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分析(第5版)习题解答

数值分析(第5版)习题解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威,杨月婷 著
图书标签:
  • 数值分析
  • 数值方法
  • 高等数学
  • 算法
  • 计算数学
  • 第五版
  • 习题解答
  • 工程数学
  • 科学计算
  • 数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福州文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30922
商品编码:1116555525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QBB型比重杯是根据公家标准GB/T6750-86而设计制造的,本比重杯适用于测定各种涂料及辅助材料、油料等液体的比重,容积分为37ml、50ml和100ml三种。

密度杯为圆柱型,大开口,方便倒入﹑倒出及清洗。密度杯紧密的不锈钢盖有一个向上的斜坡至顶部的小孔,使多余的样品材料可溢出而不产生气泡,这样可增加精度。

密度杯由铝合金制成,使用公制单位,密度杯可盛规定量的液体。以下提供三种不同尺寸的密度杯。

主要技术指标:
■  100ml体积的ISO标准尺寸;50ml的特定体积;37ml体积的GB标准尺寸保证误差在1mg (0.001%)之内。测试在23°C±2°C进行,符合ISO标准。
■  操作步骤:
- 称重并记录清洁的密度杯的重量
- 调节密度杯和测试液的温度(20°C±0.5°C/68°F±1.0°F)
- 将样品装入密度杯
- 无倾斜地盖上盖子,避免空气气泡
- 用吸水的布吸去溢出的液体
- 称量装满液体的密度杯


型号 容积 材质
1 37ml 铝合金
2 50ml 铝合金
3 100ml 铝合金

 

比重杯测密度的计算方法

p = (m2 - m1)/ V 
m2=杯和式样总重(g)
m1=空杯重(g)
V =杯的容积(mL)

 

123456789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本与《数值分析(第5版)习题解答》无关的图书简介,内容将详尽且力求自然流畅,不包含任何关于原书的内容,避免任何人工智能痕迹的表述。 --- 图书简介:《行星际航行学导论:轨道动力学与任务设计基础》 作者:[虚构作者姓名,例如:张宏伟,李文静]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星辰科技出版社] ISBN:[虚构ISBN,例如:978-7-88888-666-9] 导言:跨越浩瀚星海的科学与艺术 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对头顶那片深邃夜空的仰望与探索。从最初的星盘观测到如今的深空探测器巡游火星、木卫二,每一次成功的航行都凝聚了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将一个探测器精准地送往数亿公里之外的目标,绝非易事。这门学科——行星际航行学,正是连接理论物理、精确计算与工程实践的桥梁。 《行星际航行学导论:轨道动力学与任务设计基础》并非一本停留在高中物理概念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面向有志于航天工程、天体物理或应用数学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专业工程师的深度教材与参考手册。本书旨在系统、全面地阐述支撑所有深空任务的数学框架、物理原理和工程方法。 第一部分:基础动力学:基石的构建 航行学的基石,无疑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但这远远不够。本书的开篇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在实际任务场景中,如何将这些基本定律转化为可操作的数学模型。 1. 轨道力学的严谨性: 传统上,我们讨论开普勒轨道,但对于近地卫星和复杂的引力摄动环境,二体问题已显不足。本书详细剖析了限制性三体问题(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RTBP)的拉格朗日点(Lagrange Points)区域特性,并引入了非惯性参考系下的动力学描述,如地球固连系和惯性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确保读者能准确处理航天器在行星际空间中的姿态与位置。 2. 摄动力学与扰动分析: 实际的轨道永远不会是完美的椭圆或双曲线。本书花费大量篇幅介绍主要的摄动源:行星引力场的非球形项(如地球的$J_2$项效应)、太阳辐射压力(Solar Radiation Pressure, SRP)对小型卫星寿命的显著影响,以及大气阻力在近地轨道(LEO)任务中的处理方法。我们不仅展示了如何将这些摄动项纳入变分方程,更侧重于平均化技术(Averaging Techniques),以期从复杂的微分方程中提取出可预测的长期趋势。 3. 轨道参数表示: 传统的开普勒要素(如半长轴、偏心率)在计算轨道机动时存在奇异性问题(特别是当偏心率趋近于零时)。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航天任务中广泛采用的定迹(Keplerian Elements)与非奇异轨道参数之间的转换,例如基于圆锥曲线(Conic Section)参数的表示法,以及用于精确状态向量传播的四元数(Quaternions)在描述姿态和轨道时的应用。 第二部分:转移轨道设计与机动优化 从一个轨道转移到另一个轨道,是所有航天任务的核心环节。这要求设计者必须在“燃料消耗”、“时间成本”和“精度要求”之间找到最优平衡点。 1. 霍曼转移与高阶优化: 虽然霍曼转移(Hohmann Transfer)是基础,但本书迅速过渡到更具实用性的方法。我们深入探讨了双椭圆转移(Bi-elliptic Transfer)在特定燃料/时间比率下的优越性,以及平面内转移(In-Plane Transfer)的数值解法。 2. 推进剂效率最大化: 在深空任务中,每一次微小的推力都至关重要。本书详细阐述了欧拉推导方法在计算特定轨道机动所需的ΔV(速度增量)中的应用。更进一步,我们引入了动力学约束下的最优控制理论。这包括对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Pontryagin’s Minimum Principle)在脉冲推进和连续推力(Low-Thrust Propulsion)任务设计中的应用,帮助读者理解如何设计出燃料消耗最少的推进轨迹。 3. 弹道捕获与重力助推: 对于行星际任务,如何“搭便车”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本书专门章节解析了重力助推(Gravity Assist)的原理,包括如何利用行星的引力场进行能量交换。特别地,我们详细讨论了行星际转移轨道(Interplanetary Transfer Orbits)的设计,从日心轨道计算到目标行星的捕获窗口确定,涉及拉普拉斯平面(Laplace Plane)的概念。 第三部分:任务实践与数值工具 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本部分着重于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具有工程精度的工具。 1. 轨道数值传播: 在实际任务中,我们无法仅依赖解析解。本书系统地比较了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辛积分器(Symplectic Integrators)在长期轨道传播中的性能差异。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步长控制策略,以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维持轨道能量的长期稳定性(这是航天计算中的关键挑战)。 2. 状态估计与导航: 航天器在太空中,其真实位置和速度(状态向量)必须通过观测数据(如地面站测距、多普勒频移)来实时估计。本书详细介绍了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及其扩展形式——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在航天器导航中的具体实现和参数调优。 3. 观测弧段与地面站测控: 成功导航依赖于对航天器进行有效的观测。本书讨论了如何基于任务需求,优化地面站的调度,确定最佳的观测角度和时间窗口,以最大化观测数据的几何精度(Dilution of Precision, DOP)。 结语:面向未来的航天工程 《行星际航行学导论》力求成为读者从理论学习到工程实践的稳固跳板。本书内容兼顾了理论的深度和工程的广度,所有章节均配有详尽的数学推导和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阅读本书后,读者将能掌握设计和分析复杂多体系统轨道、优化深空探测任务轨迹的必备知识和工具。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通往星际探索道路上的重要导航图。 目标读者: 航天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及研究生 从事卫星设计、轨道分析和任务规划的工程师 对天体动力学有深入学习兴趣的科研人员 --- (本书内容纯粹基于轨道动力学、控制理论与导航定位领域,不涉及任何与数学分析、微积分习题解答或其他非轨道力学相关的特定教材内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数值分析(第5版)习题解答》真是解救了我!我一直觉得数值分析这门课概念很多,理解起来有些吃力,尤其是那些证明和推导过程,光看课本常常是云里雾里。拿到这本习题解答之后,简直是如获至宝。它的解答非常详尽,不仅仅是给出最终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把每一步的推导过程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了。比如,在处理积分求积公式的时候,它会先回顾相关的基本概念,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你如何选择合适的节点和权重,即使是我这种基础不是特别牢固的学生,也能跟着它的思路一步步理顺。而且,它还会针对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给出提醒,或者提供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这些都是课本上很难找到的。我最喜欢的是,它不仅仅满足于“怎么做”,还会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我深入理解数值分析背后的数学思想非常有帮助。做完一道题,不仅是掌握了一个解题方法,更是对相关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我准备考试,或者日后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我拿到这本《数值分析(第5版)习题解答》的时候,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毕竟,很多习题解答只是简单地给出答案,对于学习帮助有限。但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内容编写非常严谨,每一个例题的解答都逻辑清晰,条理分道。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迭代法的部分,书中对不同迭代法的收敛性分析写得非常到位,不仅给出了理论证明,还结合了具体的例子来演示,这让我在理解抽象概念时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而且,它的题目覆盖面很广,从基础的插值、逼近,到更复杂的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几乎涵盖了数值分析的大部分核心内容。每道题的解答都附带了详细的步骤和解释,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比较复杂的题目,在它的引导下也能迎刃而解。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解答习题,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我的学习之路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数值分析的学生,这本书绝对是我最得力的学习伙伴。它不像有些习题集那样,只是把答案往上一扔,而是真正地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才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值算法时,例如最小二乘法或者QR分解,这本书提供的例题和详细解答,让我能从实践中去体会这些方法的精髓。它不仅仅告诉了我如何去计算,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计算背后的原理和意义。书中还经常会穿插一些小提示,指出一些常见的错误操作或者容易混淆的概念,这对于我避免走弯路非常有帮助。我感觉通过这本习题解答,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决书本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值问题的能力。

评分

我曾为数值分析中的繁复公式和抽象概念而头疼,直到我遇到了这本《数值分析(第5版)习题解答》。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的解答详尽而深入,对于每一个计算步骤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且常常辅以图示或更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数学原理。例如,在学习奇异值分解(SVD)时,书中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习题,让我一步步理解了SVD的几何意义以及它在数据降维等应用中的威力。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误差分析的重视,它会引导读者去关注数值计算中的误差来源和传播,并提出如何减小误差的方法,这对于提高数值计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它不仅教会了我“怎么做”,更教会了我“为什么这样做”,这种深入的理解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关键。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习题解答不仅仅是提供答案,更是提供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思路。这本《数值分析(第5版)习题解答》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解法,而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值分析的精髓。尤其是在一些涉及优化和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章节,书中提供的多种解法及其优缺点分析,让我对不同算法的适用场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鼓励我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我发现,当我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对照书中的解答进行学习时,我更能发现自己的思维盲点,并从中获得启发。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数值分析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评分

薄薄的一本习题集,印刷什么的都可以,还挺喜欢的

评分

还好

评分

正版图书,解析清楚

评分

好评

评分

东西邮丢了。

评分

书很新,内容还没看

评分

挺新的,纸张质量也不错

评分

挺新的,纸张质量也不错

评分

书很新,内容还没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