和乳化设备
6.3液体洗涤剂生产的质量控制
6.3.1黏度的控制
6.3.2产品变质、变臭、变稀的避免
6.3.3产品浑浊和分层的避免
6.3.4次氯酸钠消毒洗涤剂的稳定问题
6.4乳状液、结构型液洗剂、微乳状液洗涤剂、洗衣膏
6.4.1乳状液
6.4.2结构液洗剂
6.4.3微乳液洗涤剂
6.4.4洗衣膏
第7章 肥皂
7.1肥皂制造化学
7.1.1油脂皂化
7.1.2油脂皂化三阶段
7.1.3皂水体系相图
7.1.4煮皂体系相图
7.2固体肥皂相行为和结构类型
7.2.1固体肥皂相行为
7.2.2固体肥皂的结构类型
7.3脂肪酸组成和肥皂性能
7.4制皂的原料
7.4.1油脂
7.4.2油脚、皂脚、脂肪酸甲酯和脂肪酸
7.4.3无机辅助原料
7.4.4香料与着色剂
7.5钙皂分散剂
7.5.1钙皂形成机理
7.5.2钙皂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7.5.3钙皂分散力和钙皂必需量
7.5.4钙皂分散剂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7.5.5钙皂分散剂的复配规律
7.5.6复合皂和复合皂粉配方
7.6制皂方法
7.6.1间歇沸煮法
7.6.2连续制皂法
7.6.3洗衣皂的生产
7.6.4香皂的生产
7.7肥皂的花色品种
7.7.1富脂皂
7.7.2美容皂和低刺激皂
7.7.3药皂、除臭皂
7.7.4彩纹皂
7.7.5透明皂
7.8肥皂生产的质量控制
第4篇 洗涤剂分论
第8章 洗涤剂配方设计策略
8.1通用硬表面洗涤剂
8.2织物重垢洗涤剂
8.2.1粉状重垢洗涤剂
8.2.2液体重垢洗涤剂
8.2.3无水液体重垢洗涤剂
8.3特种织物洗涤剂
8.4干洗剂
8.5汽车清洗剂
8.5.1车辆表面清洗剂
8.5.2汽车玻璃清洗剂
8.5.3其他汽车清洗剂
8.6金属清洗剂
8.7家用电器清洗剂
8.8玻璃清洗剂
8.9卫生间清洗剂
8.10下水道清洗剂
8.11餐洗剂
8.11.1餐洗剂的分类
8.11.2餐洗剂的卫生、安全要求
8.11.3餐洗剂的典型配方
8.12家居洗涤剂
8.12.1墙纸清洗剂
8.12.2家具抛光剂
8.12.3地板清洗剂
8.12.4地毯清洗剂
8.13塑料和皮革制品清洗剂
8.14建筑物外墙清洗剂
8.15洗面奶、洁面膏霜、面膜、沐浴露
8.15.1洗面奶
8.15.2洁面膏霜
8.15.3面膜
8.15.4沐浴露
8.16洗手剂
8.16.1液体洗手剂
8.16.2免洗洗手剂
8.16.3摩擦型洗手剂
8.17发用洗涤剂
8.17.1调理香波
8.17.2止痒去头屑香波
8.17.3洗染香波
8.17.4防晒洗发香波
8.18剃须剂
第9章 预洗剂、增强剂、柔软剂、挺括剂、纤维成型剂、脱水辅助剂
9.1预洗剂和洗涤增强剂
9.1.1预洗剂
9.1.2洗涤增强剂
9.2织物调理剂
9.2.1织物调理剂的作用机理
9.2.2织物调理剂主成分
9.3挺括剂
9.4纤维成型剂
9.5脱水辅助剂
参考文献
附录洗涤剂部分标准
这本《洗涤剂:原理·原料·工艺·配方(第2版)》确实让人对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清洁产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洗涤剂背后的科学原理。我原以为这只是本技术手册,没想到它更像是一本化学启蒙读物,把复杂的表面活性剂理论讲得生动有趣。比如,它对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与作用机制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书中详尽地解释了乳化、润湿、分散和去污力的具体化学过程,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污渍需要热水,而有些则更适合冷水处理。尤其是在原料部分,对各种助洗剂、酶制剂和光学增白剂的介绍,让我对不同品牌洗衣液的功效差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挖掘,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对于想从使用者升级为理解者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物超所值。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对“配方”的哲学思考上。作者似乎在强调,洗涤剂的未来发展方向绝不是简单地提高去污力,而是要实现功能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多重优化。书中对替代性清洁体系的探讨,如微胶囊技术在缓释香精或功能助剂方面的应用,展示了作者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力。我喜欢它对成本控制的讨论,毕竟在工业生产中,效率和成本是永恒的矛盾体。书中分析了不同原料来源(如石化基与生物基)对最终产品成本结构的影响,这对于任何关注行业经济性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信息。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工艺广度与前沿视野于一体的专业著作,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化学魅力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实战性”体现在它对工艺流程的描绘上,简直像带我走了一趟现代化的洗涤剂生产线。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混合、造粒和后处理环节的章节。例如,在描述液体洗涤剂的增稠与流变性控制时,作者详细讨论了不同温度和剪切力对产品粘度的影响,这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倾倒是否顺畅。对于粉状洗涤剂,如何保证颗粒的均匀度和溶解速度,书中也给出了详尽的工艺参数范围。这种从实验室理论到工厂大规模生产的过渡讲解,是许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它让读者明白,一个看似简单的洗衣粉,背后凝聚了多少工程学的智慧。我甚至开始思考,下次自己动手调制清洁剂时,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的温度和时间控制点,虽然我可能永远不会真的去开工厂,但这种知识的获得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评分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专业和系统。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家居清洁小窍门”集锦,而是真正扎根于工业化学和应用科学的深度著作。我对书中关于洗涤剂配方设计的部分印象尤为深刻,那不仅仅是简单的原料堆砌,而是一门精妙的平衡艺术。如何控制泡沫量以适应不同洗涤设备?如何确保在硬水条件下依然保持高效?这些实际操作中的痛点,在书里都有详尽的理论支撑和案例分析。特别是它对新型环保型洗涤剂的讨论,提及了生物可降解性和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显示出作者对行业前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虽然有些化学结构式看起来有点吓人,但作者总能用清晰的流程图和对比表格来辅助说明,使得即便是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大致把握住核心技术点。这本书的结构严谨到令人佩服,从基础的物理化学到最终产品的稳定性测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百科全书”性质,但它并非那种枯燥的堆砌知识的工具书。作者的叙事风格虽然严谨,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门学科的热情。书中对特定功能性添加剂——比如抗静电剂、织物柔软剂的协同作用机理的解析,非常到位。我过去总觉得柔软剂和洗涤剂不能一起用,读完才知道,关键在于它们的电荷中和与吸附平衡。这种细致入微的解释,解答了我多年来的疑惑。而且,书中的“配方”部分,虽然是基于行业经验,但它给出的不是死板的公式,而是一系列解决特定问题的“思路导图”。例如,如何针对高污染度衣物调整表面活性剂比例,以及如何通过调整pH值来优化酶的活性窗口。这让这本书拥有了超越一般教材的实用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叫[SM]是[ZZ]写的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很多人都推荐的,比如[BJTJ]主要讲得是关于[NRJJ][QY]。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现在分享一些我不叫喜欢的内容[SZ]
评分这本书叫[SM]是[ZZ]写的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很多人都推荐的,比如[BJTJ]主要讲得是关于[NRJJ][QY]。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现在分享一些我不叫喜欢的内容[SZ]
评分正版
评分正版
评分太专业,适合在实验室研究使用
评分介绍比较全面,可供设计人员使用,工艺设计必备的书
评分好书,有用,我还会来的,谢谢
评分很好,速度快
评分不是太懂,看着不错,有点理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