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51年,我还是一个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继续读书,毅然下乡当代课教师。为了争取当一个合格的教师,我努力工作,勤奋刻苦地学习。可是在农村图书资料贫乏,为了借《教育名言启示录》,要跑几十里路到区中心小学。这段经历使我深切地体验到农村教师工作十分艰苦,学习资料奇缺。正是有了这段亲身感受,才促使我下决心在20世纪80年代连续主编了《农村小学教师手册》《小学数学教师手册》,受到农村教师的热烈欢迎。
五年的农村教师生涯,坚定了我一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志向。1956年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专攻小学数学教学法,并开始酝酿“尝试教学法”。
作者简介
邱学华,江苏常州人。1935年7月生。196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做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师范学校校长和教科所教研员,兼任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小学荣誉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出版著作270多本,在国内外发表文章600多篇。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你的教鞭卞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中国教青家顾明远
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称职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
让学生变得聪明月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目录
教育作用篇
一、教育是立国的根本
二、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
三、教育可以改变人生
四、教育即生活
五、人的一生都要接受教育
六、学校教育要不断改革和发展
素质教育篇
一、基础教育不能办成应试教育
二、基础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三、教育在于唤醒学生的潜能
四、关注生命,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学生
五、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六、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
七、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
创新教育篇
一、创新,即创造新成果的本领
二、培养助手,实行民主管理
三、必须讲究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篇
一、孩子早期是十分重要的时期
二、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
三、父母的爱会成就孩子,溺爱反而会坑害孩子
四、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
五、了解孩子的世界,才能实施有效教育
六、教育孩子要宽严结合
幼儿教育篇
一、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二、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
三、幼儿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基本时期
四、儿童的全部生活,也就是游戏
五、必须引起儿童的兴趣
六、观察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
七、儿童的世界,让他们自己去探讨发现
课堂教学篇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二、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变得聪明
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四、上课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为了巩固和应用知识,要进行必要的训练
六、教师上课要满怀真情
七、教师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方法篇
语文教学篇
作文教学篇
读书方法篇
数学教学篇
外语教学篇
科学教学篇
艺木教学篇
体育教学篇
教育诗词篇
教育谚语篇
附录
名人简介
精彩书摘
强调在中小学教育价值观中增强生命性,就是要使每一个教师都强烈地意识到:教师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生命;人类最宝贵的是生命的成长。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
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索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0页“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肖川:《教育的力量》,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61页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肖川:《教育的力量》,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61页教育的真谛应该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燕国材:《试论教育的真谛》,《解放日报》,1989年5月26日人脑天赋的素质是智力发展动力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智力的唯一决定性的因素。后天环境、教育、实践也是智力发展动力的因素之一,但它也不是智力的唯一决定性的因素。天赋素质和后天环境是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天赋素质能起作用,但主要是后天的环境、教育、实践的作用,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
前言/序言
教育名言启示录:点亮智慧,涵养心灵的智慧之光 在知识的海洋中,总有一些璀璨的星辰,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照亮了人类求知的道路,也温暖了无数探索者的心灵。它们是先哲的智慧结晶,是教育的灵魂回响,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不朽力量。《教育名言启示录》正是这样一部精心编纂的宝典,它汇集了古今中外无数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教育箴言,旨在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进行一次深邃而富于启迪的心灵对话。 这本书并非简单的名言摘录,而是将这些凝练的智慧之语置于广阔的历史与思想背景之下,细致地阐释其内涵,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并探讨其在当今教育实践中的现实价值。它如同一位博学的向导,引领我们探索教育的本质,理解成长的奥秘,感悟人生的真谛。 穿越历史长河,聆听智慧回响 《教育名言启示录》的魅力首先在于其内容的包罗万象。它跨越了东西方文明的壁垒,从孔子、孟子的儒家智慧,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哲学;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为学生的心灵而工作”,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从现代教育巨匠的创新理念,到富有远见的教育政策制定者的洞察。每一句名言都如同一个独特的视角,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 本书的编者并非随意堆砌,而是力求呈现一个系统而多元的教育思想图景。通过对名言的精选与分类,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理念的演进轨迹,感受不同教育流派的特色与碰撞。例如,在关于“学习的本质”这一章节,你或许会读到中国古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警示,也会看到西方学者关于“实践出真知”的强调,更能体会到当代教育家们对“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呼唤。这些对比与联系,能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更为立体和全面的学习观。 深度挖掘,拨开迷雾见真章 《教育名言启示录》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对每一句名言的深度解读。本书的解读绝非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力求深入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心理学原理以及实践经验。编者会追溯名言的出处,考证其产生的历史语境,分析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帮助读者理解名言诞生的必然性以及它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例如,当解读“给我一个孩子,我可以把他塑造成任何我想要的模样”这句话时,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其字面上的“可塑性”含义,而是会深入探讨其背后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哲学辩论,分析其可能引发的教育权力边界的思考,以及在强调天赋与后天培养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的现代教育困境。通过这样的解读,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便能引发读者对教育伦理、个体自由与社会责任的深层思考。 又比如,针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本书会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它会解析“工程师”的职业特性——严谨、精密、创造力,并将这些特性与教师的职责进行对比,阐述教师在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同时,本书还会探讨“灵魂”的复杂性,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去滋养和启迪一个人的内在世界,而非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本书还会引用其他教育家的相关论述,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唤醒”、“教是为了不教”,来丰富和深化对“灵魂工程师”这一概念的理解。 联系现实,启迪当下教育实践 《教育名言启示录》的价值并不仅限于理论层面,它更注重将古老的智慧与当下的教育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教育管理者,本书都能提供切实的启示和行动指南。 在家庭教育方面,本书中的许多名言能够帮助家长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当家长们面对孩子叛逆期的困扰时,书中关于“理解比管教更重要”或“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的名言,能够给予他们反思和调整的方向。当家长们焦虑于孩子的成绩时,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或“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箴言,则能提醒他们关注孩子的成长体验和内在驱动力。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教育名言启示录》更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学瓶颈、学生差异、职业倦怠等问题。书中关于“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论述,能够为教师提供创新的教学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灵感。例如,当教师感到疲惫时,一句“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名言,或许就能重新点燃他们的职业热情,让他们看到自己工作的伟大意义。 在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方面,本书中的名言也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引。许多关于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的经典论述,能够帮助决策者在制定教育方针时,回归教育的本质,避免短视和功利。 涵养心灵,塑造健全人格 《教育名言启示录》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狭义的“教育”范畴,它更是一种关于人生、关于智慧、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启示。书中不乏那些关于品德修养、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的名言,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关于“诚实”、“善良”、“责任感”的名言,能够帮助读者认识到这些品质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关于“坚持”、“毅力”、“乐观”的论述,则能够激励读者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 本书还特别关注“心灵的成长”。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感到焦虑和迷失。书中那些关于“静心”、“内省”、“感受生活之美”的教诲,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浮躁的心灵,引导读者去发现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力量。它鼓励人们放慢脚步,去聆听内心的声音,去体悟生命的意义。 《教育名言启示录》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馈赠。它如同一个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泉,为每一个渴望成长、追求卓越的人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它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聆听先哲的教诲,理解教育的真谛,涵养高尚的心灵。阅读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洗礼和生命的升华。在这本书的陪伴下,愿每个人都能点亮自己智慧的火炬,迈向更加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