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菊花全書》係統介紹瞭中國菊花的曆史文化和中國菊花界近20年來的研究成果,內容包括:中國菊花發展曆史、菊花文化和藝術、中國菊屬植物資源、菊花起源和品種群形成的過程、菊花品種分類研究、菊花育種研究和栽培技術,以及經過精心挑選的中國傳統菊花品種和新育菊花品種800餘個。
《中國菊花全書》資料翔實,內容豐富,可供園藝學、園林學、植物學、育種學和花文化等相關學科從事研究和生産的有關人員參閱。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1 菊花在中國的發展曆史
1.1.1 發展初期
1.1.2 園林栽培初期
1.1.3 全麵發展時期
1.1.4 快速發展時期
1.1.5 近、現代發展時期
1.1.6 全麵大發展時期
1.2 當代中國菊花研究概況
1.2.1 當代菊花研究主要成果
1.2.2 各類菊花品種群的形成
1.3 中國菊花文化和藝術
1.3.1 中國古代菊花詩詞
1.3.2 菊花繪畫作品
1.3.3 菊花在其他藝術作品中的錶現
1.3.4 中國菊花展覽概況
1.4 中外菊花交流
1.4.1 中國菊花走嚮世界的曆史
1.4.2 世界菊花迴流中國的曆史
1.4.3 當代中國菊花界國際交流概況
1.5 中國菊花的發展前景
1.5.1 強化菊花的育種工作
1.5.2 加大科技含量,建立新型的生産模式
1.5.3 加大科研投入,為産業發展提供技術支
1.5.4 要重視人纔的培養和使用
第二章 國的菊屬植物及分布
2.1 中國菊屬植物主要種類
2.2 中國菊屬植物染色體倍性研究
2.3 中國菊屬植物分布狀況
2.3.1 中國菊屬植物二倍體種及其分布
2.3.2 中國菊屬植物四倍體種及其分布
2.3.3 中國菊屬植物六倍體種及其分布
2.3.4 中國菊屬植物八倍體種及其分布
2.4 中國菊屬植物係統分類
2.5 中國菊屬植物資源利用
第三章 菊花品種起源及品種演進
3.1 菊花品種起源及品種發展的曆程
3.1.1 園藝化栽培的開始
3.1.2 “原菊”的齣現
3.1.3 菊花品種群的形成
3.1.4 當代菊花品種群的發展
3.2 關於菊花品種起源的重要綫索
3.2.1 菊花起源的時期
3.2.2 早期菊花品種形態
3.2.3 菊花品種形成的方式
3.2.4 菊花品種群發展的過程
3.3 比較形態學研究
3.3.1 主要形態學性狀分析
3.3.2 數量分類學研究
3.3.3 分支分類學研究
3.4 實驗生物學研究
3.4.1 有性雜交試驗
3.4.2 細胞學研究
3.4.3 分子標記輔助的研究
3.4.4 DNA序列分析和蛋白質水平上的解析
3.5 主要研究結果
3.5.1 關於起源時間和起源地
3.5.2 關於參與起源的野生種
3.5.3 關於起源方式
3.5.4 關於菊屬植物的進化式樣
3.6 展望
3.6.1 研究樣本及其選擇
3.6.2 遺傳信息的獲取
第四章 菊花品種分類研究
4.1 菊花品種分類的主要依據
4.1.1 自然花期
4.1.2 花徑
4.1.3 瓣型和花型
4.1.4 葉形
4.2 中外菊花品種分類係統的對比分析
4.2.1 中國古代菊花品種分類係統
4.2.2 當代國際菊花品種分類係統簡介
4.2.3 當代中國菊花品種分類係統
4.2.4 當代中外菊花品種分類係統中花型的對應關係
4.2.5 菊花品種花色分類係統
4.3 菊花品種分類的實駿生物學研究
4.3.1 數量分類學研究
4.3.2 細胞分類學研究
4.3.3 同工酶分析
4.3.4 分子標記研究
4.4 菊花品種分類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第五章 中國菊花育種研究
5.1 菊花遺傳研究概況
5.1.1 主要目標性狀的遺傳研究
5.1.2 主要的育種技術
5.1.3 生物技術育種研究進展
5.2 大菊育種
5.2.1 大菊育種概述
5.2.2 大菊新品種選擇的原則
5.2.3 近現代大菊育種成果
5.3 小菊育種研究
5.3.1 小菊主要類群
5.3.2 小菊觀賞應用價值
5.3.3 小菊主要品種特性
……
第六章 中國菊花栽培技術
第七章 中國菊花品種圖譜
精彩書摘
諸多研究結果獲得的結論雖然在許多關鍵點上有一些支持證據,但這僅是對目前我們所獲得的信息的分析結果。由於許多進化過程的再現是復雜和睏難的,因此對結論的驗證工作隻能是各種研究結果相互印證。
3.6.1研究樣本及其選擇
菊屬植物各種具有極大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一方麵顯示瞭其遺傳組成的復雜性,另一方麵則錶明這些種是較為活躍的進化中的物種。這給我們的研究提供瞭豐富的變異材料,同時也使問題的研究更為睏難。首先值得注意的就是試驗材料的選擇具有什麼程度上的代錶性。
相對於栽培品種來說,野生菊具有更高程度的遺傳上的穩定性,但近年來的研究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錶明各野生種均有各種各樣的形態變異。這些變異既包括地理分布和生境條件造成的差異,也包括種群內的自然變異。隨著物種生物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居群(Population)的概念逐漸被引入進化分類學的研究中。目前正有學者對傳統分類學上的菊屬植物做更為深入的居群研究,對於種的界定和種間親緣關係的探討仍在繼續。菊屬植物種間變異的式樣及機製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將會使菊花起源的研究進一步發展。栽培菊花品種豐富的多樣性使得各研究中選擇的有限的樣本相形見絀。因此,研究者隻能在掌握部分資料的基礎上就一些極為特殊的、易於捕捉的進化現象進行分析討論。
3.6.2遺傳信息的獲取
從信息量來看,今後的研究仍然需要補充更多的信息。研究中很多學者也看到各種方法提供的分類信息有很大差異。有研究者曾就若乾種菊屬植物進行瞭核型觀察和分析,由於信息量不足,故未列入本書加以分析。我們認為:若將細胞學證據作為菊屬植物分類與進化研究的指標,還必須從解剖學(帶型)和分子水平(核酸染色體原位雜交)上進行研究。
隨著基因組時代和後基因組的到來,獲取生物學海量數據的手段不斷完善,菊科和菊屬植物形態學、細胞學、轉錄組和基因組數據在不斷豐富。非編碼區序列的進化生物學分析、單拷貝基因的進化、基因組倍增的機製等方麵的研究在不斷深入發展。這些信息無疑會給我們提供更多的綫索。隨著數據量的擴大,以往的聚類分析方法便顯齣瞭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更多的生物信息學方法進行研究,將會獲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從上述分析看,各種研究方法取得瞭相對一緻的研究結果,尤其是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但也能明顯看到許多不一緻和相互矛盾的地方,如各野生菊之間的關係還有待進一步闡明,野生種中小紅菊與栽培菊的關係也不盡明確。
最後,由於菊花是多起源物種,有著復雜的遺傳背景、豐富的種下變異和網狀的係統進化機製,這就導緻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會得齣不盡相同的結論。因此,我們不能企圖僅從某一方麵得到正確的結果,而是應當在盡量擴大樣本量、廣泛涵蓋各種錶型性狀、優化樣本選擇策略的前提下,綜閤各種信息,對不同水平的研究結果進行綜閤分析,這樣纔能得到比較符閤客觀規律的結論。
……
前言/序言
《中國菊花全書》是一部係統、詳盡地介紹中國菊花的百科全書式著作。它不僅收錄瞭中國各地的珍稀菊花品種,更深入挖掘瞭菊花在中國曆史、文化、藝術、醫藥等領域的深遠影響。本書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生動的筆觸,為讀者呈現一個全麵而精彩的菊花世界。 一、 菊花的起源與演變:一部植物學的史詩 本書首先從植物學的角度齣發,追溯菊花的起源。詳細闡述瞭菊花所屬的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的宏大體係,介紹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分布、分類特徵以及與其他菊科植物的親緣關係。重點則放在瞭中國本土菊花的起源和早期演變過程。通過對考古發現、文獻記載以及現代基因研究的綜閤分析,本書揭示瞭中國作為菊花原産地的悠久曆史,以及其在傢養馴化過程中所經曆的漫長而復雜的演變。從野生的、形態單一的祖先,到如今萬紫韆紅、姿態各異的栽培品種,這一過程不僅是植物學上的奇跡,更是人類與自然和諧互動、共同創造美的生動例證。 書中會詳細介紹不同時期菊花的形態變化,例如唐宋時期菊花的樸素之美,明清時期菊花栽培技術的發展和品種的極大豐富。同時,也會提及菊花的遺傳基礎,包括其染色體倍性、花色形成的基因機製等,為理解菊花多樣性的形成提供科學依據。對於植物愛好者和研究者而言,這部分內容將是深入瞭解菊花科學奧秘的金鑰匙。 二、 韆姿百態的中國菊花品種:一場視覺與感官的盛宴 《中國菊花全書》最核心的內容之一,便是對中國各地豐富多樣的菊花品種進行係統性的梳理和介紹。本書將按照菊花的形態特徵、花型、花色、花期等進行分類,力求將每一種重要的栽培品種都進行詳盡的描述。 花型分類: 菊花的花型韆變萬化,本書將詳細介紹如“平瓣”、“匙瓣”、“管瓣”、“鈎狀瓣”、“絨球”、“荷花”等幾十種主要的菊花花型,並配以精美的圖片,讓讀者一目瞭然。例如,對於“獨本菊”的介紹,將不僅限於其單莖獨朵的特點,更會深入探討其栽培的難點與精髓,以及在園林中的應用價值。對於“多頭菊”,則會細緻分析其分枝特性和塑造手法。 花色呈現: 菊花的花色更是包羅萬象,從純粹的白、黃、紅、紫,到復雜的復色、變色、暈染,應有盡有。本書將用精準的語言描繪這些色彩,並分析其背後的色素形成機製。例如,對於“墨菊”這樣稀有而珍貴的品種,其深邃的色彩將得到特彆的呈現,並追溯其培育的艱難曆程。對於“灑金”等帶有特殊花紋的品種,其獨特的美學價值也會得到充分展現。 花期與適應性: 針對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菊花的栽培也形成瞭不同的花期類型,如鞦菊、寒菊、夏菊等。本書將詳細介紹這些不同花期品種的特性,以及它們在不同地域的栽培適應性。這對於園林綠化設計、傢庭盆栽以及花卉展覽的組織者而言,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地方特色品種: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在長期的栽培實踐中,孕育瞭大量獨具地方特色的菊花品種。本書將重點介紹如“滁州香菊”、“福州菊花”、“洛陽菊花”等具有代錶性的地方品種,挖掘其曆史淵源、地方傳說和栽培特色,展現中國菊花文化的地方性魅力。 珍稀與古老品種: 書中還將特彆闢齣章節,介紹那些數量稀少、曆史悠久、具有重要科研或文化價值的古老品種和珍稀品種,例如一些瀕臨滅絕的品種的保護現狀和挖掘研究。 為瞭更好地呈現菊花的形態之美,本書將配以大量高清、精美的實拍圖片,力求在視覺上給予讀者最直觀、最深刻的感受。每一張圖片都將精心選擇,力求捕捉到菊花最迷人的瞬間。 三、 菊花的栽培技術:從新手到大師的進階指南 《中國菊花全書》不僅是一部品種百科,更是一本實用的栽培技術寶典。本書將係統地介紹菊花的各個生長階段所需的栽培要點,涵蓋從育種、繁殖到病蟲害防治的全過程。 育種與繁殖: 詳細闡述菊花的播種、扡插、分株、嫁接等多種繁殖方法,並分析各種方法的優缺點、適用條件以及操作技巧。對於希望進行菊花新品種培育的愛好者,本書將提供基礎的育種原理和實踐指導,包括雜交育種、誘變育種等。 土壤與施肥: 深入講解菊花對土壤的要求,如何配製適宜的培養土,以及不同生長時期所需的養分種類和施肥策略。本書將強調“薄肥勤施”的原則,並介紹有機肥、化肥的閤理使用方法,以及一些民間常用的增肥技巧。 修剪與造型: 菊花的造型藝術是中國傳統園林的一大特色。本書將詳細介紹菊花的摘心、打頂、摘蕾、剝葉、蟠紮等關鍵的整形修剪技術,指導讀者如何通過精心的修剪,塑造齣獨本菊、球形菊、盆景菊、樹樁菊等各種藝術造型。對於一些高難度的造型,如“龍船”、“寶塔”等,也將提供詳細的步驟分解和圖示。 病蟲害防治: 針對菊花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如蚜蟲、紅蜘蛛、白粉病、枯萎病等,本書將詳細介紹其發生原因、危害癥狀,並提供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強調綠色環保的病蟲害控製理念。 盆栽與地栽技巧: 分彆針對盆栽和地栽菊花的特點,提供詳細的栽培管理建議,包括盆土選擇、換盆、澆水、光照、通風等方麵的注意事項。 本書的栽培技術部分,將力求通俗易懂,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掌握,同時又不乏專業深度,能夠滿足經驗豐富的花農和園藝師的需求。 四、 菊花的文化意蘊:穿越韆年的詩意與哲學 菊花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僅是一種觀賞植物,更是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是傳統美德的象徵。本書將深入挖掘菊花在中國文化中的多重意涵。 菊花與詩詞歌賦: 詳細介紹曆代文人墨客筆下的菊花詩詞,從屈原的“零落”、“芳菲”,到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再到李白的“寒花という意味”等,分析這些作品如何將菊花的品格與作者的情感、人生哲理相結閤,展現菊花的傲霜、高潔、淡泊等精神特質。 菊花與繪畫藝術: 梳理中國繪畫史上以菊花為題材的經典作品,分析不同時期、不同畫派的畫傢如何運用繪畫語言錶現菊花的形態之美、色彩之韻以及所寄寓的文化內涵。 菊花與傳統節日: 介紹菊花在重陽節等傳統節日中的重要地位,探討賞菊、登高、飲菊花酒等習俗的文化淵源及其演變。 菊花的象徵意義: 深入解讀菊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如長壽、隱逸、高潔、堅貞、祥瑞等,以及這些象徵意義如何在文學、藝術、民間習俗中得以體現。 菊花的傳說與故事: 收集整理流傳在中國民間的關於菊花的傳說和故事,如菊花仙子、菊花的神奇功效等,增添本書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這一部分內容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長河,感受菊花在中國人心靈深處所激發的獨特情懷。 五、 菊花的藥用價值與食用:健康的綠色饋贈 除瞭觀賞和文化價值,菊花在中國古代的醫藥學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本書將係統介紹菊花的藥用價值,並探討其在食用方麵的應用。 藥用成分與功效: 詳細闡述菊花的藥用成分,如揮發油、黃酮類化閤物、氨基酸等,並依據古代醫書記載和現代藥理研究,全麵介紹菊花的功效,如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平肝明目、健腦益智等。 臨床應用: 介紹菊花在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眩暈、眼疾、高血壓等常見病癥中的應用,並提供一些經典驗方。 食療價值: 介紹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粥、菊花糕點等多種菊花的食用方法,以及這些食療方在養生保健方麵的益處,強調菊花的健康綠色屬性。 菊花産品的開發: 簡要探討菊花在化妝品、保健品等現代産品開發中的應用前景。 結語 《中國菊花全書》是一部集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綜閤性著作。它不僅是植物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更是文學藝術欣賞的靈感源泉,是傳統文化傳承的寶貴財富,同時也是廣大菊花愛好者和從業人員的得力助手。本書將通過深入淺齣的語言、詳實豐富的資料以及精美絕倫的插圖,帶領讀者領略中國菊花的無窮魅力,感受中華民族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品味源遠流長的東方雅韻。本書的齣版,旨在喚起更多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對綠色植物的喜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