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年轻律师的信(珍藏本)

致年轻律师的信(珍藏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艾伦·德肖维茨 著
图书标签:
  • 法律职业
  • 职业发展
  • 法律实践
  • 职业规划
  • 法律思维
  • 经验分享
  • 职场指南
  • 法律行业
  • 个人成长
  • 法律职业生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600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42214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 致年轻律师的信(珍藏本)》凝聚了作者执教哈佛和律师执业37年间的人生阅历和心得,提炼出了37条忠告,内容涉及人生感悟、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做人原则、职业规划及建议等多个方面。既充满哲理又发人深省。
  希望这本精华浓缩、见解独特的小书,能够给站在人生岔路口的年轻律师和学子一些指引和帮助。

作者简介

  艾伦·德肖维茨(AlanDershowitz,1938-),美国著名律师、法学教授、作家。
  他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辩护律师”,成功代理过许多重大案件,包括辛普森案、泰森案、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克林顿总统弹劾案和美国总统大选案等著名案件。
  他毕业于耶鲁大学,28岁时即成为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是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商业周刊》将他形容为“全美最杰出的法律教育家之一”。他于2013年12月正式退休。
  他是著名畅销书作者,全球销售已达数百万册。主要著作有《最好的辩护》、《合理的怀疑:从辛普森案批判美国司法体系》、《法律创世记:从圣经故事寻找法律的起源》、《你的权利从哪里来?》等全球畅销著作,以上几本已经在国内翻译出版。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生活与事业
1慎重选择偶像
2激情点亮人生
3树敌亦是学问
4莫做最擅长之事
5千万不要临终抱憾
6不要遵循“现成的”建议
7不要让发财梦束缚手脚
8勿以不足之物换取有余之物
9是否存在绝对道德?
10好律师应为坏人辩护吗?
11与法律麦卡锡主义划清界限
12如何平衡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犬儒主义
13最后的考试
14自我怀疑
15完美主义是追求卓越的敌人
16一种令人尊敬的职业吗?
17揭穿真相
18好人、坏人、诚实的人和说谎的人
19当事人不是你的朋友
20停止抱怨,赢在行动

第二部分 胜负之间
21哪里能学到辩护技巧?
22决胜陪审团:“啊哈”理论
23决胜法官:政治正义
24在最高法院的辩论
25谁是你的当事人?
26败诉
27对手不可小觑
28检察官的盲点
29检察官与律师的区别
30律师的道德及其他逆喻
31懂得何时战斗、何时屈服
32善待批评

第三部分 做一个好人
33好律师能做个好人吗?
34你能通过“氟化测试”吗?
35致法学毕业生
36致大学毕业生
37为何要做个好人?

精彩书摘

  我清楚地记得曾请求移民到美国的奶奶把我介绍给她的朋友拜伦考夫法官。她问我为何要见拜伦考夫法官。我告诉她,因为他是法官。奶奶大笑,她说拜伦考夫是个屠夫。“那你为什么总是管他叫法官呢?”“因为他就叫这个名字。法官—G—E—O—R—G—E。”奶奶用她浓重的意第绪口音拼出他的名字。在老布鲁克林的邻居中,拜伦考夫“法官”让我有了近距离接触真实法官的幻觉。所以,我四处寻觅我的偶像,并在这些法官、执业律师和法学教授中找到了我的偶像——他们中有些仍然健在,有些则已经乘鹤西去。  我尽可能地通过阅读去了解那些已经仙逝的偶像。在我上学的时候,法律人的传记大多像是为圣人作传。我成长在一个为大多数公众人物歌功颂德的时代。当时,克莱伦斯·丹诺在《为救赎而辩》(AttorneyfortheDamned)中被美化。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在《来自奥林匹亚的美国佬》(YankeefromOlympus)中被塑造成一个光辉的形象。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则成了歌剧《公正的人》(AManforAllSeasons)中的男主角。  在百老汇,我看到影星保罗·穆尼(PaulMuni)在《承受清风》(InherittheWind)中扮演的伟大律师克莱伦斯·丹诺,那一天令我终生难忘。  ……
《律政风云:现代法律实践的挑战与机遇》 导言:时代的脉搏与法律的嬗变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与全球化浪潮。信息爆炸、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的崛起,以及复杂地缘政治的博弈,无不对既有的法律体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传统的法律规范在应对新型商业模式、跨国数据流动和伦理困境时,显得力不从心。《律政风云:现代法律实践的挑战与机遇》正是立足于这一时代背景,对当代法律界的核心议题进行深度剖析与前瞻性探讨的专业著作。本书并非对特定职业阶段的个人经验传授,而是聚焦于宏观层面——法律制度如何适应、重塑和引领社会发展。 第一部分:数字世界的重构与法律边界的拓展 第一章:数据主权与隐私保护的全球博弈 随着“数据成为新的石油”的论断深入人心,数据的主权归属、跨境传输的合规性,以及个人隐私权的边界成为国际法和国内法交叉的焦点。《律政风云》深入分析了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影响力外溢效应,探讨了中美在数据监管哲学上的差异与冲突。书中详尽论述了去标识化技术(Pseudonymization)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困境,以及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等前沿密码学技术对未来隐私保护工具的潜力。重点关注了数据本地化要求如何影响跨国企业的合规成本和战略布局。 第二章:人工智能的法律身份与责任归属 本书用了相当篇幅来探讨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黑箱决策”难题。我们审视了自动驾驶事故中,责任应归属于算法设计者、制造商、还是AI系统本身?在知识产权领域,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问题更是挑战了传统的“人类智力成果”定义。书中引入了“电子人格”(Electronic Personhood)的法律辩论,并对比了不同法域对AI责任的初步立法尝试,旨在为法律界构建一套适应高自主性系统的风险评估与损害赔偿框架。 第三章: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与国际法适用 网络攻击日益演变为国家行为体间的灰色地带冲突。本书从国际人道法和国家主权原则出发,探讨了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干预是否构成“武力使用”。同时,对暗网经济、加密货币洗钱以及虚拟资产的司法冻结与追缴程序进行了详细的法律工程分析。如何平衡国家安全需求与言论自由,是本章探讨的另一核心议题,特别是针对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的法律规制路径。 第二部分:全球化下的商业运作与合规重塑 第四章:国际贸易摩擦中的法律工具箱 当前地缘政治的波动性,使得国际贸易不再仅仅是WTO框架下的规则博弈,更成为国家战略博弈的重要舞台。本书详细解析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最新趋势,尤其关注了“国家安全审查”和“外国干预法案”如何重塑跨境投资的审批流程。对于跨国企业而言,理解并驾驭这些复杂的贸易壁垒和制裁体系,是其生存的关键。本章提供了基于案例的风险预警模型。 第五章:企业社会责任(CSR)与ESG法律化 可持续发展已不再是公关口号,而是被写入法律义务的硬性要求。《律政风云》着重分析了供应链尽职调查立法(如德国的供应链法)对全球采购的影响。我们探讨了气候诉讼(Climate Litigation)的兴起,以及股东如何通过信托责任(Fiduciary Duty)要求董事会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指标纳入决策核心。这要求法律专业人士不仅要懂法律,更要精通环境科学和金融风险评估。 第六章:金融科技(FinTech)监管的沙盒与边界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正在颠覆传统金融中介模式。本书考察了各国对加密资产的分类认定(证券、商品还是货币),以及监管科技(RegTech)的应用潜力。重点分析了“监管沙盒”机制如何在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对于证券发行和众筹的法律适用性变化,本书提供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第三部分:法律实务的专业化与职业伦理的坚守 第七章:专业服务的细分化与知识管理 法律服务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细分化。传统大所的通用模式受到新兴的专业精品律所和法律技术服务商的冲击。本书讨论了法律知识管理(Legal Knowledge Management)系统在提升工作效率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将法律流程自动化(LPA)应用于合同审查和尽职调查等重复性工作。成功的法律实践需要新的知识架构和技术集成能力。 第八章:职业伦理的灰色地带与新兴冲突 在客户信息高度敏感和技术渗透率极高的今天,律师的职业伦理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如何处理委托人使用非法数据源获取的信息?律师的远程办公和云存储是否符合保密义务?本书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职业道德案例,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律师如何坚守独立性和忠诚度。特别分析了与法律科技公司合作时,如何界定法律专业活动的边界。 结论:面向未来的法律人 《律政风云》的总结部分强调,现代法律实践不再是单纯的规则解释者,而是社会变革的积极塑造者。法律人必须具备跨学科思维、技术敏感度和全球视野。本书为有志于在复杂多变的法律环境中导航的同仁,提供了一份审慎的地图和必要的罗盘,旨在激发对当前制度的批判性思考,并为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公平性的未来法律秩序贡献力量。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从数据治理到金融创新,从国际贸易到职业伦理的广泛领域,每一章节都是对当代法律挑战的深入剖析。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第一眼看到“致年轻律师的信(珍藏本)”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位饱经风霜、智慧深邃的长者,正坐在书桌前,提笔写下给予后辈的忠告。这种“信”的体裁,本身就带有一种亲切感和温度,它不同于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个人的思考和情感的传递。我很好奇,这位“长者”会如何描述年轻律师们将要面对的挑战,又会传授哪些宝贵的经验,让他们在司法的天平前,能够坚守初心,不忘使命?“珍藏本”的标签,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凡,它不仅仅是一次性的阅读体验,更是一份可以珍藏,可以反复翻阅,在不同人生阶段都能获得不同感悟的精神食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法律职业的魅力,也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应对人生挑战的智慧,即使我并非法律人,也相信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普适的。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步入职场,对未来充满迷茫的毕业生,选择法律专业,是因为内心深处对公平的向往,也曾幻想过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律师。然而,现实的压力和学业的繁重,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甚至对未来的道路感到一丝恐惧。当偶然看到这本书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致年轻律师的信”,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指引。我设想着,那些已经走过我所经历的彷徨,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为法律界翘楚的前辈们,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法律信仰,分享他们宝贵的经验?我渴望从中找到能够点燃我内心热情,驱散我心中阴霾的力量。这本书的“珍藏本”的定位,也让我感受到它并非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普通读物,而更像是经过时间沉淀,凝聚了作者心血的精华,定能给我带来一些深刻的启发和长远的指导,让我能够坚定地走下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泛黄的纸张质感,古朴的书名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着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光芒。我一直对法律行业充满了敬意,尤其是那些在专业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律师,他们的经验和见解无疑是年轻一辈宝贵的财富。收到这本“珍藏本”的时候,我感觉像是得到了一个来自遥远时空的宝藏。虽然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但“律师”这个词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逻辑,一种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这本书的标题“致年轻律师的信”让我好奇,这“信”中会包含怎样的内容?是行业内的经验分享,还是职业生涯的指导?亦或是对法律精神的传承?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窥见法律世界深邃的一角,理解那些为维护正义而奋斗的身影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智慧。包装的精美也让我觉得,这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礼物,充满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

评分

“致年轻律师的信(珍藏本)”,这书名自带一种厚重感和历史感。我不是律师,也不是法律从业者,但我一直对法律这个行业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在法庭上据理力争,在辩论中展现智慧的律师们。他们是如何培养出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如何做到在复杂案件中抽丝剥茧,找到真相?这本书,从标题上看,似乎是一本分享经验、传授智慧的书籍。虽然我不是“年轻律师”这个目标读者,但“信”这个形式,让我觉得内容会更加亲切和真诚,或许能让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去理解这个行业,去感受律师这个职业所承载的责任与使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律师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不只是冰冷的条文和严谨的逻辑,更有人性的光辉和对正义的执着。珍藏本的定位,也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会更加深刻,更加有价值,适合反复阅读,慢慢品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人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感觉,仿佛一本在静谧的书房中,被细心擦拭、妥善珍藏的古籍。书名“致年轻律师的信(珍藏本)”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它暗示着传承,暗示着智慧的传递,也暗示着一种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我是一名对社会运行规则和人性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对于律师这个职业,我总觉得他们是连接规则与现实的桥梁,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战士。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探这个群体内心深处的思考。我期待着,书中那些“信”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解读,更是关于职业操守的坚守,关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关于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保持一份清醒和良知。珍藏本的意义,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定是一位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刻理解和深厚感情的人,这本书的内容,定会经过时间的检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评分

书的封面有所破损。不过不影响阅读

评分

实孩子的。不知道实不实用。

评分

读一读。提升自己

评分

书挺好,一口气读完。

评分

还不错吧,还没读完

评分

物流给力,书也不错,点赞!

评分

特堵她but 解决涂擦去哭哭哭

评分

好啊好好啊好

评分

特堵她but 解决涂擦去哭哭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