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化学(2012年版) [Chemistry Today]

今日化学(2012年版) [Chemistry Toda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学化学》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化学
  • 教材
  • 大学
  • 理学
  • 2012
  • 化学导论
  • 基础化学
  • 高等教育
  • 学科教育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700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238720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hemistry Toda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今日化学(2012年版)》收录的都是化学及相关学科科研和教学方面的综述性和评论性文章。这些文章既涉及化学及相关学科的主流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成果,又涉及化学教育和教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改革。文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选材宽深结合,广博得当;阐述深入浅出,可读性较强。读者可从中了解国内外化学及相关学科有关领域的最新重大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趋势,从而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受到启迪。大学、中学教师可借鉴有关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化学专业的学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可吸收新概念和新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学习化学、研究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和科学工作者,则可了解化学专业知识,有助于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渠道,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内容简介

  《今日化学(2012年版)》汇集了《大学化学》杂志“今日化学”栏目2006—2011年的文章共41篇,内容主要介绍近几年来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态势。《今日化学(2012年版)》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选材宽深结合,广博得当;阐述深入浅出,可读性较强。
  《今日化学(2012年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专业教师的参考用书和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读物,也可供中学化学教师及各领域化学工作者学习和参考。

目录

烯烃复分解反应——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气候变化中的化学问题
磷脂囊泡的研究与应用
控制/活性自由基聚合的进展
一类新型的多孔材料——多孔配位聚合物
胶体晶体
基于发光化合物的氧气传感材料
将门虎子——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的若干科学问题
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
共轭聚合物为基础的荧光传感器
可调制光子晶体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高分子多尺度结构构筑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键价理论的研究进展
固体表面上的化学过程——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双光子生物荧光显微技术中的探针问题
兴奋剂与兴奋剂检测
酞菁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时间分辨荧光技术与荧光寿命测量
放射性、环境与健康——放射化学一隅
漫谈绿色荧光蛋白——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利用掠入射X射线技术表征高分子薄膜
单分子电子器件概况及其研究进展
超分子聚合物:自组装的高分子
探索核糖体的奥秘——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简述
微流控芯片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磁性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功能化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储氢材料的新载体——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取代酞菁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研究进展
聚丙烯腈分离膜表面的酶固定化研究进展
构建复杂有机分子的有力工具——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述
青蒿素——中药奇葩疟疾克星
浅谈胰岛素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漫话化学与人类健康
表界面分子吸附、组装与反应的电化学STM研究
仿生催化及其在烃类氧化中的应用
微流控技术与芯片实验室
生物“气味”研究进展
纳米空间化学——碳纳米管的填充研究
二氧化碳三元共聚物催化合成的研究进展
配位化学中的镜面对称性破缺——纪念配位化学创始人维尔纳首次拆分八面体Co(Ⅲ)配合物100周年
《光合作用的奥秘:从分子到生态系统》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对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以及生态学领域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而深入的指南,专注于探讨地球上最根本的能量转化过程——光合作用。我们深知,理解光合作用不仅是生物学的基础,更是探究生命起源、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关键。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的宏观视角与历史回溯 在本书的开篇,我们将宏观地审视光合作用在地球生物圈中所扮演的无可替代的角色。从大气中氧气的积累到现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基础,光合作用是驱动生命系统的原初引擎。 我们将追溯人类对光合作用理解的曲折历程。从简·英根豪斯(Jan Ingenhousz)揭示光照对植物释放气体的影响,到扬·范·海尔蒙特(Jan van Helmont)对质量守恒的初步认识,再到鲁宾(Ruben)和卡门(Kamen)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确定氧气的来源,以及阿尔文·阿恩斯(Arnon)揭示光反应中ATP和NADPH的产生。历史的脉络清晰地展示了科学研究如何层层剥茧,揭示这一复杂过程的内在机制。 第二部分:光反应——捕获光能的精妙工程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部分,是关于如何将捕获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堪称自然界中最精致的纳米机械工程。 我们将详细解剖叶绿体这一光合作用的“工厂”。深入探讨囊状体膜的精细结构,以及构成光系统的核心复合体——天线色素(如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如何高效地聚集光子。 重点内容包括: 1. 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的结构与功能: 比较两个光系统在吸收光谱、反应中心结构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 2. 水的氧化与氧气的释放: 详述PSII中水氧化复合体(Oxygen-Evolving Complex, OEC)的四价锰簇如何实现四电子氧化过程,这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第一步,也是地球生命所需氧气的来源。 3. 电子传递链(ETC): 详细阐述从PSII到PSI之间,电子如何依次流经质体醌(Plastoquinone, PQ)、细胞色素b6f复合体(Cytochrome b6f complex)和质体蓝素(Plastocyanin, PC)。 4. 质子泵与ATP的合成: 阐述细胞色素b6f复合体如何作为高效的质子泵,在类囊体膜两侧建立质子梯度,并最终通过ATP合酶驱动ADP磷酸化,合成能量货币ATP。 5. NADPH的生成: 描述电子到达PSI后,如何被再次激发,并通过铁氧还蛋白(Ferredoxin, Fd)还原辅酶因子NADP$^+$,生成高能还原力NADPH。 6. 非环式与环式电子传递: 除了标准的Z方案(非环式),我们还将探讨在特定环境压力下,植物如何进行环式电子传递,仅产生ATP而不产生NADPH,以维持代谢的平衡。 第三部分:碳固定——卡尔文-本森循环的精确控制 如果光反应是能量的捕获,那么碳固定就是将这些能量用于“建造”生命物质的过程。本部分将聚焦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即卡尔文-本森-巴沙姆循环(Calvin-Benson-Bassham Cycle, CBB Cycle)。 我们将循环分解为三个关键阶段,并对其每一步的酶促反应进行深入剖析: 1. 羧化阶段: 重点介绍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我们将探讨RuBisCO的双重身份(作为羧化酶和加氧酶)带来的挑战,即“光呼吸”现象。 2. 还原阶段: 阐述如何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将3-磷酸甘油酸(3-PGA)还原为三碳糖磷酸(G3P),这是碳固定的实际产物。 3. 再生阶段: 描述复杂的多步反应,确保核酮糖-1,5-二磷酸(RuBP)得以再生,从而维持循环的持续进行。 第四部分:适应性策略——C4与CAM植物的进化优势 虽然CBB循环是所有光合生物的基础,但面对炎热、干旱或高光照环境,植物演化出了高效的碳浓缩机制。 1. C4植物(如玉米、甘蔗): 详细分析解剖学上的“Kranz解剖结构”如何分隔初始的CO2捕获(在叶肉细胞中通过PEP羧化酶)和随后的CBB循环(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这一机制如何有效避免光呼吸,大幅提高碳固定效率。 2. 景天酸代谢植物(CAM,如仙人掌): 探讨CAM植物如何将CO2的吸收和固定在时间上分离,即夜间打开气孔吸收CO2并将其转化为有机酸储存,白天关闭气孔进行光反应和CBB循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水分。 第五部分:光合作用的调控与环境互作 光合作用并非恒定不变的,它受到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以及水资源的严格调控。 我们将讨论以下动态调节机制: 光抑制与光保护: 植物如何通过热耗散机制(如黄化色素循环)来应对过量的光能,防止叶绿素受损。 酶的活性调控: 阐述关键酶(如FBPase和Sedoheptulose-1,7-bisphosphatase)如何通过光依赖性的磷酸化/去磷酸化修饰进行快速激活或失活。 环境胁迫的响应: 探讨水分胁迫(气孔关闭)和氮素缺乏对光合电子流和碳固定效率的具体影响。 总结 本书通过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生态生理学的多重视角,构建了一个关于光合作用的全面知识体系。它不仅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了深入的参考,也为所有渴望理解生命如何利用太阳能的读者,搭建了一座通往绿色世界核心奥秘的桥梁。理解光合作用的每一个细节,就是理解我们生存的星球如何维持生命。

用户评价

评分

《今日化学(2012年版)》[Chemistry Today],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厚积薄发”,尤其是在对一些复杂化学现象的解读上。它不像有些速成读物那样,只给出表面的结论,而是会深入地剖析其内在的机制。例如,在讲解化学平衡的时候,它不仅仅是给出了平衡常数的公式,还会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出发,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形成动态平衡,以及影响平衡移动的各种因素。这种深入的探究,让我对化学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能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而且,书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设计,也相当有代表性,能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我去思考一些变式问题。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实验方法的部分,虽然不是详尽的实验手册,但它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实验设计的思路和目的,让我了解到化学实验是如何一步步验证理论、发现新知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化学不仅仅是记忆,更是一个推理、验证、再推理的严谨过程,充满了逻辑的魅力。

评分

当我翻开《今日化学(2012年版)》[Chemistry Today]时,最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平和而又不失严谨的叙述风格。这本书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宏大叙事,而是脚踏实地地从最基本的化学概念讲起,比如原子、分子、元素周期表等等。但即便如此,它也绝不显得枯燥乏味。它善于将这些基础知识与更广泛的化学应用联系起来,让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巨大价值。比如,在介绍元素周期表时,它不仅仅是讲解了各个元素的性质,还会举例说明这些元素在现代科技、医学、能源等方面的应用,让我觉得学习这些看似抽象的知识,实际上是在为理解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高科技产品打下基础。此外,书中的某些章节,在探讨一些前沿的化学研究方向时,也做得相当到位,虽然是2012年的内容,但其中对于一些未来趋势的预测,现在看来依然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我对化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好奇心。

评分

这本书,说是《今日化学(2012年版)》[Chemistry Today],当我拿到它的时候,内心还是挺期待的。毕竟,化学这门学科,总感觉是既神秘又重要的存在。翻开书页,那种略带复古感的纸张和印刷,立刻就让我有了一种捧着一本“老朋友”的感觉。虽然是2012年的版本,但对我这个平时接触化学不多的人来说,它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化学知识世界的窗口。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不像某些现代教材那样上来就抛出大量高深的概念,而是从一些基础的、贴近生活的现象开始,一步步引导你去理解背后的化学原理。比如说,它在讲解物质状态变化时,会用烧水、结冰这样的例子,让我觉得化学并不遥远,而是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且,书中的插图和图表设计,虽然不是那种极尽华丽的现代风格,但却恰到好处地将复杂的化学结构和反应过程可视化,这一点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能够更直观地把握那些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仅仅靠文字去想象。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扎实、友好,而且充满了探索的趣味。

评分

说实话,我对《今日化学(2012年版)》[Chemistry Today]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它作为一本入门读物的实用性和启发性上。我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与化学关联不大,但偶尔会因为一些新闻或者生活中的现象,想要了解背后的化学原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并没有一开始就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而是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比如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质?为什么我们需要给汽车加油?为什么肥皂可以洗干净东西?通过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出相关的化学概念。而且,它的讲解方式非常清晰易懂,避免了过于专业的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一些关键反应机理的解释,往往会用生动的比喻或者简洁的模型来代替复杂的数学推导,让那些原本看似难以捉摸的化学反应变得有迹可循。这本书更像是一个耐心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走进化学的世界,而不是强行将你推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它让我觉得,化学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充满逻辑性和美感的学科。

评分

我对《今日化学(2012年版)》[Chemistry Today]的印象,实在是可以用“惊喜不断”来形容。一开始,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比较偏向理论、甚至有些枯燥的教材,但事实证明我完全错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活泼,而且充满了人文关怀。它不像某些技术手册那样,只是冷冰冰地罗列公式和实验步骤,而是会穿插一些化学发展史上的有趣故事,比如某位伟大化学家的奇闻轶事,或者是某个重大化学发现背后的曲折过程。这些内容让我感觉,化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人性的学问。它让我看到了化学家们在探索未知时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也让我体会到了科学进步的艰辛与辉煌。此外,书中在讲解一些关键概念时,会引用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食品的保质期、药物的作用机制,甚至是塑料的降解问题,这些都让我对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觉得,学习化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思考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