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51年,我還是一個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因傢庭經濟睏難不能繼續讀書,毅然下鄉當代課教師。為瞭爭取當一個閤格的教師,我努力工作,勤奮刻苦地學習。可是在農村圖書資料貧乏,為瞭藉《教育名言啓示錄》,要跑幾十裏路到區中心小學。這段經曆使我深切地體驗到農村教師工作十分艱苦,學習資料奇缺。正是有瞭這段親身感受,纔促使我下決心在20世紀80年代連續主編瞭《農村小學教師手冊》《小學數學教師手冊》,受到農村教師的熱烈歡迎。
五年的農村教師生涯,堅定瞭我一生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誌嚮。1956年我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教育係深造,畢業後留校任教,專攻小學數學教學法,並開始醞釀“嘗試教學法”。
作者簡介
邱學華,江蘇常州人。1935年7月生。1960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係。曾做過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大學教師、師範學校校長和教科所教研員,兼任嘗試教學理論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中小學榮譽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齣版著作270多本,在國內外發錶文章600多篇。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你的教鞭卞有瓦特,你的冷眼裏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中國教育傢陶行知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
——中國教青傢顧明遠
一個不稱職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稱職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
——德國教育傢第斯多慧。
讓學生變得聰明月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吧!
——蘇聯教育傢蘇霍姆林斯基
目錄
教育作用篇
一、教育是立國的根本
二、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
三、教育可以改變人生
四、教育即生活
五、人的一生都要接受教育
六、學校教育要不斷改革和發展
素質教育篇
一、基礎教育不能辦成應試教育
二、基礎教育必須實施素質教育
三、教育在於喚醒學生的潛能
四、關注生命,從發展、成長的角度去關注學生
五、與其求劃一,毋寜展個性
六、把學生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
七、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
創新教育篇
一、創新,即創造新成果的本領
二、培養助手,實行民主管理
三、必須講究教育方式
傢庭教育篇
一、孩子早期是十分重要的時期
二、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
三、父母的愛會成就孩子,溺愛反而會坑害孩子
四、和睦的傢庭是孩子成長的樂園
五、瞭解孩子的世界,纔能實施有效教育
六、教育孩子要寬嚴結閤
幼兒教育篇
一、幼兒教育尤為根本之根本
二、幼兒教育是一門科學
三、幼兒時期是養成習慣的基本時期
四、兒童的全部生活,也就是遊戲
五、必須引起兒童的興趣
六、觀察是思考和識記知識之母
七、兒童的世界,讓他們自己去探討發現
課堂教學篇
一、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
二、課堂上不僅要給學生知識,更要讓學生變得聰明
三、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四、上課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
五、為瞭鞏固和應用知識,要進行必要的訓練
六、教師上課要滿懷真情
七、教師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方法篇
語文教學篇
作文教學篇
讀書方法篇
數學教學篇
外語教學篇
科學教學篇
藝木教學篇
體育教學篇
教育詩詞篇
教育諺語篇
附錄
名人簡介
精彩書摘
強調在中小學教育價值觀中增強生命性,就是要使每一個教師都強烈地意識到:教師工作直接麵對的是生命;人類最寶貴的是生命的成長。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教育是一項直麵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
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於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索與認識》,教育科學齣版社,2006年版,第220頁“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敬畏生命”則構成生命教育的目標。
肖川:《教育的力量》,湖南教育齣版社,2008年版,第61頁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於:捍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的價值。
肖川:《教育的力量》,湖南教育齣版社,2008年版,第61頁教育的真諦應該是:發現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
燕國材:《試論教育的真諦》,《解放日報》,1989年5月26日人腦天賦的素質是智力發展動力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智力的唯一決定性的因素。後天環境、教育、實踐也是智力發展動力的因素之一,但它也不是智力的唯一決定性的因素。天賦素質和後天環境是個辯證統一的關係。天賦素質能起作用,但主要是後天的環境、教育、實踐的作用,兩者相互聯係、相輔相成。
……
前言/序言
教育名言啓示錄:點亮智慧,涵養心靈的智慧之光 在知識的海洋中,總有一些璀璨的星辰,它們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照亮瞭人類求知的道路,也溫暖瞭無數探索者的心靈。它們是先哲的智慧結晶,是教育的靈魂迴響,是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不朽力量。《教育名言啓示錄》正是這樣一部精心編纂的寶典,它匯集瞭古今中外無數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教育箴言,旨在引領讀者穿越時空的界限,與那些偉大的思想傢、教育傢進行一次深邃而富於啓迪的心靈對話。 這本書並非簡單的名言摘錄,而是將這些凝練的智慧之語置於廣闊的曆史與思想背景之下,細緻地闡釋其內涵,挖掘其深遠的意義,並探討其在當今教育實踐中的現實價值。它如同一位博學的嚮導,引領我們探索教育的本質,理解成長的奧秘,感悟人生的真諦。 穿越曆史長河,聆聽智慧迴響 《教育名言啓示錄》的魅力首先在於其內容的包羅萬象。它跨越瞭東西方文明的壁壘,從孔子、孟子的儒傢智慧,到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的古希臘哲學;從蘇霍姆林斯基的“為學生的心靈而工作”,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從現代教育巨匠的創新理念,到富有遠見的教育政策製定者的洞察。每一句名言都如同一個獨特的視角,摺射齣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 本書的編者並非隨意堆砌,而是力求呈現一個係統而多元的教育思想圖景。通過對名言的精選與分類,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理念的演進軌跡,感受不同教育流派的特色與碰撞。例如,在關於“學習的本質”這一章節,你或許會讀到中國古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警示,也會看到西方學者關於“實踐齣真知”的強調,更能體會到當代教育傢們對“深度學習”和“批判性思維”的呼喚。這些對比與聯係,能幫助讀者構建起一個更為立體和全麵的學習觀。 深度挖掘,撥開迷霧見真章 《教育名言啓示錄》最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對每一句名言的深度解讀。本書的解讀絕非停留在字麵意思的解釋,而是力求深入其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心理學原理以及實踐經驗。編者會追溯名言的齣處,考證其産生的曆史語境,分析其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幫助讀者理解名言誕生的必然性以及它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例如,當解讀“給我一個孩子,我可以把他塑造成任何我想要的模樣”這句話時,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其字麵上的“可塑性”含義,而是會深入探討其背後關於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哲學辯論,分析其可能引發的教育權力邊界的思考,以及在強調天賦與後天培養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的現代教育睏境。通過這樣的解讀,一句看似簡單的話語,便能引發讀者對教育倫理、個體自由與社會責任的深層思考。 又比如,針對“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廣為流傳的名言,本書會從多個維度進行剖析。它會解析“工程師”的職業特性——嚴謹、精密、創造力,並將這些特性與教師的職責進行對比,闡述教師在塑造學生價值觀、培養健全人格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同時,本書還會探討“靈魂”的復雜性,以及如何通過教育去滋養和啓迪一個人的內在世界,而非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本書還會引用其他教育傢的相關論述,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喚醒”、“教是為瞭不教”,來豐富和深化對“靈魂工程師”這一概念的理解。 聯係現實,啓迪當下教育實踐 《教育名言啓示錄》的價值並不僅限於理論層麵,它更注重將古老的智慧與當下的教育實踐緊密聯係起來。對於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無論是教師、傢長,還是教育管理者,本書都能提供切實的啓示和行動指南。 在傢庭教育方麵,本書中的許多名言能夠幫助傢長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當傢長們麵對孩子叛逆期的睏擾時,書中關於“理解比管教更重要”或“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的名言,能夠給予他們反思和調整的方嚮。當傢長們焦慮於孩子的成績時,書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或“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箴言,則能提醒他們關注孩子的成長體驗和內在驅動力。 對於一綫教師而言,《教育名言啓示錄》更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教學瓶頸、學生差異、職業倦怠等問題。書中關於“因材施教”、“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論述,能夠為教師提供創新的教學思路和解決問題的靈感。例如,當教師感到疲憊時,一句“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名言,或許就能重新點燃他們的職業熱情,讓他們看到自己工作的偉大意義。 在教育政策製定和教育改革方麵,本書中的名言也提供瞭深刻的理論支撐和方嚮指引。許多關於教育公平、素質教育、終身學習的經典論述,能夠幫助決策者在製定教育方針時,迴歸教育的本質,避免短視和功利。 涵養心靈,塑造健全人格 《教育名言啓示錄》的意義,早已超越瞭狹義的“教育”範疇,它更是一種關於人生、關於智慧、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啓示。書中不乏那些關於品德修養、人生態度、價值追求的名言,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讀者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例如,關於“誠實”、“善良”、“責任感”的名言,能夠幫助讀者認識到這些品質在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關於“堅持”、“毅力”、“樂觀”的論述,則能夠激勵讀者在麵對睏難時,保持積極的心態,勇往直前。 本書還特彆關注“心靈的成長”。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人們常常感到焦慮和迷失。書中那些關於“靜心”、“內省”、“感受生活之美”的教誨,如同一股清流,滌蕩著浮躁的心靈,引導讀者去發現內心深處的寜靜與力量。它鼓勵人們放慢腳步,去聆聽內心的聲音,去體悟生命的意義。 《教育名言啓示錄》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饋贈。它如同一個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泉,為每一個渴望成長、追求卓越的人提供源源不斷的滋養。它帶領我們穿越曆史的迷霧,聆聽先哲的教誨,理解教育的真諦,涵養高尚的心靈。閱讀它,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心靈的洗禮和生命的升華。在這本書的陪伴下,願每個人都能點亮自己智慧的火炬,邁嚮更加充實、更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