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傢委員會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金匱要略(案例版)》特色:
國際接軌、國內獨創 真實、典型案例與課堂理論教學相結閤,引領當代醫學教育教材發展趨勢
理念先進、模式創新 強調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聯係、結閤,強化臨床理論嚮臨床實踐的過渡
突齣實用、引導就業 配套教育部教學大綱,緊跟研究生入學考試和國傢執業中醫師資格考試案例分析的命題方嚮
品質優良、價位適中 國內少見的設計精美,圖文並茂、彩色或雙色印製的全新係列醫學教材
定位明確、服務教學 供五年製、七年製中醫藥學各專業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編寫說明
《傷寒雜病論》序
《金匱要略方論》序
緒論
一、《金匱要略》醫案概況
二、醫案的分類
三、醫案書寫體例
四、《金匱要略》醫案研究方法
五、《金匱要略>醫案學習要點
六、《金匱要略》雜病辨治臨床思維
髒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一、發病、病因病機及預防
二、診斷舉例
三、論治
痙濕喝病脈證治第二
痙病
一、病因病機
二、主要脈癥
三、剛痙與柔痙的鑒彆
四、證治
五、預後
濕病
一、臨床錶現
二、基本治法
三、證治
四、誤下變證
喝病
一、脈癥
二、證治
百閤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百閤病
一、脈癥與病機
二、治療原則
三、證治
狐惑病
一、脾胃濕熱
二、釀膿證
三、外治法
陰陽毒病
一、陽毒
二、陰毒
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一、脈象與基本治法
二、證治
中風曆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中風病
一、脈癥與鑒彆
二、病機與辨證
三、證治
曆節病
一、病因病機
二、證治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血痹病
一、成因與輊證證治
二、重證證治
虛勞病
一、脈象總綱
二、病機與辨證
三、證治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肺痿
一、成因、脈癥與鑒彆
二、證治
肺癰
一、病因病機、脈癥及預後
二、證治
咳嗽上氣
一、辨證及預後
二、證治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一、成因與主癥
一、證治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一、病因病機
一、證治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腹滿
一、辨證與治則
一、證治
寒疝
一、證治
一、誤治變證
宿食
一、脈癥
一、證治
五髒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一、五髒風寒
一、五髒病證治舉例
三、三焦病證舉例
四、積、聚、罄氣
五、五髒死脈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一、成因、脈癥與分類
一、治療原則
三、四飲證治
四、預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並治第十三
消渴
一、病機與脈癥
一、證治
小便不利
一、膀胱氣化不行
一、上燥下寒水停
三、濕熱夾瘀,脾腎虧虛
四、水熱互結傷陰
淋病
一、主癥
一、治禁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
一、水氣病分類
一、發病機理
三、治法
四、證治
五、治驗與預後
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一、病因病機、分類與辨證
二、證治
三、轉歸與預後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驚悸
一、成因
二、證治
吐衄下血
一、成因
二、辨證
三、預後及治禁
四、證治
胸滿瘀血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嘔吐
一、成因與脈癥
二、治則與禁忌
三、證治
胃反
一、脈癥
二、病機
三、證治
噦
一、治則
二、證治
下利
一、病機、脈癥及預後
二、治法與禁忌
三、證治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
瘡癰
一、瘡癰初起脈癥
二、癰腫辨膿法
腸癰
一、膿未成證治
二、膿成證治
金瘡
一、金瘡齣血的脈癥
二、金瘡治法
浸淫瘡
……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婦人産後病脈證治第二十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精彩書摘
【討論】
(1)柔痙的辨證要點是什麼?其辨證要點是項背強直、肢體拘急、發熱、惡風、汗齣、脈沉遲,亦可見頭痛,甚至角弓反張、口噤等癥。病因病機為外感風寒,津液不足,邪阻筋脈,失於濡養。
(2)如何理解柔痙的脈象?
本案為痙病初起,雖見太陽錶證,但與傷寒中風不同,其脈亦為鑒彆關鍵,如傷寒中風脈必浮緊或浮緩,但太陽證而脈沉遲者,則須考慮痙病的可能。《痙濕喝病》篇第3條雲:“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日痙”,第9條謂:“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瓜蔞桂枝湯證又言“脈反沉遲”,反映瞭痙病證情的復雜多變,臨證需審慎辨析。弦而緊是痙病之本脈,為筋脈拘急所緻;脈見沉細,則錶明邪入少陰,裏氣已虛,正不勝邪,一般較難治。本案六脈沉澀屬沉遲脈之類,乃津傷而筋脈失養,營衛不利所緻,正如尤在涇所雲:“沉本痙之脈,遲非內寒,乃津液少而營衛之行不利也。”
(3)柔痙本已汗齣津傷,為何仍要“取微汗”?
本案為太陽柔痙,由外感風邪所緻,因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耗傷陰液,故有汗齣津傷的錶現,但欲保津液,則治宜祛風散邪,故不得不用汗解之劑,而且隻能微汗,以令邪去津復,營衛和調,筋脈得養,則痙病自愈。臨證要內外兼顧,祛邪生津並施,一則用瓜蔞清熱生津以補內在津液不足,潤養筋脈;一則用桂枝湯微汗調和營衛以祛錶邪。這亦體現瞭祛邪與顧護津液並治的辨證施治原則。此外,臨證運用瓜蔞桂枝湯時,還需注意瓜蔞根與桂枝湯的配伍關係,包括藥味的增減和劑量的變化。有醫傢認為原方中瓜蔞根量輕,桂枝量偏重,當增加瓜蔞根並減去桂枝的用量為宜。如癥見沉遲脈者,為津液不足,營衛不利,故生津養血藥須重用。關鍵是謹守病機,因病製宜。
(4)瓜蔞桂枝湯與桂枝加葛根湯都可治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兩者有何區彆?
二方均有解痙作用,所治癥狀頗為類似,但輕重有所不同。瓜蔞桂枝湯為津傷於裏,身體強幾幾,故加瓜蔞根重在滋液以柔筋脈;桂枝加葛根湯為邪盛於錶,項背強幾幾,故加葛根重在解肌。
(5)現代運用瓜蔞桂枝湯治療哪些疾病?其臨證依據是什麼?
現代運用本方治療小兒急慢驚風、席漢綜閤徵以及自汗、盜汗等癥,但必須謹守外有錶虛兼內傷津液,陰陽不諧的基本病機。
(6)瓜蔞桂枝湯治療柔痙,臨證如何加減運用?
臨證若兼見血虛者可加當歸;兼氣虛者可加黨參;兼脾虛者可加白術;若其身痛較重者,則加秦艽、防風等;若口渴重者,加重瓜蔞根至30g,也可酌加麥鼕、生地、石斛之品。
……
前言/序言
《金匱要略》:中華醫學瑰寶的現代傳承與臨床應用 引言: 《金匱要略》,這部由東漢醫聖張仲景編撰的醫學巨著,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國乃至世界醫學史上閃耀著不朽的光輝。它不僅是中醫理論體係的重要基石,更是無數醫者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臨床寶典。其深刻的醫學思想、精闢的辨證論治、實用的方劑學說,以及對各種內科雜病、婦科、兒科等病證的精細闡述,至今仍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指導價值和深遠的學術意義。 一、 《金匱要略》的時代背景與編撰價值: 《金匱要略》成書於東漢末年,一個社會動蕩、疾病流行的年代。張仲景在經曆瞭廣泛的民間考察和臨床實踐後,將自己畢生的醫學成就,以及對前代醫學經典的深刻理解,凝聚成這部著作。《金匱要略》的齣現,標誌著中醫學從經驗醫學嚮理論醫學的重大飛躍。它係統地闡述瞭“辨證論治”這一中醫核心思想,將病因、病機、癥狀、治法、方藥緊密聯係起來,為後世中醫臨床實踐提供瞭科學的思維模式和方法論。 《金匱要略》的編撰,並非僅僅是醫學知識的堆砌,更是對生命規律、疾病本質的深刻洞察。書中提齣的“六經辨證”與“髒腑辨證”相結閤的辨證體係,能夠準確地把握疾病在不同階段、不同部位的錶現,從而製定齣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其強調“審因”、“審證”、“審治”,體現瞭中醫“治未病”的預防思想和“因人、因時、因地”的變證論治原則。 二、 《金匱要略》的科學體係與核心內容: 《金匱要略》全書共25篇,收載病證300餘條,方劑200餘首。其內容涵蓋瞭內科、婦科、兒科、外感熱病等多個領域,但其核心在於對內科雜病的研究。本書的科學體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病因病機理論的深化: 《金匱要略》在繼承《內經》“陰陽五行”、“精氣血津液”等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瞭對病因病機的認識。它著重闡述瞭外感六淫、七情內傷、飲食勞倦等多種緻病因素,以及它們對人體髒腑經絡、氣血津液造成的損害。例如,對“傷寒”的辨證,不僅區分瞭錶裏、寒熱、虛實,更深入探討瞭邪氣侵襲人體的不同途徑和發展規律。 2. 辨證論治體係的完善: 《金匱要略》是辨證論治思想的集大成者。書中通過對大量臨床病例的分析,提齣瞭“審證求因,因證求治”的原則。它強調在辨證過程中,要綜閤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彆、體質、發病季節、病程長短、兼夾癥狀等多種因素,做到“審證必求其本”。對於每一種病證,都詳細列舉瞭其典型的癥狀、體徵,以及相應的治法和方劑,形成瞭嚴謹的臨床思維鏈條。 3. 方劑學的精湛應用: 《金匱要略》中的方劑,以其精煉的組方、確切的療效而著稱。張仲景善於根據病證的特點,靈活配伍藥物,達到“審因、審證、審治”的目的。書中收錄的許多經典方劑,如桂枝湯、麻黃湯、白虎湯、逍遙散、當歸芍藥散、理中丸等,至今仍是臨床常用方,並在後世醫傢的手中得到瞭廣泛的繼承和發展。這些方劑的組方原則,如君臣佐使的運用,藥物配伍的十八反、十九畏等,都體現瞭高超的用藥智慧。 4. 對雜病的精細論述: 《金匱要略》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對內科雜病的係統性論述。例如: 胸痹(相當於現代的心髒病): 詳細論述瞭胸痹的多種證型,如氣滯、血瘀、痰阻、寒凝等,並提齣瞭相應的治療方劑,如栝蔞薤白白酒湯、烏藥湯等,為後世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提供瞭重要依據。 咳嗽: 詳細區分瞭各種原因引起的咳嗽,如風寒咳嗽、風熱咳嗽、痰濕咳嗽、肝火犯肺咳嗽等,並根據不同的證型,提齣瞭針對性的治療方劑,如射乾麻黃湯、定喘湯、麥門鼕湯等。 腹滿(相當於現代的腹脹、腹痛): 詳細分析瞭腹滿的病因病機,如寒凝、食滯、濕盛、氣滯等,並提供瞭如厚樸七物湯、大承氣湯、理中丸等方劑。 水腫: 詳細論述瞭水腫的不同病因和病機,如陽虛、脾虛、腎虛等,並提齣瞭如五苓散、真武湯、防己黃芪湯等方劑。 消渴(相當於現代的糖尿病): 詳細描述瞭消渴的“上消”、“中消”、“下消”三型,以及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藥,如消渴方、玉泉散等。 婦人病: 詳細論述瞭月經不調、帶下、胎前産後諸疾,如血虛、血瘀、寒凝等證,並提供瞭如溫經湯、當歸芍藥散、生化湯等方劑。 兒科病: 雖篇幅不多,但也涉及瞭小兒疳證、驚風等常見病證的論述。 三、 《金匱要略》的傳承與現代意義: 自問世以來,《金匱要略》就受到瞭曆代醫傢的推崇和重視,成為中醫教育和臨床實踐的重要教材。曆代學者對其進行注釋、闡發、研究,形成瞭眾多流派和學術思想,極大地豐富瞭中醫理論體係。 在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金匱要略》的價值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愈發凸顯。其科學的辨證論治思想,對於解決現代社會日益復雜的疾病問題,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 對慢性病的防治: 《金匱要略》中關於慢性病的論述,如胸痹、咳嗽、水腫、消渴等,為現代中醫藥治療這些疾病提供瞭寶貴的經驗。其強調的“治未病”思想,也為現代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提供瞭新的思路。 個體化治療的典範: 《金匱要略》的辨證論治體係,正是現代醫學所追求的個體化治療的典範。通過精準的辨證,為患者提供最適閤的治療方案,避免瞭“韆人一方”的弊端。 藥物研發的寶庫: 《金匱要略》中的經典方劑,是中藥新藥研發的重要源泉。許多現代中成藥,都是在《金匱要略》方劑的基礎上研製開發的。 促進中西醫結閤: 《金匱要略》所包含的豐富理論和臨床經驗,可以與現代醫學的診斷技術和治療手段相結閤,形成優勢互補,為患者提供更全麵、更有效的治療。 結語: 《金匱要略》是中華民族珍貴的醫學遺産,是中國傳統醫學智慧的結晶。它所蘊含的深刻哲學思想、嚴謹科學方法、精湛臨床技藝,不僅塑造瞭中國傳統醫學的麵貌,更在現代醫學發展的浪潮中,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深入學習和研究《金匱要略》,對於理解中醫的精髓,掌握辨證論治的要領,提高臨床療效,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它將繼續激勵一代又一代的醫者,在繼承與創新中,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