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缩印本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缩印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编委会 著
图书标签:
  • 成语词典
  • 汉语词典
  • 语言文字
  • 工具书
  • 参考书
  • 新华书店
  • 第二版
  • 缩印本
  • 词汇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西单图书大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2504
商品编码:11160854000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缩印本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6-09-01
作者:本书编委会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45.00 页数: 印次: 30
ISBN号:9787100122504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2

编辑推荐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依据大型文献语料库,对收词、释义、例证等做了全面修订。收词从第1版的8000余条增加到10000余条,收录了“风生水起”“冰山一角”等大量新近产生的成语。

《新华成语词典》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型成语词典。收词严谨规范,涵盖古今常用成语;释义准确详备,说明褒贬色彩,指出特定用法;书证精当丰富,充分体现成语的时代性和使用特点。词典自2002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销量超过500万册。荣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是成语类辞书的品牌产品。

内容提要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这次修订,以大型语料库为文献依据,吸收多年研究成果,对词典的收词、释义、例证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改进。在保持第1版优点、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强词典的科学性、实用性。

◎ 审核、调整词目,收词从第1版的8000余条增加到10000余条,增收大量古今常用成语及新近产生的成语。

◎ 全面检查、改进释义。

◎ 核查书证;补充及更换部分更典型、更恰当的书证。

◎ 调整语源阐释方式,增加“语本”体例以表明成语定型之前的语源。

◎ 以常用常见和兼顾语源为原则,对部分主副条进行调整。

◎ 词典采用双色套印,条目释义部分用蓝色楷体表示,较第1版更为清晰、美观。

作者简介

本次修订人员皆为《新华成语词典》第1版编者。修订主持人:何宛屏;修订者:何宛屏、王玉、金欣欣。


文学史上的瑰宝:<谈文学> 导读 一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中,文学无疑是璀璨夺目的一颗巨星。它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与薪火相传的血脉。若要探寻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体味历代文坛的群星璀璨,《谈文学》无疑是一部绕不开的、至关重要的大部头。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作家名录或作品梗概,而是一部充满深刻洞察与宏大视野的文学理论与历史综述。它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叙事方式,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中国文学自先秦至近现代的漫长旅程。 二 先秦的奠基与萌芽:诗、骚、子、史的交织 《谈文学》开篇,便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先秦时期。作者没有止步于对《诗经》的“风、雅、颂”的简单划分,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蕴含的周代社会风貌与质朴的民歌精神。书中对于《楚辞》的论述尤为精彩,它不仅仅将屈原视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更将其视为浪漫主义精神的开创者,分析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如何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审美世界。 更引人注目的是对诸子散文的解读。作者敏锐地指出,先秦的哲学争鸣,实际上也是一场文学体裁的探索。无论是《论语》的精炼警句、《庄子》的汪洋恣肆,还是《孟子》的雄辩气势,都展现了中国散文在思想与形式上所达到的高度。这种对不同文体内在逻辑的梳理,为后续文学体裁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 汉唐气象:史诗的恢弘与诗歌的巅峰 步入汉代,《谈文学》着重探讨了“文变染乎 অবাধ”的趋势。汉赋的铺陈夸张、辞藻华丽,是汉代大一统帝国气象的文学投射。书中对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赋作,进行了细致的文体学分析,探讨了赋如何在中正平和的儒家思想与奇幻瑰丽的道家想象之间寻求平衡。同时,汉乐府民歌的回归,则被视为对民间疾苦最真挚的记录,是文学“为人生”的早期体现。 及至唐代,本书的笔墨最为酣畅淋漓。唐诗,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绝顶。作者不仅涵盖了初唐的宫廷气象、盛唐的边塞与山水田园的辉煌,更对李白(“仙才”的浪漫不羁)与杜甫(“诗史”的沉郁顿挫)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书中特别指出,唐诗的成熟,得益于格律的严谨与意境的开阔,它将个体的情感体验与宏大的宇宙意识完美融合。而中晚唐的转向,如白居易的平易近人与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则揭示了文学对社会责任的反思与文体革新的内在动力。 四 宋元的转型:词的婉约与戏曲的勃兴 宋代文学的核心,在于“词”的兴盛。作者清晰地阐述了词如何从音乐的附属品,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更细腻、更私人化的抒情文体。从柳永的市井情调到苏轼的豪放开阔,再到李清照的幽婉哀伤,《谈文学》细致描摹了宋词在表达人类复杂情感方面的巨大成就。这种“别是一家”的文体发展,反映了宋代文人阶层心态的微妙变化。 元代,随着民族的更迭与社会结构的变动,文学重心下移。本书对元曲(包括杂剧与散曲)的分析,着重强调了其通俗性和强烈的戏剧冲突。关汉卿、王实甫等人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研究元代社会风俗和市民阶层精神面貌的珍贵文献。作者在此强调了文学与说唱艺术结合的巨大潜力,预示了文学向更大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五 明清的繁盛与世情描摹:小说与小品的成熟 明清之际,白话文学迎来了爆发期。《谈文学》用大量篇幅论述了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它追溯了《三国演义》的英雄叙事结构、《水浒传》对底层反抗精神的赞颂,以及《西游记》的奇幻想象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对《红楼梦》的论述。作者视曹雪芹的巨著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不仅剖析了其百科全书式的时代内容,更着重分析了其心理描写的深度、悲剧意识的成熟,以及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认为它达到了中国古典叙事艺术的最高峰。同时,本书也关注了晚明小品文的兴起,如袁宏道兄弟的“性灵说”,揭示了文人对个性解放与真情流露的渴望,是对僵化八股文的一种温和反抗。 六 近代的探索与现代的重建 进入近代,面对西学东渐的巨大冲击,《谈文学》笔锋一转,转向了文学的革新与现代性的构建。作者详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进与必要性,从白话文的推广到对“娜拉出走”的关注,文学不再是象牙塔中的艺术,而是改造国民精神的利器。鲁迅的杂文,被视为对旧文化最深刻的解剖刀;现代诗歌对自由体裁的追求,则象征着思想的挣脱。 《谈文学》的终章,是对当代文学现象的冷静观察,探讨了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如何保持其独特性的问题。全书的结构严谨,论述深入浅出,既有宏观的历史坐标,又不乏对具体作品的精妙赏析。它为所有热爱中国文化、渴望深入理解文学本质的读者,提供了一张清晰而又富有启发性的地图。阅读此书,如同与一位博学的老者对坐,听他娓娓道来这几千年文脉的兴衰起伏,实乃一场思想与审美的盛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个单纯的“查词工具”,它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书。我注意到,在很多重要成语的解释后面,它会附带对该成语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意义侧重的微小变化进行简要说明。这让我意识到,语言是活的,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它随着社会语境的流变而产生的微妙适应。阅读这些批注,不仅是在学习词汇,更是在间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观念的变迁。对于我这种喜欢钻研语言学和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种“带着背景知识去理解词语”的方式,远比死记硬背有效得多。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这种启发性,是那种只提供简单定义的工具书完全无法比拟的,让每一次翻阅都变成了一次有趣的文化探险。

评分

作为一名语文爱好者,我对成语的掌握一直是既渴望又有些力不从心的状态,总觉得有些成语的典故和引申义把握得不够精准。过去我用过好几本号称权威的词典,但不是解释过于晦涩难懂,就是例句陈旧得脱离了现代语境。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的释义不仅准确还原了成语的本义,更重要的是,它对不同语境下的引申义和侧重点划分得极其清晰,用词更贴近现代人的理解习惯。比如,对于一些带有褒贬色彩的成语,它会特意用小字标注出使用时的情感倾向,这对于写作时避免用错词汇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有一次写一篇评论,一个词的褒义和贬义界限非常微妙,就是靠着这本书里给出的那一小段精妙的辨析,才让我的文章一下子提升了层次感,避免了语意上的含糊不清,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是其他工具书难以企及的。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有点担心“缩印本”是不是意味着内容上有删减或者简化了?毕竟市面上很多精简版都是牺牲了内容的完整性来换取便携性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完全打消了这个疑虑。它的收录量似乎非常全面,涵盖了我能想到的绝大多数常用成语,甚至连一些生僻的、文学作品中才偶见的成语也赫然在列。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成语的来源考证非常严谨,每一个成语后面的出处标注都清晰明确,很多典故都有详细的解释,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个朝代或一本书名。这意味着,当你查阅一个成语时,不仅仅是知道它的意思,更能追溯到它“从何而来”,这种知识的纵深感,对于深度学习者来说太重要了。它真正做到了在“缩”的形式下,保持了“丰”的内涵。

评分

我平时工作节奏很快,经常需要在各种场合快速核对信息,对工具书的检索效率要求极高。这本词典的索引设计简直是反人类直觉的好用。它不仅提供了标准的拼音首字母索引,还非常贴心地增加了部首索引,对于那些记不清发音但记得字形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查找单个字时,它的相关成语列表展示得很有条理,不会让你在一堆无关信息中迷失方向。我尤其欣赏它在同一个词条下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并列展示,这种横向的对比功能,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词汇联想能力。我不需要再翻好几本不同的书去对比这些细微差别,一本书就能提供一个完整的语义网络,大大节省了我的查找时间,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了“一目了然”。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没谁了,那种低调奢华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立刻就能感觉到它内含的厚重。我尤其喜欢它封面的那种磨砂处理,既防滑又显档次,而且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留下太多指纹,保持得特别好。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挺讲究,不是那种薄得一碰就皱的纸,稍微带点米白色的调调,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特别累。而且,这个缩印本的排版真是下了功夫的,在不牺牲清晰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信息量塞进去,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处理得当,让人在快速查阅时能一眼锁定目标。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对着工具书的人来说,这种对阅读体验的细致考量,真的非常加分,比那些只顾着堆砌内容,却在实体感受上敷衍了事的版本强太多了。它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本书不只是一个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