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理学(上卷)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Voume 1)]

凝聚态物理学(上卷)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Voume 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端,金国钧 著
图书标签:
  • 凝聚态物理
  • 固体物理
  • 材料物理
  • 物理学
  • 量子力学
  • 统计物理
  • 晶体结构
  • 电子能带
  • 半导体物理
  • 磁性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675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9879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Voume 1)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3
字数:7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凝聚态物理学(上卷)》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凝聚态物理学(上卷)》在把握从固体物理学到凝聚态物理学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为凝聚态物理学建立了一个逻辑上合理明晰的概念体系,并对学科涵盖的丰富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全书除一章综览外,共有八编,计三十八章,分两卷出版。本册为上卷。
  上卷以综览开头,接下来是前四编。第一编为凝聚物质的结构,论述晶态物质的结构对称性和构筑原理,并延伸至晶体之外,涉及合金、玻璃、液晶和聚合物等,以及非均质物质;第二编为各种物质结构中波的行为,从论述周期结构中波的传播出发,分别加上准周期性、表面和杂质,以及无序带来的影响,特别强调了不同结构和条件下电子的动力学和输运性质;第三编为键、能带及其它,围绕电子结构这一重要主题,分别论述了在不同场合下键和能带途径的有效性,以及在处理强关联电子系统时的局限性,也指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案,进而对纳米结构的电子性质进行了论述;第四编为相变和有序相,首先利用唯象的Landau理论,突出对称性破缺这一核心概念,为各种不同的相变类型建立了统一的理论框架,进而分别论述了结构相变、磁有序相变和超导、超流相变,兼顾到宏观和微观的描述,最后考察了与更广义的遍历性破缺有关的相变。
  《凝聚态物理学(上卷)》体系精审、视野开阔、论述融贯、内容新颖,对于从事凝聚态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是一本富有启发性且便于阅读的科学论著,也可以作为攻读凝聚态物理学与相关学科学位的研究生的入门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综览
0.1 物质世界的层次化
0.1.1 20世纪的物理学
0.1.2 简单性与复杂性
0.1.3 层展现象
0.2 凝聚态物理学的范围
0.2.1 理论方法: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
0.2.2 凝聚现象
0.2.3 有序化
0.3 凝聚态物理学的历史透视与概念框架
0.3.1 固体物理学的范式
0.3.2 键与能带——从单电子近似走向关联电子态
0.3.3 合作现象及其它
0.3.4 凝聚态物理学的范式
参考文献
第一编 凝聚物质的结构
第一章 结构的对称性
1.1 关于对称性的基本概念
1.1.1 对称及对称操作
1.1.2 对称元素的组合定理
1.1.3 对称群
1.1.4 对称群的表示
1.2 有限结构与点群
1.2.1 对称轴的组合规则
1.2.2 循环群与二面体群
1.2.3 正多面体与立方点群
1.3 周期结构和空间群
1.3.1 周期结构和晶格
1.3.2 Bravais格
1.3.3 空间群
1.3.4 晶体结构的描述
1.4 物质结构和其Fourier变换
1.4.1 普遍情形
1.4.2 倒格
1.4.3 周期结构的Fourier变换
1.5 广义对称性
1.5.1 高维空间群
1.5.2 色群
1.5.3 倒空间的对称性
1.5.4 对称性的其它推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晶态结构及其构筑原理
2.1 堆积结构与相关问题
2.1.1 二维空间的拼砌、堆积和覆盖
2.1.2 三维空间的堆积和覆盖
2.1.3 结构中的空隙和相关问题
2.2 键连结构和相关问题
2.2.1 键连结构
2.2.2 氧化物的结构
2.2.3 结构族
2.3 曲面与曲率
2.3.1 曲面的曲率
2.3.2 Euler公式与GaUSS-Bonnet公式
2.3.3 曲面概述
2.3.4.Fuller烯和相关的结构
2.4 准周期结构
2.4.1 无理数与准周期函数
2.4.2 一维准周期结构
2.4.3 二维周期结构的投影
2.4.4 二维准周期结构
2.4.5 三维准周期结构
2.4.6 基本概念的讨论
参考文献
……

第二编 各种物质结构中波的行为
第三编 键、能带及其它
第四编 相变和有序相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的图书《凝聚态物理学(上卷)》所撰写的不包含其具体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 --- 《量子之境与物质结构:前沿物理学入门与探索》 一部深入理解宏观现象背后微观规律的权威著作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进入二十一世纪物理学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领域之一:凝聚态物理学的广阔天地。作为一部严谨而深入的学术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路线图,为物理学研究者、高级学生以及对物质世界本质充满好奇心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套坚实的理论框架与清晰的分析工具。 本书的焦点在于揭示物质在宏观尺度下所呈现的集体行为和复杂性质,这些性质无法简单地由单个原子或分子的性质叠加得到,而是源于它们之间强烈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我们将聚焦于理解从固体晶体到复杂液体,再到新兴的拓扑材料,这些物质形态的物理起源与演化规律。 核心内容概述:从基本原理到结构解析 全书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旨在循序渐进地建立起对凝聚态现象的深刻理解。我们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开始,奠定后续深入分析的基石。 第一部分:晶体结构与能带理论的奠基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周期性结构——晶体的基本对称性、晶格的描述及其在倒易空间中的表示。我们深入探讨了晶体衍射的物理原理,包括X射线、中子和电子衍射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使读者能够掌握如何从实验数据中重构原子排列的精确蓝图。 随后,本书的核心部分之一——能带理论被系统性地引入。我们采用Bloch定理作为起点,阐释电子在周期势场中的行为。通过紧束缚近似、晶格振动的处理(声子),以及对近自由电子模型的分析,我们详细推导了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在电子结构上的根本区别。特别地,对布里渊区(Brillouin Zone)的几何意义及其对电子性质的决定性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我们不仅关注费米面(Fermi Surface)的物理意义,还探讨了如何利用其拓扑性质来预测材料的输运特性。 第二部分:电子的集体激发与相互作用 物质的复杂性往往源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部分将视角从单电子模型提升到多体系统。我们引入了平均场理论作为处理强相关系统的第一步,并详尽讨论了著名的哈特里-福克(Hartree-Fock)近似及其局限性。 随后,我们转向更精确但计算上更具挑战性的方法:微扰论。特别是对电子-电子散射和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讨论,为理解材料的电阻、热导和超导现象埋下了伏笔。对准粒子概念的引入,帮助我们理解在复杂介质中激发的“有效”粒子行为。 第三部分:低维系统与量子效应的显现 随着对基础理论的掌握,本书将探讨系统维度降低所带来的新奇物理现象。低维材料(如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量子限制效应,展现出与体材料迥异的性质。我们探讨了二维电子气(2DEG)的特性,包括量子霍尔效应的初步介绍,以及这些系统在电子输运中的非寻常行为。 此外,本书还对准零维系统——量子点和纳米结构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尺寸效应对能级结构和光学性质的深刻影响。通过对这些前沿主题的介绍,读者将领略到从微观调控到宏观功能实现的物理学魅力。 第四部分:磁性与序的建立 磁性是凝聚态物理中最迷人且应用广泛的特性之一。本部分将深入分析磁性起源:从单磁矩的描述到晶格中的自旋相互作用。我们详细讨论了朗道定理(Landau Theory)及其在相变中的应用,阐释了铁磁性、反铁磁性以及亚铁磁性的微观机制。 对交换相互作用(Exchange Interaction)和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的深入解析,为理解复杂的磁结构,如螺旋磁结构和磁斯格明子(Magnetic Skyrmions),提供了必要的工具。通过统计物理的视角,我们分析了磁性系统中的相变,特别是居里点附近的临界行为。 面向读者 本书的编写风格力求在严格性与可读性之间取得平衡。数学推导严谨,但每一步的物理图像都力求清晰明确。它适用于具备扎实经典力学和电动力学基础,并初步接触过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需要系统回顾或深入学习凝聚态物理核心概念的研究人员。 通过对这些基本构建块的掌握,读者将为进一步探索如高温超导、拓扑绝缘体、量子信息等更尖端的领域打下不可动摇的基础。阅读本书,就是踏上理解我们周围所有固体和液体物质背后基本规律的探索之旅。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有这么高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一直对“凝聚态物理”这个领域非常着迷。这个领域研究的物质的宏观和微观性质,从超导到半导体,从磁性到液晶,无不展现出物质世界的神奇和多样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进入这个领域的一扇大门,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前沿进展。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科普性的书籍,对凝聚态物理的一些现象有所耳闻,但总觉得缺乏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我希望这本“上卷”能够为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理解那些看似神秘的物理现象背后的深刻原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满足我对知识的渴望,并且激发我对这个领域更深入的探索热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实在是太喜欢了!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加上金色的立体字体,一看就给人一种非常专业、严谨的感觉。我之前对凝聚态物理学其实了解不多,但这本书的封面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拿到书的那一刻,纸张的质感也非常棒,摸上去不是那种廉价的纸,翻动的时候也没有刺耳的沙沙声,感觉很舒服。我还在犹豫要不要立刻开始读,或者先摆在书架上欣赏一下。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书籍,从封面到内页的材质,都应该体现出作者和出版方的用心。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用心”。我甚至还搜索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虽然我对他们了解不多,但看到是知名学者编写的,就更加期待内容了。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在学物理,他们看到我的这本书,也纷纷表示很感兴趣,说这本书的装帧在同类书籍中算得上是比较出色的了。

评分

我之前购买过一些国外引进的物理学教材,虽然内容很扎实,但翻译过来总会觉得有些别扭,句子结构或者词汇的选择,有时候会影响到阅读的流畅性。这本书虽然是中文原著,但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又不会显得过于晦涩。作者在讲解一些前沿的理论或者复杂的数学模型时,能够将它们化繁为简,用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它在引入某个概念时,不仅仅是给出一个定义,还会追溯其历史渊源,介绍相关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这样我不仅能知道“是什么”,还能明白“为什么”和“怎么来的”,这种“讲故事”式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而不是枯燥的公式堆砌。我之前学过的某些教材,感觉就是把一堆公式摆在那里,让你自己去琢磨,而这本书则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进入凝聚态物理的奇妙世界。

评分

对于一本理工科的教材来说,习题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我粗略地翻阅了一下,这本书的习题设计得非常巧妙,有不同难度梯度的题目,从基础概念的巩固,到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涵盖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点。而且,我注意到它的一些习题后面,还会给出一些提示或者参考方向,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有时候,遇到卡住的难题,如果完全没有头绪,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但有了这些提示,我就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既有挑战性,又能提供适度引导的习题设计,能够有效地帮助我巩固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且锻炼我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教科书,它的排版和图示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效率和理解的深度。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不错,我随便翻了几页,发现它的公式推导清晰明了,每一个步骤都标记得很清楚,而且还穿插了一些非常精美的示意图,这些图画的质量非常高,线条流畅,色彩搭配也恰到好处,能够非常直观地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复杂晶体结构时使用的三维立体图,感觉就像在眼前一样,比很多二维的平面图要容易理解得多。有时候,一本厚重的专业书籍,如果排版不好,会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页面布局很合理,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比较宽裕,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甚至还注意到,它在引入一些新的概念时,会有一个小小的“提示”或者“注意”的框,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星,能及时点醒我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

评分

很棒的手边书,就是收到的时候稍微有点脏,建议分拣人员在打包无包装的书籍时,尽量保持手上是干净的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象除晶体、非晶体与准晶体等固相物质外还包括从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各类居间凝聚相,例如液氦、液晶、熔盐、液态金属、电解液、玻璃、凝胶等。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对象日益扩展,更为复杂。一方面传统的固体物理各个分支如金属物理、半导体物理、磁学、低温物理和电介质物理等的研究更深入,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更趋密切;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分支不断涌现,如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学、无序体系物理学、准晶物理学、介观物理与团簇物理等。从而使凝聚态物理学成为当前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从事凝聚态研究的人数在物理学家中首屈一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中居领先位置。有力的促进了诸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学和地球物理等交叉学科的发展。研究凝聚态物质的原子之间的结构、电子态结构以及相关的各种物理性质。研究领域包括固体物理、晶体物理、金属物理、半导体物理、电介质物理、磁学、固体光学性质、低温物理与超导电性、高压物理、稀土物理、液晶物理、非晶物理、低维物理(包括薄膜物理、表面与界面物理和高分子物理)、液体物理、微结构物理(包括介观物理与原子簇)、缺陷与相变物理、纳米材料和准晶等。众所周知,复杂多样的物质形态基本上分成三类:气态、液态和固态,在这三种物态中,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对象就占了二个,这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每一步进展都与我们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从传统的各种金属、合金到新型的各种半导体、超导材料,从玻璃、陶瓷到各种聚合物和复合材料,从各种光学晶体到各种液晶材料等等;所有这些材料所涉及到的声、光、电、磁、热等特性都是建立在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基础上的。凝聚态物理研究还直接为许多高科学技术本身提供了基础。当今正蓬勃发展着的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和光纤通讯技术等等都密切联系着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和发展。

评分

凝聚态物理学(上卷) 这本书也还不错

评分

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过包装寒碜点

评分

封面有点脏

评分

书脊污损

评分

书角有破损,其中两本加起来1200多页的精装书竟然只用了个塑料袋装着,书角都摔破了,并且脏的不行,快递也太随意了。内容当然还不错。

评分

冯先生的大作,堪称凝聚态物理教科书的经典。应该凝聚态物理的人人手一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