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年的“光辉”经历文慕贝仅谦虚的回忆说,“1965年法中之间刚开始实现交流之际,我还是一名年轻的记者,我在中国社会见证了那个时代两国关系的进步。其实在1964年,我由于获得了青年部的全国奖项作为最年轻的记者被中国妇女联合会邀请访华,并做了关于中国新社会和妇女生活新环境的报道。在那里,我遇到了我的丈夫-一名法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汉学家,我们在北京结婚,并一直在京生活到1967年。此后我们借多种不同机会经常回到有很多朋友的中国。作为一名作家和记者,从20多年前起,我就开始通过写作和小说关注中国和亚洲,并就当地的日常生活做文字和图片报道。”她特别提到,“我的观点没有偏见和评判,我也没有评说政治的实力。”
评分据悉,京东网上商城今日试运行销售的图书商品将涵盖文艺、社科、经管励志、教育考试、科技、生活、少儿等7大品类39个大分类超过10万种。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华书局,中信出版社等国内出版巨头对于京东网上商城全面进军网购图书市场寄予厚望,并拿出最好的资源鼎力支持。
评分评分
1965年,卡特琳·文慕贝把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一部纪实性作品《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法文版在法国推出后迅即成为畅销书,各大报刊纷纷介绍和连载,是当时法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主要作品之一,在向西方介绍新中国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触,从另一个角度描绘出了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面貌,尤其是中国的面貌。在叙述的过程中,卡特琳表达出了对中国的向往和深厚感情。
评分承蒙活跃于中法文坛的法语界巨擘、作家沈大力教授慨然应允执笔书评及为作者文慕贝“画像”;承蒙文慕贝女士百忙中、快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承蒙潘立辉先生慧眼独具的举荐;在感铭之外,我也希望,这个版面的字里图间,能带给读者一份历史的厚重,一份友情的温馨,一种对法中加强民间理解的期待——尤其是在法国总统即将访华,法中拉开共同纪念建交50周年序幕,这个特殊的“春季”。
评分1965年由阿尔班·米歇尔书局出版的文慕贝的纪实作品《每个人的中国》两周前被翻译成中文并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出版发行,她把此书称作“我的骄傲”。《每个人的中国》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被认为是两国为迎接建交50周年的具体活动之一。
评分本文分数 1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