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漁雖浙籍,生於雉皋”
  中國人自古就慣於尋根索源,特彆是對自己的祖宗血脈,總要刨根問底兒,正本清源。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尤其如此。兩韆多年前的大詩人屈原《離騷》第一句話就說自己是“帝高陽之苗裔兮”,把自己的根兒追溯到古帝“高陽”(即黃帝之孫“顓頊”)那裏,並以此而倍覺榮耀。幾韆年來,這形成瞭一種傳統,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無形中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麵。譬如,中國人相識、交朋友,一般情況下先通姓名,緊接著就會問:“府上哪裏?”“府上”者,就涉及傢族來源、籍貫、齣生地。那麼,讀者諸君閱讀這本《李笠翁傳》,初識傳主李漁——李笠翁,自然想知道他“府上”(籍貫)哪裏,齣生何地。
  通常一個人的籍貫和齣生地是同一的,而我們的傳主李笠翁,籍貫和齣生地卻是兩個地方。他在成為一個著名作傢之後齣遊楚地時,曾寫給荊州太守李雨商一封信,裏麵白紙黑字確鑿無疑地說:“漁雖浙籍,生於雉皋。”①即老傢是浙江,齣生在雉皋。
  李笠翁籍貫的確是浙江。他的老傢在金華城西五十裏外蘭溪縣下李村,瀫水西鄙,龍門山下,一個盛産佛手、風景優美的地方。他傢乃世代平民。查他們老李傢《龍門李氏宗譜》:其遠祖李炭在唐代從福建汀州長汀遷居浙江壽昌(今屬建德市);李炭的二十四世孫李頌(字可大、號南岡居士,人們尊稱萬三公),於宋理宗寶祐三年乙卯(1255)從壽昌搬來蘭溪龍門山下,即今之下李村,是為龍門李傢始祖。從萬三公到李笠翁,已經是第十四代瞭。我們也曾仔細尋找《龍門李氏宗譜》中有無光耀門庭的記載,結果所獲甚微。人們發現,始祖萬三公,是作為一位有能耐的客商在此紮根繁衍的,而商賈在那個重農抑商的時代,雖能聚集一定的財富,卻總是被人低視一等。此外,祖上無人有過顯赫功名,也無人做過高官。隻是到近幾世,李笠翁的一個名叫李體忠的同房叔祖還算有些經曆:《年譜》說這位叔祖萬曆二十八年和萬曆四十三年準歲貢鄉試兩登副榜,初任鄜州判官,陛升潼關衛參軍——這算是他們龍門李傢所得最高功名和最大官職瞭;然而同朝廷重臣和封疆大吏相比,他的官階也不過七品上下,區區芝麻官而已,猶如今天的科長、處長,多如牛毛;從血統上講,李笠翁離這位叔祖傢似乎比較近,但僅沾瞭個同族之光。再從《龍門李氏宗譜》搜尋,還發現一個遠房叔祖名叫李廷佐,《宗譜》記載他治《易經》,例貢入監,任北京南城副兵馬;再還有一兩個縣學生員和府學生員;再後來,就是李笠翁這樣在院試中被提學大人親自點為“院案首”,在全金華上上下下獲得相當大的榮耀。還有,在李笠翁晚年或者身後,他有兩個兒子中過秀纔,但從未做過官。
  李笠翁所說的“雉皋”,也就是如皋②,明清時代江蘇北部、長江三角洲內一個商業相當發達的小城,這纔是他的齣生地。而且李笠翁從齣生到青少年時代,雖然也迴過幾趟金華府蘭溪縣下李村老屋小住,而在如皋卻生活瞭二十來年,連說話也操著蘇北腔——他後來寫的小說和傳奇作品中的語言,也常常使用蘇北方言。
  為什麼一個祖籍浙江的人會齣生在距老傢有韆裏之遙的異地呢?要說清楚,得費些口舌。
  翻檢史籍,我們知道,原來浙江金華一帶在曆史上嚮有外齣“壯遊”和經商的風氣。明代有一位著名地理學傢,名叫王士性①,他曾各地為官,深入考察風俗民情,在他晚年所著《廣誌繹》捲四中這樣描述浙江民風:紹興、金華二郡,人們大多壯遊在外,如山陰、會稽、餘姚人口繁多,本地房屋田地,大半不足以供養,於是那些心眼兒活泛、靈巧敏捷者進入都城找個差事度日,自九卿高官至閑曹細局無非越地之人,次等的做買賣,成為商賈,因此都門西南一隅,山陰、會稽、餘姚三邑人的居所鱗次櫛比。東陽、義烏、永康、武義萬山之中,其人桀驁不馴、鷙悍飛揚,不樂於田間勞作,島夷倭寇亂後,此地人多以白衣之身而至橫玉掛印、做官為宦,次者亦立緻韆金之富,所以九塞、五嶺滿地浙兵,島夷倭寇亦感到害怕。這裏所說的金華郡,東陽、義烏、永康、武義萬山之中,就是李笠翁的傢鄉一帶;人們大多壯遊在外,經商做買賣,是那裏的風氣。而且龍門李傢的始祖萬三公就是個商人,從那時起,這個傢族就有經商傳統。《龍門李氏宗譜》明確說:“本族外齣商賈者多,故流寓於外者幾三之二。”其中很多在江蘇長江三角洲地區例如如皋、泰州、揚州等地經商乃至定居。李笠翁的父親李如鬆就是一個從蘭溪來如皋做藥材生意的商人,而他的伯父李如椿則是如皋有名的“冠帶醫生”。何謂“冠帶醫生”?就是被官方認定、具有正式行醫資格、醫術高明的醫生。他首先是給官員看病,給顯貴看病,給有錢有勢的人看病;其次,有餘暇當然也給一般人看病,給農、工、士、商看病。李如椿、李如鬆兄弟,一個是有名望的醫生,一個是會賺錢的藥材商人,在如皋小城彼此照應,相得益彰,小有傢産,日子過得還算富裕、愜意。
  明萬曆三十九年辛亥(1611)農曆八月,差幾天就到中鞦節瞭,李如鬆傢傳齣喜訊:他的第二個兒子降生瞭。據《龍門李氏宗譜》記載,這個孩子生日是農曆八月初七①,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他就是後來改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的大戲劇傢、大作傢——當然這都發生在三十多年以後。
  特彆有趣的是,也是在如皋,也是在萬曆三十九年,還齣生過另一位名人冒闢疆(名襄),他的生日比李笠翁早瞭差不多一百天,是農曆四月二十七日。當年冒傢可比李傢風光多瞭,世代官宦,有權有勢,擁有一座名聞四海的豪華園林——水繪園。冒闢疆也不比李笠翁名氣小,他工詩能文,著述甚多,是明末復社成員,與桐城方密之(名以智)、宜興陳定生(名貞慧)、商丘侯朝宗(名方域),並稱“四公子”,明清易代,誓不為官,富有民族氣節,毛澤東曾有一段話稱贊他:“所謂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氣節的要算冒闢疆,冒闢疆是比較著重實際的,清兵入關後,他就隱居山林,不事清朝,全節而終。”②而且冒闢疆與秦淮名妓董小宛之間麯摺淒美的愛情故事,幾乎盡人傳誦。冒闢疆也與李笠翁一樣癡迷戲麯,擁有傢庭戲班。奇怪的是,這兩位同年、同地齣生,有著共同愛好,又都是著名作傢,而且有差不多一二十年的時間在同一座城市生活,卻並無交往。冒闢疆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八十三歲時去世,比李笠翁多活瞭十四年。在他們活著的時候,有著共同的朋友:錢牧齋、吳梅村、龔芝麓、餘澹心、尤展成、陳維崧……令人不解的是,無論李笠翁、冒闢疆兩人的著作,還是他們兩人共同朋友的著作,以及當時其他人的任何著作,卻從中找不見片言隻語記載冒、李二人交往活動。我們現在也許隻能從他們之間的傢庭齣身、文化環境等的巨大差異找原因瞭:一傢是商人,一傢是官宦,地位過分懸殊;李笠翁傢當年在如皋的藥店,與冒闢疆傢水繪園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李笠翁傢這個藥店雖然離冒闢疆傢的水繪園隻有一二裏地,然而水繪園的一堵牆把他們隔開,兩種文化環境,兩種生活方式,兩種傢庭教育……等級森嚴,界限分明,牆裏牆外兩重天。後來,他們的生活和作品風格,一雅一俗,又有天壤之彆,相交也難。
  由此更可見齣李笠翁傢的確是平民。
  平民藥商李如鬆一生有三個兒子,長名茂,次名仙侶,季名皓。老大李茂,老實本分,自幼隨父學做生意,繼承父業,死後葬於如皋①。老三李皓,無明確記載,不知所終,可能早年夭摺。而唯獨老二李仙侶從小聰明伶俐,有“神童”之稱,招得傢裏上上下下,包括他的伯父李如椿,寵愛有加。全傢人都說,這是塊讀書的料,指望他將來攻取功名,光宗耀祖。仙侶後來在署名李漁——李笠翁的許多著作中,還頗為得意地迴憶兒時情況,說:“我在孩童時就識字,少年時就能作文成篇,對於詩書六藝等各種文章,雖然未能精窮其意義,但都粗淺涉獵過一遍。”②在他的傳奇《比目魚》中,也曾藉男主角譚楚玉之口自喻:“繈褓識之無,曾噪神童之譽;髫齡遊泮水,便騰國瑞之名。”③他的朋友黃鶴山農④為其《玉搔頭》作序時,說他“髫歲即著神韻之稱,於詩賦古文罔不優贍,每一振筆,灕漇(líxǐ)風雨,倏忽韆言”⑤。
  ……
《戲看人間:李漁傳》這本書,最讓我驚艷的是其敘事的高超技巧。作者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說書人,將李漁的一生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他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巧妙地將李漁的生平經曆與當時的曆史事件、社會風貌相結閤,使得整部傳記既有宏大的時代背景,又不失個體的鮮活生命力。開篇的幾個章節,就將我牢牢吸引住,仿佛親眼看到那個時代的繁華與暗流。作者對細節的把握,對人物心理的揣摩,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他筆下的李漁,不是一個被神化的偶像,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凡人。他的纔華令人贊嘆,他的睏境讓人同情,他的選擇讓人深思。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李漁戲劇創作的解讀,那不僅僅是對藝術的分析,更是對當時社會生活、人情世故的洞察。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與李漁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深刻體會到瞭他的人生智慧與藝術魅力。
評分初讀《戲看人間:李漁傳》,我便被其厚重又不失趣味的文風所摺服。作者並非簡單地堆砌史料,而是將曆史的厚重感與文學的靈動感完美融閤。他筆下的李漁,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纔華橫溢卻又備受命運捉弄的文人。書中對李漁的早期經曆、戲麯創作的轉摺,以及晚年的境遇,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描寫。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李漁戲劇理論的闡述,那不僅僅是對學術的梳理,更是對當時戲劇發展脈絡的清晰勾勒。讀這本書,就像在欣賞一幅徐徐展開的古代畫捲,每一筆都飽含深意,每一處都充滿故事。作者在敘述中穿插瞭大量生動的曆史細節,讓讀者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的街頭巷尾,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喧囂與寂寥。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講述瞭一個重要曆史人物的故事,更在於它展現瞭那個時代豐富的文化景觀和復雜的人文精神。
評分讀完《戲看人間:李漁傳》,我最大的感觸是作者對李漁這位復雜人物的描繪,呈現齣瞭一種前所未有的立體感。他沒有將李漁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瑕的聖人,也沒有將他描繪成一個被時代遺棄的落魄文人,而是將他置於那個時代的大背景下,展現瞭他作為一個藝術傢、一個商人、一個男人,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掙紮、纔情、以及無奈。書中對李漁那些充滿市井氣息的戲麯創作,以及他對於生活的熱愛,都描寫得細緻入微,讓人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特有的風情。作者的筆觸細膩,情感充沛,常常能在不經意間觸動讀者的內心。尤其是關於李漁在商業上的嘗試,以及他與女性的關係,這些都並非簡單的一筆帶過,而是深入探討,展現瞭他復雜的人性。這本書不僅是關於李漁的傳記,更是那個時代文化與人情的一麵鏡子。
評分《戲看人間:李漁傳》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其思想的深刻性與視野的廣闊性。作者通過對李漁一生的梳理,不僅展現瞭這位古代文人的個人命運,更深刻地揭示瞭明清時期社會轉型期文人的生存睏境與精神追求。書中對於李漁在權力、金錢、情欲、藝術之間的掙紮,描繪得淋灕盡緻,令人動容。作者並非簡單地評判,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與個體命運之間的復雜關係。我尤其贊賞作者在探討李漁的戲劇作品時,能夠將其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緊密聯係,展現齣李漁作為一位藝術傢對時代的迴應與反思。這本書的文字功底深厚,敘事流暢,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乏文學的感染力。讀完之後,我不僅對李漁這個人有瞭更深的認識,更對那個時代的曆史文化有瞭更宏觀、更全麵的理解。
評分剛翻完《戲看人間:李漁傳》,心裏真是五味雜陳。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傳記,不如說是一次對中國古代戲劇藝術與市井百態的深刻洞察。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旁徵博引的方式,將我們帶迴瞭那個錦袍玉食、燈紅酒綠的明清時代。讀這本書,就像置身於李漁的時代,親眼見證他的纔情四溢,也親身感受他的人生跌宕。從他對戲麯理論的獨到見解,到他筆下那些鮮活潑辣的人物,再到他與時代潮流的碰撞,每一個細節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李漁創作過程時的筆觸,那種將劇本創作如同烹調般細緻入微的比喻,讓人讀來既津津有味,又仿佛能聞到紙墨香中飄散齣的煙火氣。書中不乏對李漁個人情感生活的探討,但作者並未落入俗套的八卦,而是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展現瞭那個時代男女情感的復雜與無奈。讀完之後,對李漁這個人,對那個時代,都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更是關於一個時代,一種藝術,一種生活態度。
評分書是真正的好書,題材,裝幀都好,就是價格定得有些高!
評分作傢齣版社“中國曆史文化名人傳”係列,分精裝和平裝兩種,開本闊大,定價高昂,作者多為文史名傢,大抵屬於文學傳記範疇。這次利用促銷之際,先行收進精裝本3種,瞭解一下幻由人生的聊齋先生、儒林怪傑吳敬梓先生和戲看人間的李漁先生。這冊《蒲鬆齡傳》由集學者與作傢為一身的山東大學馬瑞芳教授撰寫,想來應準確性與文學性俱佳,讀來當彆具風味。本書為窄長16開套封布麵精裝,印製和紙張俱佳,字體也夠大,布條書簽尤為可心,大有齣乎意料之喜,堪稱上品,收下抽暇慢慢品讀吧。
評分作傢齣版社最新推齣的係列新書,非常值得讀。
評分京東就是跟其他商城不一樣,非常滿意!
評分書是真正的好書,題材,裝幀都好,就是價格定得有些高!
評分封麵中部左側有兩個坑洞,邊角摺損,品相糟糕。申請換貨瞭
評分作傢齣版社最新推齣的係列新書,非常值得讀。
評分京東就是跟其他商城不一樣,非常滿意!
評分裝幀設計都很喜歡 謝謝京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