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国学典藏:元曲三百首(超值全彩白金版)》有以下特点:
  ◎精编精选全面丰富元曲题材丰富,手法灵活多样,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本书所选曲作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
  ◎详注详译图文全解书中对难懂的词语进行注释,并对每篇作品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等进行生动解析。400余幅精美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在给读者强烈视觉感受的同时,使其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理想读本最佳藏书全新的视角、简明的体例、注重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帮助读者掌握元曲精华,是学习、鉴赏元曲的理想读本。      
内容简介
     《国学典藏:元曲三百首(超值全彩白金版)》所选曲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为了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原作,书中增设了作者简介、注释、译文等栏目,并对难解字进行注音,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     
内页插图
          目录
   》元好问
人月圆 卜居外家东园(一)
人月圆 卜居外家东园(二)
喜春来 春宴
骤雨打新荷
》商 衟
喜春来
》杨 果
小桃红 采莲女(一)
小桃红 采莲女(二)
小桃红 采莲女(三)
小桃红 采莲女(四)
》刘秉忠
干荷叶(一)
干荷叶(二)
》杜仁杰
耍孩儿 庄家不识勾阑[套数]
》王和卿
一半儿 题情
醉中天 咏大蝴蝶
拨不断 大鱼
一半儿 题情
蓦山溪
》盍西村
小桃红 江岸水灯
小桃红 杂咏(一)
小桃红 杂咏(二)
小桃红 客船晚烟
》商 挺
潘妃曲(一)
潘妃曲(二)
潘妃曲(三)
》胡祗遹
一半儿
阳春曲 春景(一)
阳春曲 春景(二)
沉醉东风 赠妓朱帘秀
》刘 因
人月圆
》徐 琰
蟾宫曲 晓起
》王 恽
双鸳鸯 柳圈辞
黑漆弩 游金山寺
平湖乐
平湖乐 尧庙秋社
》卢 挚
沉醉东风 秋景
寿阳曲 别珠帘秀
蟾宫曲 邺下怀古
沉醉东风 闲居
蟾宫曲
蟾宫曲 商女
蟾宫曲 长沙怀古
水仙子 西湖
蟾宫曲
》赵 岩
喜春来过普天乐
》陈草庵
山坡羊(一)
山坡羊(二)
山坡羊(三)
山坡羊(四)
》关汉卿
四块玉 闲适
四块玉 别情
碧玉箫
梧叶儿 别情
大德歌 冬
四块玉 闲适
碧玉箫
一枝花 不伏老[套数](节选)
碧玉箫 笑语喧哗
普天乐 虚意谢诚
一半儿 题情
沉醉东风
》白 朴
醉中天 佳人脸上黑痣
沉醉东风 渔父词
阳春曲 题情
驻马听 吹
天净沙 春
天净沙 秋
庆东原(一)
庆东原(二)
阳春曲 知几(一)
阳春曲 知几(二)
阳春曲 知几(三)
阳春曲 知几(四)
》姚 燧
凭阑人 寄征衣
醉高歌 感怀
寿阳曲
黑漆弩
》刘敏中
黑漆弩 村居遣兴
》马致远
金字经 樵隐
寿阳曲(一)
寿阳曲 远浦帆归
寿阳曲(二)
天净沙 秋思
金字经
四块玉 紫芝路
四块玉 浔阳江
蟾宫曲 叹世__
夜行船 秋思[套数]
赏花时 掬水月在手[套数]
拨不断(一)
拨不断(二)
清江引 野兴
拨不断
》王伯成
赠长春宫雪庵学士 (摘调)
》赵孟
后庭花
》王实甫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滕 宾
普天乐(一)
普天乐(二)
》邓玉宾
叨叨令 道情(一)
叨叨令 道情(二)
一枝花 [套数]
》冯子振
鹦鹉曲 赤壁怀古
鹦鹉曲 农夫渴雨
鹦鹉曲 野渡新晴
鹦鹉曲 忆西湖
鹦鹉曲 夷门怀古
鹦鹉曲 渔父
鹦鹉曲 都门感旧
》朱帘秀
寿阳曲 答卢疏斋
》贯云石
小梁州 秋
蟾宫曲 送春
清江引 惜别(一)
清江引 立春
清江引 惜别(二)
殿前欢
塞鸿秋 代人作
红绣鞋
寿阳曲
清江引 咏梅
殿前欢
清江引
金字经
红绣鞋 痛饮
》鲜于必仁
普天乐 平沙落雁
折桂令 卢沟晓月
普天乐 潇湘夜雨
折桂令 苏学士
折桂令 玉泉垂虹
》张养浩
折桂令 中秋
折桂令
山坡羊 潼关怀古
醉高歌兼喜春来
水仙子 咏江南
朱履曲 警世
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
一枝花 咏喜雨[套数]
沉醉东风
朱履曲(一)
普天乐
朝天子
朱履曲(二)
朱履曲(三)
》白 贲
鹦鹉曲 渔父
百字折桂令
》刘唐卿
折桂令 夜宴
》郑光祖
塞鸿秋
蟾宫曲 梦中作
鸳鸯煞尾
》范 康
寄生草 色
寄生草 酒
》曾 瑞
喜春来 未遂
四块玉 酷吏
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闺中闻杜鹃
山坡羊 题情
四块玉 警世
四块玉 述怀
》睢景臣
哨遍 高祖还乡
》周文质
小桃红
叨叨令 悲秋
折桂令 过多景楼
叨叨令 自叹(一)
叨叨令 自叹(二)
》赵禹圭
蟾宫曲 题金山寺
》乔 吉
满庭芳 渔父词
惜芳春 秋望
水仙子 怨风情
满庭芳 渔父词
绿幺遍 自述
水仙子 赋李仁仲懒慢斋
水仙子 寻梅
水仙子 咏雪
折桂令 寄远
卖花声 悟世
满庭芳 渔父词(一)
满庭芳 渔父词(二)
满庭芳 渔父词(三)
满庭芳 渔父词(四)
山坡羊 冬日写怀
水仙子 游越福王府
折桂令 荆溪即事
折桂令 客窗清明
折桂令 风雨登虎丘
天净沙 即事
凭阑人 金陵道中
水仙子 重观瀑布
山坡羊 自警
山坡羊 冬日写怀
》阿里西瑛
凉亭乐 叹世
》刘 致
四块玉 嘲乌衣巷
醉中天
折桂令 再过村肆酒家
山坡羊 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饮
朝天子 邸万户席上
山坡羊 与邸明谷孤山游饮
端正好 上高监司[套数](节选)
》阿鲁威
蟾宫曲
寿阳曲
湘妃怨
蟾宫曲
》钱 霖
般涉调 哨遍 看钱奴
》虞 集
折桂令 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李 泂
夜行船 送友归吴[套数]
》张 雨
喜春来 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萨都剌
一枝花 妓女蹴鞠[套数]
》邓 熙
滚绣球(摘调)
》薛昂夫
塞鸿秋
过清江引
塞鸿秋 凌歊台怀古
朝天曲
庆东原 西皋亭适兴
朝天子
楚天遥过清江引
》吴弘道
阅金经 伤春
金字经 咏樵
金字经(一)
金字经(二)
拨不断 闲乐
》赵善庆
普天乐 江楼晚眺
水仙子 渡瓜洲
凭阑人 春日怀古
普天乐 秋江忆别
寨儿令 泊潭州
山坡羊 燕子
》马谦斋
水仙子 咏竹
柳营曲 叹世
水仙子 贺文卿觱篥(一)
》张可久
阅金经 胡琴
阅金经 青霞洞赵肃斋索赋
人月圆 客垂虹
汉东山
塞鸿秋 道情
清江引 秋怀
喜春来 金华客舍
一半儿 落花
一半儿 酒醒
卖花声 怀古
卖花声 客况
满庭芳 春晚
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杨驹儿墓园
落梅风 春情
水仙子 归兴
水仙子 乐闲
凭阑人 江夜
天净沙 江上
秦楼月
一枝花 湖上晚归[套数]
塞鸿秋 湖上即事
醉太平 湖上
醉太平 春情
醉太平 无题
人月圆 中秋书事
一半儿 秋日宫词
太常引 姑苏台赏雪
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卖花声 怀古
普天乐 湖上废圃
落梅风 天宝补遗
折桂令 游金山寺
水仙子 次韵
清江引 老王将军
拨不断 会稽道中
喜春来 永康驿中
金字经 采莲女
凭阑人 湖上
落梅风 书所见
朝天子 闺中
人月圆 山中书事
四块玉 客中九日
落梅风 江上寄越中诸友
普天乐 秋怀
小桃红 淮安道中
》任 昱
上小楼 隐居
普天乐 花园改道院
金字经 秋宵宴坐
清江引 积雨
清江引 钱塘怀古
水仙子 幽居
小梁州 春怀
》徐再思
阳春曲 闺怨
阅金经 春
蟾宫曲 春情
沉醉东风 息斋画竹
沉醉东风 春情
蟾宫曲 送沙宰
水仙子 夜雨
水仙子 惠山泉
蟾宫曲 赠名妓玉莲
水仙子 马嵬坡
天净沙 题情
》孙周卿
蟾宫曲 山中乐
水仙子 舟中
》顾德润
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述怀
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 旅中
黄蔷薇过庆元贞 御水流红叶
》曹 德
清江引 钱塘怀古
庆东原 江头即事
折桂令 江头即事
》高克礼
黄蔷薇过庆元贞(一)
黄蔷薇过庆元贞(二)
》王仲元
普天乐
普天乐 春日多雪
粉蝶儿 集曲名题秋怨[套数](节选)
江儿水 笑靥儿
》吕止庵
后庭花 怀古
后庭花(一)
后庭花 秋思
天净沙 为董针姑作
后庭花(二)
》陈子厚
醉花阴[套数]
》真 氏
解三酲
》查德卿
一半儿 春妆
一半儿 春醉
寄生草 感叹
普天乐 别情
柳营曲 江上
柳营曲 金陵故址
殿前欢 观音山眠松
蟾宫曲 层楼有感
》吴西逸
清江引 秋居
天净沙 闲题
雁儿落过得胜令 叹世
》赵显宏
满庭芳 樵
》李德载
阳春曲 赠茶肆
》唐毅夫
殿前欢 大都西山
》朱庭玉
天净沙 秋
》程景初
醉太平
》李致远
天净沙 离愁
红绣鞋 晚秋
折桂令 山居
迎仙客 暮春
》贾 固
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
》王 氏
石榴花带斗鹌鹑 寄情人(摘调)
》张鸣善
普天乐 嘲西席
普天乐 咏世
普天乐 愁怀
水仙子 讥时
脱布衫带过小梁州
》杨朝英
梧叶儿 客中闻雨
水仙子(一)
水仙子(二)
》陈德和
落梅风 泛剡王猷(一)
》周德清
塞鸿秋 浔阳即景
朝天子 秋夜客怀
满庭芳 看岳王传
蟾宫曲 别友
》宋方壶
清江引 托咏
红绣鞋 客况
水仙子 居庸关中秋对月
》王举之
折桂令
》柴野愚
河西六娘子
》班惟志
梁州 秋夜闻筝摘调
》钟嗣成
凌波仙 吊周仲彬
醉太平
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周 浩
蟾宫曲 题《录鬼簿》
》汪元亨
醉太平 警世
朝天子 归隐
沉醉东风 归田
雁儿落过得胜令
醉太平 警世
》杨维桢
夜行船
》刘伯亨
沙子儿摊 破清江(摘调)
》一分儿
沉醉东风
》刘燕哥
太常引 饯齐参议回山东
》倪 瓒
水仙子
人月圆
》夏庭芝
水仙子 与李奴婢
》刘庭信
水仙子 相思
折桂令 忆别
黄钟尾(摘调)
水仙子
水仙子 相思
折桂令 隐居
朝天子 赴约
》兰楚芳
四块玉 风情
》邵亨贞
凭阑人 题曹云西翁赠妓小画
》汤 式
小梁州 扬子江阻风
庆东原 京口夜泊
天香引 西湖感旧
山坡羊 书怀示友人
天净沙 闲居杂兴
小梁州 九日渡江(一)
小梁州 九日渡江(二)
谒金门 长亭道中
满庭芳 京口感怀
小梁州(摘调)
湘妃引 京口道中
湘妃引 赠别
蟾宫曲
天净沙 小景
》詹时雨
黄钟尾(摘调)
》无名氏
醉太平 讥贪小利者
醉太平
塞鸿秋 山行警
塞鸿秋 村中饮
一半儿
红绣鞋
寄生草
三番玉楼人
水仙子(一)
水仙子(二)
水仙子(三)
朝天子 志感
朝天子 庐山
骂玉郎过感皇恩
采茶歌 鏖兵
鹊桥仙 大雨
塞鸿秋
叨叨令
游四门 海棠花下月明时
喜春来 七夕
十二月过尧民歌
庆宣和
寿阳曲
山丹花
清江引 咏所见
蟾宫曲 酒
蟾宫曲 微雪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梧叶儿(一)
梧叶儿(二)
归来乐      
精彩书摘
     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译文】
  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诗人用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草凄凄,楚庙中,乌鸦飞来飞去。
  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山中有什么事?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赏析】
  此曲是张可久晚年在杭州居住时所作,写作风格略有改变,以往他都是以淡雅秀丽的风格特征为主,而此曲一改常态,风格趋于豪放,语言也质朴浅显。以“怀古”之名,来表达自己已看透世事、心生厌倦,故而隐居山野,自得其乐的事实。
  曲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到“楚庙寒鸦”,下半部分从“数间茅舍”一直到曲子结束。这两部分互相映照,分别是从纵向的时间和横向的空间这两个角度来描摹历史,抒发情怀,告诉读者,历史兴衰不过如一场大梦,虚幻缥缈。“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气势雄浑,在感叹历史的同时抒发了徒有凌云壮志,却无施展之机的遗憾。一个“倦”字写尽了心酸过后的疲惫和无可奈何。接下来的三个句子是一个鼎足对,“孔林”“吴宫”“楚庙”的繁华已尽,凄凉萧瑟,与首句呼应,是作者“诗眼”所观,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世事易变的慨叹。
  曲的下半部分转入到对自己当下生活的描述,也算是因“诗眼倦天涯”后的现实选择不管是“茅舍”“村家”“山中”“松花”“春水”这些恬淡生活的渲染词句,还是藏书万卷、饮酒作诗、读书品茶的惬意之为,都是可以“投老”之事。
  全曲以时间为线索,写作者从“倦世”到“归隐”再到生出“松花酿酒,春水煮茶”的乐趣,情感上从愤慨转为平静。全曲情景交融,跌宕起伏间又涵蕴深沉。
  ……      
前言/序言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特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取得的又一突出成就。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围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夺目的异彩。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起初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它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歌谣俗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诗歌形式。它成长繁荣的环境是金元时期的城镇,作者大多是中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演唱者大多是勾栏里的歌伎。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南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要比词更通俗活泼;格律的要求也更自由。散曲从体式分有“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方面,元曲在表达上体现出直截明快、意到言随的艺术特色,以满足感官、心理的直接需要为旨归,告别了诗词的苦吟与刻意。另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七娼八医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锋芒直指社会弊端,透出反抗的情绪。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直露、谐谑、尖巧,这些都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千载风华,字字珠玑:一部浓缩的中国古典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元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同一颗颗饱含深情的珍珠,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它诞生于中华民族最为动荡却又充满活力的时代,承载着那个时代人民的喜怒哀乐,抒发着文人墨客的壮志情怀与人生感悟。而《国学典藏:元曲三百首》则正是对这一瑰宝的精心撷取与集结,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宋元时期文人心灵世界的窗户,一次与历史对话的契机,一份传承千年的文化馈赠。  本书的编纂,力求在浩如烟海的元曲作品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艺术价值最高、流传最广的篇章。我们深知,三百首之数,实则包罗万象,涵盖了元代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展现了元曲从兴盛到繁荣的完整轨迹。这些作品,或慷慨激昂,或婉转低回,或诙谐幽默,或深沉哀怨,无不体现了元曲“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艺术特质,以及其“通俗而又典雅”的独特风格。  元曲的时代脉搏:风雨中的时代吟唱  元曲的产生,与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元朝,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带来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属于民间说唱艺术的曲,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一种能够与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元曲的作者,既有科举失意的文人,也有贩夫走卒、烟花巷柳的歌女,他们的身份多元,阅历丰富,这使得元曲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富有人情味。  《国学典藏:元曲三百首》中的篇章,恰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精神风貌。你可以在这里读到那些抒发亡国之痛、思念故土的悲凉之作,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在异族统治下的复杂情感;你也可以看到那些描绘市井百态、歌颂男女情爱的生动曲目,体会到那个时代生活的多姿多彩;更有那些借古喻今、讽刺时弊的杰作,展现了文人的批判精神和家国情怀。每一首曲,都仿佛是那个时代跳动的脉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传递着人性的温度。  艺术的巅峰之作:诗意与哲思的交融  元曲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离不开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国学典藏:元曲三百首》所收录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元曲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精妙之处:     语言的生动与鲜活: 元曲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吸收了当时北方汉语的精华,简洁、明快、富于表现力。它不像唐诗那样讲究平仄对仗,也不似宋词那样追求典雅工整,而是以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将情感与思想传递出来。书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唱词,至今读来依然朗朗上口,充满活力。    意境的营造与深化: 尽管语言通俗,元曲却绝不流于浅薄。那些大师级的作家,能够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动人的画面,营造出深邃的意境。无论是塞外风光,江南烟雨,还是闺阁寂寞,战场悲歌,都能在作者笔下化为栩栩如生的场景,触动读者的内心。    情感的真挚与强烈: 元曲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其情感的真实与饱满。作者们不吝于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无论是思念亲人、怀才不遇的愁苦,还是壮志未酬、英雄末路的悲凉,或是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叹,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使得元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讽刺与幽默的力量: 元曲中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辛辣讽刺。作者们常常借用生动的故事和形象,借古讽今,以幽默的方式展现黑暗,以荒诞的手法揭示真相,既有警示意义,又不失趣味性。这些作品,是那个时代人民对现实不满情绪的有力表达。    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 元曲的体裁,无论是小令还是杂剧,都非常擅长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情感,使得读者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国学典藏:元曲三百首》的价值与意义:穿越时空的文化传承  本书的出版,不仅是为了纪念和保存这一珍贵的文学遗产,更是希望将元曲的魅力重新呈现在当代读者面前,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其独特的风采。     认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篇章: 阅读《国学典藏:元曲三百首》,是了解中国文学史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宋词之后,文学发展的脉络,以及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元曲的艺术成就,对于提升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学习其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意境营造,读者能够更敏锐地感知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高雅的艺术品味。    滋养心灵,启迪人生: 无论是那些激昂慷慨的壮志豪情,还是那些婉转低回的儿女情长,抑或是那些世事洞明的哲理感悟,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阅读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字,能够帮助我们静下心来,体味人生百味,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启迪。    传承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 每一首优秀的元曲,都饱含着作者对民族、对家国的深情。阅读这些作品,能够激发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学典藏:元曲三百首》并非仅仅是一堆被整理出来的古老文字,它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群文人的心血,一种民族的文化基因。它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去品读、去传承。我们相信,当您翻开这本书,走进元曲的世界,您定会被其中磅礴的生命力、真挚的情感、精妙的艺术所深深打动。这三百首元曲,是华夏文明长河中,一段不可磨灭的旋律,一篇永远流传的传奇。让这穿越时空的诗意,在您的指尖再次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