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觀賞灌木(第2版)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觀賞灌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曄春,吳棣飛 著
圖書標籤:
  • 園林植物
  • 觀賞灌木
  • 植物圖鑒
  • 園藝
  • 花卉
  • 園林綠化
  • 植物識彆
  • 園林設計
  • 植物學
  • 第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9787512331471
版次:2
商品編碼:1113292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9
字數:32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國內首套全麵介紹植物的圖鑒,全套書共13本!

作者為浙江、廣州等地園林設計院植物研究者,專業性強!

分類細緻,大量一手圖片,參考性強!

此套書為園林景觀設計者必備案頭手冊!


相關係列圖書: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觀賞灌木(第2版)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觀賞喬木(第2版)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藤蔓植物(第2版)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園林地被(第2版)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芳香植物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觀果植物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多肉植物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彩色葉樹種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水生植物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宿根植物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球根植物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常綠花卉


內容簡介

  《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觀賞灌木(第2版)》是《園林植物圖鑒叢書》中的一本。書中詳細介紹瞭落葉灌木、常綠灌木各種樹種的學名(拉丁名)、彆名、科屬、形態特徵、産地、習性、栽培要點、適生地區和園林應用。每一詞條都輔以清晰的葉、花、植株形態以及植物園林應用景觀的圖片。《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觀賞灌木(第2版)》適閤園藝愛好者、景觀設計師、園林專業在校學生及相關專業從業者閱讀與參考。

作者簡介

  徐曄春,吉林省公主嶺市人,男。1990年畢業於吉林農業大學,先後在吉林省公主嶺農業局、廣東省惠州農業學校、廣東省農科院花卉研究所從事花卉推廣、教學、科研及生産等工作。主持及參加瞭二十餘個項目的研發工作,主編及參編《觀花植物1000種經典圖鑒》、《觀葉觀果植物1000種經典圖鑒》、《解毒花草傢養寶典》、《大自然珍藏係列——觀賞花卉》等三十餘部著作;並建有“花卉圖片信息網”、“踏花行花卉論壇”等花卉公益網站。
  
  吳棣飛,浙江溫州人,男。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園藝專業,研究生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獲風景園林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嚮為植物分類及園林植物應用,曾參與溫州植物誌等近五個項目的研究。主編《食用蔬菜與野菜》、《藤蔓植物》、《觀賞灌木》、《觀賞喬木》、《園林地被》、《花病防治1000問》等數十部書籍。曾在《中國花卉盆景》、《園林》、《花木盆景》等雜誌上發錶過多篇科普文章。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落葉灌木

夾竹桃科
001 雞骨常山

鼕青科
002 梅葉鼕青

小檗科
003 小檗

臘梅科
004 蠟梅
005 小葉六道木
006 糯米條
007 蝟實
008 金銀木
009 韃靼忍鼕
010 接骨木
011 紅蕾莢蒾
012 香莢蒾
013 黑果莢蒾
014 歐洲莢蒾
015 木本綉球
016 瓊花
017 天目瓊花
018 海仙花
019 錦帶花

山茱萸科
020 紅瑞木

杜鵑花科
021 杜鵑花

大戟科
022 一品紅

豆科
023 紅花錦雞兒
024 紫荊

錦葵科
025 木芙蓉
026 木槿

毛茛科
027 牡丹

薔薇科
028 榆葉梅
029 鬱李
030 麥李
031 毛櫻桃
032 貼梗海棠
033 日本貼梗海棠
034 平枝枸子
035 白鵑梅
036 棣棠
037 扁核木
038 雞麻
039 現代月季
040 繅絲花
041 玫瑰
042 黃刺玫
043 華北珍珠梅
044 珍珠梅
045 金山綉綫菊
046 單瓣笑饜花
047 粉花綉綫菊

茜草科
048 野丁香

木犀科
049 迎春
050 連翹
051 什錦丁香
052 華北紫丁香
053 歐洲丁香

虎耳草科
054 溲疏
055 圓錐綉球
056 太平花
057 雲南山梅花
058 刺果茶藨子
059 美麗茶蔗子

茄科
060 寜夏枸杞

梧桐科
061 非洲芙蓉

瑞香科
062 結香

馬鞭草科
063 紫珠
064 杜虹花
065 濛古蕕
066 臭牡丹
067 重瓣臭茉莉

常綠灌木

爵床科
068 蝦蟆花
069 假杜鵑
070 鳥尾花
071 珊瑚花
072 可愛花
073 彩葉木
074 嫣紅蔓
075 小駁骨
076 鴨嘴花
077 蝦衣花
078 雞冠爵床
079 金苞花
080 波斯紅草
081 大花鈎粉草
082 金葉擬美花
083 藍花草
084 紅花蘆莉
085 金脈爵床
086 硬枝老鴉嘴

番荔枝科
087 假鷹爪
088 紫玉盤

夾竹桃科
089 沙漠玫瑰
090 黃蟬
091 長春花
092 夾竹桃
093 玫瑰木
094 蘿芙木
095 羊角拗
096 鏇花羊角拗
097 狗牙花
098 黃花夾竹桃

五加科
099 羽葉福祿桐
100 八角金盤
101 鵝掌藤
102 鴨腳木

蘿藦科
103 馬利筋
104 氣球果
105 牛角瓜

小檗科
106 十大功勞
107 假豪豬刺
108 南天竹

紫葳科
109 黃鍾花
110 硬骨淩霄

紅木科
111 紅木

忍鼕科
112 大花六道木
113 枇杷葉莢蒾

黃楊科
114 頂花闆凳果

金粟蘭科
115 金粟蘭

藤黃科
116 金絲梅
117 金絲桃

山茱萸科
118 灑金桃葉珊瑚

鏇花科
119 藍星花

蘇鐵科
120 闊葉蘇鐵

柿樹科
121 烏柿

杜鵑花科
122 石楠杜鵑
123 西鵑
124 毛鵑

大戟科
125 紅桑
126 雪花木
127 狗尾紅
128 紅背桂
129 琴葉珊瑚
130 花葉木薯

牻牛兒苗科
131 天竺葵

唇形科
132 貓須草

豆科
133 金鳳花
134 紅粉撲花
135 硃櫻花
136 蘇裏南硃櫻花
137 翅莢決明
138 雙莢決明

百閤科
139 硃蕉
140 韆年木
141 百閤竹
142 富貴竹

亞麻科
馬錢科
韆屈菜科
木蘭科
錦葵科
野牡丹科
楝科
紫金牛科
桃金娘科
木犀科
柳葉菜科
棕櫚科
商陸科
海桐花科
藍雪花科
薔薇科
茜草科
蕓香科
山欖科
虎耳草科
茄科
山茶科
瑞香科
馬鞭草科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芳華絕代:中國傳統花卉藝術賞析》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深度探索中國傳統花卉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精湛的藝術技法和悠久的曆史傳承,為讀者呈現一場視覺與思想的雙重盛宴。我們並非專注於某種具體植物的分類學描述或栽培指南,而是將目光聚焦於花卉在中國文化、哲學、文學、繪畫、園林以及民俗中的多重意象與審美價值。全書分為“意境之美”、“形韻之韻”、“文脈之承”、“雅集之趣”及“傳承與新生”五個篇章,力求從多維度、深層次地解讀中國傳統花卉藝術的魅力所在。 第一章 意境之美:花卉的象徵與哲學 本章將深入剖析中國傳統文化中,花卉所承載的豐富象徵意義及其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我們從“梅、蘭、竹、菊”四君子談起,不僅闡述它們各自的品格象徵(如梅之堅韌不拔,蘭之高潔脫俗,竹之正直虛心,菊之淡雅傲骨),更將追溯這些象徵意義在中國古典詩詞、繪畫和文人心態中的演變與深化。例如,梅花在嚴寒中綻放,常被賦予堅毅、不屈的精神,在文人墨客筆下,它不僅僅是一種植物,更是人格理想的投射,是曆經磨難後依然傲然挺立的象徵。 我們將目光延伸至其他常見而又富有文化意蘊的花卉,如牡丹象徵富貴吉祥,荷花象徵清廉聖潔,桃花象徵愛情與美好的未來,桂花象徵金榜題名。這些象徵意義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中國人的生活哲學、倫理道德、民間信仰緊密相連。我們探討這些象徵是如何通過口耳相傳、藝術創作、節日習俗等方式,代代相傳,並最終融入民族的集體記憶。 此外,本章還將觸及中國傳統美學中“天人閤一”的思想在花卉藝術中的體現。花卉並非孤立的客體,而是被視為與自然、宇宙相呼應的生命單元。文人賞花,不僅在於其外在形態之美,更在於能從中體悟到宇宙的規律、生命的哲理。我們通過解讀曆代文人筆記、畫作題跋,揭示他們如何在賞花過程中實現精神的升華與情感的寄托。例如,觀賞一株盛開的桃花,可能引發對春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進而升華為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第二章 形韻之韻:花卉在藝術中的形態錶現 此章節將聚焦於中國傳統藝術領域,尤其是繪畫和雕塑中,花卉的形態美是如何被捕捉、錶現和升華的。我們將重點探討中國傳統繪畫中“寫意”與“工筆”兩種不同風格在錶現花卉時的特點。 在“寫意”畫法中,畫傢並不拘泥於花卉的精準描繪,而是通過簡練的筆墨,抓住花卉的神韻與意態。例如,水墨寫意牡丹,寥寥數筆,便能勾勒齣其雍容華貴的姿態;寫意蘭草,則通過靈動的綫條,展現其遺世獨立的風骨。我們將分析水墨暈染、筆觸輕重、墨色濃淡等技法如何營造齣花卉的立體感、質感和生命力。 而在“工筆”畫法中,畫傢則以細膩的筆觸,一絲不苟地描繪花卉的每一個細節,力求形神兼備。這種技法尤其擅長錶現花卉的精緻與華美,如工筆重彩牡丹,其層層疊疊的花瓣、細緻入微的紋理,無不展現齣精湛的技藝和對美的極緻追求。我們將對比分析這兩種不同風格的繪畫技法,探討它們各自的審美取嚮和藝術效果。 除瞭繪畫,本章還將探討花卉在雕塑、建築裝飾、陶瓷器皿等領域的形態錶現。從唐代慈恩寺的蓮花雕飾,到明清時期景德鎮的青花瓷繪,花卉的紋樣被巧妙地融入各種工藝美術之中,成為重要的裝飾元素。我們將分析這些藝術形式如何將花卉的生命力轉化為靜態的、永恒的美。我們還會關注那些具有特殊藝術價值的花卉造型,例如在傳統園林中,通過修剪、嫁接等技法塑造齣具有吉祥寓意或詩情畫意的花木形態,這些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創造。 第三章 文脈之承:花卉與詩詞、文學的交融 花卉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是詩人情感的寄托,是作傢意象的載體,是承載民族文化記憶的符號。本章將係統梳理花卉與中國古典詩詞、散文、小說等文學形式的緊密聯係。 我們將選取大量經典的詩詞作品,例如李白筆下“雲想衣裳花想容”的絕世容顔,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的傢國憂思,以及蘇軾“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的達觀人生。通過對這些詩句的賞析,讀者將深刻理解花卉如何被賦予豐富的情感色彩,成為詩人抒發喜怒哀樂、錶達人生理想的媒介。 我們將探討花卉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學流派中的形象演變。例如,在唐詩中,花卉多以繁盛、熱烈、象徵美好為主;而在宋詞中,則可能增添瞭更多的含蓄、婉約,甚至帶有一絲哀愁。我們還將分析花卉在小說、戲劇中的作用,它們可能成為情節發展的綫索,人物性格的映襯,或是營造特定氛圍的重要元素。 此外,本章還會觸及中國傳統散文中的賞花記、遊記,以及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中與花卉相關的敘事。這些文學作品共同構築瞭一個豐富多彩、充滿詩意的花卉世界,它們不僅記錄瞭古人對自然的觀察與熱愛,更展現瞭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第四章 雅集之趣:花卉與園林、生活美學 本章將深入探討花卉在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和日常生活美學中的應用與價值。中國傳統園林是中國哲學思想、人文精神與自然山水的完美結閤,而花卉則是園林中不可或缺的靈魂。 我們將分析園林中花卉的配置原則,如何根據植物的習性、花期、色彩、形態,以及園林的整體意境,進行巧妙的搭配,以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效果。例如,麯廊掩映處的幾株海棠,可以增添幾分嬌媚;池畔的幾叢荷花,則能營造齣清幽淡雅的意境。我們將探討“花境”、“花壇”、“花牆”等園林造景手法,以及如何通過時令花卉的更替,實現四季有景、月月有花的園林效果。 除瞭園林,花卉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美學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將介紹古人如何通過插花藝術來美化居室,陶冶情操。從唐代的“插花”,到宋代的“瓶花”,再到明清時期的“花道”,我們將追溯插花藝術的發展脈絡,分析不同時期插花的主要風格、技法以及所蘊含的文化寓意。例如,古人插花,不僅注重花朵的形態之美,更講究枝葉的姿態,以及瓶器的選擇,力求達到一種含蓄、雅緻的藝術境界。 本章還將觸及花卉在節慶習俗、婚喪嫁娶、服飾器物等方麵的應用。例如,春節期間的年宵花,寓意著吉祥如意;端午節的菖蒲艾葉,則有闢邪驅瘟的寓意。這些都體現瞭花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作為一種生活載體,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第五章 傳承與新生:當代視角下的花卉藝術 麵對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中國傳統花卉藝術也麵臨著挑戰與機遇。本章將探討傳統花卉藝術如何在當代得以傳承與發展。 我們將關注當代藝術傢、設計師、文化機構在挖掘、整理、創新中國傳統花卉藝術方麵的努力。例如,一些藝術傢通過當代繪畫、裝置藝術等形式,重新詮釋傳統花卉的意象;一些文化機構則緻力於推廣傳統花卉文化,組織展覽、講座、工作坊,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和參與。 同時,本章也將探討傳統花卉藝術與現代生活方式的結閤。例如,現代插花藝術如何藉鑒傳統技法,融入現代審美;如何在現代傢居設計中,運用傳統花卉元素,營造東方韻味;如何在都市生活中,通過花卉綠化,重塑人與自然的聯係。 我們還將審視當前一些關於花卉的現代研究,例如植物學、園藝學、民俗學等領域的研究,是如何為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花卉的科學屬性、文化價值提供新視角。雖然本書並非植物學專著,但我們相信,對花卉的深入理解,離不開科學的支撐。 最終,本章將呼籲讀者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去發現中國傳統花卉藝術的永恒魅力,並積極參與到其傳承與創新的實踐中來,讓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芳華絕代:中國傳統花卉藝術賞析》是一本深入淺齣的文化讀物,它不是一本冰冷的植物圖鑒,而是一扇通往中國傳統文化深邃世界的窗口。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喚醒讀者內心深處對美的感悟,對文化的認同,以及對自然的熱愛,讓我們一同在繁花似錦的意境中,品味中華文明的獨特韻味。

用戶評價

評分

關於插圖的質量,這本書絕對是行業標杆。我收藏瞭不少植物類的書籍,但能將植物的各個生長階段都如此精準捕捉並清晰呈現的,確實不多見。它們不是那種經過過度修飾的藝術照,而是非常忠實於植物本貌的記錄。我特彆欣賞它對細節的把握,比如有些灌木的枝條在鼕季會呈現齣獨特的顔色或紋理,這本書都沒有放過,專門配瞭特寫圖。這對於進行鼕季景觀設計的朋友們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要知道,很多灌木在落葉後,其形態美感主要就體現在枝乾上瞭。通過這些細緻的圖片,我甚至可以開始想象不同灌木在不同季節的組閤效果,這比單純閱讀文字描述要直觀得多。可以說,這套圖鑒的攝影師和繪圖師,對園林植物的理解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境界。

評分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在信息量的平衡上做得相當漂亮。很多同類書籍要麼就是堆砌瞭過多的拉丁學名和復雜的分類學知識,讓初學者望而卻步;要麼就是過度簡化,隻停留在“好看的植物”這個層麵,缺乏深度。但“觀賞灌木(第2版)”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在介紹每種灌木時,不僅標注瞭準確的中文名和常用的英文名,還用非常易懂的語言解釋瞭它們在園林應用中的價值——比如耐蔭性、抗逆性、適宜的土壤類型等等。這種實用主義的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我以前總是在選擇植物時糾結於“美不美”,現在我開始思考“適不適閤”。比如,在設計一個靠北的陰涼地帶時,我能夠迅速在書中找到幾種抗寒性強、喜陰的灌木作為備選方案。這種基於實際場景的知識檢索能力,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一本簡單的圖冊。

評分

從修訂版的角度來看,這次更新帶來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它體現瞭作者團隊對行業發展和最新物種引進的持續關注。我注意到書中加入瞭一些近年來在國內園林綠化中逐漸推廣的新優品種,這些信息在舊版中是缺失的。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園林行業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迭代更新的領域,新的抗病蟲害品種、適應新氣候變化的物種層齣不窮。這本書並沒有固步自封,而是積極吸納瞭這些前沿信息,讓這本書的“保鮮期”大大延長瞭。對於像我這樣需要緊跟行業趨勢的從業者來說,這意味著我不需要再為尋找最新的品種資料而東奔西跑瞭。它提供瞭一個相對權威和集中的信息源,確保我所參考和應用的設計理念不會過時。

評分

這套《園林植物圖鑒叢書》的“觀賞灌木”版本,我可是下瞭不少功夫纔把它啃下來的。說實話,一開始我還有點擔心,畢竟植物圖鑒這種東西,要麼內容太過學術化,要麼就是圖片質量不過關,難以實用。但拿到這本書後,我的顧慮基本打消瞭。它的排版設計非常用心,色彩搭配得當,那種沉穩中帶著生機的感覺,讓人一看就覺得是專業人士的匠心之作。尤其是對那些常見灌木的形態特徵描述,簡直細緻入微,從葉片的排列到花朵的細節,再到果實的成熟期,幾乎做到瞭“所見即所得”。我記得有一次去一個新建的公園考察,遇到幾種叫不齣名字的灌木,迴來後翻閱這本書,對照著清晰的彩圖和詳盡的文字描述,竟然能準確地判斷齣它們的大緻科屬。這種即時滿足感,對於一個園林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無價的寶藏。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師,在你身旁,隨時準備為你答疑解惑。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選擇也值得稱贊,這對於一本需要經常翻閱、可能還要帶著去野外考察的書籍來說,至關重要。它的開本適中,便於攜帶,而且紙張的質感非常好,雖然是全彩印刷,但拿在手裏並不會覺得過於沉重,長時間翻看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重要的是,它的裝訂非常牢固,我試著把它完全攤開平放在桌麵上,它能保持平整,這樣我在做筆記或者對照圖譜時,就不用一隻手死死按住書頁。這種對用戶體驗的細緻考量,雖然是“非內容”的部分,但卻極大地提升瞭閱讀和使用的愉悅感。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專業工具書,從內到外都應該體現齣對使用者需求的尊重,而這本圖鑒無疑做到瞭這一點。

評分

感覺有些不是灌木哦,如天竺葵

評分

科普書

評分

不錯的圖鑒,頂徐老師

評分

徐曄春,吳棣飛寫的的書都寫得很好,還是朋友推薦我看的,後來就非非常喜歡,他的書瞭。除瞭他的書,我和我傢小孩還喜歡看鄭淵潔、楊紅櫻、黃曉陽、小橋老樹、王永傑、楊其鐸、曉玲叮當、方洲,他們的書我覺得都寫得很好。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觀賞灌木(第2版),很值得看,價格也非常便宜,比實體店買便宜好多還省車費。書的內容直得一讀,閱讀瞭一下,寫得很好,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觀賞灌木(第2版)是園林植物圖鑒叢書中的一本。書中詳細介紹瞭落葉灌木、常綠灌木各種樹種的學名(拉丁名)、彆名、科屬、形態特徵、産地、習性、栽培要點、適生地區和園林應用。每一詞條都輔以清晰的葉、花、植株形態以及植物園林應用景觀的圖片。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觀賞灌木(第2版)適閤園藝愛好者、景觀設計師、園林專業在校學生及相關專業從業者閱讀與參考。,內容也很豐富。,一本書多讀幾次,。快遞送貨也很快。還送貨上樓。非常好。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觀賞灌木(第2版),超值。買書就來來京東商城。價格還比彆傢便宜,還免郵費不錯,速度還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書。,買迴來覺得還是非常值的。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隻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隻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瞭感嘆一番也就丟下瞭。所在來這裏買書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瞭。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中國人講虛實相生,天人閤一的思想,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從而獲得對於道的體悟,唯道集虛。這在傳統的藝術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因此中國古代的繪畫,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來錶現豐富多彩的想象空間和廣博深廣的人生意味,體現瞭包納萬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懷。讓我得到瞭一種生活情趣和審美方式,伴著筆墨的清香,細細體味,那自由孤寂的靈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尋求美的道路上指引著我,讓我拋棄浮躁的世俗,嚮美學叢林的深處邁進。閤上書,閉上眼,書的餘香猶存,而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皎皎明月,仙仙白雲,鴻雁高翔,綴葉如雨的衝淡清幽境界。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隻有這樣我們纔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園林植物圖鑒叢書觀賞灌木(第2版)是園林植物圖鑒叢書中的一本。書中詳細介紹瞭落葉灌木、常綠灌木各種樹種的學名(拉丁名)、彆名、科屬、形態特徵、産地、習性、栽培要點、適生地區和園林

評分

很專業的書籍,我喜歡

評分

圖鑒很好,細節與整體都有,識彆植物很好的幫手

評分

圖鑒很好,細節與整體都有,識彆植物很好的幫手

評分

很專業的書籍,我喜歡

評分

非常好,正版也便宜,網購確實給讀者帶來瞭方便。送貨師傅態度也很好的,還來哦 喜歡讀書,喜歡在京東買書!說到讀書的滋味,眾生深有感嘆;太苦瞭,不知何時是盡頭,很少從中找到樂趣。其實,讀書是苦與樂的交響麯,苦中有樂,樂中有苦。 首先說讀書苦的一種滋味。每天天微亮,我們都從暖烘烘的被窩中鑽齣來,匆匆趕到學校。上早自習,規規矩矩聽好每一節課,然後領到大堆作業,迴傢埋頭苦做,常常熬到深夜,連吃飯,睡覺都得計算時間,如果遇到難題,考試砸鍋,受到批評……那就更慘瞭。讀書可謂苦也。然而靜下心來想想,其實不然,凡是做學問的,都要經受這一鍛煉。《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小時候喜歡讀書,傢裏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嚮藏書的人傢去藉,藉來就親手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期歸還。鼕天天氣十分寒冷,硯颱裏的墨汁結成冰,手指凍的不能伸屈,也不敢懈怠。他從師求學的時候,經常背著書籍,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榖裏。嚴鼕颳著猛烈的大風,大雪深達幾尺,腳上的皮膚凍裂瞭也不知道,可見,讀書是要吃苦的瞭,因此,我們要有吃苦的準備。 其次說讀書樂的一種滋味吧,讀書雖然是件很苦的事,但樂趣卻不少。例如:當你聽著老師娓娓動聽的講課的時候,當你忽然齣一道難題的時候,當你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時候,當你和同學一起參加活動的時候……難道你沒有興奮過,快樂過嗎?其實,讀書的樂趣要有的,當你看著自己讀書的以摞摞書,當你能用所學知識與彆人展開辯論……你沒有欣慰嗎?這就是樂,它就在我們身邊。 苦和樂是相隨相伴的,有苦必有樂,有樂必有苦。革命前輩謝覺哉說過:“快樂是從艱苦中來的。”吳伯蕭也在《記一輛紡車》中寫道:“與睏難作鬥爭,其樂無窮。”我們今天有瞭苦,就會有學習中的苦和今後生活的樂。現在許多老師把上課當成遊戲,很多學生把讀書當成找樂。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這種做法值得效仿。 總之, “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 “讀萬捲書,行萬裏路.”由於對書籍的酷愛,遂使我對於寫作産生濃厚的興趣.萬籟俱寂的夜裏,獨坐書桌前,撚開颱燈,在煢然的燈光下,一疊稿紙,一枝筆,成為我最忠實的傾訴對象,透過清濾的筆尖,灑然揮發心坎的抱負和理想。 不知是什麼時候,我迷迷糊糊地被它網住,成為它的裙下臣,高歌此心永不渝。如果有人問我心在何處,我將毫不猶豫地迴答:我的心在書域中那早已失去鑰匙的鐵箱裏,永遠不在索迴。 書是茫茫人海中意識的羅盤,是智慧的綠源,它能增長我們的見聞,改變人的氣質,撫慰受創傷的心靈。因此古人所謂“富者因書而貴,貧者因書而富”的金言。固然隻是一捲薄薄的書本(指好書),但它所賦予的益處,也隻有愛書人纔能體會得齣。讀書是艱苦的,但樂在其中。隻要,我們勇於讀書,善於讀書,並從中找到樂趣,我想我們會在讀書中取得成功的最後想贊下京東服務,確實可以,客服對人客氣,希望這樣的網站能做大做強啊,絕對的支持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