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太极大师翟维传亲授,五十余载深厚修为,真传太极拳法!
目录
第―章 太极古图释太极
一、古太极图,太极拳的指导哲学
二、太极阴阳与懂劲
第二章 理法完整邃密的武式太极
一、武式太极拳拳理渊源与传承
二、传统武式太极拳技术要点与养生功效
三、传统武式太极拳神意修炼要点
四、传统武式太极拳三个主要练习阶段
第三章 武式太极拳之内功心法
一、内功篇
二、心法篇
第四章 武式太极拳传统108式功法详解及实战应用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附录
精彩书摘
《武式太极拳传统108式》:
②对拉拔长
当意气、功法、心法和劲法相结合,就能产生一种对拉拔长之劲。对拉拔长手臂有,腿部有,身躯也有。对拉拔长是一种整体的弹簧劲,它的运用不但能使练拳的外形舒展、漂亮,而且练习者自身也会感觉身心舒畅。
手臂的对拉包括有上肢的对拉,要求尽量放长双手和双臂,这其中要注意肩肘腕的放松。具体到每一式,十字手是横向的手臂对拉,高探马是前后的,白鹅亮翅是上下的,野马分鬃是斜向的。手臂的对拉还有自身的,如左搂膝拗步,左手向左下搂,右手向前推,推出的右手臂一定要有对拉拔长,即手及手腕向前的同时,肩窝要向后拉,使手臂变长。但要注意,不能推过,过则不松,尤其要注意肘部,肘部要松沉。
对拉也体现在下肢上。如弓步,前腿弯曲,迎面腿向前撑,后腿向后蹬地,形成前腿和后腿的对拉;而虚步是前脚点地后腿坐实,前腿和后胯形成对拉。对拉还体现在身躯部分,头向上领起,肩向下松沉,尾闾正中,气下沉,似乎是将身躯拉长。对拉不但体现在单独的肢体上,还体现在肢体之间,如手臂和腿要形成对拉,前手和后胯要形成对拉。而且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有对拉,习练时可以逐一体会。
(4)气势鼓荡、敛气入骨、骨鸣
①气势鼓荡
气势鼓荡是指气势撑圆鼓荡,就能做到八面支撑,给对方造成一种撼动,起到合劲的作用。在技击中,气势鼓荡表现为周身上下处处是拳,挨哪儿哪儿发,神志专一,精神贯注,有遇敌欲吃之势。
②敛气入骨、骨鸣
气在身就能形成敛气入骨。所谓敛气入骨,就是通过内气的潜转,使气收敛入骨,达到心不外驰、气不外散。在推手时,利用松沉功夫,随着吸气将彼力收敛入脊骨,或沉入涌泉、钻入地心,这样就能把彼力化为乌有。
骨鸣是指练拳时做到敛气入骨,把力道练进骨头里,练到了骨髓中,筋的颤动就会引起骨骼的共鸣,继而带动全身骨头鸣动,以震荡之力冲洗骨髓,完成脱胎换骨。要想达到骨鸣的境界,需要多年的修炼,只有勤学苦练,并在名师的正确指导下,戒轻浮,贵沉着,功力既久,自然能添髓壮骨,使骨日益沉重,内劲增长。
……
前言/序言
武式太极拳传统108式(附DVD光盘1张)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我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在武式太极拳传统108式(附光盘1张)中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翟维传1.翟维传,:..翟世宗1.翟世宗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武式太极拳第五代正宗传人、太极大师翟维传亲授,五十余载深厚修为,真传正宗太极拳法!
评分
☆☆☆☆☆
太极拳是一项让世界人民着迷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运动。自从面世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深邃的文化底蕴、显著的健身效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特别是21世纪的到来,在高度文明、现代化的生活中,人们渴望自然、和谐的生活,健康、结实的体魄,太极拳恰好就是实现这些愿望绝好的运动。也正是因为如此,太极拳以其特有的方式发展着,从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到天安门万人太极拳表演,从城市到
评分
☆☆☆☆☆
没塑封,光盘能看,还行,以后再详看,没塑封总觉得不卫生
评分
☆☆☆☆☆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是一个美好而纯洁的精神世界,他会引导你走向人生的光明大道,会给你明智的选择,引导你去做一个完善的自我,会给你添加光彩,引导你走向遥不可及却又近在眼前的明天。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和植物人没什么两样吧,只会依赖别人。
评分
☆☆☆☆☆
评分
☆☆☆☆☆
还可以,挺不错的!
评分
☆☆☆☆☆
评分
☆☆☆☆☆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