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反切今读手册

《广韵》反切今读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先擢,李青梅 编
图书标签:
  • 广韵
  • 反切
  • 汉语史
  • 语音学
  • 古音
  • 工具书
  • 字典
  • 音韵学
  • 汉语言学
  • 教学辅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11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306501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9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广韵>反切今读手册》用于查检《广韵》反切今读,收条目3872个,按反切上字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每个条目首列该小韵的领头字,其下列出此韵所辖其他字,并按《广韵》体例标出该小韵的字数,小韵领头字后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出反切的今读,注明此小韵的音韵地位。

作者简介

    曹先擢: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语委语用所研究员,原辞书学会会长,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古代汉语讲授纲要》《通假字例释》《字里乾坤《古代词书讲话》《汉字文化漫笔》《汉字形义分析字典》等。李青梅:商务印书馆编审。主要论文是《海峡两岸字音比较》,主编《商务馆小学生字典》。

内页插图

目录


说明
反切上字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新旧字形对照表
正文
反切上字笔画索引
附录
《广韵》简介
谈谈反切
后记
汉字古音探微:一部通俗易懂的《广韵》反切读音指南 《广韵》者,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韵书,其价值不仅在于收录了大量中古汉字的读音,更在于其独创的反切注音法,为后世研究汉语音韵演变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然而,古籍的晦涩与反切注音法的繁复,常使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本书旨在填补这一空白,将《广韵》的反切读音转化为现代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形式,让更多人能够领略汉字古音的魅力,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的历史脉络。 为何需要一本《广韵》反切今读手册?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其语音系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不断演变。 中古时期(大致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汉语音系,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普通话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声母的清浊对立、韵母的复杂系统、声调的变化等等,都与现代汉语大相径庭。《广韵》成书于北宋,距今已有千年之久,它所记录的,正是中古晚期(即所谓的“回音”)汉语的读音。 然而,《广韵》并非直接给出每个字的读音,而是采用了“反切”这一精妙而又极具挑战性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简单来说,就是用两个字来标注一个字的读音:第一个字(切上字)取声母,第二个字(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起来便是所要注的字(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广韵》中“東”字的注音是“他紅切”,意思是取“他”字的声母(th-),加上“紅”字的韵母(ong)和声调,就得到了“東”字(tong)的中古读音。 尽管反切法在当时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注音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固有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1. 切字自身的读音已难考证: 反切法依赖于切字在当时的标准读音。而许多切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发生了音变,或者其反切标示的中古读音与现代读音差异过大,导致直接套用现代读音去理解反切,会产生谬误。 2. 音韵系统的复杂性: 中古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比现代汉语更为复杂。例如,中古声母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并存在全浊、次浊、清等声母属性;韵母则有更精细的划分,如四等韵、四呼等。仅仅理解反切的字面意思,而缺乏对中古音韵系统的认知,是无法准确还原读音的。 3. 方言差异的干扰: 尽管《广韵》力图记录“官话”读音,但成书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当时地域方言的影响。此外,后世不同地区对《广韵》的解读和应用也可能存在差异。 4. 学习门槛高: 对于非音韵学专业的普通读者而言,要学习《广韵》的反切法,并理解其背后复杂的音韵学理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度较大。 因此,一本能够将《广韵》的反切注音转化为现代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读音的“手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正是为此而生,它将致力于: 系统梳理中古音韵体系: 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古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划分,为理解反切奠定基础。 破解反切的奥秘: 详细讲解反切法的原理,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切读音还原方法。 精选《广韵》范例: 从《广韵》原文中选取代表性的字例,结合现代读音,一步步演示如何通过反切还原中古读音。 提供现代汉字与中古音对照: 梳理常用汉字在《广韵》中的反切注音,并根据现代音韵学研究成果,给出其大致的中古读音(通常以普通话作为参照,并指出其主要差异)。 普及汉字古音研究的意义: 阐述研究汉字古音对于理解诗词、古籍、词源、汉字演变等方面的价值,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 本书的独特之处与读者收益 本书并非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是力求通俗易懂,将深奥的音韵学知识融入浅显的讲解之中。其特点在于: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并非一开始就抛出大量音韵学术语,而是从最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 实例丰富,图文并茂: 大量引用《广韵》原文中的反切实例,并辅以图表和直观的讲解,帮助读者理解抽象的音韵变化。 强调实用性: 旨在让读者掌握一套切实可行的反切读音还原方法,能够独立地去查阅和理解《广韵》中的反切。 打破专业壁垒: 即使没有音韵学背景的读者,通过本书的引导,也能逐步掌握《广韵》反切的读法,感受汉字古音的魅力。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 准确理解《广韵》中的反切注音: 告别对反切望而却步的困境,能够自信地解读《广韵》中的每一个反切。 掌握中古汉字的读音规律: 了解汉字在千年间的语音演变轨迹,认识到现代汉语的形成并非偶然。 提升阅读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很多古诗词的声律美、意境美,都与当时的读音息息相关。掌握中古读音,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艺术魅力。 深入了解汉字和汉语的演变: 汉语音韵的研究是汉字学、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这些领域的大门。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汉字古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广韵》,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谁适合阅读本书? 本书的读者群体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对汉字和汉语语音演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想要了解汉字古音,感受汉语历史变化的爱好者。 古诗文爱好者: 希望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声律、音韵之美,提高鉴赏水平的读者。 中文、历史、语言学等专业的学生: 作为辅助教材,帮助理解和掌握中古汉语语音学知识。 从事古籍整理、校勘工作的研究者: 需要参考《广韵》以确定字词古音的专业人士。 书法爱好者: 了解古字的读音,有助于对书法作品的理解和创作。 汉字游戏、语言类节目的爱好者: 能够提供更深厚的文化知识储备。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广韵》是中国语言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承载着丰富的语言信息和文化底蕴。然而,其反切注音法的“高门槛”,使得这座宝库的价值未能被更广泛的群体所认识和利用。本书的出版,旨在降低这一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广韵》,感受汉字古音的魅力,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通过将《广韵》的反切读音系统地、通俗地呈现给读者,本书不仅是对传统学术成果的普及化,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它将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汉字古音的科学认知,摆脱“想了解却不得其法”的困境,真正体会到“温故而知新”的乐趣。 本书希望成为您探索汉字古音世界的得力助手,助您拨开历史的迷雾,聆听千年之前的汉语回响。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穿越时空的语音之旅,领略汉字古音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识这本“手册”,感觉它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古音学的奇妙之门。 我一直对《广韵》这部传世经典充满了敬畏,但古老的注音系统,尤其是那些繁复的“反切”符号,常常让我望而却步,总觉得那是只能被专业学者解读的深奥知识。然而,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这个业余爱好者提供了一张详尽的地图。它并没有直接给我一个可以朗读的文本,而是致力于解析那套“反切”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我惊喜地发现,作者似乎有着极高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层层剥茧地展示了不同声母、韵部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是如何在反切系统中被精确标记出来的。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模拟那些复杂的声母组合和韵母推导,那种将晦涩理论转化为清晰图景的体验,非常令人着迷。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直接告诉你“这个字现在该怎么读”,而在于它教会你如何“看到”古人是如何标记和传承这个读音的,这对于理解中古音系的演变脉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基石。

评分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例外”和“特殊变体”时的处理方式。 在任何关于古代语言的梳理中,那些不符合主流规律的孤例往往是最考验作者功力的部分。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成熟度。它没有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略历史的真实性,而是将那些看似矛盾的反切组合,置于更广阔的历史音变背景下去考察。比如,某些声母在特定韵部前出现时,反切组合方式的微小变化,作者都能细致地捕捉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很多时候是引用了其他音韵学家的观点进行佐证,显得非常扎实。这让我对《广韵》作为一部音韵学著作本身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记录的不是一个静止的音系,而是一个动态的、正在演变中的语言系统。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复杂性的包容,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大大超越了一般的入门读物。

评分

从装帧和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设计做得非常到位,体现了对使用者体验的充分考虑。 虽然内容本身是硬核的学术研究,但编排上却能感受到作者希望它能被频繁查阅的良苦用心。清晰的层级划分、规范化的符号使用,以及关键概念的反复强调,都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认知负荷。特别是那些用于对比和展示反切结构的图表或列表,排布得错落有致,便于读者快速定位和交叉比对。我注意到,即便是复杂的音变现象,作者也倾向于用直观的视觉方式进行呈现,而不是一味地堆砌文字描述。这种对“手册”这一概念的尊重——即工具性优先于文学性——使得这本书在书架上,散发着一种可靠的、可以随时取用的专业气息。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需要时常翻阅,以巩固和检验自己对中古音学的理解的实践性著作。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学术密度相当高,绝非轻松的睡前读物,更像是一份需要反复研磨的工具书。 我必须承认,初次翻阅时,我有些许不适应那种高度凝练的学术语言和几乎没有多余“润饰”的文字风格。它更像是直接将整理好的卡片和规范化的表格堆砌在读者面前,要求你主动去寻找其中的联系。但一旦你沉下心来,跟着书中的逻辑链条走下去,你会发现它的精确性和系统性是无与伦比的。例如,对于那些在不同时代或地域存在读音差异的字,作者是如何通过分析其在《广韵》不同抄本中的反切组合差异,来推导其音韵地位的,这一过程的严谨性让人印象深刻。这本书更像是一个“解码器”,它没有直接给出“现代标准读音”,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和参照系,让有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去构建属于自己的音韵模型。对于严肃的汉语音韵学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份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资料。

评分

如果说《广韵》原书是深邃的海洋,那么这本书就像是为潜水员提供的、精确校准过的呼吸设备。 它的重点完全聚焦在“反切”这一核心机制上,致力于将这种看似机械的注音方法,还原成一套可理解的语音系统。它提供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查字表,而是一种思考音韵结构的范式。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它如何系统地梳理出不同反切组合所对应的中古声母和韵部,并辅以大量的实例进行对照分析。这要求读者必须对中古的声母、韵部划分有基本的概念,否则阅读起来会略感吃力,但一旦入门,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美妙。它让你不再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音类划分,而是通过实际的反切操作,去“感受”古代音系内部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对于那些想自己动手分析中古文献的人,这本“手册”无疑是提供了最核心的“操作指南”。

评分

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很好

评分

《&lt;广韵&gt;反切今读手册》用于查检《广韵》反切今读,收条目3872个,按反切上字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每个条目首列该小韵的领头字,其下列出此韵所辖其他字,并按《广韵》体例标出该小韵的字数,小韵领头字后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出反切的今读,注明此小韵的音韵地位。

评分

好評

评分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lt;广韵&gt;反切今读手册》用于查检《广韵》反切今读,收条目3872个,按反切上字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每个条目首列该小韵的领头字,其下列出此韵所辖其他字,并按《广韵》体例标出该小韵的字数,小韵领头字后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出反切的今读,注明此小韵的音韵地位。

评分

已收到很满意!

评分

很好很快。

评分

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