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種苗生産/國傢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重點建設專業精品課程教材》共分四個單元,五個項目,十五個任務,十二個綜閤實訓。內容包括園林植物常見的播種、扡插、嫁接、壓條、分生五種繁殖方式。本書典型工作任務是根據課程教學目標,通過企業一綫調研、專傢研討等途徑確定的。全書按照工作內容歸納與分類,將內容重構為“市場熱銷鮮切花種苗生産”“園林綠化植物種苗生産”“節日花壇用花種苗生産”“綜閤實訓”四個學習單元,百閤、菊、碧桃、夾竹桃、一串紅種苗生産五個教學項目。典型工作任務的安排是由簡單到復雜,由新手到專傢,既符閤職業工作過程的邏輯順序,又符閤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提高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按照典型工作任務的工作過程來序化相關專業知識,學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同時,最終形成瞭相應的職業行動能力。
本書適用於職業院校園林類專業,也可以作為園林企業的職業培訓教材和園林職工的參考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單元一 市場熱銷鮮切花種苗生産
項目一 切花百閤種苗生産
任務一 認識切花百閤
任務二 做好切花百閤的生産準備
任務三 切花百閤分生及後期管理
項目二 切花菊種苗生産
任務一 認識切花菊
任務二 做好切花菊的生産準備
任務三 切花菊扡插及後期管理單元二園林綠化植物種苗生産
項目三 碧桃種苗生産
任務一 認識碧桃
任務二 做好碧桃嫁接的生産準備
任務三 碧桃嫁接及後期管理
項目四 夾竹桃種苗生産
任務一 認識夾竹桃
任務二 做好夾竹桃的生産準備
任務三 夾竹桃普通壓條及後期管理單元三節日花壇用花種苗生産
項目五 一串紅種苗生産
任務一 認識一串紅
任務二 做好一串紅的生産準備
任務三 一串紅播種繁殖及後期管理單元四綜閤實訓
綜閤實訓一 分株法繁殖虎尾蘭
綜閤實訓二 彩葉草的扡插
綜閤實訓三 美人蕉的根莖繁殖
綜閤實訓四 一串紅盆播
綜閤實訓五 大岩桐的葉片扡插
綜閤實訓六 普通壓條法繁殖枸杞
綜閤實訓七 高枝壓條法繁殖橡皮樹
綜閤實訓八 一品紅的扡插繁殖
綜閤實訓九 月季的綠枝扡插繁殖
綜閤實訓十 月季硬枝扡插
綜閤實訓十一 草坪分栽繁殖
綜閤實訓十二 土壤消毒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任務二 做好切花百閤的生産準備任務描述
要完成切花百閤的生産,首先要明確生産的方法和技術要求,同時做好生産的準備。
百閤種苗生産可以采用播種和分生等方式,但主要的方式是分生。分生繁殖是人為地將植物體上長齣的幼植株體(如吸芽、珠芽、萌蘗)或植物營養器官的一部分(如走莖、變態莖等)與母株分離另行栽植而成獨立新植株的繁殖方法,包括分株繁殖和分球繁殖。
一、分株繁殖
1.易産生萌蘖的花卉
木本花卉如木槿、紫荊、玫瑰、牡丹、芍藥、大葉黃楊、側柏、月季、貼梗海棠等和草本花卉如菊花、玉簪、萱草、中國蘭花、美女櫻、紫苑、蜀葵、非洲菊、石竹等,都采用分株的方法進行繁殖。
2.分株方法
將整個植株連根挖齣,脫去土團。按株叢的大小分3—5枝條為1叢,按3—5叢為1株,由根部用刀劈開,使每株都有自己的根、莖、葉,栽培於另一地方,澆水夯實,分株繁殖示意如圖1-10所示。
3.花卉分株時需注意的問題
1)君子蘭齣現吸芽後,吸芽必須有自己的根係以後纔能分株,否則影響成活。
2)中國蘭分株時,切勿傷及假鱗莖,假鱗莖一旦受傷,成活率就會受到影響。
3)分株時要檢查病蟲害,一旦發現,立即銷毀或徹底消毒後栽培。
4)分株時根部的切傷口在栽培前用草木灰消毒,栽培後不易腐爛。
5)在春季分株注意土壤保墒(保持土壤中的含水量),避免栽植後被風抽乾。
6)鞦鼕季節分株時為防凍害,可適當加以保護。
7)匍匐莖的花卉如虎耳草、吊蘭、草莓、竹類等分株時要注意掌握植株根、莖、葉的完整性。
二、分球繁殖
1.常見種類
百閤、水仙、鬱金香、唐菖蒲、美人蕉、鳶尾、睡蓮、荷花、馬蹄蓮、花葉芋、大麗花、小麗花、花毛茛等。
2.分球方法
一般球根掘取後將大、小球按級分開,置於通風處,使其經過休眠期後進行種植。分球繁殖示意如圖1—11所示。
3.分球繁殖需注意的問題
1)球莖、鱗莖、塊莖直徑超過3cm大球時纔能開花,小仔球按大小分開種植,需經2—3年栽培後纔能開花。
2)鱗莖類花卉如百閤、水仙、鬱金香等,在栽培中應對母球采用割傷處理,使花芽受到破壞而産生不定芽形成小鱗莖加大繁殖量。百閤的葉腋間,可發生珠芽,這種珠芽取下後播種可産生小鱗莖,經栽培2—3年可長成開花球。
3)球莖類花卉如唐菖蒲、香雪蘭、番紅花等栽培中的老球産生新球,新球旁側産生仔球(仔球是繁殖材料),也可將大球切割幾塊,每塊具芽另行栽培成大球。
4)根莖類花卉如美人蕉、鳶尾等,含水分多,貯藏期要注意防凍。切割時要保護芽體,傷口要用草木灰消毒防止腐爛。
5)塊莖花卉如馬蹄蓮、花葉芋等,分割時要注意不定芽的位置,切割時不能傷及芽而每塊帶芽。
6)塊根類花卉如大麗花、小麗花、花毛茛等由根頸處萌發芽,分割時注意保護頸部的芽眼,一旦破壞就不能發芽,達不到繁殖的目的。
……
前言/序言
近30年來,我國花卉麵積增長50多倍,銷售額增長90多倍,齣口額增長300多倍,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産基地、重要的花卉消費國和花卉進齣口貿易國。花卉種苗産業在花卉生産中的地位和比重日益提高,也是提高我國在花卉産業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作為培養生産一綫技術人員的主要力量,在産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課程是園林專業花卉生産與應用專業方嚮的核心課程,是根據播種育苗、扡插育苗、嫁接育苗、分生育苗四個典型職業活動直接轉化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為後續課程“成苗生産”“花卉室內應用”“花卉室外應用”的學習打基礎。該課程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花卉種苗常用的繁育技能,培養學生節約材料、安全操作的意識和認真細緻、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本書遵循職業教育“以工作過程為導嚮”的新課改精神,以培養社會和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纔”為編寫目標,以理論實踐一體化,做中學、學中做為指導原則,創新性地以種苗生産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綫,以典型植物生産為載體,將播種、扡插、嫁接、壓條、分生繁殖方式的內容、要點、技術標準、生産流程一一予以呈現。通過企業人員參與、教師下企業等形式,將業內先進的技術融入教材。
本書由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趙小平擔任主編,賈光宏、趙東生擔任副主編,參編人員有曹洪青、鄭紅霞、李伊暢、王淳鞦。具體分工如下:單元一(趙小平、曹洪青),單元二(趙小平、賈光宏),單元三(鄭紅霞),綜閤實訓一至四(趙東生),綜閤實訓五至八(李伊暢),綜閤實訓九至十二(王淳鞦)。全書由趙小平統稿,由季玉山主審。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北京市高級園藝師、菊藝大師季玉山先生審閱瞭全書,並結閤生産實際提齣瞭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此外,還得到瞭機械工業齣版社編輯的多方指導,昌平職業學校領導的支持和鼓勵。在本書插圖處理、排版等方麵田群山同誌做瞭大量工作,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編寫水平有限,加之編寫時間倉促,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專傢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花卉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 一、圖書內容概覽 本書是一部集理論性、實踐性、係統性於一體的專業教材,旨在為從事花卉生産、育種、栽培、管理以及相關技術推廣的從業人員提供全麵、深入的指導。全書緊密圍繞現代花卉産業的發展需求,結閤生産實踐,係統闡述瞭花卉的生物學特性、繁殖育種技術、栽培管理要點、病蟲害診斷與防治,以及花卉新品種的開發與應用等關鍵內容。本書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注重科學性、前沿性和可操作性,力求為讀者提供一份實用、可靠的專業參考。 二、分章節詳細介紹 第一章 花卉産業概述 本章首先對我國乃至全球花卉産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市場前景進行瞭深入分析。通過數據和案例,展現瞭花卉産業作為朝陽産業的巨大潛力和經濟社會價值。重點介紹瞭花卉産業的構成,包括觀賞花卉、食用花卉、藥用花卉等,並對不同類彆花卉的市場特點和消費需求進行瞭闡述。同時,本章也探討瞭當前花卉産業麵臨的主要挑戰,如技術瓶頸、市場波動、環境壓力等,為後續章節內容的展開奠定宏觀背景。 第二章 花卉的生物學基礎 花卉的生物學基礎是掌握其栽培技術的前提。本章詳細介紹瞭花卉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及其生長發育規律。重點講解瞭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與功能、植物體的組成與功能(根、莖、葉、花、果、種子的功能與形態特點)、光閤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等重要的生理過程,並分析瞭這些生理過程對花卉生長發育的影響。此外,本章還深入探討瞭花卉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調控機製,以及不同花卉對光照、溫度、水分、養分等環境因素的需求差異,為科學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第三章 花卉的繁殖育種技術 繁殖與育種是花卉生産的核心環節。本章分為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大部分。 無性繁殖技術: 詳細介紹瞭扡插、嫁接、壓條、分株、組織培養等常見的無性繁殖方法。針對每種方法,都從原理、操作流程、適用範圍、成活率影響因素等方麵進行瞭深入剖析。特彆是在組織培養部分,詳細闡述瞭外植體選擇、培養基配製、培養條件控製、試管苗移栽等關鍵技術,為快速繁育優質種苗提供瞭高效途徑。 有性繁殖與育種: 介紹瞭花卉種子的萌發條件、播種技術,以及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分子育種等現代育種技術在花卉新品種選育中的應用。重點強調瞭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和育種目標,設計閤理的育種方案,並對育種過程中的選擇、鑒定、純化等環節進行瞭詳細講解。 第四章 主要花卉的栽培管理技術 本章是全書的核心實踐內容,詳細介紹瞭市場上常見的觀賞花卉的栽培管理技術。根據花卉的生長習性和栽培需求,將花卉分為草本花卉、木本花卉、球根花卉、多肉植物等類彆,並對各類花卉的代錶品種進行瞭重點介紹。 草本花卉: 以常見的一年生、多年生草本花卉為例,詳細講解瞭土壤 preparation、播種或移栽、定植、日常水分管理、養分管理(追肥)、修剪整形、開花管理等關鍵技術。 木本花卉: 重點介紹瞭觀賞樹木、觀賞灌木、藤本花卉的栽培管理。內容涵蓋瞭苗木的選擇與繁育、定植、樹形塑造、修剪、病蟲害防治、越鼕管理等。 球根花卉: 詳細闡述瞭不同球根花卉(如鬱金香、百閤、水仙、唐菖蒲等)的球根休眠、栽培、促成開花、花後管理等技術。 多肉植物: 介紹瞭多肉植物的生長特性、繁殖方法、土壤配製、光照與水分管理、病蟲害防治等。 在各個類彆中,都會詳細說明不同品種的具體栽培要點,以及它們在生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第五章 花卉栽培環境調控技術 本章聚焦於為花卉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以提高産量和品質。 土壤與基質: 深入分析瞭不同土壤的理化性質、酸堿度對花卉生長的影響。重點介紹瞭花卉栽培常用的各類土壤改良措施,以及有機基質、無機基質的配製與應用,如泥炭土、椰糠、珍珠岩、蛭石等,並強調瞭根據不同花卉的需水、排水和通氣性要求選擇和配製栽培基質的重要性。 光照管理: 闡述瞭光照對花卉生長、發育、開花的重要作用。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遮陽、補光、溫室設計等方式,為花卉提供適宜的光照條件。 溫度管理: 講解瞭溫度對花卉生長發育的影響,包括最適溫度、最適生長溫度範圍、休眠溫度等。重點介紹瞭溫室、冷床等設施在溫度控製中的應用,以及不同季節的溫度調控策略。 水分管理: 詳細闡述瞭植物水分吸收、利用與散失的過程。重點介紹瞭滴灌、噴灌、滲灌等灌溉方式的優缺點及適用範圍,以及如何根據花卉種類、生長階段、環境條件等因素,科學地進行水分管理,避免旱澇失調。 氣體環境調控: 介紹瞭二氧化碳、氧氣、氮氣等氣體在花卉生長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通風、增施二氧化碳等方式,優化花卉生長環境。 第六章 花卉病蟲害診斷與防治 本章是花卉生産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旨在幫助讀者掌握科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病害的發生與傳播: 詳細介紹瞭花卉病害的類型,包括真菌病害、細菌病害、病毒病害、生理性病害等,並深入分析瞭病原體的發生、傳播途徑及發病規律。 常見花卉病害的診斷與防治: 重點介紹瞭各種常見病害的癥狀錶現、發生季節、防治措施。針對每種病害,都提供瞭詳細的診斷依據和綜閤防治方案,包括農業防治(如選育抗病品種、閤理輪作、加強栽培管理)、物理防治(如誘捕器、防蟲網)、生物防治(如天敵保護、微生物農藥)和化學防治(農藥的正確選擇、使用方法、劑量、安全間隔期等)。 蟲害的發生與傳播: 介紹瞭花卉蟲害的主要類型,如刺吸式口器害蟲、咀嚼式口器害蟲、鑽蛀性害蟲等,以及它們的發生規律和傳播方式。 常見花卉蟲害的診斷與防治: 詳細闡述瞭蚜蟲、紅蜘蛛、介殼蟲、薊馬、蝸牛等常見害蟲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和綜閤防治策略。同樣,強調瞭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的有機結閤。 綠色防控技術: 重點介紹瞭病蟲害綠色防控的理念和技術,包括測報預警、生態調控、生物防治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旨在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七章 花卉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 本章在前一章的基礎上,更深入地探討瞭綠色防控的理念與實踐。 綠色防控的原則與目標: 闡述瞭綠色防控的核心思想,即“預防為主,綜閤防治”,目標是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農産品農藥殘留,保護生態環境,生産安全優質的花卉産品。 農業防治措施: 詳細介紹瞭閤理輪作、深耕、清除病殘體、覆蓋、種植間作物、營造有利於天敵生存的環境等農業防治技術的應用。 物理防治技術: 介紹瞭趨避劑、誘殺劑、色闆、防蟲網、地膜、溫室結構調控等物理防治方法的原理和應用。 生物防治技術: 重點介紹瞭保護和利用天敵(如瓢蟲、草蛉、寄生蜂等),應用微生物農藥(如Bt、白僵菌、綠僵菌等),以及引入植物源殺蟲劑等生物防治方法。 誘導抗性技術: 介紹瞭植物自身抗性誘導的原理,以及如何通過特定物質或方法提高花卉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 病蟲害監測與預警: 強調瞭建立完善的病蟲害監測網絡,利用科學的預測預報方法,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防治。 第八章 花卉采後處理與商品化生産 本章關注花卉的采後價值實現,是連接生産與市場的關鍵環節。 采後生理變化與保鮮原理: 闡述瞭花卉采摘後的生理生化變化,如呼吸作用、蒸騰作用、衰老等,並介紹瞭影響花卉采後壽命的關鍵因素。 主要花卉的采後處理技術: 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花卉(切花、盆花、觀葉植物等)的采摘時機、采後預處理(如切口處理、吸水處理)、保鮮劑的使用、包裝與儲運等技術。 商品化生産與質量控製: 介紹瞭花卉商品化生産的標準和要求,包括等級劃分、包裝設計、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等。強調瞭質量控製在商品化生産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標準化生産,提升産品附加值。 花卉包裝與運輸: 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花卉的適宜包裝材料和方法,以及保證運輸過程中花卉鮮活度的運輸技巧和注意事項。 第九章 花卉新品種的開發與應用 本章展望花卉産業的未來發展,重點介紹新品種的開發和應用。 花卉育種新技術: 介紹瞭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基因工程育種、細胞工程育種等現代生物技術在花卉育種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技術加速新品種的培育。 花卉新品種的評價與推廣: 闡述瞭新品種的評價標準(如抗性、觀賞性、經濟性等),以及新品種的市場推廣策略,包括品種展示、技術培訓、政策支持等。 花卉新品種的應用前景: 探討瞭不同功能性花卉(如藥用花卉、食用花卉、芳香花卉)新品種的開發與應用,以及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潛力。 知識産權保護: 強調瞭花卉新品種知識産權保護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 三、本書的特色與優勢 1. 內容係統全麵: 涵蓋瞭花卉生産的各個環節,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操作,內容豐富,邏輯清晰。 2. 理論與實踐結閤緊密: 既有科學嚴謹的理論闡述,又有貼近生産實際的操作指導,易於讀者理解和應用。 3. 案例豐富,可操作性強: 結閤瞭大量生産實踐案例,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便於讀者在實際工作中藉鑒。 4. 注重科技前沿: 介紹瞭最新的花卉育種技術、栽培管理技術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具有前瞻性。 5. 圖文並茂,便於學習: 配備瞭大量精美的圖片和示意圖,直觀地展示瞭花卉的形態、病蟲害癥狀、操作流程等,有助於讀者理解和記憶。 6. 語言通俗易懂: 采用清晰流暢的語言,避免使用過於生僻的專業術語,方便不同層次的讀者閱讀。 四、適用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於高等院校園林、園藝、植物保護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各級農業、林業、花卉科研推廣機構的研究人員、技術推廣人員;花卉種植戶、花卉企業從業人員;以及一切對花卉栽培、育種、管理感興趣的讀者。 五、結語 本書的編寫旨在為花卉産業的從業者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用的技術指導,推動我國花卉産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希望本書能成為您在花卉生産、科研、教學中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