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常用词语错例评改手册》从近年的主流媒体中,选出约8000余条差错案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医药、卫生、体育等多个方面。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常用词语错例评改常识部分
学习汉语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一、加强编校工作,减少文字差错
二、词类误用
三、浅谈用词不当
四、成语误用
五、同义词误用
六、同音词误用
七、要注意读音实际,标注儿化音
八、对应成分不搭配
九、并列结构搭配不当
十、成分残缺
十一、结构混乱
十二、语序不当
十三、认真纠正用字混乱现象
十四、常用标点符号误用
第二部分 常用词语错例评改案例部分
A
“哀大莫如心死”应改为“哀莫大于心死”
“哀声叹气”应作“唉声叹气”
“哀叹”不要写成“唉叹”
“哀婉”怎能写成“哀惋”
“哀怨”写成了“衰怨”
“挨得那么远”对吗?
“被”和“挨”不能共用
“挨个”应加“儿”
“捱”应改用“挨”
“挨罚款”应作“被罚款”
“皑白白”是生造词
“院落”能用“矮”形容吗?
“矮敦敦”应为“矮墩墩”
“爱滋病”应改为“艾滋病”
“爱”成了“受”,“深爱”变“深受”
“音乐”能“爱不释手”吗?
“药”不能用“爱戴”
上对下不能用“爱戴”
“爱好”和“嗜好”不同
“爱怜”与“爱恋”
面对“怪现象”不能说“爱莫能助”
“爱物及乌”应为“爱屋及乌”
“爱惜”不宜用于“机会”
应将“暧昧”改为“含混”或“模糊”
应把“碍手碍脚”改为“缩手缩脚”
“安”与“按”不要用混
“安插”不宜这样用
“火车站”能用“安放”吗?
“安份”应作“安分”
“安份守己”应改为“安分守己”
“生活”不能说“安康”
“安静”不宜形容“心情”
“安谧”的“谧”不要写错
能说“骚扰……安宁”吗?
“安排”不要写成“按排”
说“支配……安排”不恰当
不能说“安排……机会”
能说“担心食物安全”吗?
“效果更安全”的说法不妥
不能说“防患……安全”
是“安全”,还是“不安全”
不宜说“相处得……安全”
“安全无恙”宜改为“安然无恙”
“安适”不能当动词用
“安闲”怎能写成“安娴”
“安详”不宜用于“生活”
“安详”不宜形容“睡眠”
“安详”不应写成“安祥”
该用“安全”,却用了“安心”
“按装”系“安装”之误
不宜说“按着公路走”
“按步就班”应为“按部就班”
不能说“起到按摩”
“按捺”不能写成“按奈”
“按耐”应作“按捺”
“按扭”应作“按钮”
“按着”应改为“按照”
“案件”不能用量词“场”
是“审讯……案件”,还是“审理……案件”
“暗暗”不宜修饰“窃喜”
不宜说“明确暗示……”
“暗哑”应作“暗淡”
不宜说“暗中窃喜”
不宜说“暗自窃喜”
“黯”与“谙”不能混淆
“暗然神伤”应为“黯然神伤”
不能说“生活指数昂贵”
“昂然”与“盎然”不同
“昂头阔步”应改为“昂首阔步”
“园地里”能“翱翔”吗?
“翱翔”不能写成“遨翔”
“傲游”应作“遨游”
“邀游”应为“遨游”
“熬头”应作“鳌头”
“鏖战”不应用“激烈”修饰
“熬战”应作“鏖战”…
“傲慢”误用二例……
“傲慢”不能写成“傲漫”
“傲然”不能用于“鬼子”
B
“八廖穴”应为“八髂穴”
“拔尖儿”的“儿”不可少
“跋”和“拔”不同
“跋扈”的“跋”不应写成“拔”
……
后记
精彩书摘
“保膘”应作“保镖”
你偶尔走在大街上,碰见了和你那么熟悉的他,你还得装作不认识,你心里那个醋呀,因为人家身边一老一少两保膘,早把你忘到九霄云外了。
“保膘”指保持牲畜肥壮。“保镖”指会技击的人佩带武器,为别人护送财物或保护人身安全,也指做这种工作的人或泛指做护卫工作的人。两相比较,应将上例中的“保膘”改为“保镖”,否则不合句意。另外,“两”应改为“俩”,说成“一老一少俩保镖”。
说“持续保持”不妥
他的这种习惯持续保持数年之久。
“持续”指延续不断。“保持”指维持原状,使不发生变化。从词义上说“保持”本身就含有持续的意思,因此上例中说“持续保持数年之久”,显然是重复的。保留“保持”,应将“持续”删去。
应把“保持”改为“保护”
雪地上因阳光反射强烈,必须戴上有色眼镜来保持眼睛。
“保持”指维持原来的状况。在上例中,说“保持眼睛”既不合词义又不搭配。应将“保持”改为“保护”,说成“保护眼睛”。
“保持”应改为“保守”
由于她已成了新闻人物,因此,尽管她对自己的身份保持秘密,但有时也会被记者们发现,第二天她的照片就登上了报纸。
“保持”指维持使不消失或减弱,“保守”指保持使不失去。对这两个词认真加以辨析,就会知道,误例中的“保持”改为“保守”才合于规范。
“提高……保护”的说法不妥
会武术散打,也能提高一些自我保护,毕竟有些采访确实太危险,一些被采访者随身都携带着凶器。
“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到损害。在上例中,说“提高……自我保护”不搭配。可在“保护”之后加个“能力”,说成“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
前言/序言
《语言的镜鉴:审慎选词与精妙表达》 在这个信息爆炸、文字飞驰的时代,语言的准确性与表现力,如同清澈的溪流,滋养着思想的土壤;又如同精密的仪器,丈量着意义的边界。我们常常沉溺于文字的浩瀚海洋,却在不经意间,让一些细微的偏差,模糊了本应清晰的轮廓,削弱了本应有力的传递。 《语言的镜鉴:审慎选词与精妙表达》并非一本枯燥的语法教科书,也不是一本陈列错误的“反面教材”集。它更像是一位资深的生活向导,一位善于观察的街头智者,以一种更加贴近我们日常表达的视角,去审视那些在交际中,尤其是在书面语境下,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词语选择与表达技巧。本书旨在唤醒我们对语言的敏感度,提升我们对文字驾驭的自觉性,从而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精准、生动、富有感染力。 为何需要“审慎选词”?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元,是承载意义的最小舟楫。每一个词语都蕴含着特定的含义、色彩、语体和情感倾向。在瞬息万变的交流中,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词语差异,可能带来天壤之别的理解。 例如,“满意”与“满足”。“满意”多指对结果感到称心如意,侧重于结果的达成,如“我对这次考试成绩很满意。”而“满足”则侧重于内在需求得到填补,有时带有无奈或接受的意味,如“他勉强接受了这个安排,算是暂时满足了。”在某些情境下,使用“满意”来描述一个被迫接受的局面,会显得过于乐观,甚至不合时宜;反之,用“满足”来形容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刻,又会显得贬低了其价值。本书将深入探讨这类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揭示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适用性,帮助读者在词海中寻觅最恰当的那一叶扁舟。 再如,我们常常混淆“建议”与“命令”。“建议”是提出意见,供对方参考,语气委婉,如“我建议你明天再来。”而“命令”则是强制要求,带有权威性,如“校长命令学生立刻解散。”在团队协作中,如果将一些非强制性的想法,以“命令”的口吻表达出来,很容易引起抵触情绪,打击团队士气。本书会引导我们识别并区分这类词语的语体特征,让我们在需要表达意见时,能恰当地选择委婉还是直接,在需要传达指令时,能清晰有力地发出信号。 本书还会关注那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或时代印记的词语。比如,“复兴”与“振兴”。“复兴”往往带有重拾昔日辉煌的意味,强调恢复到过去的某个高峰;而“振兴”则更侧重于使原有的事业、经济等重新活跃起来,发展壮大。在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崛起时,用词的差异,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其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的认知。本书将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解析这些词语背后所承载的深层含义。 “精妙表达”的艺术何在? 仅仅选词准确,固然是良好表达的基础,但要达到“精妙”,则需要更高的技艺。精妙的表达,不仅在于内容的准确,更在于形式的生动、逻辑的严谨、情感的到位。它能让读者如沐春风,印象深刻,甚至产生共鸣。 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句式的变化。平铺直叙的短句,或许能传递信息,但略显单调;过于冗长的长句,则容易让读者迷失方向。如何通过句式的长短结合、主动被动语态的灵活运用、以及恰当的关联词语的连接,让句子流畅而不失力度?本书将剖析各种句式结构的优劣,提供范例,帮助读者掌握构建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的句子的技巧。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让语言焕发生机的关键。一个巧妙的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将复杂的概念形象化;一个生动的拟人,能赋予 inanimate objects 以生命,增加文字的趣味性;而整齐的排比,则能增强语言的气势,深化主题。本书不会仅仅罗列这些修辞手法,而是会结合实际表达中的常见误用与妙用,去分析不同修辞手法的适用场合、表达效果,以及如何避免过度滥用而显得矫揉造作。 语言的逻辑性同样是精妙表达的基石。清晰的逻辑,如同建筑的骨架,支撑起整个表达的结构。本书会关注那些容易导致逻辑混乱的表达方式,比如因果关系的颠倒、并列关系的混淆、转折关系的突兀等等。通过对实际表达中的逻辑漏洞进行剖析,引导读者学会构建清晰的思维脉络,让观点层层递进,论证有力。 此外,情感的恰当注入,是让文字具有温度和灵魂的关键。我们表达的目的,很多时候是为了传递情感,引发共鸣。本书将探讨如何在追求客观准确的同时,不失情感的温度。是使用感性词汇,还是通过叙事来烘托情感?是运用设问来引发读者思考,还是用感叹来表达内心的激动?这些都将是本书探讨的内容。 为何强调“评改”? “评改”二字,恰恰点明了本书的独特之处。它不是简单地列出“对”与“错”,而是更侧重于“为何如此”,以及“如何更好”。 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用法,本书不会止步于指出“这是不对的”,而是会深入分析错误产生的根源。是由于词义理解不清?是由于语境把握不当?还是由于受到了方言的影响?通过对错误根源的剖析,读者才能真正理解其症结所在,从而避免下次再犯。 更重要的是,本书提供的是“评改”的思路和方法。当我们在自己的表达中遇到困惑时,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去审视?当我们在阅读别人的文字时,如何去辨析其优劣?本书将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评改框架,帮助读者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地去审视和优化自己的语言表达。 这其中,涵盖了对日常交流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瑕疵”的纠正,也包括对更为复杂、需要深度思考的表达问题的探讨。例如,在公文写作中,如何才能避免官腔十足,让语言更具人情味?在学术论文中,如何才能做到严谨而不失生动?在文学创作中,如何才能在不落俗套的同时,触动人心?本书将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现评改的过程,让读者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批判性思维和自我优化的能力。 本书的目标读者? 《语言的镜鉴:审慎选词与精妙表达》适合所有希望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人。 学生群体: 无论是语文学习,还是其他学科的写作,准确生动的语言都是基础。本书将帮助学生在写作中避免常见的词语误用和表达不清的问题,提升文章的整体质量。 职场人士: 在商务邮件、报告撰写、会议发言等场合,精准的语言能提升沟通效率,展现专业素养。本书将提供实用的技巧,帮助职场人士在工作沟通中游刃有余。 媒体从业者: 文字是媒体的生命线。本书将有助于记者、编辑等媒体工作者,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更加严谨、客观、富有吸引力。 文化工作者: 作家、翻译家、学者等,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本书将从更深层次的语言哲学和表达艺术的角度,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所有热爱文字、追求进步的普通读者: 语言是我们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工具。掌握它,就是掌握了更广阔的天地。本书将为所有渴望让自己的语言更具力量、更富魅力的人,提供一份珍贵的参考。 《语言的镜鉴:审慎选词与精妙表达》并非旨在“打假”,而是希望成为读者在语言探索道路上的一位知己,一位良师。它邀请您一同走进语言的奇妙世界,用审慎的目光去审视每一个词语,用精妙的双手去雕琢每一句话语,最终,让您的表达,如同一面澄澈的镜子,映照出思想的光辉,传递出真挚的情感,触动最柔软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