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 | |||
书 名 | 阶梯围棋教室 从业余初段到业余3段(第2版) | ||
作 者 | 黄希文 | 出版社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2-10 | 版 次 | 1 |
印刷时间 | 2012-10 | 印 次 | 1 |
页 数 | 328 | 字 数 | 380000 |
I S B N | 9787538176957 | 开 本 | 16开 |
包 装 | 平装 | 重 量 | 430克 |
| 40元 | 折后 | 元 |
内容简介 |
作者根据多年的围棋教学经验,科学地将围棋爱好者的学棋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入门到业余初段、业余初段到业余3段、业余3段到业余6段、业余6段到棋手。按各种不同的水平,有针对性地编排围棋教学内容。 |
编辑 |
|
作者简介 |
黄希文,东北牡丹江人,1963年生。11岁开始学习围棋,13岁跟随恩师聂卫平棋圣从牡丹江到北京,开始了30余年的围棋生涯。14岁成为围棋职业棋手,1979年进入队,1982年定为四段,1990年升为六段。20世纪80年代有“东北棋王”之称。棋风雄健有力,擅长“围大空”、“杀大龙”。1988年开始投身围棋产业,先后成立了京西围棋会馆、金伯乐棋类培训中心等围棋培训机构。在多年的围棋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586围棋快速提高方案”,抓住了棋艺提高的关键环节,找到了迅速提高棋艺的佳途径。其独特的教学方法被棋界称为“5天长一段”。 |
目录 |
第1章 现代布局思路 |
书摘/插图 |
|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简直是为现代阅读习惯量身定做的。我以前看的棋谱,常常因为图太多或者字体太小而感到疲劳,尤其是在电脑上看电子版时,棋盘的黑白对比度和标注的清晰度直接影响学习效率。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采用了大量留白的设计,关键的着手点或者变化分支都会用不同的颜色和粗细线条进行标记,使得即使是那些变化复杂的局部,也能一眼看出重点所在。更重要的是,它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了一些非常具有启发性的“小结语”或者“格言”,这些小结语往往是作者对某一特定局面的深刻感悟,它们被巧妙地放置在图注的旁边,像是在跟读者进行私密的交流。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枯燥感。我发现自己不再是“硬着头皮”去啃书,而是带着一种探索未知的期待去翻阅,这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评分我一直很注重实战的复盘和总结,但往往找不到一个能够系统指导我如何将实战经验结构化的工具。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绝佳的框架。它似乎不是一本纯粹的教材,更像是一本高级棋手的“方法论”手册。它不局限于特定的棋型,而是提供了一套通用的判断标准。例如,它提出了一个“效率评分系统”,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但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教会读者如何在几十种选择中,快速评估出哪一种走法在当前局势下能够带来最大的“净收益”。这种抽象思维的训练,对于从三段向更高段位迈进至关重要。我开始尝试在我的对局后,不再仅仅是关注谁赢了谁输了,而是对照书中的一些判断原则,去审视自己在哪一步棋上“浪费了时间”或者“低估了对手的潜力”,这种自我修正的能力,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财富。
评分我接触围棋已经有些年头了,市面上那些号称“速成”的书籍,我几乎都买过,但大多都是重复来去地讲解那些烂熟于心的基本功,顶多在介绍一些最新的AI下法时略有新意。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抓住了“业余中段”棋手进阶的瓶颈所在。它没有花大量篇幅去讲解如何做眼活棋这种初级内容,而是直接切入了中盘的“厚薄转换”和“势力经营”的精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空与地”的辨析。很多棋手下到三段水平后,依然会混淆“实地”和“潜力”,这本书则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如何在中盘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确定的分数,以及如何在劣势时通过弃子取势,将对手的厚势转化为自己的进攻资源。它的文字风格非常老辣,带着一种久经沙场的棋手特有的洞察力,用词精准且富有冲击力,读起来酣畅淋漓,不像某些教学书籍那样软绵绵的,让人提不起精神去钻研复杂的计算。读完一章,我总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一下子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评分这本棋谱的讲解方式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完全跳出了传统棋谱那种枯燥的“对弈复盘”模式。我一直觉得很多围棋书籍在介绍定式或者布局时,总是把复杂的变化堆砌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它似乎更侧重于“思维导图”式的构建,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走这一步”,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步背后的逻辑和意图。比如,它在讲解某个常见的三三侵消时,没有穷尽所有分支,而是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为什么要这么走,目的是为了达成什么样的局面结构”,这种高度概括性的叙述,让我即使合上书本,那种局面的感觉也能残留在脑海里。对于我这种在初段徘徊了很久,总感觉“棋感”上不去的人来说,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过渡非常自然,不像有些教材上来就让你记大量复杂的对杀和眼位计算,而是先建立起对整个棋盘态势的理解。书中的图例虽然精简,但每一张图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典型案例”,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于“大局观”的培养速度明显加快了,不再是那个只会盯着局部打劫的“小棋手”了。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很多围棋书籍,尤其是针对业余高段位的书籍,往往默认读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基础理论,阅读门槛非常高,很多概念讲得过于简略,需要读者自己去查阅其他资料来补充。这本书的体贴之处在于它的“包容性与深度并存”。它既能满足一个想要冲段的棋手对深度计算和复杂手筋的需求,同时,它对那些基础稍有模糊的读者也极其友好。它会在关键转折点插入对某些基础概念的“二次确认”,但这种确认绝不是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维度上重新阐释其意义。这种“亦师亦友”的讲解姿态,让学习过程充满了安全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非常规”走法时的态度,他不会一味地否定,而是会引导读者去思考:“如果对手走了这一步,我们的应对策略应该是什么?”这种对全局应变的重视,远比单纯的“招法推荐”更有价值,让我的棋路变得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