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62】故宮文物月刊214:2001年1月第18捲第10期

【B1162】故宮文物月刊214:2001年1月第18捲第10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颱灣故宮博物院 著
圖書標籤:
  • 故宮博物院
  • 文物
  • 期刊
  • 中國文物
  • 藝術史
  • 曆史
  • 文化
  • 收藏
  • 2001年
  • 故宮文物月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國際圖書快綫專營店
齣版社: 颱灣故宮博物院 H223
ISBN:9925000022979
商品編碼:1139334561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1-01-01
頁數:144
正文語種:中文繁體

具體描述

商品詳情


品名:故宮文物月刊214:2001年1月第18捲第10期
作者:颱灣故宮博物院
齣版社:颱灣故宮博物院
ISBN13:9925000022979
ISBN10:
頁數:144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日期:2001-01-01
語種:中文(繁體)

 

目錄

 

第十八捲第十期中華民國九十年一月 (JAN.2001)總編號第214期

達利作品         本社封麵

清冷枚賞月圖         本社封麵裡

清粉彩描金KAI光花卉紋瓶     本社  1

歲時歡慶-節令圖特展介紹   童文娥 4

先民智慧的結晶-談我圍古代的叢書與類書        髙韆恵 22

鹿苑長春—淸乾隆琺瑯粉彩百鹿尊的複製         康嘯白 28

從馬王堆一號墓之雙層九子漆奩到漢代婦女梳妝     林巧玲 32

青花瓷器的齣現及其發展     李輝柄 40

碳十四測年概述     阮鴻騫 54

「典禮紀察司印」考     丁義元 64

博物館學新論-博物館學+週邊科學      秦裕傑 80

一位考古人類學者的藝術史觀-簡介張光直的青銅藝術研究   陳立偉 96

有夢ZUI美-看魔幻達利畫作的聯想        王耀庭 106

元中峰和尚泥金寫本〔妙法蓮華經〕         鬍進杉 124

張大韆傳(3)-將軍斷手      王傢誠 134

清畫院畫十二月令圖(九月)/達利

幻覺的鬥牛/達利戲劇美術館一隅 本社封底


編輯推薦

 

故宮文物月刊,創辦於民國72年(1983年)至今已有三十三年的曆史.月刊以淺近的文字,精美的圖片,深入的介紹中華五韆年來藝術精華。

本刊有彆於故宮博物院的其他專業書刊,以平易近人為要旨,文章內容,力求簡單易懂,並以圖為證,使之更為生活化。

主要欄目有:故宮掌故、每月專題、典籍漫談、古玉鑒賞、名畫欣賞等其中{特展報道}就是當時故宮博物院的特展,作有係統且詳實的解說與介紹。


內容簡介


故宮文物月刊的誕生,是故宮博物院全體同仁和關愛故宮文物的藝文界朋友,今年對社會所作 的一份誠摯獻禮。


故宮文物自民國三十七年年底遷運來颱,至今已有三四十年瞭。在過去三十多年歲月中,故宮的精美文物,雖經迭次更換展齣,蜚聲國際,並獲得海內外各界人士普遍的贊譽,然而,我們並不敢以此自滿,我們深感過去對社會所作的仍然太少,而社會對我們的認識,亦未必有深刻的瞭解,因此,決定創辦這份刊物,用極淺顯而又簡明的文字,配閤精美的照片和插圖,深入淺齣的將中華五韆年精緻的文物,作有係統的介紹齣來。深信由於這一份通俗性的刊物誕生,不僅僅是作為故宮嚮社會傳遞傳統文化藝術訊息之媒介,同時也未始不可作為溝通社會與傳統藝術心神交往的橋梁。


我們誠摯的期望這份包容藝術的、趣味的、知識的、並兼具學術價值的月刊,在未來能走進廣大社會的每一個層麵,使人人都能從這本刊物上創造齣屬於現代民族風格的藝術,使中華文化在內涵上,更充實,更光大。當然這一期望,並不是一蹴可成,我們也很清楚現實存在的種種睏難,但深信隻要繼續不斷的,將優良的傳統文化,技術智能,廣泛而深入的加以介紹,必能引起社會大眾對固有文化的孺慕之愛。


本刊在編輯選刊文物介紹方麵,是以故宮現藏之六十二萬餘文物為基礎,並將視野擴張及到世界每一個收藏中華文物的角落,因此,我們在編輯內容上,將做到絕對的充實。我們更有意將過去宮廷獨有的藝術、外間難得一見的珍品,作全麵性的公開,使全民都能分享祖先創造的成果,並藉此以提升人們精神上的感受。從編排內容上,我們采用專欄介紹的方式,運用大小不同的三十餘個專欄,將各類文化精華,一一導引於讀者的麵前,例如:故宮掌故、古玉鑒賞、典籍漫談、藝術隨筆、名畫欣賞、珍玩叢談、民俗鎖聞、銘文導讀、冊府雜說、法書選粹、院畫管窺、名瓷欣賞、海外遺珍、古物鑒定、科技新知、藝文趣談、華夏之光、藝文活動......等等都是。


從以上三十餘個專欄,當可見齣本刊對各類文物透視、介紹之安排。當然往後我們還會作適度的調整。本刊文字上要求其有可讀性,以達到雅俗共賞的理想目標,也希望社會人士能參與我們的工作,共同灌溉這片園地。這份兼具藝術、趣味、知識、學術的刊物,在撰稿人方麵,我們除瞭動員故宮全體具有專業知識的研究人員,作為特約文字的基本撰述人之外;同時對藝術界以及各大學或研究機構之學者專傢,亦歡迎其作為本刊之特約撰述人。因此本刊在撰稿作者方麵,當屬一時之選。在編排印刷上,采繆式裝訂。如此豪華大型刊物,不僅便於保存,且可作為饋贈的佳禮。


本刊在編印設計中,會一再強調這是一本通俗刊物,發行的皆趣也有彆於本院其他書刊,我們希望由於這本刊物的發行,能全麵帶動社會認識我們自己優良的傳統文化,維護美好的生活方式,使我們的社會呈現一片祥和與復的氣象,進一步負起推動世界新文化的責任。


作者簡介


颱灣故宮博物院

颱灣故宮博物院(又稱颱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閤性博物館、颱灣規模*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颱灣故宮博物院座落於颱北市士林區,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總麵積約16公頃。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衝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颱灣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傢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齣版作品

該院齣版定期刊物《故宮文物月刊》和《故宮學術季刊》、《中華五韆年文明集刊》、《國之重寶》、《惠風和暢》、《文物光華》、《故宮寶藏》、《元四大傢》、《唐寅的研究》、《山水畫皴法點苔之研究》、《清代通鑒長編》等著作,並影印齣版瞭文淵閣《四庫全書》。

院內藏品大類

銅器-6,044件     法帖-474件       雕刻-651件         成扇-1,651件       滿濛藏文文獻-11,501件    

繪畫-5,287件     漆器-707件       拓片-895件         錢幣-6,953件       善本書籍-198,459冊 

絲綉-306件       文具-2,379件     書法-3,046件       玉器-12,104件      清宮檔案文獻-386,729冊件     

織品-138件       雜項-12,347件    琺琅器-2,510件     瓷器-25,423件       






書摘與插畫



故宮文物月刊215期:2001年2月,第十八捲第十一期 導覽 本期《故宮文物月刊》聚焦於中國古代藝術與曆史的深邃殿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精美的圖版,為讀者呈現一係列不容錯過的珍貴專題。本期內容豐富,涵蓋瞭宮廷典藏、考古新發現、藝術史研究以及文物保護等多個重要領域,旨在搭建一座連接古代文明與當代視野的橋梁。 【專題一:清宮造辦處細作——琺琅工藝的集大成】 本期重磅推齣關於清代宮廷造辦處琺琅器皿的專題研究。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琺琅器物,是清代手工業技術與審美趣味的極緻體現。本專題精選瞭乾隆時期最為繁復精美的景泰藍(掐絲琺琅)與畫琺琅作品,深入剖析其製作工藝的演變,從材料的篩選、銅胎的錘揅,到絲工的精細布局,以及釉料的調配與燒製過程中的火候控製。 文章詳細對比瞭清初與盛期琺琅工藝的風格差異,指齣乾隆朝琺琅作品在題材上融入瞭更多中西閤璧的元素,如在器型上模仿歐洲洛可可風格的瓶、壺,以及在紋飾中大量采用的西洋人物、花卉圖案。特邀的琺琅修復專傢撰寫瞭技術報告,揭示瞭修復這些脆弱珍品所麵臨的化學穩定性挑戰與現代科技的應用。圖版部分首次公開瞭幾件修復前後的對比照片,直觀展現瞭文物保護工作的艱辛與成就。 【專題二:宋代定窯瓷器的審美取嚮與窯址考古新見】 定窯,作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其溫潤如玉的質地和精湛的刻劃、印花裝飾技藝聞名於世。本期深入探討瞭定窯瓷器在宋代不同階段的審美演變。通過對館藏大量白瓷、化妝土刻花以及覆燒痕跡的深入研究,我們得以勾勒齣北宋中期至金代定窯的燒造高峰與衰落軌跡。 特彆闢齣章節討論瞭定窯“淚痕”現象的成因,並引用瞭最新的定州窯址考古發掘報告中的新材料,佐證瞭文獻記載中關於其生産規模與外銷情況的推斷。本部分不僅展示瞭精美的“金裝定器”——即海外迴流或曾被貴族使用並加裝金屬口沿的定窯器皿,還探討瞭定窯在北方地區對周邊窯口(如耀州窯、磁州窯)風格産生的影響。對於喜愛宋瓷的藏傢和研究者而言,此專題提供瞭大量新鮮、可靠的研究視角。 【專題三:清代宮廷服飾中的“明黃”——色彩的政治學】 色彩在古代宮廷中絕非簡單的裝飾,而是嚴格的等級符號與政治語匯。本期以故宮所藏的清代帝後朝服、吉服為例,剖析瞭“明黃”(帝王專用色)的製度化應用。 文章詳述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對明黃色的標準製定,包括對染料來源(如藏紅花、梔子等天然礦物和植物染料)的控製,以及對不同場閤(祭祀、朝會、便服)使用明黃的細微區彆。研究者通過對服飾實物上的紋樣、補子圖案與明黃色的組閤分析,闡釋瞭服飾如何作為視覺載體,強化皇權的閤法性與神聖性。此外,本部分還探討瞭慈禧太後時期,宮廷對傳統色彩製度的微調與創新,展現瞭晚清皇室審美的復雜性。 【專題四:流失與迴歸——近代以來宮廷典藏的流散與保護工作紀實】 本期文物動態闆塊關注瞭抗日戰爭時期,故宮文物南遷與西遷的艱辛曆程。文章基於最新的檔案資料和口述曆史記錄,重現瞭文物工作者在極端睏難條件下,保護珍貴典藏的感人故事。 重點介紹瞭近期入藏的一批原屬於清末內務府的私人收藏,這些物品的迴歸,極大地填補瞭故宮在某些品類研究上的空白。內容包括對一批清代帝後書信的初步整理和釋讀,這些信件首次披露瞭他們對日常器物、園林修葺乃至官員任用的真實看法,為研究清代宮廷的日常生活提供瞭第一手資料。 【學術速覽與讀者園地】 此外,本期還收錄瞭關於敦煌壁畫保護新技術的探討,以及對新近發現的商代青銅器銘文的解讀。讀者園地部分則刊登瞭數位觀眾參觀後提齣的富有洞察力的問題,編輯部給予瞭專業而詳盡的答復,體現瞭《月刊》作為學術交流平颱的積極作用。 本期《故宮文物月刊》以其嚴謹的考證、豐富的圖版和前沿的研究視角,繼續保持其在文物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是所有對中國古代藝術史、宮廷文化及文物保護工作感興趣的讀者不可或缺的深度讀物。

用戶評價

評分

從收藏和研究的角度來看,這本刊物所附帶的資料性和參考價值是難以估量的。我深信,其中收錄的某些特定文物的清晰細節圖,可能是其他地方難以輕易獲得的,對於進行風格對比或學術研究的學者來說,是極佳的輔助材料。我尤其關注它是否提供瞭一些首次公開展齣的文物信息,或者對某一類館藏進行的大規模、係統性的整理與介紹。如果能附帶一些研究人員的訪談錄,聽聽他們是如何與這些古老物件對話的,那會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總而言之,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份年度性的、高品質的文物信息檔案,值得細緻地收藏和反復研讀。

評分

我特彆關注的是其中專題文章的深度和廣度。雖然它是一本麵嚮大眾的月刊,但其內容絕非膚淺的介紹,而是真正深入到瞭文物的曆史背景、工藝技術乃至背後的社會文化意義。比如,如果它涉及某一組青銅器的研究,作者往往能從考古發現的脈絡梳理到紋飾的象徵意義進行詳盡的闡述,絕非簡單的器物羅列。這種深度的挖掘,讓即便是對相關領域有一定瞭解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和視角。文章的行文風格也很有特色,不像純粹的學術論文那樣晦澀難懂,而是用一種既嚴謹又富有故事性的筆調來敘述,使得即便是復雜的曆史考證或技術分析也變得引人入勝,極大地降低瞭知識的門檻,讓普通愛好者也能領略到文物研究的魅力所在。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古代藝術史的愛好者,我非常欣賞這本刊物在文物保護和修復理念方麵的探討。它不僅僅是展示“成品”之美,更著重於揭示文物“重生”的過程。如果其中有章節專門討論瞭某件受損書畫的修復案例,那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寶藏。我期待看到不同修復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對比,以及修復師們在遵循“最小乾預”原則下所做的艱難抉擇。這種對“過程”的關注,是對文化遺産嚴肅態度的體現。它提醒讀者,我們今天看到的完美無瑕,背後是無數專業人士的智慧和汗水,以及與時間賽跑的艱辛努力。這種對文物“生命力”的關注,遠比單純的“鑒賞”更具教育意義和人文關懷。

評分

這本月刊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透著精緻的韻味,仿佛能讓人立刻感受到故宮博物院深厚的文化底蘊。封麵圖片的選材非常講究,往往能捕捉到某件文物最引人入勝的瞬間,讓人忍不住想翻開內頁一探究竟。內頁的印刷質量也值得稱贊,無論是色彩的還原度還是紙張的質感,都達到瞭專業水準,即便是對於那些色彩極其微妙的古代繪畫或瓷器,也能展現齣應有的細膩層次感。更令人欣賞的是版式的編排,文字與圖片的穿插布局疏密有緻,閱讀起來絲毫沒有擁擠感,這對於一本信息量如此密集的刊物來說,是極大的考驗。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精心策劃的視覺和知識的盛宴,讓人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齣版方對文化傳播的匠心獨到。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故宮齣版物一貫的高標準,遠超普通學術期刊的製作水準。

評分

這期雜誌在組織欄目結構上顯示齣很強的時令性和主題性,如果它恰逢年初發行,我猜想一定會有對新一年度故宮展覽或研究計劃的預告,這對於規劃全年文化行程的讀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我更偏愛那些結閤當時節氣或傳統節日來組織內容的文章,比如春節前後可能會有關於宮廷年俗、歲朝供奉器的專題,或是關於特定季節宮廷生活的描繪。這種將文物“生活化”的處理方式,能瞬間拉近讀者與紫禁城昔日生活的距離,讓人感覺那份曆史的厚重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融入瞭日常的呼吸之中。如果能配上一些當時宮廷生活場景的插圖或復原圖,那閱讀體驗無疑會更加生動和立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