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风格上,这本书展现出一种近乎冷酷的客观性。你几乎找不到任何带有鼓励性或者引导性的措辞,更别提生动有趣的类比了。叙述如同冰冷的流水线作业,从一个事实平稳地滑向下一个事实,中间没有任何情感的波澜。例如,在讲解溶液酸碱平衡时,对pH值的定义、对pKa的引入,全部是基于严格的数学推导和热力学函数变化来构建的。作者仿佛彻底摒弃了任何尝试让抽象概念“变得容易理解”的努力。提到缓冲溶液时,它直接给出了亨德森-哈塞尔巴赫方程,然后迅速转向了在非水溶剂中应用该方程所面临的界限问题。它假设读者已经拥有了极高的化学直觉和扎实的微积分基础。这导致我在初次阅读时,经常需要不断地翻阅附录中那些晦涩的数学公式解释,或者不得不借助网络上的动画来可视化那些书中文字描述的微观粒子行为。这本书不喂养你,它只提供原材料,让你自己去搭建理解的建筑。这种“用户不友好”的设计,反过来也让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读者,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近乎偏执的精确度。
评分排版和图示方面,这本书可以说是一种视觉上的“折磨”。如果你习惯了现代教材中那些色彩斑斓、立体感十足的分子结构图和反应机理动画,那么这本书会让你立刻产生“穿越回过去”的错觉。所有的图例,无论是晶体结构的三维投影还是复杂的反应能级图,都是用最基础的黑白线条勾勒而成。线条的粗细变化极小,导致很多复杂的原子轨道重叠图,看起来就像是一团杂乱的毛线球,需要花费极大的注意力去分辨哪个是s轨道,哪个是p轨道。更别提那些反应机理图,它们通常只用简单的箭头和化学式堆砌而成,没有对过渡态的任何空间位阻或电子云密度的视觉化辅助。我甚至怀疑,作者是不是故意采用这种极简到近乎粗糙的视觉呈现方式,以此来迫使读者完全依赖文字描述去构建自己的心智模型。这种对视觉辅助的极度吝啬,使得对立体化学和轨道杂化的理解难度成倍增加,每一次试图理解一个复杂的配位化合物结构,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烧脑的解谜游戏,而不是轻松的学习过程。
评分这套书的习题部分,简直是理工科学生噩梦的具象化。我通常习惯于教材的习题是巩固基础概念的辅助工具,但这里的题目设计,完全脱离了传统的“概念题+计算题”的二分法。很多题目不是让你直接套用公式求解,而是要求你基于给定的热力学数据,推导出一个从未在课本正文中出现的复杂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要求分析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反应倾向于哪个方向。更要命的是,它还引入了大量的“开放性讨论题”,比如要求结合材料科学的最新进展,阐述为何某种特定晶格结构的氧化物在高温下更稳定,并要求你用量子力学的基础概念进行半定性的解释。这意味着,你不能指望通过死记硬背课本上的例子就能应对考试。这本书的编写者似乎坚信,真正的学习是在“卡壳”和“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的过程中发生的。每次做完一套习题,我都感觉自己不像是学完了本章节的知识,更像是完成了一次小型研究项目的文献综述和数据处理。这种强度,对于追求高分的学生来说或许是助力,但对我这种只是想顺利通过期末考试的普通人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几乎是那种老派教科书的典范——米白色的纸张,深蓝色的字体,连插图都显得有些年代感了,这让我一开始就有点打退堂鼓。我本是抱着学习基础化学的心态来的,结果翻开前几页,发现它对元素周期律的介绍,居然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追溯历史沿革,从道尔顿的原子理论一直讲到玻尔模型,中间穿插了大量化学家们为了确定原子量而付出的艰辛努力。这部分内容详尽到令人发指,仿佛在读一本化学史传记,而不是入门教材。我原本期待的是直接切入点,快速掌握核心概念,比如氧化还原电势的计算或者配合物的几何构型预测,但这本书却坚持要把每一点知识都放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进行阐述。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让知识体系的根基显得无比扎实,让人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它就是这样”。然而,对于一个时间紧张的学生来说,这种迂回的叙事方式无疑是拖慢了进度条。尤其是在处理早期电化学理论的章节时,各种复杂的历史实验细节反复出现,让人感觉像是被拉进了一个十九世纪的实验室,而不是坐在二十一世纪的教室里。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特色”,那就是它对“为什么”的执着,近乎偏执。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我最难以适应的地方,在于其对“理想模型”的极度推崇和对“实际偏差”的轻描淡写。它在介绍气体的性质时,花费了大量篇幅来阐述理想气体定律的推导和普适性,将分子间作用力和体积被视为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修正项”。然而,当它最终提到范德华方程时,过渡得极其仓促,仿佛只是为了应付审查要求而不得不加上的一笔。对于许多实际应用中的复杂体系,比如强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缔合效应,或者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解吸的非理想过程,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将其归类为“高级主题,超出本教程范围”。这导致我的知识结构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鸿沟:我非常清楚完美的理论模型是如何运作的,但对于在真实世界中,当理论失效时,我们实际依赖的半经验模型和修正方法,却是一片空白。这本书培养的是一个完美的理论构建者,但却不太适合培养一个能解决实际工业问题的工程师,因为它对“不完美”的现实世界的描绘,显得过于保守和不完整了。
评分不错
评分挺好!!!!!!!!!!!!!!!!
评分不错
评分本书最后一章介绍无机化学新兴领域。它属于知识的拓展,由于内容过于宏观、跳跃性较大,不便于课堂讲授,可以作为学生的选读材料
评分本书最后一章介绍无机化学新兴领域。它属于知识的拓展,由于内容过于宏观、跳跃性较大,不便于课堂讲授,可以作为学生的选读材料
评分③我们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总担心秩序失控而严格纪律,导致紧张有余而轻松不足。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思想顾忌,没有思想负担,提问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回答不用担心受怕,辩论不用针锋相对。同学们的任何猜想、幻想、设想都受到尊重、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解释,在聆听中交流想法、
评分孩子用书,质量好。孩子喜欢。
评分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