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丛书: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禁书的审查与传播

甲骨文丛书: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禁书的审查与传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齐格弗里德·洛卡蒂斯,[德] 英格里德·宗塔格 等 著,吴雪莲 译
图书标签:
  • 甲骨文
  • 民主德国
  • 禁书
  • 审查
  • 传播
  • 冷战
  • 文化史
  • 历史
  • 德国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503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2179
品牌:甲骨文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莱茵译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24
字数:4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禁书的审查与传播》是“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大会召开后,主要由各位代表的发言整理而成的文集。是众多时代见证者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讲述“爱读书的国度”——东德在特定历史时期,读者们用各自的方式获取和阅读自己感兴趣和喜爱的文学作品的故事,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介绍。

作者简介

  齐格弗里德·洛卡蒂斯,在波鸿和比萨就读,攻读历史学、考古学和哲学,1993~2001年在波茨坦当代史研究中心就职,2006年获莱比锡大学图书学教授席位。
  英格里德·宗塔格,专业为日耳曼语言文学,曾任莱比锡哈雷东德出版社和莱比锡GustavKiepenheuer出版集团编辑和莱比锡艺术自由学院院长。

精彩书评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一书不仅仅是给图书收藏者的一份礼物,更是一份对民主德国社会史的贡献,该书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智力的和亚文化群的环境。……该书的独特魅力在于,时代见证者们发言分享自己曾经缄口不言的许多内容:个人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努力去获取想要的书籍的。(阅读时)人们有时会觉得,自己在俯瞰一个超现实主义的世界。
  ——《德国档案》



  该书超过40篇资料详实的文章描述了民主德国的文学工业——以及它的“相关联的”机构:邮局、海关和国家安全部。该书不仅仅涉及文学,也描写了东德的反对派公众、反抗行为和媒体发展史。阅读后会觉得自己经历了一次探险之旅。
  ——《新莱茵报》



  在这本汇集了各类文章如同一本诙谐文集的书中谈论了前海关官员、前国家安全部邮局审查员、反对者和书籍走私者,叙述了一个几乎不敢让人相信的德国-德语的文学关系。
  ——《文学世界》杂志(德国)

目录

西格弗里德·洛卡蒂斯:在专制制度下的阅读――审查效果研究概况
灌木丛与窗子
受控制的检查员和倔强的读者
冷战、黄色作品
毒药柜和守夜人
书籍展示和偷盗书籍
教派读者组织
政治读者组织
崇拜信条
附录







精彩书摘

  1961年东德边境封锁后,就基本不存在在西德购书的可能性了,借阅就更不用谈了。这么一来上面提到过的版权贸易和本地图书馆的图书供应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戈特弗里德·罗斯特(Gottfried Rost)和赫尔穆特·勒策施(Helmut ROtzsch)在他们的发言中已经谈到菜比锡德意志图书馆的杰出作用。1945年以后,一代代的大学生、科学工作者和教授们一直把这座图书馆作为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图书馆来使用(或者从那里的图书管理员的角度来看:滥用)。德意志图书馆的作用不仅仅限于为莱比锡市的读者提供服务,全国各地的读者都来这里借书,因为只有这里藏书丰富,能借到很多西方图书,而东德其他图书馆借阅西方图书需要特别批准。
  除德意志图书馆外,西方文献馆藏丰富的首推柏林国家图书馆、德累斯顿和哈雷的州立图书馆、魏玛德国古典文学中心图书馆以及各大学图书馆,还有到目前几乎还没提过的各工商企业、研究院与学会的内部图书馆体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在各自领域中收藏的西方文献特别是期刊数量可观。然而一般来说这类图书馆只对内部员工开放,不是人人都可借阅其藏书。
  上述各类图书馆不仅为公众及某些特殊群体提供西德出版的图书,而且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它们还提供东德各出版社购买版权后出版的图书,这一点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鉴于众所周知的事实,许多这类特许授权出版的书在书店供不应求。
  ……

前言/序言


《柏林墙下的回响:东德的文化景观与抵抗的艺术》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GDR,即东德)社会文化图景的复杂性与内在张力。它并非聚焦于官方意识形态的阐述,而是转向了其文化生活中的“潜流”——那些在国家严格管控下,依然顽强生长、悄然流传的思想与艺术实践。我们将细致考察东德知识分子、艺术家、普通民众如何在国家权力与个人表达之间进行微妙的博弈、适应与反抗。 本书的核心关切在于:在一个以“无产阶级专政”为名义实施全面监控的体制内,何种形式的“非正式文化”得以存续?它们如何成为个体身份认同的庇护所,以及对体制叙事构成挑战的暗语? 第一部分: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文化的裂隙 第一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表象与内在矛盾 本章将首先勾勒出东德国家文化政策的官方框架——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塑造“新社会主义人”。然而,这种单一叙事的建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矛盾。我们通过分析国家剧院的剧目选择、电影制片厂的审查档案,揭示出官方如何试图驯化和吸收异见。例如,对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的推崇,在官方话语中被转化为对“进步遗产”的继承,但这些文本的某些元素,如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和对等级制度的批判,却无意中为后来的质疑提供了理论资源。 第二章:青年文化与“非官方”空间 东德的青年文化是解构国家宏大叙事的关键场域。本章重点研究“酒吧文化”(Kneipenkultur)和音乐亚文化(如摇滚乐和地下音乐场景)的角色。这些空间,无论是被默许的还是被边缘化的,都成为了超越官方定义的社交和情感交流的场所。我们考察了“摇滚乐迷”群体如何通过模仿西方服饰和俚语,在不直接触碰政治红线的前提下,表达对集体主义口号的疏离。国家安全局(Stasi)对这些“非正式集会”的详尽监控报告,恰恰证明了官方对文化自主性的深刻不安。 第二部分:艺术的隐喻与符号的解码 第三章:文学的“双重写作”策略 在审查制度下,东德的作家们发展出精妙的“双重写作”(Doppelte Schrift)技巧。本章探讨了著名作家和默默无闻的诗人如何运用寓言、神话重述以及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来规避审查。例如,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侧面描绘,暗指当代官僚的僵化;通过对家庭伦理的深入挖掘,来对比“集体利益”对个人情感的挤压。我们分析了那些成功出版的作品中,哪些元素是体制“允许”的,而哪些元素是通过隐喻成功“偷渡”上岸的。 第四章:视觉艺术中的微观抵抗 东德的视觉艺术,尤其是在绘画和雕塑领域,很少能直接挑战国家宣传。本章转而关注“私密艺术”(Private Kunst)和“家居美学”。研究发现,个体对居住空间的私人化装饰——无论是精选的印刷品、非官方渠道获取的旧家具,还是家庭自制的手工艺品——本身就是一种对抗国家对公共和私人领域全面渗透的宣言。同时,我们也将探讨那些在官方展览中“勉强过关”的艺术作品,它们如何通过色彩选择、构图布局上的细微偏差,向知情者传递信息。 第三部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抵抗与适应 第五章:信息黑市与口头传统 在正式信息渠道被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非正式的信息传播网络——即“耳语网络”(Das Gerücht)——成为抵抗的生命线。本章考察了笑话(Witze)在东德社会中的功能。这些笑话不仅仅是娱乐,它们是凝练的政治批判,是集体记忆的载体,也是衡量社会情绪波动的晴雨表。我们收集和分析了大量流传于工厂、办公室和家庭内部的政治笑话,研究它们是如何在不被记录的情况下,保持生命力的。 第六章:物质文化与怀旧情结的悖论 东德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物质的依赖与渴望,揭示了其文化认同的复杂性。本章讨论了“短缺经济”如何催生了高超的“修补文化”(Reparaturkultur)和“转换使用”(Umnutzung)的智慧。对稀有进口商品的追求(如某些香烟、咖啡或西方的日用品),不仅是物质需求的体现,也是对体系不健全性的沉默控诉。这种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和利用,构成了对中央计划经济的日常性“微观怠工”。 第七章:记忆的构建与“看不见的东德” 最后,本书探讨了在两德统一之后,东德文化经验的重新阐释问题。许多在体制内被视为“常态”的文化实践,在统一后的社会中被迅速“他者化”或“病理化”。本章试图恢复那些被忽视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东德文化遗产——例如社区互助精神、对高素质基础教育的骄傲感,以及在逆境中发展出的独特幽默感。本书的结论是,东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创造力的领域,它在政治高压下找到了独特的生存逻辑和表达空间,这对于理解极权社会的内部运作机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书特色: 本书避免了将东德文化简单地等同于“被压迫”或“受害者”的叙事框架。它采用了微观历史的方法,通过档案研究、口述史的交叉印证,重构了一个在严密监控下依然充满文化生命力的社会侧面。它关注的是“如何存在”(How to Survive),而非仅仅“如何反抗”(How to Rebel)。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欧洲现代史怀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研究者,我对东德的文化管制一直抱持着一种复杂的感情——既感到其制度的僵化可笑,又对其执行的严密感到一丝寒意。我关注的焦点在于审查制度的设计逻辑。它究竟是出于维护政权稳定的实用主义考量,还是深受某种意识形态纯洁性的驱使?更进一步,审查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是否有所松动或变化?例如,在某个特定的“解冻”时期,审查的尺度是否略有放宽,给了地下文化一丝喘息的机会?而所谓的“秘密读者”群体,他们的构成是单一的,还是涵盖了知识分子、工人阶层甚至体制内边缘人物?如果是后者,那么这种跨越阶层的思想传播网络,又是如何建立和维系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结构性的分析,将审查的“官方叙事”与阅读的“民间实践”并置对比,从而揭示出一个更立体、更矛盾的东德社会侧影。

评分

这套“甲骨文丛书”的选题眼光实在独到,光是书名就能让人嗅到历史的尘烟和某种禁忌的诱惑。我最近刚好在翻阅一些关于冷战时期文化交流的书籍,深感在那个意识形态壁垒森严的年代,思想的流动往往比货物流动更为艰难和具有爆炸性。想象一下,在铁幕的阴影下,那些被官方刻意压制或歪曲的知识,是如何像地下水一样,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渗透到渴望真知的人群手中。这种“秘密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抵抗,它考验着读者的勇气,也反映出那个社会对信息自由的极度匮乏。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挖掘出那些鲜为人知的审查机制和民间传播网络的?是依靠解密的档案,还是通过幸存者的口述历史?那种穿针引线的艰难过程,本身就是一出精彩的谍战剧,只是主角不是特工,而是思想的信使。我期待看到那些被严密包裹的禁书,是如何在夹缝中获得生命力,成为特定人群精神食粮的。

评分

我总是着迷于“禁书”这个概念本身所蕴含的悖论力量。一旦一本书被宣布为禁品,它立即获得了远超其字面价值的神秘光环。这本丛书的副标题提到了“审查与传播”,这暗示了本书不仅关注“禁止”的动作,更关注“流动”的过程。在缺乏现代互联网的情况下,信息的传播效率低下,但也因此更具韧性和粘性。我推测,这些禁书很可能通过极其传统的方式进行复制和传递:手抄本的复印、在家庭聚会上悄声朗读、甚至将内容藏于合法的出版物夹层之中。这种传播链条,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信任的社会契约。它要求参与者对彼此的忠诚度极高,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否挖掘到了那些在“信息传递”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中间人,那些“摆渡人”的故事?他们的动机和风险承担,往往是理解一个封闭社会文化生态的绝佳切入点。

评分

从文学评论的角度来看,那些成功突破审查的“异见之声”,往往带有极其强烈的象征意义和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它们必须学会“说话的艺术”,即用一种不被即时识破的方式来表达深层含义。我猜测,东德的秘密读者们在阅读时,必然会发展出一种高度成熟的“解码”能力,他们不仅在阅读文本,更在阅读文本背后的意图、留白和未尽之言。这种共谋式的阅读体验,无疑会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智力愉悦感。那么,哪些作家的作品最受青睐?是那些明确挑战体制的激进派,还是那些通过描绘个人情感、家庭生活来间接批判社会现实的“内流型”作家?我期待看到,那些最终能进入秘密阅读圈的文本,是如何在艺术的精致性与政治的尖锐性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从而确保其生命力能够超越当局的视线,在渴望自由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评分

读完关于类似主题的其他作品后,我总觉得缺少一个更具人文温度的视角,很多时候历史叙述过于宏大,将个体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我非常期待看到,在这本关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的书中,作者能否真正触及到那些“秘密读者”的内心世界。他们是出于政治理想,还是仅仅为了满足对外部世界的天然好奇心?在那个国家机器无孔不入的监控环境下,藏匿一本禁书,乃至分享一句被禁止的引文,需要付出多大的心理代价?我设想,也许在一个拥挤的西柏林集市上,一本被拆去封面、用牛皮纸重新包装的书籍,在一次眼神的交汇中完成了秘密的转移,这种交流的瞬间价值,远超书本本身的内容。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对个体尊严的维护,是对单一叙事的挑战。我希望作者能细致描摹出这种微观的、充满张力的文化抵抗场景,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压抑中的微光。

评分

甲骨文丛书还是值得信赖的书,先收藏了,慢慢看

评分

在京东购物,商品、包装、物流都无可挑剔,满意。

评分

包装完整,速度很快,价格给力

评分

我很喜欢甲骨文丛书: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禁书的审查与传播

评分

好书值得一读,值得一看,更值得推荐。这个是个囤书的时代,不急看,抓紧囤。为了书与人相遇。也为了不自由的时代。

评分

我说的书,不是那些政治文件、技术手册,也不是那些庸俗低下的粗制滥造的“地摊书”,更不是那些被称之为“谋略”、“智慧”、“商战技能”和“厚黑学”之类的书。

评分

目前还能买到就赶紧买,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下架了……

评分

详谕南宋婉约派之词,以吴文英为重点,前溯周邦彦、姜夔、史达祖,后及王沂孙、周密、张炎,以见此派源流。该书可谓继当代词人陈洵《海绡说词》及陈匪石《宋词举》之后又一部说词的名著。

评分

根据世界银行《1982年度世界发展报告》称,民主德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204亿美元,人均7180美元,居世界第28位,居社会主义国家第1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