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主要收录了原来“人”那么会说话、说话句的四种形式、精彩藏在提示语里、不带“说”字的提示语、提示语形式的“微妙”、关于“说话的内容”、提示语和“文气”、“直述”和“转述”等内容。     
作者简介
     管建刚,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1998年起安心做老师,“十年磨一剑”,2008年成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2010年出版“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故事》,2011年出版《我的作文训练系统》,2012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课例》,2013年出版《我的作文评改举隅》《教师成长的秘密》。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管建刚:教学主张引领下的作文教学革命/成尚荣
序管建刚:吹响了作文革命的号角/袁浩
前言必要的交代
第一章“心灵力”训练
第一节敏感力
心理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
体察内在的活跃的语言
捕捉内在的混沌感觉
有一种内心叫推理
矛盾,普遍的心理活动
突如其来的内心体验
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敏化心灵的“心灵物语”
“以心转物”和“以物转心”
第二节思考力
你的思考“关机”了吗?
思考“开机”的三种方式
作文,一种“深思考”
睁大你的思考的眼
亮出自己的观点
每周一次“深思考”
思考力隐藏于批判力
第二章“描写力”训练
第一节说话力
原来“人”那么会说话
说话句的四种形式
精彩藏在提示语里
不带“说”字的提示语
提示语形式的“微妙”
关于“说话的内容”
提示语和“文气”
“直述”和“转述”
第二节动作力
人的动作“不简单”
丢掉“笼统性”动作
写出动作里的个性
选准“动作点”
动作,无声胜有声
戴了放大镜“看”动作
“小可爱”与“小坏蛋”
……
第三章“架构力”训练
第四章“打磨力”训练
后记被宽容的声音
补记不完美的致谢      
精彩书摘
     他大概遇到了什么严重的事情,双眉紧锁,两个眼珠子深深地退缩在眼眶里,犀利的目光像两道箭,可以射穿任何东西。紧闭的嘴唇,铁板一样的脸,已经僵住了,让人望而生畏。我们几乎不敢看他的脸。
  作文,要自问:文中的人说话了吗?文中的人动起来了吗?文中的人有表情吗?
  表情、说话、动作,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更离不开内心的印象和感受。
  外在的观察是肉,那么,内在的感受是血;外在的观察是血,那么,内在的感受是肉。两者结合,语言才显得有血有肉。
  回家,看以前的作文,作文中的人有表情吗?有,把表情的句子,画下来,再看,是否要修改;没有,看是否要添加。
  当心,胡乱编造的动作、说话和表情,会跟文中的人的年龄、身份、性格不吻,大忌。
  第四节场面力
  一群人同时说话,大笑,做鬼脸,你刚写了这个,那个的情形已经消失;你刚写了那个,这个的情况已经没了。怎么办?写作文,要有一项“神通”:将时间定住,定在心里,那同时活动的人,在你心里定了下来,停了下来。
  你的心动了,那些人也动了,那场面也动了。写这个人,这个人动起来了;写那个人,那个人动起来了。觉着那个人没写好,那个人再次动起来,一如电脑上看电影,想回前面就回前面,想看后面就看后面,鼠标一点的事儿。
  平均用力挨个写
  只要念过小学,没有不知道《红楼梦》的。有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叫“红学”,研究出名的人,叫“红学专家”。《红楼梦》出名,研究《红楼梦》的人也出名。
  《红楼梦》里有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大角色,也有刘姥姥这样的小角色。刘家是王家祖先“认”下的。刘家衰落,刘姥姥前往贾家求助。第一次去,没得到什么,第二次去,有贾母接见,得了不少好处。
  刘姥姥第二次去大观园,扮的是“开心果”的角色:
  刘姥姥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位子,拉着奶妈,叫“揉揉肠子”。
  ……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点亮思维的火花,解锁表达的潜能  在浩瀚的书海中,总有那么几本书,能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探索未知的领域。《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便是这样一本不容错过的宝藏。它并非简单地堆砌词藻,罗列技巧,而是深刻地洞察了作文学习的本质,构建了一个系统化、全方位的训练体系,旨在帮助每一个渴望写出好文章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之道,激发出内在的创造力。  本书的诞生,源于作者对当下作文教育现状的深切思考。许多学生在作文学习中遇到的瓶颈,往往不是缺乏素材,而是思维的局限,是表达的无力,是对文字驾驭能力的迷茫。他们或许能背诵优美的句子,却不知如何将其融入自己的文章;他们或许了解作文的结构,却写不出饱满的情感和鲜活的细节。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察,作者踏上了构建一套科学、有效、且富有启发性的作文训练方法的探索之路。《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正是这一探索的结晶,它抛弃了陈旧的、机械的模式化教学,转而关注写作的深层逻辑和个体潜能的激发。  一、 观照内心,挖掘思想的源泉  作文的灵魂在于思想,而思想的源泉在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本书的第一个核心理念便是“观照内心,挖掘思想的源泉”。作者认为,真正的优秀作文,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性的真实体验之上。  为了帮助读者培养这种“观照”的能力,本书提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它鼓励读者建立“观察日记”。这并非简单地记录流水账,而是引导读者带着问题去观察,带着情感去体验。例如,在观察路边的一棵树时,你可以思考它的生命历程,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它为周围带来了什么。在观察一次人际交往时,你可以思考其中的情绪变化,人物的动机,以及背后隐藏的社会关系。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深入的观察,读者能够将平淡的生活转化为丰富的写作素材。  其次,本书强调“感悟生活,提炼主题”。生活中并非所有事物都值得写,关键在于能否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作者引导读者学会“从小处着眼,大处着笔”。例如,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一次与陌生人的短暂交谈,一次偶然的拾金不昧,或者一次对自然的惊鸿一瞥,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升华为关于诚信、善良、环境保护、生命意义等宏大主题。本书提供了一系列思维导图和启发性问题,帮助读者从零散的观察中梳理出清晰的脉络,找到文章的立意和主旨。  此外,“情感的投入与表达”也是本书着重强调的部分。写作不仅仅是理性的输出,更是情感的抒发。本书鼓励读者勇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将真挚的情感融入笔端。它提供的方法包括“情绪日记”的记录,学习用文字捕捉微妙的情绪变化,并探索情感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通过对自我情绪的深入理解和真诚表达,文章才能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二、 洞悉结构,构建逻辑的骨架  思想的火花需要逻辑的骨架来支撑,才能形成一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文章。本书的第二大亮点便是“洞悉结构,构建逻辑的骨架”。作者认为,结构并非枯燥的框架,而是思想的有序呈现,是信息传递的最佳路径。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各类文章的经典结构模式,但并非要求读者生搬硬套,而是引导读者理解不同结构背后的逻辑原理。例如,在讲解“总分总”结构时,作者会深入分析“总”的部分如何概括要点,“分”的部分如何层层递进,最后“总”的部分如何呼应开头,升华主旨。在此基础上,本书鼓励读者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结构,甚至创造性地组合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结构讲解中,特别注重“段落的独立性与连贯性”。作者会详细解析如何写好每一个段落,如何使段落内部逻辑清晰,意思完整,同时又如何通过恰当的过渡词句,让段落之间紧密相连,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语言洪流。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段落分析案例,以及“段落重组”和“段落扩写”的练习,帮助读者真正掌握段落的构建技巧。  此外,“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本书结构教学的基石。作者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的游戏和练习,引导读者学会辨析因果关系,掌握比较分析的方法,理解对比和类比的运用。这些思维训练能够帮助读者在写作时,更清晰地组织材料,更有效地论证观点,让文章的逻辑力量更加强大。  三、 妙用语言,赋予文字的生命  语言是作文的血肉,是思想的外衣。一本优秀的书,必然离不开精妙绝伦的语言运用。《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的第三大核心便在于“妙用语言,赋予文字的生命”。  本书对语言的讲解,绝非止步于词汇的积累。作者强调的是“精准与生动并重,形象与意境兼具”。在词汇方面,本书提供的方法包括“同义词的辨析与选择”,学习在不同的语境下选择最恰当的词语,避免词不达意或表达模糊。同时,它鼓励读者“词语的创新运用”,打破常规,尝试使用一些不太常见但极具表现力的词汇,让语言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句式方面,本书引导读者掌握“长短句结合的艺术”。短句的精炼有力,长句的舒缓绵长,合理的搭配能够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富有韵律美。作者会通过大量的范文分析,展示如何运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强调不同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本书深入讲解了“修辞手法的巧用”。比喻、拟人、排设、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再是死板的理论知识,而是被作者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本书会通过具体的写作场景,演示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让平淡的景象变得生动,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此外,“意境的营造”也是本书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作者引导读者学习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对氛围的渲染,来营造出特定的意境,使文章更具艺术感染力。这包括对色彩、声音、气味、触感的细致描绘,以及对光影、动态、静态的巧妙运用。  四、 练笔实操,将所学化为所用  理论的学习终将回归实践。《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深知这一点,因此,本书的第四大板块便是“练笔实操,将所学化为所用”。  本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写作练习,覆盖了从基础的句子训练,到段落的搭建,再到整篇文章的创作。这些练习的设计,紧密结合了本书前面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例如,在学习了“观察日记”之后,会有相应的“观察与描写”练习;在学习了“段落构建”之后,会有“段落仿写”和“段落扩展”的练习;在学习了“修辞手法”之后,会有“修辞运用”的专项训练。  本书的练笔部分,还特别强调“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作者鼓励读者将初稿视为一个起点,然后通过反复的修改和润色,不断完善文章。本书提供了“自我审视清单”,帮助读者从立意、结构、语言、情感等多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并提供了“他人互评”的建议,鼓励读者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获取宝贵的反馈。  更具启发性的是,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创意写作挑战”。这些挑战往往会设置一些意想不到的写作情境,或者提出一些富有想象力的问题,鼓励读者打破思维定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写出独特而精彩的文章。  五、 拥抱个性,绽放独特的光芒  在所有关于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之后,本书回归到写作最本真的意义——“拥抱个性,绽放独特的光芒”。作者认为,每个人的经历、性格、思想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本书不提倡模式化的写作,而是鼓励读者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大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它引导读者思考“我为什么而写?”,“我想表达什么?”,以及“我的声音是什么样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读者能够找到自己写作的独特路径,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本书也关注“阅读与模仿的结合”。阅读优秀的作品,学习大师的笔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超越,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本书提供的案例分析,不仅展示了优秀的写作范例,更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范例的成功之处,以及如何将其中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并非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份循序渐进的学习指南。它所提供的,是一个系统化的、可操作的训练框架,它所点亮的,是读者内心深处的表达欲望和创造潜能。当你拿起这本书,你将获得的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提升,更是思维的拓展,情感的丰富,以及对自我表达的全新认识。这本书,将是你通往优秀作文之路,最坚实可靠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