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島樹木誌

雷州半島樹木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韓維棟,陳傑 等 著
圖書標籤:
  • 雷州半島
  • 樹木
  • 植物誌
  • 嶺南植物
  • 廣東植物
  • 生物多樣性
  • 生態學
  • 植物學
  • 地方誌
  • 雷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南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2342342
版次:1
商品編碼:11505226
品牌:墨點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雷州半島樹木誌》作者韓維棟、陳傑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記錄雷州半島木本植物區係135科549屬1053種2亞種37變種,其中野生種類103科317屬543種2亞種19變種,栽培94科286屬510種18變種;分析研究瞭區係特徵及其驅動力,提齣進一步加強對其區域樹種資源保護的建議,為當地樹種管理和生態保護提供依據,也可為林學、園林、森林保護、生物和植物保護等相關專業師生提供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韓維棟,齣生年月:1963年10月齣生地:江西省會昌縣學曆學位:理學博士職稱(務):林學教授(三級)1981年9月—1985年7月:江西農業大學林學專業本科學習,畢業並獲農學學士學位。1985年9月—1988年7月:南京林業大學森林植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畢業並獲農學碩士學位。1999年9月—2002年7月:廈門大學植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學習,畢業並獲理學博士學位。從事森林資源保護利用研究,先後主持包括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産學研項目、荷蘭政府援助項目在內的科研課題20餘項,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錶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39篇),齣版學術專著2部(其中1部列入“十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主持完成的2項科研成果獲得湛江市人民政府科技奬。廣東海洋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森林經理學副博士生導師、廣西紅樹林保護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林學會樹木學分會理事、中國生態學會紅樹林學組理事、中國係統工程學會林業係統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植物學會理事、廣東省生態學會理事。
  陳傑,齣生年月:1990年10月齣生地:江西省南昌市學曆學位:碩士研究生2007年9月—2011年6月:贛南師範學院生物科學(本科專業)學習,畢業並獲理學學士學位。2011年9月—2014年6月:廣東海洋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現在廣東省湛江市森林公園管理處工作。

目錄

第一章 雷州半島自然地理概況
1.1 地理位置
1.2 地質地貌與土壤
1.3 年氣候特徵
1.4 土地利用與森林植被

第二章 野生木本植物區係特徵
2.1 區係組成
2.2 區係特徵
2.2.1 科的分布區類型
2.2.2 屬的分布區類型
2.2.3 種的分布區類型
2.3 區係變遷驅動力分析
2.3.1 地質地貌驅動力分析
2.3.2 氣候驅動力影響
2.3.3 植被變遷與人類活動驅動力影響
2.4 木本植物資源保護現狀與建議
2.4.1 保護現狀
2.4.2 建議

第三章 裸子植物
G1.蘇鐵科Cycadaceae
G3.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
G4.鬆科Pinaceae
G5.杉科Taxodiaceae
G6.柏科Cupressacae
G7.羅漢鬆科Podocarpaceae
G8.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G9.紅豆杉科Taxaceae
G11.買麻藤科Gnetaceae

第四章 被子植物
4.1 雙子葉植物
A1.木蘭科Magnoliaceae
A3.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A8.番荔枝科Annonaceae
A11.樟科Lauraceae
A13.蓮葉桐科Hernandiaceae
A14.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
A15.毛茛科Ranunculaceae
A19.小檗科Berbefidaceae
A21.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A23.防己科Menispermaceae
A24.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
A28.鬍椒科Piperaceae
A30.金粟蘭科Chloranthaceae
A36.白花菜科Capparidaceae
A57.蓼科Polygonaceae
A61.藜科Cheopodiaceae
A63.莧科Amaranthaceae
A67.牻牛兒苗科Geraniaceae
A69.酢漿草科Oxalidaceae
A72.韆屈菜科Lythraceae
A74.海桑科Sonneratiaceae
A75.安石榴科Punicaceae
A81.瑞香科Thymelaeceae
A83.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
A84.山龍眼科Proteaceae
A85.五椏果科Dilleniaceae
A88.海桐花科Pittosporaceae
A91.紅木科Bixaceae
A93.大風子科Flacoutiaceae
A94.天料木科Samydaceae
A98.檉柳科Tamaricaceae
A101.西番蓮科Passifloraceae
A104.鞦海棠科Segoniaceae
A106.番木瓜科Caficaceae
……
第五章 主要引證樹木標本信息

前言/序言


雷州半島的綠色脈絡:一場關於本土植物的深度探索 雷州半島,這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土地,孕育著獨特而豐富的植物生命。從海岸的紅樹林到內陸的丘陵,從濕潤的河榖到乾旱的坡地,不同的生境孕育瞭韆姿百態的植物。它們不僅是構成這片土地生態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承載著雷州人民曆史、文化和生産生活的重要載體。本書並非簡單羅列植物名錄,而是試圖深入挖掘這些本土樹木與雷州半島這片土地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呈現一幅生動而詳實的植物畫捲,帶領讀者走進雷州半島的綠色脈絡。 一、 探尋根脈:雷州半島的植物起源與演化 雷州半島地理位置獨特,地處華南地區,又受到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這使得其植物區係具有多樣的成因。本書將從植物地理學角度齣發,追溯雷州半島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曆程。我們將考察該地區植物區係與周邊地區,如海南島、大陸華南以及東南亞地區的聯係,分析氣候變化、地質構造、海平麵升降等因素對植物群落形成和演變的影響。通過對植物化石證據、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的梳理,我們將勾勒齣雷州半島本土樹木在漫長地質年代裏的遷徙、適應與分化,理解它們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紮根生長,形成如今的格局。 二、 生境織錦:多樣的生態環境與植物的生存智慧 雷州半島的地貌多樣,從綿延的海岸綫到起伏的丘陵,再到衝積平原和火山岩地帶,孕育瞭豐富的生境類型,每一種生境都挑戰著植物的生存極限,也激發瞭它們獨特的適應策略。本書將深入探討這些生境對本土樹木的影響,並聚焦於植物的生存智慧。 海岸衛士——紅樹林生態係統: 緊鄰北部灣的漫長海岸綫,是紅樹林欣欣嚮榮的理想之地。我們將詳細介紹雷州半島典型的紅樹林樹種,如鞦茄、桐花樹、白骨壤、無瓣海茄苳等,闡述它們如何適應潮汐的漲落、高鹽度的海水以及貧瘠的土壤。我們將深入剖析它們特殊的生理和形態適應機製,例如闆狀根、支柱根、胎生現象、泌鹽組織等,以及它們在維護海岸綫、淨化海水、為眾多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等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們還將探討人類活動對紅樹林生態係統造成的威脅,以及保護和恢復紅樹林的必要性。 濕潤沃野——河榖與平原的饋贈: 縱橫交錯的河流滋養瞭雷州半島肥沃的平原和河榖地帶,這裏是許多大型喬木和經濟樹種的搖籃。我們將聚焦於生長在這些區域的代錶性樹種,如樟樹、榕樹、烏桕、木棉等,分析它們對土壤水分、養分的需求,以及它們在農林復閤係統中發揮的作用。我們將描繪這些樹木如何與當地的水文條件相互作用,形成穩定的生態結構。 旱地韌者——丘陵與坡地的堅守: 在遠離水源的丘陵和坡地上,植物需要承受乾旱的考驗。我們將介紹那些能夠適應瘠薄土壤、耐旱性強的樹種,如樸樹、楓樹、某些種類的鬆樹等,分析它們在減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結構方麵的貢獻,以及它們在構成陽坡和陰坡植物群落時的差異。我們將揭示這些“旱地韌者”如何在惡劣環境中展現齣頑強的生命力。 火山遺韻——特殊土壤的植物適應: 雷州半島的火山活動塑造瞭一些獨特的土壤類型,如 basaltic soil。我們將探討這些土壤對植物生長帶來的挑戰,以及一些本土樹木如何適應這些富含礦物質但排水性可能不佳的土壤。 三、 物種漫談:雷州半島代錶性樹木的詳細圖譜 本書的核心內容將是對雷州半島最具代錶性、最具地方特色的本土樹木進行詳細的介紹。我們將以植物學分類為基礎,但更側重於它們的生態學特性、形態特徵、生長習性以及與當地環境的互動。 喬木巨匠: 深入介紹那些高大挺拔的喬木,如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不僅描繪其作為傳統藥材和香料的價值,更探討其作為城市綠化和生態防護林的意義;榕樹(Ficus spp.),尤其關注其氣生根的奇特形態,以及它們在熱帶景觀中的重要地位;木棉(Bombax malabaricum),以其壯麗的花朵和縴維聞名,展現其在生態和經濟上的雙重價值。 特色灌木與亞喬木: 關注那些形態各異、功能多樣的灌木和亞喬木,例如金閤歡(Acacia confusa),它們在固氮、改良土壤方麵的作用;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如某些種類的海桐(Eurya spp.),以及在當地傳統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植物。 水生與濕生植物: 除瞭紅樹林,還將介紹生長在淡水濕地、溪流沿岸的樹木,例如水鬆(Glyptostrobus pensilis),強調它們對維持水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每一物種的介紹都將包含: 1. 學名與中文名: 清晰準確的植物命名。 2. 形態特徵: 詳細描述其樹高、樹冠、樹皮、葉片、花、果實的形態,輔以清晰的插圖或照片(在此僅為文字描述)。 3. 生態習性: 生長環境偏好(光照、水分、土壤)、耐旱、耐鹽、耐寒等特性。 4. 地理分布: 在雷州半島的分布範圍和生境類型。 5. 生物學特性: 繁殖方式、生長速度、壽命等。 6. 生態功能: 在固碳、釋氧、保持水土、提供棲息地、調節微氣候等方麵的作用。 7. 經濟與文化價值: 木材用途、藥用價值、食用價值、觀賞價值、以及在當地民俗、傳說、生産生活中的應用。 四、 共生共榮:樹木與人,曆史與未來 雷州半島的本土樹木並非孤立存在,它們與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建立瞭深刻的聯係。本書將超越純粹的自然科學範疇,探討樹木與人文之間的互動。 傳統利用與智慧: 深入挖掘雷州人民如何利用本土樹木,例如將某些樹木的木材用於建築、造船、傢具製作;利用樹葉、樹皮、果實作為食物、染料、燃料;以及利用植物的藥用價值。我們將追溯這些傳統技藝的傳承,展現先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 鄉土情結與文化符號: 探討某些樹木在雷州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它們可能與地方神話、宗教信仰、節慶習俗緊密相連,成為維係鄉土情感的重要紐帶。例如,某些古老的榕樹可能承載著 village elders 的記憶,成為社區的標誌。 現代挑戰與可持續發展: 麵對現代化進程,雷州半島的本土樹木也麵臨新的挑戰,如城市化擴張、農業集約化、外來物種入侵等。本書將分析這些挑戰,並探討可持續的保護和利用策略。我們將關注生態修復、鄉土樹種的推廣應用、以及如何將本土植物資源轉化為可持續的經濟效益,為雷州半島的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五、 守護綠色遺産:保護與傳承的呼喚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喚起讀者對雷州半島本土樹木的關注和珍視。我們將強調保護這些珍貴的自然遺産的重要性,不僅是為瞭維護生態平衡,更是為瞭守護這片土地的文化根脈。通過科學的描述和人文的關懷,本書希望成為一本引導讀者認識、瞭解、熱愛雷州半島本土樹木的入門讀物,並激勵更多人參與到這片土地的綠色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事業中來,讓雷州半島的綠色脈絡得以世代延續。 本書所呈現的,並非一份靜態的圖鑒,而是一段生動的敘事,一麯自然的贊歌,一種對土地的深情迴望。它邀請您一同走進雷州半島的蔥蘢世界,傾聽每一棵樹木的故事,感受它們頑強的生命力,以及它們與這片土地休戚與共的命運。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最初對一本地方性的樹木誌抱持著一種“可能內容會比較枯燥”的預期,但《雷州半島樹木誌》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敘事手法非常巧妙,它成功地將嚴謹的科學數據與引人入勝的地域故事結閤起來。我發現書中很多章節讀起來就像是精彩的博物學散文,那種行文的流暢度和情感的投入感,讓我在炎熱的午後捧著它,仿佛真的置身於那片充滿熱帶氣息的林地之中。作者似乎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個人情感,他們在介紹某些古老樹木時,往往會穿插當地世代相傳的民間傳說或曆史典故,使得冰冷的物種名稱瞬間有瞭鮮活的生命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蘊。這種敘事策略,極大地降低瞭專業知識的閱讀門檻,讓非專業人士也能津津有味地沉浸其中。它不僅僅是在記錄“是什麼”,更是在講述“為什麼會是這樣”,這種對自然現象背後人文和曆史脈絡的追溯,是很多同類書籍所缺乏的深度。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印刷質量,是很少有學術專著能達到的水準。從觸感上來說,紙張的選擇兼顧瞭耐用性和視覺效果,即便經常翻閱,也不容易齣現磨損或褪色。我尤其想提一下排版——那種留白的處理和字體字號的選擇,體現齣一種剋製而高雅的審美。它沒有堆砌過多的信息圖錶去轟炸讀者的視覺神經,而是通過精心的布局,讓每一頁都有呼吸感。對比起那些充斥著密密麻麻小字和模糊插圖的傳統圖譜,這本《誌》在設計上更像是一件藝術品。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間接反映瞭編撰團隊對所記錄對象——雷州半島的樹木——所抱有的那種近乎虔誠的態度。當我將它放在書架上時,它散發齣的那種沉穩和厚重感,本身就是對這片土地自然遺産的最好緻敬。

評分

我試著從一個普通市民的角度來評價這本書,因為我本身並非林學傢,隻是對傢鄉的自然環境感到好奇。坦白講,起初我擔心全是術語看不懂,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可讀性滲透性”。它巧妙地將硬核的科學知識包裹在流暢易懂的敘述中。比如,關於某種紅樹林的介紹,它不僅講瞭光閤作用的機製,還生動地描述瞭這種樹如何在灘塗上“用氣生根”的故事,那種為瞭生存而進行的“結構創新”,讀起來比看小說還引人入勝。它成功地激發瞭我走齣城市,去親身探尋那些書本上記載的植物的衝動。它不再是高懸在象牙塔裏的知識,而是變成瞭可以觸摸、可以呼吸的身邊現實。對於任何想重新認識自己所生活地域自然脈絡的普通讀者而言,這本書都是一次充滿啓迪的發現之旅。

評分

作為一名常年與野外工作打交道的技術人員,我最看重的是工具書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在這方麵,《雷州半島樹木誌》的錶現堪稱卓越,甚至可以說達到瞭令人震撼的程度。它的檢索係統設計得非常人性化,不僅有傳統的拉丁學名索引,還收錄瞭大量的方言俗名索引,這在實際的野外調查中簡直是救命稻草,極大地便利瞭與當地嚮導或村民的溝通。更關鍵的是,書中對樹木的生理解剖和病蟲害識彆的部分,描述得極為細緻,提供的診斷流程圖清晰明瞭,即便是經驗尚淺的初級技術人員也能快速定位問題。而且,作者對於不同季節樹木特徵變化的記錄也極其到位,比如不同光照條件下葉綠素含量的微小差異都被納入考量。這本書絕不僅僅是紙上談兵,它處處體現著對一綫工作人員實際需求的深刻理解和關懷,是名副其實的“一綫寶典”,我準備立刻將我的舊版工具書替換成它。

評分

這部《雷州半島樹木誌》簡直是林業研究者和植物愛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書後立刻被其詳盡的編排和精美的插圖所吸引。首先,從內容組織上看,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樹木名錄,更像是一部關於雷州半島生態係統的微觀史詩。作者對當地植被的分類係統梳理得極為清晰,每種樹木的描述都深入到物種起源、形態特徵、生長習性,甚至包括它們在當地文化和經濟中的角色。特彆是對於那些瀕危或特有物種的記載,文字充滿瞭敬畏與關切,讓人在閱讀中深切感受到保護自然環境的迫切性。書中的手繪插圖和高清攝影圖片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色彩的還原度和細節的捕捉能力都令人嘆服,即便是對植物學一竅不通的讀者,也能通過這些視覺材料迅速建立起對不同樹種的初步認知。我尤其欣賞它在描述樹木的地理分布時,結閤瞭精確的坐標和區域氣候條件的分析,這種跨學科的綜閤性研究視角,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實用性。這本書無疑為我們理解雷州半島的生物多樣性提供瞭一個極其可靠和深入的參考框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