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图鉴丛书:观赏灌木(第2版)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观赏灌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晔春,吴棣飞 著
图书标签:
  • 园林植物
  • 观赏灌木
  • 植物图鉴
  • 园艺
  • 花卉
  • 园林绿化
  • 植物识别
  • 园林设计
  • 植物学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31471
版次:2
商品编码:1113292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9
字数:3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国内首套全面介绍植物的图鉴,全套书共13本!

作者为浙江、广州等地园林设计院植物研究者,专业性强!

分类细致,大量一手图片,参考性强!

此套书为园林景观设计者必备案头手册!


相关系列图书: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观赏灌木(第2版)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观赏乔木(第2版)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藤蔓植物(第2版)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园林地被(第2版)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芳香植物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观果植物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多肉植物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彩色叶树种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水生植物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宿根植物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球根植物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常绿花卉


内容简介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观赏灌木(第2版)》是《园林植物图鉴丛书》中的一本。书中详细介绍了落叶灌木、常绿灌木各种树种的学名(拉丁名)、别名、科属、形态特征、产地、习性、栽培要点、适生地区和园林应用。每一词条都辅以清晰的叶、花、植株形态以及植物园林应用景观的图片。《园林植物图鉴丛书:观赏灌木(第2版)》适合园艺爱好者、景观设计师、园林专业在校学生及相关专业从业者阅读与参考。

作者简介

  徐晔春,吉林省公主岭市人,男。1990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先后在吉林省公主岭农业局、广东省惠州农业学校、广东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从事花卉推广、教学、科研及生产等工作。主持及参加了二十余个项目的研发工作,主编及参编《观花植物1000种经典图鉴》、《观叶观果植物1000种经典图鉴》、《解毒花草家养宝典》、《大自然珍藏系列——观赏花卉》等三十余部著作;并建有“花卉图片信息网”、“踏花行花卉论坛”等花卉公益网站。
  
  吴棣飞,浙江温州人,男。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园艺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获风景园林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分类及园林植物应用,曾参与温州植物志等近五个项目的研究。主编《食用蔬菜与野菜》、《藤蔓植物》、《观赏灌木》、《观赏乔木》、《园林地被》、《花病防治1000问》等数十部书籍。曾在《中国花卉盆景》、《园林》、《花木盆景》等杂志上发表过多篇科普文章。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落叶灌木

夹竹桃科
001 鸡骨常山

冬青科
002 梅叶冬青

小檗科
003 小檗

腊梅科
004 蜡梅
005 小叶六道木
006 糯米条
007 猬实
008 金银木
009 鞑靼忍冬
010 接骨木
011 红蕾荚蒾
012 香荚蒾
013 黑果荚蒾
014 欧洲荚蒾
015 木本绣球
016 琼花
017 天目琼花
018 海仙花
019 锦带花

山茱萸科
020 红瑞木

杜鹃花科
021 杜鹃花

大戟科
022 一品红

豆科
023 红花锦鸡儿
024 紫荆

锦葵科
025 木芙蓉
026 木槿

毛茛科
027 牡丹

蔷薇科
028 榆叶梅
029 郁李
030 麦李
031 毛樱桃
032 贴梗海棠
033 日本贴梗海棠
034 平枝枸子
035 白鹃梅
036 棣棠
037 扁核木
038 鸡麻
039 现代月季
040 缫丝花
041 玫瑰
042 黄刺玫
043 华北珍珠梅
044 珍珠梅
045 金山绣线菊
046 单瓣笑餍花
047 粉花绣线菊

茜草科
048 野丁香

木犀科
049 迎春
050 连翘
051 什锦丁香
052 华北紫丁香
053 欧洲丁香

虎耳草科
054 溲疏
055 圆锥绣球
056 太平花
057 云南山梅花
058 刺果茶藨子
059 美丽茶蔗子

茄科
060 宁夏枸杞

梧桐科
061 非洲芙蓉

瑞香科
062 结香

马鞭草科
063 紫珠
064 杜虹花
065 蒙古莸
066 臭牡丹
067 重瓣臭茉莉

常绿灌木

爵床科
068 虾蟆花
069 假杜鹃
070 鸟尾花
071 珊瑚花
072 可爱花
073 彩叶木
074 嫣红蔓
075 小驳骨
076 鸭嘴花
077 虾衣花
078 鸡冠爵床
079 金苞花
080 波斯红草
081 大花钩粉草
082 金叶拟美花
083 蓝花草
084 红花芦莉
085 金脉爵床
086 硬枝老鸦嘴

番荔枝科
087 假鹰爪
088 紫玉盘

夹竹桃科
089 沙漠玫瑰
090 黄蝉
091 长春花
092 夹竹桃
093 玫瑰木
094 萝芙木
095 羊角拗
096 旋花羊角拗
097 狗牙花
098 黄花夹竹桃

五加科
099 羽叶福禄桐
100 八角金盘
101 鹅掌藤
102 鸭脚木

萝藦科
103 马利筋
104 气球果
105 牛角瓜

小檗科
106 十大功劳
107 假豪猪刺
108 南天竹

紫葳科
109 黄钟花
110 硬骨凌霄

红木科
111 红木

忍冬科
112 大花六道木
113 枇杷叶荚蒾

黄杨科
114 顶花板凳果

金粟兰科
115 金粟兰

藤黄科
116 金丝梅
117 金丝桃

山茱萸科
118 洒金桃叶珊瑚

旋花科
119 蓝星花

苏铁科
120 阔叶苏铁

柿树科
121 乌柿

杜鹃花科
122 石楠杜鹃
123 西鹃
124 毛鹃

大戟科
125 红桑
126 雪花木
127 狗尾红
128 红背桂
129 琴叶珊瑚
130 花叶木薯

牻牛儿苗科
131 天竺葵

唇形科
132 猫须草

豆科
133 金凤花
134 红粉扑花
135 朱樱花
136 苏里南朱樱花
137 翅荚决明
138 双荚决明

百合科
139 朱蕉
140 千年木
141 百合竹
142 富贵竹

亚麻科
马钱科
千屈菜科
木兰科
锦葵科
野牡丹科
楝科
紫金牛科
桃金娘科
木犀科
柳叶菜科
棕榈科
商陆科
海桐花科
蓝雪花科
蔷薇科
茜草科
芸香科
山榄科
虎耳草科
茄科
山茶科
瑞香科
马鞭草科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芳华绝代:中国传统花卉艺术赏析》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度探索中国传统花卉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精湛的艺术技法和悠久的历史传承,为读者呈现一场视觉与思想的双重盛宴。我们并非专注于某种具体植物的分类学描述或栽培指南,而是将目光聚焦于花卉在中国文化、哲学、文学、绘画、园林以及民俗中的多重意象与审美价值。全书分为“意境之美”、“形韵之韵”、“文脉之承”、“雅集之趣”及“传承与新生”五个篇章,力求从多维度、深层次地解读中国传统花卉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一章 意境之美:花卉的象征与哲学 本章将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卉所承载的丰富象征意义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我们从“梅、兰、竹、菊”四君子谈起,不仅阐述它们各自的品格象征(如梅之坚韧不拔,兰之高洁脱俗,竹之正直虚心,菊之淡雅傲骨),更将追溯这些象征意义在中国古典诗词、绘画和文人心态中的演变与深化。例如,梅花在严寒中绽放,常被赋予坚毅、不屈的精神,在文人墨客笔下,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人格理想的投射,是历经磨难后依然傲然挺立的象征。 我们将目光延伸至其他常见而又富有文化意蕴的花卉,如牡丹象征富贵吉祥,荷花象征清廉圣洁,桃花象征爱情与美好的未来,桂花象征金榜题名。这些象征意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伦理道德、民间信仰紧密相连。我们探讨这些象征是如何通过口耳相传、艺术创作、节日习俗等方式,代代相传,并最终融入民族的集体记忆。 此外,本章还将触及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花卉艺术中的体现。花卉并非孤立的客体,而是被视为与自然、宇宙相呼应的生命单元。文人赏花,不仅在于其外在形态之美,更在于能从中体悟到宇宙的规律、生命的哲理。我们通过解读历代文人笔记、画作题跋,揭示他们如何在赏花过程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与情感的寄托。例如,观赏一株盛开的桃花,可能引发对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进而升华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第二章 形韵之韵:花卉在艺术中的形态表现 此章节将聚焦于中国传统艺术领域,尤其是绘画和雕塑中,花卉的形态美是如何被捕捉、表现和升华的。我们将重点探讨中国传统绘画中“写意”与“工笔”两种不同风格在表现花卉时的特点。 在“写意”画法中,画家并不拘泥于花卉的精准描绘,而是通过简练的笔墨,抓住花卉的神韵与意态。例如,水墨写意牡丹,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其雍容华贵的姿态;写意兰草,则通过灵动的线条,展现其遗世独立的风骨。我们将分析水墨晕染、笔触轻重、墨色浓淡等技法如何营造出花卉的立体感、质感和生命力。 而在“工笔”画法中,画家则以细腻的笔触,一丝不苟地描绘花卉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形神兼备。这种技法尤其擅长表现花卉的精致与华美,如工笔重彩牡丹,其层层叠叠的花瓣、细致入微的纹理,无不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和对美的极致追求。我们将对比分析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绘画技法,探讨它们各自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效果。 除了绘画,本章还将探讨花卉在雕塑、建筑装饰、陶瓷器皿等领域的形态表现。从唐代慈恩寺的莲花雕饰,到明清时期景德镇的青花瓷绘,花卉的纹样被巧妙地融入各种工艺美术之中,成为重要的装饰元素。我们将分析这些艺术形式如何将花卉的生命力转化为静态的、永恒的美。我们还会关注那些具有特殊艺术价值的花卉造型,例如在传统园林中,通过修剪、嫁接等技法塑造出具有吉祥寓意或诗情画意的花木形态,这些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造。 第三章 文脉之承:花卉与诗词、文学的交融 花卉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是作家意象的载体,是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符号。本章将系统梳理花卉与中国古典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紧密联系。 我们将选取大量经典的诗词作品,例如李白笔下“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绝世容颜,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家国忧思,以及苏轼“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达观人生。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赏析,读者将深刻理解花卉如何被赋予丰富的情感色彩,成为诗人抒发喜怒哀乐、表达人生理想的媒介。 我们将探讨花卉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学流派中的形象演变。例如,在唐诗中,花卉多以繁盛、热烈、象征美好为主;而在宋词中,则可能增添了更多的含蓄、婉约,甚至带有一丝哀愁。我们还将分析花卉在小说、戏剧中的作用,它们可能成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性格的映衬,或是营造特定氛围的重要元素。 此外,本章还会触及中国传统散文中的赏花记、游记,以及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与花卉相关的叙事。这些文学作品共同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诗意的花卉世界,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与热爱,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第四章 雅集之趣:花卉与园林、生活美学 本章将深入探讨花卉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日常生活美学中的应用与价值。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自然山水的完美结合,而花卉则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灵魂。 我们将分析园林中花卉的配置原则,如何根据植物的习性、花期、色彩、形态,以及园林的整体意境,进行巧妙的搭配,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例如,曲廊掩映处的几株海棠,可以增添几分娇媚;池畔的几丛荷花,则能营造出清幽淡雅的意境。我们将探讨“花境”、“花坛”、“花墙”等园林造景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时令花卉的更替,实现四季有景、月月有花的园林效果。 除了园林,花卉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美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将介绍古人如何通过插花艺术来美化居室,陶冶情操。从唐代的“插花”,到宋代的“瓶花”,再到明清时期的“花道”,我们将追溯插花艺术的发展脉络,分析不同时期插花的主要风格、技法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寓意。例如,古人插花,不仅注重花朵的形态之美,更讲究枝叶的姿态,以及瓶器的选择,力求达到一种含蓄、雅致的艺术境界。 本章还将触及花卉在节庆习俗、婚丧嫁娶、服饰器物等方面的应用。例如,春节期间的年宵花,寓意着吉祥如意;端午节的菖蒲艾叶,则有辟邪驱瘟的寓意。这些都体现了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一种生活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第五章 传承与新生:当代视角下的花卉艺术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国传统花卉艺术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本章将探讨传统花卉艺术如何在当代得以传承与发展。 我们将关注当代艺术家、设计师、文化机构在挖掘、整理、创新中国传统花卉艺术方面的努力。例如,一些艺术家通过当代绘画、装置艺术等形式,重新诠释传统花卉的意象;一些文化机构则致力于推广传统花卉文化,组织展览、讲座、工作坊,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 同时,本章也将探讨传统花卉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例如,现代插花艺术如何借鉴传统技法,融入现代审美;如何在现代家居设计中,运用传统花卉元素,营造东方韵味;如何在都市生活中,通过花卉绿化,重塑人与自然的联系。 我们还将审视当前一些关于花卉的现代研究,例如植物学、园艺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是如何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花卉的科学属性、文化价值提供新视角。虽然本书并非植物学专著,但我们相信,对花卉的深入理解,离不开科学的支撑。 最终,本章将呼吁读者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去发现中国传统花卉艺术的永恒魅力,并积极参与到其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中来,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芳华绝代:中国传统花卉艺术赏析》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文化读物,它不是一本冰冷的植物图鉴,而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文化深邃世界的窗口。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美的感悟,对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让我们一同在繁花似锦的意境中,品味中华文明的独特韵味。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插图的质量,这本书绝对是行业标杆。我收藏了不少植物类的书籍,但能将植物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如此精准捕捉并清晰呈现的,确实不多见。它们不是那种经过过度修饰的艺术照,而是非常忠实于植物本貌的记录。我特别欣赏它对细节的把握,比如有些灌木的枝条在冬季会呈现出独特的颜色或纹理,这本书都没有放过,专门配了特写图。这对于进行冬季景观设计的朋友们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要知道,很多灌木在落叶后,其形态美感主要就体现在枝干上了。通过这些细致的图片,我甚至可以开始想象不同灌木在不同季节的组合效果,这比单纯阅读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可以说,这套图鉴的摄影师和绘图师,对园林植物的理解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也值得称赞,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翻阅、可能还要带着去野外考察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它的开本适中,便于携带,而且纸张的质感非常好,虽然是全彩印刷,但拿在手里并不会觉得过于沉重,长时间翻看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的装订非常牢固,我试着把它完全摊开平放在桌面上,它能保持平整,这样我在做笔记或者对照图谱时,就不用一只手死死按住书页。这种对用户体验的细致考量,虽然是“非内容”的部分,但却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和使用的愉悦感。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专业工具书,从内到外都应该体现出对使用者需求的尊重,而这本图鉴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在信息量的平衡上做得相当漂亮。很多同类书籍要么就是堆砌了过多的拉丁学名和复杂的分类学知识,让初学者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度简化,只停留在“好看的植物”这个层面,缺乏深度。但“观赏灌木(第2版)”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在介绍每种灌木时,不仅标注了准确的中文名和常用的英文名,还用非常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它们在园林应用中的价值——比如耐荫性、抗逆性、适宜的土壤类型等等。这种实用主义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以前总是在选择植物时纠结于“美不美”,现在我开始思考“适不适合”。比如,在设计一个靠北的阴凉地带时,我能够迅速在书中找到几种抗寒性强、喜阴的灌木作为备选方案。这种基于实际场景的知识检索能力,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简单的图册。

评分

这套《园林植物图鉴丛书》的“观赏灌木”版本,我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才把它啃下来的。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毕竟植物图鉴这种东西,要么内容太过学术化,要么就是图片质量不过关,难以实用。但拿到这本书后,我的顾虑基本打消了。它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色彩搭配得当,那种沉稳中带着生机的感觉,让人一看就觉得是专业人士的匠心之作。尤其是对那些常见灌木的形态特征描述,简直细致入微,从叶片的排列到花朵的细节,再到果实的成熟期,几乎做到了“所见即所得”。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新建的公园考察,遇到几种叫不出名字的灌木,回来后翻阅这本书,对照着清晰的彩图和详尽的文字描述,竟然能准确地判断出它们的大致科属。这种即时满足感,对于一个园林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无价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在你身旁,随时准备为你答疑解惑。

评分

从修订版的角度来看,这次更新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它体现了作者团队对行业发展和最新物种引进的持续关注。我注意到书中加入了一些近年来在国内园林绿化中逐渐推广的新优品种,这些信息在旧版中是缺失的。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园林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迭代更新的领域,新的抗病虫害品种、适应新气候变化的物种层出不穷。这本书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吸纳了这些前沿信息,让这本书的“保鲜期”大大延长了。对于像我这样需要紧跟行业趋势的从业者来说,这意味着我不需要再为寻找最新的品种资料而东奔西跑了。它提供了一个相对权威和集中的信息源,确保我所参考和应用的设计理念不会过时。

评分

感觉有些不是灌木哦,如天竺葵

评分

感觉有些不是灌木哦,如天竺葵

评分

评分

感觉有些不是灌木哦,如天竺葵

评分

对于非专业人士是不错的选择,有很多彩图

评分

不错的图鉴,顶徐老师

评分

评分

很专业的书籍,我喜欢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