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係統安全設計/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規劃教材

操作係統安全設計/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規劃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瀋晴霓,卿斯漢 著
圖書標籤:
  • 操作係統安全
  • 信息安全
  • 安全設計
  • 教材
  • 高等教育
  • 計算機安全
  • 係統安全
  • 網絡安全
  • 安全規劃
  • 信息安全專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32159
版次:1
商品編碼:11331587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9-0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操作係統安全設計/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規劃教材》係統地介紹瞭經典的操作係統安全設計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技術,並融入瞭最新的可信計算技術、係統虛擬化技術,以及未來的雲操作係統進展及其安全實踐。
  《操作係統安全設計/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規劃教材》內容由淺入深,分為“基礎篇”、“理論篇”、“實踐篇”和“趨勢篇”四大部分。“基礎篇”重點介紹操作係統基本安全概念、通用安全需求、安全標準和必要的安全機製等。“理論篇”重點介紹操作係統安全建模理論、安全體係結構設計思想,以及安全保證技術和測評方法等。“實踐篇”重點介紹安全操作係統設計與實現技術的案例,以及基於安全操作係統的應用係統安全案例。“趨勢篇”重點介紹最新的可信計算技術、係統虛擬化技術,以及操作係統進展及其安全實踐。讀者可以依據不同層麵的需求靈活地選用相關部分的內容進行閱讀。《操作係統安全設計/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規劃教材》的每一章後麵都附有習題和參考文獻,便於讀者對各章的內容進行思考和深入理解。
  《操作係統安全設計/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規劃教材》重點麵嚮計算機、軟件工程、信息安全等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本科生,也適用於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相關專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還可以作為相關學科領域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瀋晴霓,北京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先後擔任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信息安全係副係主任,軟件技術與服務工程學科組副組長。我國自主研發的“結構化保護級”安勝安全操作係統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近年來主要研究方嚮包括:操作係統與虛擬化安全、雲計算和大數據安全、可信計算等。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核高基重大專項、973項目、863項目。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20多項。已登記國傢軟件著作權5項。卿斯漢,國際知名信息安全專傢。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安全國傢重點實驗室首席研究員,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信息安全係首屆係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傢特殊津貼。現任國傢保密局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十二五”信息安全工程監理組組長、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可信計算工作組組長、亞洲密碼學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微軟公司全球專傢委員會(TCAAB)委員等。主持國傢重大攻關項目、國務院信息辦重點攻關項目、973項目、863項目等80多項。獲得國傢科技進步奬2次、中科院科技進步奬3次,排名均為第一。 

目錄

編委會
叢書序
前言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 基礎篇
第1章 引言
1.1 操作係統安全威脅與安全需求
1.1.1 安全威脅類型
1.1.2 通用安全需求
1.2 操作係統安全是信息係統安全的基礎
1.3 國內外安全操作係統發展曆史與現狀
1.3.1 國外安全操作係統發展曆史與現狀
1.3.2 國內安全操作係統發展曆史與現狀
1.4 計算機係統安全等級劃分與評測標準
1.4.1 標準發展概況
1.4.2 TCSEC準則
1.4.3 CC準則
1.5 相關術語
1.6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基本概念
2.1 係統邊界與安全周界
2.2 可信軟件與不可信軟件
2.3 訪問控製基本概念
2.3.1 主體與客體
2.3.2 訪問控製矩陣
2.3.3 引用監控器
2.3.4 安全內核
2.4 構建安全的基本要素
2.4.1 安全策略
2.4.2 安全機製
2.4.3 安全保證
2.5 可信計算基
2.6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操作係統基本安全機製
3.1 硬件安全機製
3.1.1 存儲安全
3.1.2 運行安全
3.1.3 I/O安全
3.2 訪問控製機製
3.2.1 自主訪問控製
3.2.2 客體重用
3.2.3 安全標記
3.2.4 強製訪問控製
3.3 可追究機製
3.3.1 標識與鑒彆
3.3.2 可信通路
3.3.3 安全審計
3.4 連續保護機製
3.4.1 係統完整性
3.4.2 隱蔽通道分析
3.4.3 最小特權管理
3.4.4 可信恢復
3.5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通用操作係統安全機製
4.1 UNIX/Linux操作係統安全機製
4.1.1 係統結構
4.1.2 安全機製
4.2 Windows NT/XP操作係統安全機製
4.2.1 係統結構
4.2.2 安全模型
4.2.3 安全機製
4.3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理論篇
第5章 安全策略與安全模型
5.1 安全策略
5.1.1 安全策略概述
5.1.2 安全策略類型
5.1.3 策略錶達語言
5.2 安全模型
5.2.1 安全模型的作用和特點
5.2.2 形式化安全模型設計目標與要求
5.2.3 狀態機安全模型的一般開發方法
5.3 機密性策略與模型
5.3.1 機密性策略目標
5.3.2 Bell-LaPadula模型
5.3.3 Bell-LaPadula模型分析與改進
5.4 完整性策略與模型
5.4.1 完整性策略目標
5.4.2 Biba模型
5.4.3 Clark-Wilson模型
5.5 混閤型/中立型安全策略與模型
5.5.1 中國牆模型
5.5.2 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模型
5.5.3 域和型強製實施模型
5.6 其他模型
5.6.1 安全信息流模型
5.6.2 無乾擾安全模型
5.7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安全體係結構
6.1 安全體係結構基本概念
6.1.1 安全體係結構定義
6.1.2 安全體係結構分類
6.2 安全體係結構設計原則與目標
6.2.1 設計原則
6.2.2 設計目標
6.3 GFAC通用訪問控製框架
6.4 Flask安全體係結構與LSM框架
6.4.1 Flask安全體係結構
6.4.2 LSM訪問控製框架
6.5 權能安全體係結構
6.5.1 權能與訪問控製列錶
6.5.2 EROS係統及其權能體係
6.6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安全保證技術
7.1 概述
7.1.1 安全保證的概念
7.1.2 安全保證的必要性
7.1.3 安全保證中需求的作用
7.2 安全開發生命周期
7.2.1 係統的生命周期
7.2.2 瀑布型生命周期模型
7.2.3 安全開發生命周期
7.3 安全測試技術
7.3.1 老虎隊和善意黑客
7.3.2 安全測試的基本過程
7.4 形式化規範與驗證技術
7.4.1 形式化方法概述
7.4.2 形式化方法的應用研究
7.4.3 常用形式化規範與驗證技術
7.5 安全測評方法
7.5.1 傳統安全性保證手段
7.5.2 操作係統安全評測方法
7.6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實踐篇
第8章 安全操作係統設計與實現技術
8.1 安全操作係統設計原則
8.2 安全操作係統的一般開發過程
8.3 安全操作係統的常用開發方法
8.3.1 虛擬機法
8.3.2 改進/增強法
8.3.3 仿真法
8.4 安全操作係統設計和實現案例
8.4.1 安全目標
8.4.2 總體結構設計
8.4.3 安全內核的開發
8.4.4 多策略安全模型
8.4.5 多級分層文件係統
8.4.6 隱蔽存儲通道分析
8.4.7 安全加密文件係統
8.4.8 客體重用機製
8.5 注意的問題
8.5.1 TCB的設計與實現
8.5.2 安全機製的友好性
8.5.3 效率和兼容性考慮
8.6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安全操作係統的應用
9.1 安全操作係統與Web服務器安全
9.1.1 Web服務器概述
9.1.2 安全Web服務器概念及解決方案
9.1.3 多級安全Web服務器
9.2 安全操作係統與防火牆安全
9.2.1 防火牆及其安全技術
9.2.2 基於安全操作係統的防火牆保護機製
9.3 安全操作係統與數據庫安全
9.3.1 數據庫安全威脅與安全需求
9.3.2 數據庫安全與操作係統安全的關係
9.3.3 多級安全數據庫
9.4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四部分 趨勢篇
第10章 可信計算技術
10.1 概述
10.1.1 可信計算的概念
10.1.2 可信計算的形成曆程
10.1.3 可信計算組織TCG
10.1.4 國內外可信計算産品與技術發展
10.2 可信平颱/密碼模塊TPM/TCM
10.2.1 可信平颱模塊TPM
10.2.2 可信密碼模塊TCM
10.2.3 TCM、TPM、TPM.next之間的關係
10.3 可信平颱相關技術
10.3.1 可信平颱構件
10.3.2 可信邊界
10.3.3 可傳遞的信任
10.3.4 完整性度量
10.3.5 完整性報告
10.3.6 TCG證書機製
10.3.7 TCG密鑰管理機製
10.4 基於TPM/TCM的可信操作係統
10.4.1 主流操作係統的安全性問題
10.4.2 可信操作係統的TPM/TCM支持要求
10.4.3 基於TPM/TCM的可信操作係統核心機製
10.5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第11章 係統虛擬化技術
11.1 概述
11.1.1 背景介紹
11.1.2 係統虛擬化技術的分類
11.1.3 x86架構虛擬化實現技術
11.1.4 支持虛擬化的硬件體係結構
11.1.5 主流的係統虛擬化軟件
11.2 虛擬化平颱安全機製
11.2.1 安全性分析
11.2.2 虛擬機監控器安全體係結構
11.2.3 虛擬機遷移安全機製
11.2.4 虛擬機安全監控技術
11.2.5 虛擬機之間的隱蔽通道分析
11.2.6 虛擬機之間的I/O隔離技術
11.3 虛擬可信平颱技術
11.3.1 虛擬平颱工作組簡介
11.3.2 虛擬可信平颱體係架構
11.3.3 虛擬可信平颱安全問題
11.3.4 虛擬可信平颱研究進展
11.4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第12章 操作係統進展及其安全實踐
12.1 SELinux操作係統
12.1.1 從DTMach到SELinux
12.1.2 SELinux的安全策略模型
12.1.3 SELinux的安全體係結構
12.2 Solaris 10操作係統
12.2.1 Solaris的發展史
12.2.2 Solaris 10的安全體係結構
12.2.3 Solaris 10的安全特性
12.3 Windows Vista/Windows 7操作係統
12.3.1 Windows Vista安全體係結構
12.3.2 Windows Vista安全機製和技術
12.3.3 Windows 7安全改進
12.4 未來雲操作係統
12.4.1 Google Chrome OS
12.4.2 Windows Azure
12.4.3 Android OS
12.5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深入理解操作係統安全》 引言 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信息係統的安全性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附加項,而是關乎國傢安全、企業存亡和社會穩定的基石。而操作係統的安全性,更是整個信息安全體係的“心髒”,一旦這個核心環節齣現漏洞,後果不堪設想。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係統地理解操作係統安全原理、設計理念及實踐方法的學習平颱。我們不局限於某個特定操作係統的細節,而是著眼於操作係統安全共有的、普適性的概念和技術,幫助讀者構建紮實的理論基礎,並具備分析和解決實際安全問題的能力。 第一章:操作係統安全概述與發展曆程 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操作係統安全的世界,從宏觀角度認識其重要性。我們將探討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如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它們在操作係統層麵的體現。隨後,我們將追溯操作係統安全技術的發展脈絡,從早期相對簡單的訪問控製機製,到現代復雜的多層防禦體係,瞭解技術演進背後的驅動因素和關鍵突破。我們將分析不同曆史時期麵臨的安全挑戰,以及相應的應對策略,為後續深入學習奠定曆史認知基礎。 第二章:核心安全模型與訪問控製 訪問控製是操作係統安全的核心基石,本章將深入剖析各種主流的訪問控製模型。我們將詳細講解基於身份的訪問控製(IBAC)、基於屬性的訪問控製(ABAC)等模型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場景。重點在於理解如何通過訪問控製列錶(ACL)、安全描述符(SD)等機製,精細化地管理用戶、進程、文件、設備等資源的訪問權限。此外,本章還將探討權限繼承、最小權限原則等安全設計理念,強調如何構建強大而靈活的訪問控製體係,有效抵禦未經授權的訪問。 第三章:內存安全與漏洞防護 內存安全是保障係統穩定運行和防止惡意攻擊的關鍵。本章將深入探討內存管理機製,並聚焦於常見的內存安全漏洞,如緩衝區溢齣、堆棧溢齣、UAF(Use-After-Free)等。我們將詳細解析這些漏洞的成因,以及它們如何被利用來執行任意代碼或破壞係統完整性。更重要的是,本章將介紹操作係統層麵提供的各種內存安全防護技術,包括地址空間布局隨機化(ASLR)、數據執行保護(DEP/NX)、棧保護(Canaries)、內存安全沙箱等,並分析它們的實現原理和防護效果。 第四章:進程與綫程安全 進程和綫程是操作係統中並發執行的基本單元,它們的安全性直接關係到整個係統的穩定性與隔離性。本章將深入研究進程和綫程的安全模型,包括進程間通信(IPC)的安全機製,如管道、消息隊列、共享內存等,以及如何防止惡意進程竊取或篡改其他進程的數據。我們將探討綫程同步與互斥機製,分析可能存在的競態條件(Race Condition)等並發安全問題,並介紹相應的解決方案。此外,本章還將涉及進程隔離技術,如虛擬化和容器化,如何在更高層麵保障進程和應用的安全。 第五章:文件係統與存儲安全 文件係統是數據持久化存儲的關鍵,其安全性直接影響到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本章將深入分析文件係統的安全機製,包括文件權限管理、文件完整性校驗(如哈希校驗)、日誌審計等。我們將探討加密文件係統(EFS)的原理與應用,如何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存儲。此外,本章還將涉及安全刪除、數據擦除等技術,以確保敏感信息在不再需要時被徹底清除。針對現代存儲介質,如固態硬盤(SSD)的特性,也將討論其在安全擦除方麵的特殊考量。 第六章:網絡安全與通信協議 操作係統作為網絡通信的載體,其網絡安全至關重要。本章將從操作係統層麵探討網絡安全,包括TCP/IP協議棧的安全問題。我們將分析各種網絡攻擊手段,如SYN Flood、DDoS攻擊、中間人攻擊等,以及操作係統如何通過防火牆、入侵檢測/防禦係統(IDS/IPS)等機製進行防護。本章還將深入講解安全通信協議,如TLS/SSL、IPsec等的原理和在操作係統中的實現,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第七章:用戶身份認證與授權 用戶身份認證是係統訪問的第一個關卡,而授權則是訪問控製的後續步驟。本章將詳細講解各種用戶身份認證機製,從傳統的密碼認證,到更安全的雙因素認證(2FA)、多因素認證(MFA)、生物特徵識彆等。我們將分析不同認證方法的安全性,以及操作係統如何安全地存儲和管理用戶憑證。隨後,本章將深入探討授權管理,包括角色基礎訪問控製(RBAC)、基於策略的訪問控製(PBAC)等,以及如何實現細粒度的權限分配,確保用戶隻能訪問其被授權的資源。 第八章:安全審計與日誌分析 安全審計是檢測和響應安全事件的關鍵環節。本章將深入講解操作係統提供的安全審計機製,包括事件日誌的記錄、收集和管理。我們將探討哪些操作需要被審計,以及如何配置審計策略以滿足閤規性要求。更重要的是,本章將強調日誌分析的重要性,介紹如何利用日誌數據來檢測潛在的安全威脅、分析攻擊行為、定位安全漏洞,並為事後追溯提供證據。我們將討論日誌聚閤、SIEM(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等技術在日誌分析中的應用。 第九章:惡意軟件防護與係統加固 惡意軟件是操作係統麵臨的普遍威脅,本章將深入探討各種惡意軟件的類型、傳播方式和攻擊技術,如病毒、蠕蟲、木馬、勒索軟件等。我們將重點研究操作係統層麵的惡意軟件防護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反病毒引擎、沙箱技術、代碼簽名驗證、係統行為監控等。同時,本章還將介紹係統加固(Hardening)的最佳實踐,從配置、服務、用戶權限等多個維度,減少係統暴露的攻擊麵,提高係統的整體安全性。 第十章:虛擬化與容器化安全 虛擬化和容器化技術在現代IT架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也帶來瞭新的安全挑戰。本章將專門探討虛擬化和容器化環境下的安全問題,包括虛擬機監視器(VMM)的安全、虛擬機逃逸(VM Escape)的風險,以及容器鏡像的安全、容器運行時安全、容器間隔離等。我們將分析這些技術帶來的獨特安全隱患,並介紹相應的安全防護策略和工具,如安全容器、安全鏡像掃描、運行時安全監控等。 第十一章:新興安全技術與未來展望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操作係統安全領域也在持續演進。本章將聚焦於當前新興的安全技術和未來發展趨勢。我們將探討安全執行環境(TEE)、硬件安全模塊(HSM)、零信任安全模型等前沿概念,以及它們在操作係統安全設計中的潛在應用。此外,我們還將展望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在操作係統安全領域的應用,如智能威脅檢測、自動化安全響應等,為讀者描繪操作係統安全的未來藍圖。 結論 本書通過係統地闡述操作係統安全的核心概念、技術原理和實踐方法,旨在培養讀者具備獨立分析和解決操作係統安全問題的能力。我們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信息安全專業學生、研究人員以及廣大IT從業者深入理解操作係統安全、構建更安全信息係統的寶貴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對操作係統安全設計産生強烈興趣的書籍。我一直以為操作係統隻是一個運行應用程序的平颱,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在信息安全領域扮演的核心角色。書中對於安全啓動、固件安全、內核完整性校驗等內容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即使是操作係統最底層的組件,也需要有強大的安全保障。我對書中關於如何防範各種高級持續性威脅(APT)的討論尤為感興趣,以及操作係統在應對這類復雜攻擊時所能發揮的作用。書中對虛擬化安全和容器安全技術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未來操作係統安全發展的新方嚮。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學習到如何評估和加固一個操作係統的安全性,以及如何設計一個能夠抵禦各種已知和未知安全風險的操作係統。這本書不僅為我提供瞭理論知識,更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安全實踐中。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操作係統的“安全聖經”。我一直對如何設計一個“永不被攻破”的操作係統感到好奇,而這本書似乎為我提供瞭一套完整的思考框架。從安全模型的設計,到各種安全機製的實現,再到安全策略的製定和實施,這本書都進行瞭係統性的闡述。我對書中關於“最小權限原則”和“縱深防禦”的理念非常贊同,並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在實際的操作係統設計中將這些原則落到實處。書中對特權分離、進程隔離、沙箱技術等內容的詳細講解,讓我對如何構建更安全的運行環境有瞭更深的認識。此外,書中關於安全更新和補丁管理的討論,也讓我明白,持續的安全維護是操作係統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設計一個易於審計、便於監控的安全操作係統的方法。對於開發者而言,如何在編寫代碼時就融入安全意識,避免引入安全漏洞,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內容。這本書為我提供瞭寶貴的指導,讓我能夠從源頭上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安全、更可靠的操作係統。

評分

這是一本我一直很期待的教材,作為一名信息安全專業的學生,對操作係統的底層安全機製瞭解得越深入,越能構建齣更堅固的信息安全防綫。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操作係統安全設計”,這不僅僅是關於如何使用現有的安全功能,更是關於如何從設計層麵去思考和構建一個安全的操作係統。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學到關於安全模型、訪問控製、權限管理、加密技術在操作係統中的應用,以及各種安全加固技術。尤其對內核級彆的安全防護機製,例如內存保護、進程隔離、係統調用過濾等方麵的內容充滿好奇。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專業規劃教材的定位,也意味著這本書的嚴謹性和係統性,相信它能夠為我打下紮實的基礎,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操作係統在信息安全領域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希望它能提供豐富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閤,理解在真實世界的安全威脅下,操作係統是如何被攻擊,又是如何進行防禦的。如果書中能探討一些前沿的安全技術,比如基於硬件的安全(TPM、SGX等)如何與操作係統安全協同工作,那將是錦上添花。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充滿瞭高度的期望,希望能藉此提升自己在操作係統安全設計領域的專業能力,為未來的安全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示是,操作係統安全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係統化的設計和持續的迭代。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各種安全機製的深入探討,例如訪問控製列錶(ACL)、安全描述符(SD)以及它們在不同操作係統中的具體實現。這些細節讓我對操作係統如何精細化地管理資源和權限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關於用戶和組管理、文件係統安全、網絡協議棧安全等章節,都提供瞭豐富的實踐指導。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對操作係統進行安全加固,比如如何禁用不必要的服務、如何配置防火牆規則、如何使用安全審計工具等。此外,書中對於加密技術在操作係統中的應用,如全盤加密、文件加密、安全存儲等,也讓我對數據安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在麵對日益復雜的網絡威脅時,操作係統安全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而掌握操作係統安全的設計原理,將是我在信息安全領域立足的關鍵。

評分

這本書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我一直對操作係統的安全機製如何保護敏感數據感到好奇,這本書詳細講解瞭各種加密技術在操作係統中的應用,例如文件加密、通信加密、密鑰管理等。書中對內存安全機製的深入剖析,如堆棧保護、地址空間布局隨機化(ASLR)和數據執行保護(DEP),讓我對如何防止內存相關的攻擊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進行操作係統的安全評估,以及如何利用各種安全工具來檢測和修復安全漏洞。此外,書中關於安全更新和補丁管理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也讓我明白,持續的安全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麵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操作係統安全的復雜性和挑戰。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對操作係統安全産生強烈興趣的書籍。我一直以為操作係統隻是一個運行應用程序的平颱,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在信息安全領域扮演的核心角色。書中對於安全啓動、固件安全、內核完整性校驗等內容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即使是操作係統最底層的組件,也需要有強大的安全保障。我對書中關於如何防範各種高級持續性威脅(APT)的討論尤為感興趣,以及操作係統在應對這類復雜攻擊時所能發揮的作用。書中對虛擬化安全和容器安全技術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未來操作係統安全發展的新方嚮。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學習到如何評估和加固一個操作係統的安全性,以及如何設計一個能夠抵禦各種已知和未知安全風險的操作係統。這本書不僅為我提供瞭理論知識,更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安全實踐中。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為我打開瞭理解操作係統安全的一扇新視角。我原本以為操作係統安全隻是簡單地配置防火牆、設置密碼,但這本書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其背後的復雜性和精妙性。從最基礎的賬戶管理和用戶權限劃分,到復雜的加密算法在文件係統和網絡通信中的應用,再到內存保護機製如何防止代碼注入和緩衝區溢齣攻擊,每一個章節都像剝洋蔥一樣,層層揭示瞭操作係統的安全“內幕”。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安全審計和日誌分析的部分,它讓我認識到,事後追溯和分析安全事件是多麼重要,以及如何通過精心設計的日誌係統來幫助我們還原真相。書中對於各種攻擊手段的詳細闡述,例如rootkit、病毒、木馬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係統設計中應該如何規避這些風險,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像是無數安全攻防實戰經驗的提煉。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不同操作係統(比如Linux、Windows)在安全設計上的異同分析,這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安全策略的多樣性和演進。這本書的邏輯清晰,語言嚴謹,即使是對於一些復雜的安全概念,也能被講解得易於理解。

評分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操作係統安全的設計是一個持續演進的過程,需要不斷適應新的安全威脅和技術發展。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安全策略的討論,例如如何在不同場景下選擇閤適的安全模型,以及如何權衡安全性和可用性。書中關於訪問控製模型,如DAC(自主訪問控製)、MAC(強製訪問控製)和RBAC(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及其在不同操作係統中的應用,讓我對如何實現精細化的權限管理有瞭更深的理解。我對書中關於安全審計和日誌分析的詳細介紹印象深刻,它讓我認識到,如何有效地收集、存儲和分析安全日誌,對於及時發現和響應安全事件至關重要。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如何設計一個易於管理的、能夠抵禦各種安全威脅的操作係統。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知識體係,讓我能夠更全麵地掌握操作係統安全的核心要點。

評分

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吸引人,它將復雜的操作係統安全概念講解得通俗易懂。我一直對操作係統的安全漏洞是如何産生的感到好奇,這本書詳細闡述瞭各種常見的漏洞類型,例如整數溢齣、格式化字符串漏洞、類型混淆等,並講解瞭操作係統設計中如何去規避這些風險。書中對內核態和用戶態的隔離機製、係統調用接口的安全設計、以及各種安全沙箱技術的原理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讓我對如何構建一個更安全的運行環境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進行安全的代碼審計,以及如何利用靜態和動態分析工具來發現操作係統中的安全缺陷。此外,書中關於安全更新和補丁管理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也讓我明白,持續的安全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麵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操作係統安全的復雜性和挑戰。

評分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我一直對操作係統的安全漏洞是如何産生的感到好奇,這本書詳細闡述瞭各種常見的漏洞類型,例如整數溢齣、格式化字符串漏洞、類型混淆等,並講解瞭操作係統設計中如何去規避這些風險。書中對內核態和用戶態的隔離機製、係統調用接口的安全設計、以及各種安全沙箱技術的原理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讓我對如何構建一個更安全的運行環境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進行安全的代碼審計,以及如何利用靜態和動態分析工具來發現操作係統中的安全缺陷。此外,書中關於安全更新和補丁管理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也讓我明白,持續的安全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麵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操作係統安全的復雜性和挑戰。

評分

質量很好,速度很快,非常好

評分

質量很好,速度很快,非常好

評分

不錯

評分

快遞速度快,基本都在京東買,質量滿意

評分

上課指定教材,老師自己寫的書,概念性很強。

評分

一直找這個領域的參考書,這本算是最好的瞭

評分

書還不錯,挺有意思的,比書店便宜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非常非常好

評分

很好的書,發貨很及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