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重要农药品种与专利分析

世界重要农药品种与专利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长令,关爱莹 编
图书标签:
  • 农药
  • 专利
  • 农业科技
  • 农药研发
  • 农药分析
  • 知识产权
  • 农药品种
  • 农药市场
  • 农药技术
  • 农业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841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7599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9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国内近30年来一本全面介绍重要农药品种的专利、登记与合成的大型工具书。
  2.内容新颖、全面,为读者读者提供翔实的资料。

内容简介

  

  《世界重要农药品种与专利分析》主要对2010~2017年间已过专利期或即将过专利期的世界重要农药品种的原药性能、合成与工艺、混剂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进行了概括性介绍与分析,并整理了其在国内外登记情况,同时还对2006~2011年间市场销售情况进行了重点阐述。此外,还介绍了以研发为主的世界超大公司和以仿制为主的公司如何有效利用过专利期或即将过专利期产品的策略。期望通过本书能够为国内企业在仿制过专利期品种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利用过专利期品种及合理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同时还对有关产品的市场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书适合广大新农药创制人员、农药国际贸易与登记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农药、植保等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刘长令,沈阳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博导,中化高级专家,我国新农药创制首席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农药》杂志主编。曾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建国60周年中国农药行业突出贡献奖。作为主持人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01年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第七届中国发明专利奖金奖,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共申请中国国家发明专利88件,已公开61件,已授权31件;申请国际专利62件,公开51件,授权18件。已获得国家登记的创制农药新品种4个:氟吗啉、唑菌酯、丁香菌酯和唑胺菌酯,其中杀菌剂氟吗啉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实现工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第一个获得中国发明专利的农药品种,第一个获得美国和欧洲发明专利的新农药品种,是我国首个拥有国际通用名称的创新农药品种,也是我国首个在国外登记销售的创新农药品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录

第一章 过专利期农药品种及其市场情况与开发策略

第一节农药产品及其生命周期简介

第二节 过专利期农药品种的重要性及市场情况概述

第三节仿制公司的策略

第四节原创公司的策略

第二章杀菌剂

嘧菌酯(azoxystrobin)

醚菌胺(dimoxystrobin)

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

醚菌酯(kresoxim—methyl)

肟醚菌胺(orysastrobin)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

肟菌酯(t“floxystrobin)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

氟环唑(epoxiconazole)

腈苯唑(fenbuconazole)

叶菌唑(metconazole)

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

硅氟唑(simeconazole)

四氟醚唑(tetraconazole)

灭菌唑(triticonazole)

环氟菌胺(cyflufenamid)

烯酰吗啉(dimethomorph)

氟酰胺(flutolanil)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

硅噻菌胺(silthiopham)

苯酰菌胺(zoxamide)

高效甲霜灵(metalaxyl—M)

环酰菌胺(fenhexamid)

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

异丙菌胺(iprovalicarb)

嘧菌胺(mepanipyrim)

嘧霉胺(pyrimethanil)

嘧菌环胺(cyprodinil)

氰霜唑(cyazofamid)

……

第三章除草剂

第四章杀虫剂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前言/序言


《农田卫士的智慧:全球农药发展趋势与技术前沿探索》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进程中,农业始终是维系生存的根基。然而,病虫害的侵袭、杂草的疯长,如同潜伏的威胁,时刻考验着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稳定。为了守护丰饶的田野,人类发明了各种手段以对抗这些挑战,其中,农药作为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技术革新,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农业的未来。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农药化学名录,更非仅仅罗列市场上的商品名称。相反,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场关于农药领域全球性发展趋势、关键技术突破以及未来走向的全面审视。我们将抛开陈旧的思维模式,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农药产业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法规要求和社会期望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第一章: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变迁——农药发展的足迹 从古老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到20世纪中期合成化学的飞跃,农药的发展史是一部与自然抗争、与时俱进的生动篇章。本章将回顾农药从萌芽到繁荣的各个阶段,重点关注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与应用,它们如何改变了农业生产的面貌,又如何带来了环境与健康的挑战。我们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需求、科学技术以及环保意识对农药研发方向的影响。例如,早期农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但也引发了对环境污染和生物抗性的担忧,这促使了第二代、第三代农药的研发,更加注重选择性、低毒性和环境友好性。我们将深入探讨早期DDT等广谱性农药的兴衰,以及由此催生的对环境健康更加敏感的研发策略。 第二章:全球农药产业的版图——市场格局与区域特征 农药产业并非铁板一块,其市场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和产业集中度。本章将勾勒出全球主要农药生产国与消费国的轮廓,分析不同地区在农药研发、生产、应用以及监管方面的特点。我们将审视跨国农化巨头的战略布局,它们如何通过整合资源、兼并收购来巩固市场地位;同时,也会关注新兴市场在农药需求增长、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方面的潜力。例如,欧洲在环保法规的引领下,积极推动生物农药和精准施药技术;北美市场对高效、低毒农药的需求旺盛,并积极探索与生物技术的融合;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作为重要的农业大国,既是农药的巨大消费市场,也是全球重要的农药生产基地,其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备受瞩目。我们将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不同区域在农药产品结构、市场份额以及发展趋势上的差异,为理解全球农药产业的动态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革新者的密码——关键农药品种的深度剖析 农药并非一成不变,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新的“卫士”诞生。本章将聚焦当前和未来可能占据主导地位的几类关键农药品种,深入剖析其作用机理、结构特征、作用对象以及环境行为。我们将超越简单的分类,探讨这些品种为何能成为市场的宠儿,它们在解决特定农业生产问题上所展现出的独特性和高效性。 新一代杀虫剂的崛起:从曾经的有机磷、有机氯时代,我们迈入了新烟碱类、双酰胺类等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杀虫剂时代。本章将详细解读这些新型杀虫剂的分子结构与作用靶点,分析它们如何通过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或肌肉系统,实现对害虫的精准打击,同时降低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我们将探讨其作用谱、抗性风险管理以及在综合虫害管理(IPM)中的应用前景。 绿色革命的推动者——新型杀菌剂:病害同样是农业生产的重大威胁。本章将深入研究当前主流的杀菌剂,如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以及最新的SDHI类杀菌剂。我们将分析它们的化学本质、作用模式,以及它们如何在作物病害的预防与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关注其环境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轮换使用、科学配方来延缓抗性的产生,保障其长期有效性。 与草竞逐的智慧——选择性除草剂的精进: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是影响产量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本章将聚焦于现代除草剂的发展,特别是那些针对特定杂草、对作物安全的除草剂。我们将解析磺酰脲类、HPPD抑制剂等主流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探讨它们如何在分子水平上区分杂草与作物,以及它们在免耕、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除草剂抗性问题,并探讨应对策略。 生物农药的勃兴与未来:随着人们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需求日益增长,生物农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本章将深入探讨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球孢白僵菌)、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除虫菊酯)以及信息素等生物防治剂的种类、作用原理、生产工艺以及应用优势。我们将分析它们在有机农业、绿色农业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与化学农药协同发展的潜力。 第四章:科技创新的驱动力——研究与开发的新前沿 农药的未来,掌握在不断创新的手中。本章将聚焦农药研发的最新前沿,探讨那些正在塑造产业未来的关键技术与研究方向。 分子设计与靶向精准:现代农药的研发已进入分子设计时代。我们将探讨计算化学、生物信息学在农药分子设计中的应用,如何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分子的活性、选择性和环境行为,从而加速新农药的发现进程。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作用于全新靶点的农药,以及如何通过提高农药的靶向性,实现“点对点”打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剂型创新与智能施药:农药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其活性成分,更在于其剂型设计与施药方式。本章将深入分析缓释、控释、微胶囊等新型剂型技术,它们如何延长农药的持效期,提高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暴露。同时,我们将探讨与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技术结合的精准施药模式,如何实现按需施药,用最少的药量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生物技术赋能: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农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章将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开发抗病虫作物方面的潜力,以及基因转移技术在提高植物自身抗性方面的应用。同时,我们将关注生物技术在生产生物农药、酶制剂等方面的进展,以及它们如何与传统农药形成互补。 抗性治理与可持续利用:农药抗性的产生是农药发展中面临的普遍挑战。本章将深入分析农药抗性的产生机制,探讨开发新型作用机制的农药、采用复配和轮换使用策略、以及推广综合病虫草害管理(IPM)等多种手段,以延缓和克服抗性的产生,实现农药的可持续利用。 第五章:监管的缰绳与伦理的考量——政策法规与社会责任 农药的应用,离不开严格的监管体系与深刻的社会伦理考量。本章将审视全球农药监管的主要框架,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农药登记、风险评估、残留限量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政策差异。我们将探讨公众对农药安全性的关注,以及由此驱动的法规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本章也将深入探讨农药生产商的社会责任,包括其在产品安全、环境可持续性、以及对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教育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将分析REACH、GDPR等全球性法规对农药产业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法规发展可能呈现的趋势,例如对生物农药和环境友好型农药的倾斜。 结语:播种未来,守护希望 《农田卫士的智慧:全球农药发展趋势与技术前沿探索》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深入、前瞻性的农药产业图景。它不仅是对现有技术的梳理,更是对未来方向的展望。我们相信,通过对农药领域前沿技术的理解,对全球市场格局的洞察,以及对政策法规的把握,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农药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其潜在的风险,并积极探索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本书将为农业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关心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读者,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与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装帧的厚重感推测,这本书的篇幅想必相当可观,这让我对它能提供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预期。我希望它能不仅仅罗列事实,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一套分析问题的框架。例如,它是否能教会读者如何评估一个新农药品种的商业潜力,或者如何解读一个特定专利族的战略意图?如果书中包含了案例研究或者成功/失败的对比分析,那就更完美了。一本好的专业书籍,不应该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应该是一个思想的引导者,帮助我们建立起从微观数据到宏观趋势的认知链条。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工具箱里最趁手的那个“锤子”。

评分

我翻阅了一下目录,内容覆盖面相当广阔,从基础的农药类别划分到复杂的专利布局策略,似乎都有所涉猎。尤其是一些特定的活性成分分析和市场份额预测的部分,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章节标题的措辞来看,作者似乎采用了非常精准的行业术语,这表明本书的目标读者群可能偏向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比如研发人员、市场分析师或是知识产权律师。这种专业化的倾向是好事,意味着信息会更加深入和可靠,不会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我希望能从中挖掘出一些关于新兴农药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独家见解,尤其是在可持续农业和生物农药方面,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这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气质非常“沉稳”,用料实在,没有太多花哨的修饰。从页面的密度来看,信息量是极大的,感觉每一页都塞满了数据和图表。这种风格对于需要进行深度研究和交叉对比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注意到书中似乎包含了大量的图示和数据可视化内容,这对于理解复杂的化学结构或市场演变轨迹至关重要。一本好的行业分析书籍,其价值往往体现在这些细微的数据支撑上。如果这些图表制作精良、引用准确,那么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将是巨大的,能够为制定长期战略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避免了仅凭经验做判断的风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引人注目,色彩搭配大胆而专业,给人一种既有学术严谨性又不失市场洞察力的感觉。从书的装帧来看,用料扎实,字体排版清晰易读,看得出编辑团队在细节上的用心。我尤其欣赏它在信息呈现上的逻辑性,结构安排得很有条理,章节过渡自然流畅,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找到重点。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凭这份外在的专业度和细致度,我已经对它内在的深度充满了期待。它散发出的那种深厚的行业积淀和对前沿动态的敏锐捕捉,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一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这种高品质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也让我相信作者在内容上必然是下了苦功夫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选材透露出一种务实和聚焦的专业精神,没有多余的装饰,一切都围绕着提供核心信息展开。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不矫揉造作的风格,它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内容为王。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能够将复杂且高度专业化的农药品种和专利信息系统性地整理并呈现出来的作品,其难度可想而知。这种整理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智力劳动。我期待它能为我理清目前全球农药市场版图中的关键节点,识别出那些尚未被充分开发的“蓝海”领域,从而在我的工作规划中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和资源配置。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行业内的一大幸事。

评分

编者算是这行带头人了,这书编于2013年,主要是介绍2010-2016年快要到期的农药专利,今年都2014了,感觉信息还不是特别及时

评分

编者算是这行带头人了,这书编于2013年,主要是介绍2010-2016年快要到期的农药专利,今年都2014了,感觉信息还不是特别及时

评分

编者算是这行带头人了,这书编于2013年,主要是介绍2010-2016年快要到期的农药专利,今年都2014了,感觉信息还不是特别及时

评分

编者算是这行带头人了,这书编于2013年,主要是介绍2010-2016年快要到期的农药专利,今年都2014了,感觉信息还不是特别及时

评分

书还行,但是介绍的优点笼统,不够详细

评分

编者算是这行带头人了,这书编于2013年,主要是介绍2010-2016年快要到期的农药专利,今年都2014了,感觉信息还不是特别及时

评分

编者算是这行带头人了,这书编于2013年,主要是介绍2010-2016年快要到期的农药专利,今年都2014了,感觉信息还不是特别及时

评分

书还行,但是介绍的优点笼统,不够详细

评分

编者算是这行带头人了,这书编于2013年,主要是介绍2010-2016年快要到期的农药专利,今年都2014了,感觉信息还不是特别及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