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傳統(2)文藝復興—啓濛運動(全彩插圖本) [The Humanistic Tradition]

人文傳統(2)文藝復興—啓濛運動(全彩插圖本) [The Humanistic Tra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Gloria K.Fiero 著,孫有中,王紅欣,張軍 注
圖書標籤:
  • 文藝復興
  • 啓濛運動
  • 人文主義
  • 西方思想史
  • 藝術史
  • 文化史
  • 哲學史
  • 曆史
  • 全彩插圖
  • 經典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ISBN:9787513536417
版次:1
商品編碼:11403438
品牌:外研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人文傳統
外文名稱:The Humanistic Traditio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6
正文語種:中文,英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國外數十所大學人文係經典教材,著名教育機構麥格勞希爾公司榮譽齣品,暢銷全球二十餘載!
  外研社全新引進第六版,英文原版 中文注釋 全彩插圖版。

內容簡介

  《人文傳統(2)文藝復興—啓濛運動(全彩插圖本)》以一種全球性的視野介紹瞭自14世紀到18世紀人類社會在思想、科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內的進步。作者不僅從傳統的西方視角講述瞭歐洲社會從封建社會到近代社會的轉型與變革,同時記錄瞭亞洲、非洲等地在這一時期的重要發展,著錄所及處皆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圖,同時輔以中文導讀和注釋,旨在為讀者展開瞭一幅橫跨多個世紀的百科全景圖。

作者簡介

  格洛麗亞·K. 費爾羅(Gloria K. Fiero),在紐約齣生和長大,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取得藝術史碩士學位,後於弗羅裏達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費爾羅教授從事人文傳統、世界曆史和藝術史的教學已經超過三十年。1996年,人文教育研究協會(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ssociation)正式設立瞭“格洛麗亞·費爾羅”人文傳統講座係列,用來紀念費爾羅教授在人文傳統教學與研究領域的貢獻。該項目每年舉辦學術講座和演齣,深受學生和學者歡迎。

內頁插圖

目錄

中文注釋版齣版說明
Preface
Acknowledgements
Before We Begin
Summary of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Reformation xvi
導讀
第15章 Adversity and Challenge: The Fourteenth-Century Transition ca. 1300-1400 睏境與挑戰:轉型中的14世紀 約1300年—1400年
Europe in Transition 轉型期的歐洲
Literature in Transition 轉型期的文學
Art and Music in Transition 轉型期的藝術和音樂
第16 章 Classical Humanism in the Age of the Renaissance ca. 1300-1600 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人文主義約1300年—1600年
Italy: Birthplace of the Renaissance 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Classical Humanism 古典人文主義
Renaissance Women 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
Machiavelli 馬基雅弗利
第17 章 Renaissance Artists: Disciples of Nature, Masters of Invention ca. 1400-1600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傢:自然的門徒,創造的大師 約1400年—1600年
Renaissance Art and Patronage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及其資助
The Early Renaissance 早期文藝復興
The High Renaissance 盛期文藝復興
The Music of the Renaissance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
第18 章 Cross-Cultural Encounters: Asia, Africa, and the Americas ca. 1300-1600 文化的相遇:亞洲、非洲和美洲?約1300年—1600年
Global Travel and Trade 全球旅行及貿易
The African Cultural Heritage 非洲文化遺産
The Arts of Africa 非洲藝術
Cross-Cultural Encounter 文化的相遇
The Americas 美洲
Early Empires in the Americas 美洲的早期帝國
Cross-Cultural Encounter 文化的相遇
第19章 Protest and Reform: The Waning of the Old Order ca. 1400-1600 反抗與改革:舊秩序的式微?約1400年—1600年
The Temper of Reform 改革的烈焰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新教改革
Northern Renaissance Art 文藝復興時期的北歐藝術
Six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16世紀的文學
Shakespeare 莎士比亞
第20 章 The Catholic Reformation and the Baroque Style ca. 1550–1750 天主教改革與巴羅剋風格?約1550年—1750年
The Catholic Reformation 天主教改革
Catholicism’s Global Reach 天主教在全球的傳播
Literature and the Catholic Reformation 文學與天主教改革
The Visual Arts and the Catholic Reformation 視覺藝術與天主教改革
The Baroque Style 巴羅剋

精彩書摘

  Pico della MirandolaWfie Ficino was engaged in popularizing Plato;one ofhis most 1earned contemporaries、Giovanni Pico dellaMirandola(1463-1494).undertook the translation of vari.OUS ancient literary works in Hebrew,Arabic,Latin。andGreek。Humanist,poet,and theologian、Pico sought notonly to bring to light the entire history of human thought,but to prove that a11 intellectual expression shared thesame divine purpose and design.This effort to discover a“unity of truth”in all philosophic thought-similar to butmore comprehensive than the medieval quest for synthesisand SO dramatically different from our own modern plural-istic out00k-came to dominate the arts and ideas of theHigh Renaissance。
  Pico’S program to recover the past and his reverence forthe power of human knowledge continued a tradition that100ked back tO Petrarch;at the same time、his monumentalefforts typified the activist spirit of Renaissance{ndividual.ism-the affirmation of the unique,self-fashioning potentialof the human being.In Rome,at the age of twenty-four,Pico boldly challenged the Church to debate some 900theological propositions that challenged the institutionalChurch in a variety of the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mat-ters.The young scholar did not get the opportunity todebate his theses;indeed,he was persecuted for heresy andforced to flee Italy.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disputation,Pico had prepared tile Latin introduction that has cometo be called the Oration on ckC Dignity of Man.In this“manifeStO of humanism,”Pico drew on a wide range ofliterary sources to build an argument for free will and theperfect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Describing the individual’Sposition as only“a little lower than the angels。”he stressedman’s capaciW to determine his own destiny on the bier.archical“chain of being”that!inked the divine and bruterealms。A1though Pico’S 0ration was not circulated untilafter his death,its assertion of free wil〔and its acclamationof the unlimited potential of the individual came tO symb01.ize the collective ideals of the Renaissance humanists。TheRenaissance view that the self-made individual occupies thecenter of a rational universe is nowhere better describedthan in the following excerpt。
  ……


15世紀意大利的藝術革命:從薄伽丘到達·芬奇 本書聚焦於15世紀意大利,一個藝術、哲學與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革的時代。我們將深入探討文藝復興早期和盛期對歐洲文化産生的持久影響,特彆是其對古典時期思想的重新發掘與創新性應用。 第一部分:人文主義的興起與早期探索(1400-1470年) 1. 人文主義的哲學根基:從信仰到人的價值 文藝復興的核心在於人文主義的覺醒。我們不再將目光完全投嚮來世的救贖,而是開始關注現世的成就、個體的潛力以及人類的理性能力。本書將梳理彼特拉剋、薄伽丘等早期思想傢如何重新解讀西塞羅和維吉爾的作品,將“人文學科”(Studia Humanitatis)——修辭學、曆史學、詩歌、道德哲學——置於教育體係的核心。這種轉變並非是對基督教信仰的徹底否定,而是一種新的平衡,即相信人是上帝創造中最完美的體現,因此對人的潛能的研究是榮耀上帝的另一種方式。我們將分析這種思潮如何在佛羅倫薩的梅迪奇傢族的贊助下,從學者的小圈子走嚮社會精英階層。 2. 建築的復興:布魯內萊斯基與空間的新定義 建築是這場變革中最直觀的體現。佛羅倫薩大教堂的穹頂工程,由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主導,標誌著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嚮古典主義的迴歸。本書將詳細解析布魯內萊斯基如何運用幾何學、數學和對古羅馬遺跡的細緻考察,解決瞭這一技術難題。我們探討的不僅僅是建築結構,更是對“比例與和諧”的追求——一種源自柏拉圖思想,經由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闡述的宇宙觀。我們還將考察阿爾貝蒂的《論建築》,這部著作係統地總結瞭古典建築原則,並將其提升到哲學高度,強調建築是理性的、道德的體現。 3. 繪畫的突破:透視法與自然主義的誕生 馬薩喬在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布蘭卡契禮拜堂壁畫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將人類形象置於真實的三維空間中。本書將深入分析馬斯卡喬如何運用新興的“綫性透視法”(Linear Perspective),使畫麵具有可測量的深度和空間邏輯。這不僅僅是繪畫技巧的進步,更是畫傢世界觀的轉變:世界是可理解、可量化的,而不是模糊的神性顯現。此外,多納泰羅的雕塑作品,如《大衛》(青銅版),展示瞭對人體解剖學的精確掌握,以及一種對古典英雄主義的復興,這在當時是極具顛覆性的。 第二部分:盛期的輝煌與藝術的理想化(1470-1527年) 1. 藝術贊助體係的成熟與學院派的形成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隨著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等強大的贊助人齣現,藝術的中心從佛羅倫薩轉移到羅馬。藝術傢的地位空前提高,他們不再被視為簡單的工匠,而是被視為具有天纔和學識的“士人”(Uomo Universale)。本書將分析這一時期學院派藝術的特點:對完美的追求、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入挖掘,以及對古典形式的提煉和理想化處理。 2. 達·芬奇:科學、藝術與心靈的交匯 列奧納多·達·芬奇是“文藝復興人”的終極典範。本書將細緻審視他的藝術創作與科學研究之間的內在聯係。例如,他如何通過解剖學研究(甚至涉及人體解剖實驗)來增強肖像畫和敘事畫的真實感。我們將剖析《最後的晚餐》中人物情感的戲劇張力,以及他開創的“暈染法”(Sfumato)如何模糊輪廓,賦予畫麵一種難以捉摸的心理深度。達·芬奇對光綫、運動和人類情感的探索,將藝術帶入瞭一個全新的精神維度。 3. 米開朗基羅:力量、肉體與“未完成”的哲學 相較於達·芬奇的理性與和諧,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充滿瞭強烈的內在衝突和“未完成的潛力”。我們將重點研究他在西斯廷教堂天頂畫的宏偉敘事,以及他對人體——特彆是裸體——的癡迷。這些肌肉虯結的形象,體現瞭新柏拉圖主義中“形體即是靈魂的牢籠”的哲學睏境。此外,我們將分析他為尤利烏斯二世設計的陵墓項目中的雕塑,特彆是《摩西》,探討米開朗基羅如何通過雕塑的緊張感來錶達英雄的內在掙紮與神聖的意誌。 4. 拉斐爾:和諧、優雅與古典的完美結閤 拉斐爾是盛期藝術中“寜靜的完美”的代錶。他成功地將達·芬奇的煙霧效果、米開朗基羅的力量感以及早期文藝復興的清晰結構融為一體。本書將重點分析他在梵蒂岡使徒宮的“拉斐爾畫室”,尤其是《雅典學院》。這幅壁畫不僅是對古代哲學傢群像的描繪,更是對文藝復興理想的視覺宣言——將柏拉圖(理想主義)與亞裏士多德(經驗主義)並置,象徵著人文主義對知識的包容性追求。 第三部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革命與世俗生活 1. 濕潤的空氣與“顔色高於綫條” 隨著藝術的重心嚮威尼斯轉移,我們看到一種對佛羅倫薩和羅馬強調“素描”(Disegno,意指設計和綫條)的挑戰。威尼斯畫派,如喬凡尼·貝利尼和後來的提香,開始將重點放在“色彩”(Colorito)上。他們利用威尼斯濕潤的氣候和光綫特點,發展齣一種油畫技法,使得色彩的飽和度、光影的過渡和畫麵的整體氛圍成為錶現的重點。 2. 提香與肖像畫的深度 提香不僅是宮廷畫師,更是歐洲最早的藝術品牌經營者之一。我們將探討他如何通過對色彩的精湛運用,捕捉人物的心理特質和貴族的威嚴。他的作品不再僅僅是宗教或神話題材,而是充滿瞭對世俗權力、愛欲和死亡的深刻反思,為後來的巴洛剋藝術奠定瞭感性錶達的基礎。 3. 烏托邦理想與世俗享樂 在這一時期,世俗題材的興起也體現在對田園牧歌式場景的描繪中。喬爾喬內的作品(如《田園閤奏》)模糊瞭神話與現實的界限,營造齣一種寜靜、充滿詩意的氛圍,反映瞭貴族階層對理想化自然和精神愉悅的嚮往。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細緻入微的分析框架,幫助讀者理解文藝復興不僅僅是一段藝術史,更是一場深刻的文化範式轉換,它塑造瞭西方世界對美、理性、個體價值和曆史的理解。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無疑是為係統學習者量身定製的。它遵循瞭一種清晰的螺鏇上升式結構,從宏觀的時代背景鋪陳,逐步深入到具體流派和代錶人物的細緻剖析。這種層層遞進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幫助我構建起一個穩固的知識框架。在讀完文藝復興的初期階段後,我能明顯感受到作者是如何通過前後章節的呼應,來展示啓濛運動並非憑空齣現,而是建立在前一個時代思想積纍之上的。對於初次接觸這一時期復雜曆史的讀者來說,這種清晰的導引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就像一張精心繪製的地圖,讓你在探索知識的“新大陸”時,始終知道自己的方位,不會輕易迷失在浩如煙海的史實與理論之中,保證瞭學習的連貫性和效率。

評分

作為一名對西方思想史有著長期關注的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在梳理思想流變時,展現齣瞭極高的學術嚴謹性。它並沒有迴避那些充滿爭議和矛盾的曆史時刻,而是以一種平衡且審慎的筆觸,呈現瞭不同學派和思想傢之間的爭鳴。比如在討論理性與信仰的邊界時,作者引用的原始文本和第二手研究資料都非常紮實,避免瞭過度簡化的傾嚮。這種對復雜性的尊重,使得閱讀體驗非常充實,讓人感覺是在接觸經過深思熟慮的學術成果,而非流行的曆史解讀。對於希望深入探究西方文化根源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理論框架和批判性工具是極其寶貴的。它教會我提問,而不是僅僅接受結論,這種思維方式的引導,遠比記住具體日期和人名要重要得多。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精美瞭,光是捧在手裏就覺得心情舒暢。全彩插圖的使用,讓那些曆史上的傑作和思想傢的肖像栩栩如生,感覺就像是把一座移動的美術館搬迴瞭傢。我特彆欣賞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無論是紙張的質感,還是印刷的清晰度,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這對於閱讀曆史和藝術類書籍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當我翻閱到那些描繪宏大曆史場景的畫作時,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純文字描述難以企及的。清晰的圖注和跨頁的展示,極大地增強瞭視覺衝擊力,也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瞭當時藝術傢的創作意圖和技術水平。對於我這樣一個對視覺體驗要求較高的人來說,這本書的物理呈現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即便是那些復雜的理論論述,在豐富圖例的佐證下,也變得更容易消化和吸收。

評分

這本書的翻譯質量,是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亮點。許多涉及早期現代哲學和藝術理論的術語,往往晦澀難懂,但譯者顯然在術語的本地化和專業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流暢的中文錶達,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拗口的歐洲古典概念,變得清晰易懂,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同時又保持瞭原文應有的精確度。我曾嘗試對照閱讀一些原版片段,發現譯者在處理那些帶有時代特徵的措辭時,非常謹慎,既保留瞭曆史感,又不犧牲現代讀者的理解順暢度。這種高質量的在地化工作,對於一本麵嚮大眾的學術普及讀物至關重要。它確保瞭知識的有效傳遞,避免瞭“翻譯腔”帶來的閱讀疲勞,使得我可以心無旁騖地沉浸在曆史的洪流之中。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深度對話。作者的敘事手法非常高明,他沒有采取那種乾巴巴的年代羅列,而是巧妙地將藝術、哲學、政治和社會思潮編織成一張密實的網絡。我尤其佩服作者在處理不同領域知識交叉點時的洞察力,比如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如何滲透到建築設計和雕塑創作之中,以及啓濛運動的理性精神如何反過來塑造瞭新的政治哲學文本。這種跨學科的整閤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傳統”這個概念的理解深度。我不再把藝術和思想看作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視為特定曆史情境下,人類集體精神麵貌的投射。每讀完一個章節,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作者為我打開瞭一扇扇通往理解復雜曆史脈絡的窗戶,而不是簡單地告訴我“誰在什麼時候做瞭什麼”。

評分

《人文傳統(3):十九世紀以來(全彩插圖本)》旨在以全球化的視野探討和研究世界的文化脈絡,呈現“人文”作為一個獨立學科的整閤之美,內容涵蓋瞭19世紀以來到當今世界,從文學到藝術的各領域文化,為讀者描繪瞭一個精彩紛呈的人文傳統世界,著錄所及處皆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圖,同時輔以中文導讀和注釋,旨在為讀者展開瞭一幅橫跨多個世紀的百科全景圖。

評分

書的內容還沒看。包裝得當,書沒有破損。

評分

頭天下午下的單,第二天就收到瞭。這裏我要特彆贊一下京東的快遞小哥,因為上午要上班,特地告訴快遞下午一點到三點之間送貨,果然冒著雨準時送來。小哥費勁幫我搬上樓,結果因為我要送迴單位,又幫我搬下樓放進車裏,一箱子的書很沉呢。小哥還讓我趕快上樓彆感冒瞭。不知道彆的地方的快遞員怎麼樣,每次我遇到的京東快遞員都是服務熱情周到,恩,今天這個小哥長得還很帥。

評分

精美無比,好看萬倍

評分

這套書是原版引進的,北外的老師加上瞭一些導讀。正文內容還是英語,語言不算難,內容還不錯,作為課外讀物或是入門讀物是不錯的。

評分

搞活動買的200減100又搶瞭券 買瞭40本兒 哈 書的質量可以 京東送的很快 活動也多

評分

印刷和包裝非常精美,性價比很高,拿到瞭之後就愛不釋手,一定要好好閱讀和收藏。

評分

非常滿意的一次購物經曆,物流很快,服務真好,質量杠杠滴

評分

《人文傳統(3):十九世紀以來(全彩插圖本)》旨在以全球化的視野探討和研究世界的文化脈絡,呈現“人文”作為一個獨立學科的整閤之美,內容涵蓋瞭19世紀以來到當今世界,從文學到藝術的各領域文化,為讀者描繪瞭一個精彩紛呈的人文傳統世界,著錄所及處皆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圖,同時輔以中文導讀和注釋,旨在為讀者展開瞭一幅橫跨多個世紀的百科全景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